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846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张立笑道:“所以要向大家宣传,朝廷在河中取得了巨大金银矿山,会有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运来长安,只要大家都有了这个认知,那么囤积金银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萧华又补充道:“过了若干年,当黄金和铜钱的兑换率恢复一比十,和天宝年间一致时,那时或许开始有人会囤积金银了,但那时,市场的金银足够多了,也就不怕囤积,毕竟囤积金银是需要拿出更多的铜钱。”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朕需要的币值稳定,币值要由朝廷掌控,不要轻易地调增或者调减,就算恢复到天宝年间的比率,朕也希望这是个漫长的时间,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只有货币稳定,才不会有人去投机。”

  韦见素苦笑道:“其实我们真正担心的是金银源头不稳定,万一河中战争再起,肯定会影响到金银开采冶炼。”

  李邺微微笑道:“朕的船队正在海外各地寻找黄金白银,放心吧!黄金白银将来只会越来越多。”

第1413章 提拔心腹

  讨论完货币,张立和萧华先告退了,作为户部尚书,萧华责无旁贷要去制定各种规则,要草拟方案,要推行试点等等,更重要是铸造金银币,总不能把西域的金银币当做大唐的金银币来发行吧!

  所以至少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的准备,新货币发行才能落地。

  在此之前,朝廷还要把库存的天量铜钱花出去,让民间有钱,缓解目前的货币通缩问题。

  这就是工部的事情了,疏浚河道、拓宽道路、搭建桥梁、修建粮库、修建水库等各种水利设施,还有加大粮食囤积、加大煤矿和其他矿藏开采、还要加大技术研究的投入等等。

  韦见素留了下来,他沉吟一下问道:“陛下,听说独孤尚书要辞职?”

  李邺点点头,“他要去吕公岛,这一来一去就要一年时间,不可能还占着政事堂的位子,他肯定要辞职!”

  韦见素轻轻叹息道:“困扰了三个王朝的难题,终于在陛下手中解决了。”

  韦见素指的就是关陇贵族,这个庞大的势力集团从北周一直延续到唐朝,这个势力集团一直是李邺的支持者,可以说,李邺能走到今天,完全就是关陇集团全力支持的结果,拿出大量钱粮解决他的军俸。

  韦见素还以为天子登基后,关陇贵族将会重新在大唐崛起,没想到李邺只用一招,就让关陇集团在大唐烟消云散,允许关陇各家族在海外建国,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李邺淡淡笑道:“都是利益交换,给了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大唐的瓶瓶罐罐。”

  “还要有胸襟和资源,换作玄宗皇帝,他怎么可能让关陇贵族建国,何况他也没有那么多无人大岛屿。”

  “这就是时运,关陇贵族的时运来了,他们愿意出海建国,朕当然不会阻拦,还会成全他们,但建国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有些家族恐怕还会回来,但再回来就不会有它的位子了。”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微臣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如果问得不当,请陛下不要生气。”

  李邺笑了笑道:“朕的心胸没有相国想的那样窄,实在不妥,朕可以不回答,但不会生气。”

  “陛下,如果独孤家族全面从大唐离开,会不会影响到皇后娘娘的地位?”

  这句话确实很敏感,但韦见素还是要问,因为这涉及到太子,如果皇后倒了,太子恐怕难保。

  李邺笑了笑道:“皇后和朕是结发夫妻,相濡以沫十几年,朕怎么可能把结发妻子休掉?再说,母凭子贵,和家族从来没有关系。”

  韦见素一颗心落下,连忙道:“微臣不再多问了。”

  李邺点点头,“还有裴遵庆也要辞去政事堂之位,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他身体不行了,朕会给他一个太子少傅的头衔,让他安心在家里养病,有时间你替朕去探望他一下。”

  韦见素点点头,又问道:“那谁接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之职?”

  “兵部尚书朕还没有考虑好,但礼部尚书朕打算升礼部侍郎王缙出任。”

  “王缙?”

  韦见素愣了一下,忽然明白了,圣上这是在平衡河东士族,裴遵庆是河东士族的代表,他下去了,那么太原王家上来,就顺理成章了。

  韦见素笑了笑,便没有反对。

  “打扰陛下这么久,微臣告退!”

  李邺这时又笑道:“关于礼部侍郎,朕建议让陇右道观察副使李洵出任,韦相国考虑一下吧!”

  李洵是李邺的堂兄,天宝十年考上明经科,得高力士帮忙,出任咸阳县主簿,后来又出任襄阳县令、兰州刺史、陇右道观察副使,一直是李邺的心腹和左膀右臂。

  李邺一直在找机会把他调到朝廷来,如果能一步到位,直接进政事堂出任尚书当然最好,但考虑道李洵今年才三十五岁,出任尚书早了一点,再等一届,等李泌调回来时,李洵同时出任尚书。

  目前李洵地方官经验是足够了,就是没有在朝廷做过官,现在就应该让他在朝廷积累一点人脉资历。

  韦见素明白天子的布局,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会和天子唱反调,他会配合天子的布局,何况李洵本身很不错,精明能干不说,还为官清廉,在民间口碑很高。

  回到自己朝房,韦见素沉吟片刻吩咐道:“准备马车,去裴尚书府!”

  裴遵庆两个月不小心摔了一脚,虽然一般人摔一跤也没什么关系,但裴遵庆不是一般人,他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老人摔一跤可不得了。

  尽管裴遵庆并没有摔断骨头,还是每天能正常来朝房处理政务,但摔这一跤却给他带来无穷的后遗症,一个月前双脚突然水肿,两只脚肿得跟白萝卜一样,路都不能走。

  脚肿还没有消退,半个月前忽然面部中风,面瘫了,歪着头,口水就能从嘴角直接流下来。

  紧接着手也有点不听使唤,裴遵庆吓坏了,一连换了好几个御医,想听点好消息,但御医们都不宠他,实话实说,他身体已经危机四伏,赶紧调养还能多活几年,如果还不养生,他的人生也就这一两年了。

  权力要紧,还是性命要紧?

