独孤明笑道:“殿下这段时间如果想接见我,都告诉我,我来安排。”
李邺点点头,“我考虑一下,回头告诉三叔!”
这时,身穿孝服的独孤新月来找丈夫了,独孤明先告辞。
孤独新月双眼通红,看起来哭得不轻,李邺把妻子搂在怀中,安抚她几句。
“今晚你是住在这里,还是和我回军营?”李邺柔声问道。
“我今晚和几个姐妹给祖母守灵,我就不回去了。”
李邺点点头,反正公孙大娘在暗中保护妻子,他也不担心。
“夫君回去要当心,我听姐妹们说,长安最近比较动荡,晚上特别不安全。”
李邺微微笑道:“我有五百士兵护卫,害怕的人应该不是我。”
第1074章 突遇刺客
独孤家族财力雄厚,安排五百士兵痛痛快快大吃一顿,李邺也和独孤族人一起吃晚饭,这才起身出发了。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夜幕笼罩在天街之上,关闭城门和坊门的鼓声即将敲响,天街上冷冷清清,已经看不见一个行人。
宽政坊的墙头上坐着几个黑衣人,手执弩箭,目光冷酷地注视着几十步外天街上骑兵队伍,骑兵队伍整齐,杀气凛冽。
夜晚的洛阳城是十分冷清的,但又极为活跃,各路势力都在夜间出动了.
李邺坐在马车内,在五百士兵的护卫下顺利出了城,城外天街两侧妓馆酒楼密布,灯火通明,喧哗热闹,和城内天街两侧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概走出三里,两边的店铺渐渐稀疏了,这时,两侧是一片树林,延绵一里左右,众人护卫着马车加快了速度。
就在这时,树林两侧射出一阵乱箭,一百多支箭密集地向李邺的马车射去。
偷袭来得太突然,护卫在马车两侧的士兵们尽管很警惕,但还是来不及举盾,纷纷趴在马上,也多亏士兵披着厚甲,普通箭矢射不透,不过战马却没有防备,十几匹战马一片惨嘶,中箭摔倒。
“有刺客,保护主公!”
骑兵们立刻冲上来,举起大盾,将马车围得水泄不通,两百骑兵则分头向两侧树林内冲去。
但刺客早有准备,全部逃之夭夭,两侧树林内空无一人,只找到十几支军弩。
这时,张云急问道:“殿下,有什么受伤?”
李邺平静道:“我没有事,兄弟们有中箭受伤吗?”
张云松了口气,连忙道:“回禀殿下,有十五名弟兄中箭,但箭矢没有能射穿铠甲,目前没有人受伤,但九匹战马受伤倒下。”
李邺点点头令道:“点燃火把看看!”
张云当即下令,“点燃火把!”
一百多支火把点燃,将四周照如白昼,李邺阴沉着脸从马车里出来,只见两侧车壁上插满了箭矢,箭头映出绿光,是有毒的箭矢。
李邺重重哼了一声,幸亏他们出发时考虑周全,出发时让所有士兵都换上厚重的通身铁甲,带上铁兜鍪,里面也穿上厚棉衣,五十步外,普通的弓弩射不穿铁甲,就是为了防御毒箭,他的担心果然成为现实,第一天来就遇到了刺客。
这时,张云上前禀报道:“对方已有准备,全部跑掉了,只找到十五支军队!”
李邺点点头,对张云道:“立刻派两名弟兄回城,去找我父亲,请他通知大理寺卿彭海盐立刻带人来这里调查!”
“遵令!”
张云把金牌递给两名亲兵,嘱咐他们几句,两名士兵立刻掉头向城内奔去。
李邺又道:“留百名弟兄等候,其他人继续回营!”
队伍当即兵分两路,一百人留在原地等候,其余四百骑兵护卫李邺继续南下。
大半个时辰后,彭海盐带着大群大理寺官员赶来了,宰相裴遵庆和李岱也赶来了。
齐王第一天来就遇刺,这可是大事,不过好在齐王安然无恙,他的士兵也没有受伤,这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有发现线索吗?”裴遵庆问彭海盐道。
彭海盐叹口气躬身道:“目前没有线索,只是情况查明了。”
“具体什么情况?”李岱问道。
彭海盐指着两边树林道:“对方埋伏在两侧树林内,一共一百二十人,因为有一百二十支箭,他们应该早就盯住齐王殿下了,但他们在城内不敢动手,齐王殿下出发,他们就在这里埋伏,用的是军弩,弩上的编号都被磨掉了,每支箭都淬了剧毒,十七匹马中箭,都死掉了,说明毒性非常烈。”
裴遵庆眉头一皱,“居然有一百多人?这可不是一般的势力,有记录吗?”
彭海盐摇摇头,“这就是对方的狡猾之处,如果在城内,说不定我们能查到,但在城外就说不清了,有时候城内只有十几人,但城外却隐藏一百多人,都有可能的。”
“继续调查,寻找线索!”
裴遵庆又对李岱道:“我们去一趟军营吧!看看你儿子,把他安抚住!”
