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847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我不是在找个借口吗?要不然我怎么心心念念去泉州,然后去海岛?”

  独孤明哑然失笑,他沉吟一下道:“前两天大哥给我说的那件事,就是关于国名,大哥最好不要轻举妄动,等请示了天子再宣布。”

  建国肯定要有国名,独孤烈立刻想到了梁,这是他先祖独孤信在大唐的赐爵,赐为梁王。

  独孤烈甚至想找人做旗帜,被独孤明劝止住了。

  独孤烈犹豫一下道:“等我回来再请示天子,那就要一年后了。”

  “大哥,建国是百年大计,晚一年两年有什么关系,但如果国王不是天子所赐,那就是谋反自立了,严重不合法,会一直成为子子孙孙的把柄,将来肯定会后悔万分。”

  独孤烈想想也对,自己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你说得对,天子不赐国,我怎么能开旗?我糊涂了。”

  独孤明又笑道:“如果大哥性急,可以暂时用族旗代替,心中视为国旗就行了,但对外咱们不能称国,只能叫独孤领地,必须等天子正式封国王,咱们才能把国旗竖起来,大哥听我的,就算天子是咱们女婿,但在原则问题上,他不会妥协,也不会含糊,我太了解他了。”

  “好吧!就听你的,我就用族旗代替。”

  这时,管家指挥家丁开始将行李装船了,独孤府后宅就有一座码头,独孤烈先乘坐一艘千石的客船到襄阳,再换成万石大船直接去泉州。

  他也是轻兵简行,只带一名侍女和几名护卫同行,然后他的妻子和几名侍妾会晚两天来襄阳和他汇合,主要是独孤烈想体验一把扁舟独行的感觉,不想带这么多女人。

  独孤明沉默片刻道:“大哥,天子的旨意下了。”

  这才是他今晚过来的目的,把这个结果通知大哥。

  独孤烈问道:“是免去我兵部尚书和中书门下的头衔?”

  独孤明点了点头,“大哥应该有心理准备吧!”

  独孤烈勉强一笑,“这样也好,我也就死心了,不用再从襄阳跑回来。”

  “这也是我告诉大哥的原因。”

  独孤烈沉吟一下道:“那谁接替我?”

  “暂时还没有,我昨天和张相国喝茶,他透露,天子可能会用王思礼。”

  独孤烈眉头一皱,“王思礼都六十多岁了,还能担此大任?”

  “应该只是过渡,三年后,少壮派就要上位了,我估计极有可能是马璘,然后是李晟,这里面有规律的。”

  “什么规律?”

  独孤明笑了笑,“兵部尚书必然兼任演武堂祭酒,大哥先辞去的第一个职务是演武堂祭酒,由王思礼接任了,所以张立才能断定,必然是王思礼接任大哥的兵部尚书,三年后,马璘会先出任演武堂祭酒,然后接任兵部尚书,王思礼彻底退休。”

  独孤烈叹息一声,“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代人从天宝年间占据高位到现在,也该退了。”

  这时,管家走来低声道:“老爷,出发时辰到了。”

  出门长途旅行很讲究,必须吉日吉时出发,早一刻晚一刻都不行,独孤烈笑着拍拍兄弟的肩膀,“感谢你来送我,我该走了!”

  独孤烈在家人簇拥下来到后宅码头,已经停泊了一艘千石客船,独孤烈上了船,船夫连忙解开缆绳,管家喊道:“吉日到,出发!”

  船夫用力在驳岸上撑开长篙,大船晃晃悠悠出发了,兄弟二人挥手依依惜别。

  两人都不知道,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第二年春天,独孤烈在新岛上染病去世,独孤明不顾体弱,毅然担起了家族建国重任,被李邺册封为独孤梁国国王,他赶赴海岛,成为独孤梁国的第一任国王。

  由于独孤明没有儿子,他去世后,依然由大哥的长子独孤晋阳继承王位,出任第二任独孤梁国国王。

  这就是独孤明的远见,一定要等天子册封国名,最后李邺并不是直接封国名,而是用族名加国名组成,显示他们海外诸侯国的特殊性。

  独孤家封为独孤梁国,元家封为元魏国,长孙家封为长孙齐国等等等等。

  天还没有亮,李邺微微睁开眼睛,他昨晚幸临了沈珍珠,一夜两度云雨,让沈珍珠在极度快乐中睡去。

  李邺伸手搂过沈珍珠,沈珍珠丰满娇媚,肌肤洁白细腻,散发着成熟女性的魅力。

  他见沈珍珠脸上有泪痕,便微微笑道:“你昨晚哭了?”