  如果没有摔那一跤,裴遵庆一定是选前者,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开始考虑后者更重要。

  他磨磨蹭蹭考虑了整整十天,结果通风发作了,让他痛不欲生,终于万念皆灰。

  就在昨天上午,他向天子递交了辞职书。

  韦见素的马车缓缓在裴府门口停下,裴遵庆的长孙裴寅已经等久在大门前。

  裴寅五年前考中进士,在外县任了几年官,去年被调回朝廷出任白虎堂员外郎。

  “今天怎么没有上朝?”韦见素笑问道。

  “回禀相国,现在中午休息,下官马上就回朝。”

  韦见素点点头,“你祖父呢?”

  “祖父在内堂等候,请相国随我来。”

  裴寅带着韦见素来到后堂,裴遵庆已经坐在堂上,他坐在一个有靠背的软榻上,腿上盖着毛毯。

  “韦老弟,我腿脚不便,就恕我无礼!”

  “不必客气!”

  裴遵庆请韦见素坐下,又让人上茶,裴寅悄悄告辞一声走了。

  韦见素笑道:“我今天见到陛下,才知道裴尚书昨天辞职的事情,很让人意外啊!”

  裴遵庆苦笑一声道:“年纪大了,身体日渐衰败,以前还不服老,现在才知道命运无常,你说话有多狠,就会摔得有多狠,我身体出现了五六种病症,都很严重,不得不服老。”

  韦见素点点头,“天子已经接受了你辞职的申请,将封你为太子少傅,由礼部侍郎王缙接任你的尚书之职。”

  “王缙?”

  裴遵庆笑道:“天子还是考虑到了我们河东世家的利益。”

  韦见素摇摇头,“王缙不代表河东世家的利益,他只代表朝廷的利益,为天下效力,为大唐效力!”

  “我不是那个意思!”

  裴遵庆连忙解释道:“我是说天子体会到河东世家的感受,没有让河东边缘化。”

  “或许有一点吧!”

  韦见素淡淡道:“关键还是王缙本身的能力,一连两届科举,都是王缙主导,完成的非常圆满,让天子很满意,再加上他自身资历也够了,这次上位也是顺理成章。”

  裴遵庆心中有些不高兴,韦见素矢口不提自己领导有方,只夸王缙办事得力,这是不是在暗示自己无能呢?

  “韦相国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韦见素呵呵一笑,“我就是代表天子来看望一下裴太傅,希望裴太傅好好养病,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政事堂,我们会尽力相助、”

  裴遵庆端起茶盏,冷冷道:“感谢天子的关心,也感谢韦相国专程来看望老夫,如果有什么要求,老夫会向政事堂开口!”

第1414章 兄弟分别

  晚上,独孤烈收拾好了行李,明天一早,他就要出发去海外了。

  自从买下了岛屿准备建国,家族内辈分稍长的族人都眼红了,都想着各种办法缠住独孤烈,一个个都想成为独孤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哪怕是名义上的国王他们也愿意。

  这些族人的辈分其实也不高,和独孤烈都是一辈人,但他们总以为独孤烈恋栈大唐权位,不愿去海岛。

  如果独孤烈不愿去海岛,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独孤烈怎么可能把第一任国王的王位拱手想让呢?

  眼看着兄弟独孤峻主动前往泉州,准备各种物资,明摆着就是想夺海岛建设之权,为他出任第一任国王夯实基础。

  独孤烈急了,不惜利用国丈的身份去求天子,最终让独孤峻出任相州刺史,阻缓了独孤峻的国王野心。

  独孤烈现在出任兵部尚书,但他心知肚明,他就只能任这一届,不可能再连任了,也就是他还有三年任期。

  但如果他现在不确认国王的身份,等到三年后,恐怕就晚了。

  可要确认国王身份,他就得去海岛,去海岛一来一去至少一年,他的尚书之位怎么办?

  所以独孤烈很苦恼,他既舍不得辅相之位,又不愿失去国王的机会,这几个月他就都在左右为难。

  还是兄弟独孤明劝他,甘蔗不可能两头甜,他不能既享尽尚书之权位,又能抓住国王不放。

  哪怕就算他侥幸熬到三年后卸任,再去当国王,也会失去族人的信赖,天下好事都被你占尽了,别人怎么办?

  独孤烈这才醒悟,有失才会有得,他便果断向天子递交了辞职书,准备出发去泉州。

  哪怕他在泉州忙碌一两年后再去海岛,也比他在长安当尚书强。

  “三爷来了!”管家喊了一声,只见兄弟独孤明走了进来。

  独孤明望着满地的行李,笑眯眯问道:“大哥这就要走吗?”

  独孤烈点点头,叹口气道:“临要走了,心中却失落万分!”

  独孤明微微笑道:“大哥只是去看看,又不是从此不再回来,明年这个时候大哥又在府上了。”

  “不一定,说不定我会呆在泉州。”

  独孤明点点头,又问道:“晋阳那边有消息吗?”

  “还是之前的消息,两万劳工已经开始全面伐木了,晋阳太忙,实在回不来,泉州那边需要有人坐镇。”

  “饶阳不在泉州吗?”

  独孤烈苦笑一声,“还是不太放心他,我还是要亲自去看看。”

  独孤明很无奈道:“饶阳毕竟是三十七八岁的人了,也做过神武军将军,做事一向稳重,大哥还有什么不放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8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6/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