听说父亲和裴相国到来,李邺亲自把他们迎进大帐。
李岱问道:“新月和你在一起,还是在独孤府?”
“她在独孤府,父亲不用担心,有人保护她。”
李岱点点头,“其实你可以住到我那里去,不用回军营,这样就不会遭遇偷袭了。”
李邺苦笑道:“这不是把刺客引到你们那里去了?”
李岱呆了一下,他倒没有想到这一点。
旁边裴遵庆道:“这件事非常恶劣,不过请殿下先稳住情绪,不要恼火,朝廷会全力调查凶手,一定会给你一个说法。”
李邺笑了笑道:“裴相国不用担心我恼火,我经历的事情多了,这件事我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能查就查,查不到也无所谓。“
裴遵庆叹口气,“殿下心胸豁达,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压力啊!”
这时,有亲兵进来上热茶,三人喝了热茶。
裴遵庆又问道:“函谷关被殿下攻占了吗?”
李邺摇摇头道:“攻占一词用得不对,是郝廷玉主动投效我,否则我只有骑兵,没有攻城武器,以函谷关的险要,我怎么攻得下来?不过函谷关确实在我手中,我的军队暂时把守。”
“只是暂时把守?”
李邺笑了起来,“裴相国不太懂军事啊!这座函谷关其实对军队毫无意义,它是东汉函谷关,为什么明明有函谷关,曹操还要修建潼关?
因为黄河河床变深,水量却在减少,一部分河床就露出来了,军队完全可以从黄河河滩绕过去,只是不好行走大车而已,普通百姓和商人还得从函谷关走,但对军队无所谓,当年的秦函谷关就是这样被废掉的,只是因为现在冬天结冰,我怕王妃受不了黄河上的寒气侵袭,所以才走函谷关。”
说到这里,李邺又淡淡道:“我回去后,军队就放弃函谷关,我并不稀罕这座关隘。”
第1075章 案情分析
裴遵庆在,李岱也不好和儿子深谈,两人随即告辞走了,李邺派三百骑兵护卫他们回城。
大帐内,李邺来回踱步,他也在考虑今天的刺杀事件。
一百二十支弩箭是同时发射,没有先后,可以并没有发现有梆子、火箭之类的联络信号,马车两侧也没有特殊参照物。
那么问题来了,两侧树林的伏兵是怎么做到同步发射?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默契配合,这需要千锤百炼的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
从这一点发现,李邺判断出,对方是一支军队,训练有素的弩军。
第二个疑点,为什么对方把刺杀地点放在城外?
如果他们埋伏在城内天街两侧,其实杀伤效果会更好,距离更短,士兵的盔甲就不一定顶得住弩箭了。
居然对方是专业弩军,李邺相信对方也明白这个道理,肯定也研究过自己的士兵的盔甲。
他们在城内伏击后,可以装扮成平民躲藏起来。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那么是因为临时决定伏击自己?
显然也不可能,自己今天刚到,临时决定也来不及。
李邺隐隐想到一点,对方没有进城,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是胡人,太引人注目,容易被梅花卫盯住,所以他们才躲在城外。
如果是胡人,范围就大大缩小了,要么是回纥人,要么是契丹人,或者是高句丽人,日本人可能性不大,他们不用弩。
想到这,李邺对帐外亲兵道:“去刺杀地看一看,如果彭寺卿还在,请他到我大帐来一趟。”
彭海盐还在树林内寻找悬索,听说齐王请自己去军营,他立刻带着几名手下赶往军营。
张云已经在大营门口等他,见几名官员骑马而来,他高声问道:“是大理寺卿彭使君吗?”
“正是!”
“殿下在等候,请使君随我来。”
彭海盐让手下在军营外等候,他翻身下马,跟随张云前往中军大帐。
来到大帐门口,彭海盐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笑着点点头,“请进!”
彭海盐走进大帐,见齐王李邺正注视着桌上的地图,等他靠近,顿时吓一跳,竟然是洛阳城的沙盘,城外的天街和刺杀地的树林都有,都微缩在一张桌上大小的沙盘上。
“殿下这个厉害啊!居然树林都有?”
李邺微微笑道:“本来没有树林,临时加上的,彭使君有什么新发现吗?”
“我们找到了一名目击证人,一个住在附近的村民,他趁夜间想来松林偷砍柴禾,结果看到很多骑马的黑衣人,他吓得连忙躲起来,事发后,他看见骑马人向南走了,大概有五六十人,是西面的伏击者。”
“没有看清对方模样?”
“他说对方都带着面具,一個个面目狰狞,像鬼一样,而且骑马速度很快,非常娴熟,其他就没有什么线索了。”
李邺点点头,指着沙盘上的马车模型道:“这就是我乘坐的马车,使君仔细勘察过马车周围的状况吗?”
“卑职仔细勘察过,一草一石都反复查过了。”
“那我的马车两侧有没有什么特殊标识物,或者地上有没有画白线?”
彭海盐摇摇头,“都没有?”
“肯定吗?”
“肯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