  沈珍珠低声道:“臣妾只是感动!”

  李邺明白她的心思,她没有杨玉环的天赋娇姿,只能一天天老去,所以她害怕自己被打入冷宫。

  李邺把她搂入怀中道:“朕会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女人,朕的皇宫里没有冷宫一说,哪怕没有孩子,只要伺奉了朕一夜,朕都会让她享受一辈子,何况你还有儿子,母凭子贵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丈夫的一席话让沈珍珠心中大为宽慰,她点点头,“我记住陛下的话了。”

  李邺笑道,“趁现在天还没有亮,咱们再行一个晨礼!”

  李邺在她耳边低语几句,沈珍珠娇羞无限地点点头,慢慢翻过身去,开始李邺家族特殊的晨礼。

第1415章 吐蕃报告

  一早,李邺率领政事堂的高官们来到西北官道,迎接来自西域的第一批财物,包括拔汗那和石国的财富,以及萨巴赫积累的财富,萨巴赫和他的手下一样,不相信任何人,财富都是随身走,最后被唐军一锅端,成就了大唐的财政。

  这次一共到来三万头骆驼,由三千骑兵护卫,另外还有一千七百名大唐女童,然后还有一名特殊的人物,金山灵的儿子,也就是李邺的庶长子。

  李邺已经收到了陇右观察使裴伽的快信,裴伽是李邺的大舅,他给这个异国的孙辈做出评价,文静单纯、脂粉气略重,好读书。

  这个评价让李邺理解了,金山灵为了掩盖儿子的身份,从小把他装扮成女孩儿,让他和一大群唐朝女童一起长大,完全就是一个贾宝玉类型的长子。

  “来了!来了!”侍卫大喊起来。

  只见一支驼队出现在道路尽头,浩浩荡荡的驼队终于来了,有小官员燃起了爆竹,噼啪作响,虽然火药发明了多年,但从来没有进入民用,依旧是严格保密的军用品。

  在这一点上,李邺毫不含糊,有这么多胡人在大唐,他绝不允许火药流传到西方去,哪怕唐军进入枪炮时代,也不允许西方人开始使用火药。

  包括瓷器和丝绸也是一样,其实不光是唐朝,历朝历代都严禁蚕种和瓷器技术传到西方。

  队伍到来,三万头骆驼都满载着物资,领队官员叫王镇,他没想到天子竟然来了,连忙来到大帐拜见。

  李邺欣然笑问道:“一路顺利吗?”

  “回禀陛下,我们走的是北庭道,一路非常顺利。”

  李邺点点头,又看了一眼一千七百多名大唐女童,很多人都哭成一团,令人唏嘘不已。

  朝廷对她们做了安排,专门在新丰县修建了一座学校,有可容纳数千人的宿舍,让她们先培训半年,然后进纺织工场做工养活自己,如果还没有成年,则继续读书,如果已经成年,在做工的同时,也考虑安排他们相亲,主要是以禁军为主,让一些年纪稍大的禁军先成家。

  第一批大唐女童,还有第二批大唐女童八百人,会在二十天后抵达长安。

  有官员把她们领去了新丰县学校,她们在那里有自己的宿舍,可以好好休息。

  这时,一名官员带进一个年轻的少年,正是李枋。

  李枋很紧张,来到父亲面前跪下,恭恭敬敬给父亲叩头。

  李邺低头恭恭敬敬磕头的儿子,这是流着自己血液的孩子,又想到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心中升起一起联系,扶起他道:“起来吧!”

  李枋慢慢站起身,身材比李邺低了半个头,李邺见他长得很清秀,脸型和眉眼像自己,鼻子、嘴唇和皮肤都像他母亲,完全看不出胡人的血统,这让李邺很欢喜。

  又笑问道:“你叫李枋?”

  “这是母亲给孩儿起的名字。”

  “不错,这个名字符合我们家族,读过书吗?”

  李枋小声道:“读过,但不是很多。”

  “喜欢读书?”

  李枋点点头。

  “学过武艺吗?”李邺又笑问道。

  李枋又摇摇头,“只学过几套剑法,用来健身,不算武艺!”

  确实有点腼腆,像个女孩儿一样,相信自己母亲会很喜欢,李邺又见帐外有两个小娘子,笑道:“那是你的侍女?”

  李枋不好意思道:“她们和我一起长大,我答应娶她们的。”

  李邺呵呵一笑,“可以!你喜欢,父皇就成全你,先去见见祖父和祖母,然后见一见大娘和其他母亲,不要太害羞,尽管融入大家庭,父皇会安排你继续读书,这两个小娘子就跟着你吧!”

  李枋没想父亲这么好说话,他眼睛一红,哽咽道:“谢谢爹爹!”

  李邺心中唏嘘,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放心吧!你回家了。”

  李邺安排一辆马车,命令侍卫送他去兴庆宫,见太上皇和皇太后。

  李岱和裴三娘已经得到消息,正在宫里等待这个流落他乡的孙子到来。

  回到皇宫,李邺坐在坐在御案前,仔细阅读李成华的第一份报告,第一份报告并不涉及河中,主要以碎叶和拔汗那的见闻录为主。

  当然,既然是正式报告,那么所有见闻录都是真实可信的内容,有据可查,就算是无法核实,李成华也会注明消息来源。

  其中有三则消息引起了李邺的关注,第一则是葛逻禄强占伊丽河谷,被唐军击溃败逃,但他们逃去了夷播海以西,而不是逃回老巢玄海一带。

  这就说明他们的老巢已经被人占领了,从位置和实力来分析,只可能是昆坚部,虽然还有一些小部落,但实力太弱,根本无法和葛逻禄人相比,就算被击败的葛逻禄人,他们也远不是对手。

  这让李邺很精通,如果昆坚部占领了玄海一带,那他们的下一步必然是金山北麓,这可是李邺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他得提前下手了。

  李邺又注意到第二则消息,竟然是关于吐蕃,让他精神不由一振,已经很久没有吐蕃的消息了,没想到这次吐蕃消息竟然是来自拔汗那。

  李邺连忙细看,去年吐蕃两次派特使拜访了拔汗那女王,竟然是商议吐蕃和拔汗那同时出兵,攻打碎叶,拔掉唐军在葱岭以西的唯一据点。

  这就让李邺感到困惑了,吐蕃从哪里出兵?

  他再看下一个关于吐蕃的消息,第三则消息更是让李邺吃了一惊,一支五百人的吐蕃军护卫吐蕃使团三月份前往乌仗那访问。

  这个消息有注明,是乌仗那的商人提供的消息,无法核实真假。

  但这个消息恰好就给了前一个消息注脚,如果前一个消息为真,那么这第三个消息真的可能性就大了。

  这说明了一个严峻问题,吐蕃再一次打通了大勃律到朅师国的通道。

  李邺一阵头大,吐蕃还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对吐火罗矢志不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次又一次要进入吐火罗。

  其实,李邺和吐蕃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他很清楚吐蕃的意图。

  吐蕃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口不足,在南诏一下子损失了五万大军后,令吐蕃痛彻心扉,吐蕃四处开拓,都是为了寻找人口资源。

  有了人口资源,吐蕃就有了和唐军开战的底气。

  吐蕃之前是想引进天竺人口,但天竺人口不堪大用,彻底失败,它把目标又转向了吐火罗。

  吐蕃还是想利用吐火罗的人口和唐军对抗,一定是这样。

  这时,侍从在门口禀报,“陛下,韦相国求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8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7/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