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866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整个大营内惊动了,室韦士兵们纷纷爬起身,两千重弩手很快冲到河边,一起举弩射向大营,瞬间,一千支箭雷在军营中爆炸,细小淬毒铁丸四散横飞,无数室韦士兵被毒弹丸集中。

  这就是为什么先发火炮的原因,需要先惊动室韦士兵站起身,奔跑起来,箭雷爆炸才会大量杀伤敌军,如果敌军士兵都躺着的话,细小淬毒铁丸就没有效果了。

  就在火炮炸响的一瞬间,八千唐军骑兵也疾速向五里外的敌军大营杀去。

  这时,第二轮和第三轮火炮和箭雷在敌军大营中爆炸,炸得室韦士兵哭爹喊娘,哀嚎遍地,更要命的是,室韦军没有设羊马营,而是将战马直接拴在大帐旁,结果大营内剧烈爆炸使战马受惊了,在极度惊恐之下,战马纷纷挣脱缰绳在大营中狂奔,撞倒了无数士兵。

  一万多匹没有携带骑兵的战马直接冲出了大营,四散奔逃,导致无数室韦军士兵变成了步兵,或者两个人合骑一匹战马奔逃。

  这时,箭雷和火炮的进攻停止了,八千唐军骑兵掩杀而来,冲进了大营,室韦军大败,黑夜中,无数室韦士兵和骑兵仓惶向北奔跑,很多士兵和战马跑着跑着,便一头栽倒,他们之前都被淬毒弹丸击中,只是受伤,但现在毒性发作了。

  唐军毫不留情地斩杀室韦士兵,无马的步兵几乎全部被斩杀,七千余室韦骑兵逃出二十余里,前面出现了拦截的唐骑兵,西面是滔滔河水,很多士兵又向东奔逃,结果东面也有一万唐军骑兵拦截。

  一面是湍急宽阔的河水,其他三面都是唐军骑兵,最后的数千室韦骑兵被包围了,逃命无路,他们哀嚎着和唐军拼命,迎接他们的却是唐军骑兵的万箭齐发,里面夹杂着无数的单兵箭雷,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经历了三轮射箭和爆炸,待硝烟散尽,战场上彻底安静下来了。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余长阳又率领一万骑兵调头向南,向拔野古部的小可汗王地杀去。

  唐军出兵帮助大可汗达达灭掉小可汗沙吉,按照双方协议,唐军将分到一半的牛羊和其他财物,而另一半牛羊、财物以及人口土地归大可汗。

  草原上,号角呜咽、鼓声阵阵,两支六万人的大军正在草原上混战,两支拔野古部落都投入了全部兵力,都企图在这一战中彻底击败对方,

  就在这时,一支万人唐军骑兵从东面杀来,直冲小可汗沙吉所在的中军身后,唐军骑兵在疾奔中发射单兵箭雷,一时间爆炸声四起,拔野古人从未见过这种可怕的兵器,所有人都吓得惊慌失措,小可汗的中军一片大乱。

  沙吉见爆炸起此彼伏,他也吓得魂飞魄散,催马向西奔逃,正在作战的军队见主公逃亡,也跟着弃战奔逃,达达激动大喊,“我们的援军到了,给我追杀!”

  达达的军队士气大振,奋勇追杀,小可汗军队大败。

第1447章 继续东行

  南大洋深处的一座大岛,这里就是地图上的南大岛,后世的新西兰北岛。

  十天前,探险船队便找到了南大岛,相比南大陆,这里的淡水资源更加丰富,气候更加湿润,到处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牧场和一望无际的森林,这里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尤其河流中的淡水鱼极为丰富,也也容易捕捞。

  实际上,他们是从一条入海的大河逆行进入大岛,大河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简直都是农业和畜牧业的沃土。

  所有人都一致同意,先在南大岛建立定居点,并给定居点起名为新江宁,因为他们眼前是一条宁静的大江。

  船队当即将携带的一百多只羊和二十几头牛全部放入草原,这是他们专门精心挑选,用于繁衍后代的优质牛羊,一共准备了两批,南大陆放了一批,这批是专门给南大岛准备的。

  船队停泊在距离入海口约三十里的河边,众人在岸上扎下了上百顶大帐,远处,数百名士兵正在构筑板墙式大营,他们将修筑两座大营,在没有县城之前,板墙式大营就是居住点。

  一顶大帐内,近两百名男女席地而坐,大概都三十岁左右,这些都是从各地挑选的死刑犯,本来应该是去年秋后问斩,但朝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如果他们愿意去海外定居,帮助大唐开始新的土地,那么他们将被免罪,几乎所有的死囚都签署了协议,愿意和朝廷合作。

  当然,这些死囚犯也有所挑选,绝非那种十恶不赦的变态恶人,绝大部分都是贩卖私盐、私铸钱币的死囚,女的则是婆媳冲突杀人,或者饱受丈夫或者父亲虐待而杀夫杀父的女死囚,而且年纪都是三十岁左右。

  一共一百八十八人,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孩子有四五十人,男女比例均等。

  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是死囚犯,但女人不一定,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妻子,真正的女死囚只有七十余人,其中二十几人带着她们的孩子。

  单身男女在出发前就自愿结为夫妻,一起经历了几个月海上旅途,所有人都住在一条船上,彼此很熟悉了。

  总管杨良瑶为人厚道,他没有强制把这些人放在南大陆,而是让他们自己选,结果所有人都选择了南大岛。

  “你们也看见这片无人的土地,这座岛屿面积相当于好几个关中,南面可能还有一座面积相似的大岛,两座大岛都没有人居住,我们军队也探查过,没有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只有一些大小如狐狸的小动物,它们不会伤人,但会威胁羊群,所以狗的作用就出来了。”

  杨良瑶笑眯眯继续道:“按照朝廷规定,每户给一千亩土地,一百年内不征任何税赋,你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很多东西只能慢慢来,只能给你们十匹马和八头毛驴,有十几条狗,粮食和生活物资都有,但你们需要自己开垦土地种植小麦,我发现这里和大唐的季节是反的,大唐夏天,这里都是冬天,现在估计是秋天,你们要开始准备过冬了,砍伐木材、修建房屋,到明年会有第二批船队到来,运来更多的物资和人口。”

  “杨使君,会有驻军吗?”一名男子举手问道。

  “会有三百人驻军,还会留下三艘大船,可以作为仓库,如果遇到危险什么,还可以躲在船内,但应该不会有。”

  “如果粮食不够怎么办?”有人担心道。

  杨良瑶微微一笑,“除了种子外,我留下的小麦够大家吃一年,河里面的各种鱼极多,会是大家最主要的肉食来源,森林里还有大量的果子,可以尽情采摘,放不了就用来酿酒,或者做成果酱,我们还放了一百多只兔子,明年大家就可以大量捕杀兔子,肉能吃,皮毛用来做衣服和鞋子,还有白菜种子,我们士兵已经种了五百亩,大家冬天就有菜吃了!”

  杨良瑶给每家每户都发了两顶帐篷,一顶夏帐一顶冬帐,冬天的燃料是牛粪饼,这可是草原的宝贝,名字不雅,但没有什么臭味。

  安排完毕,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

  几天后,所有成年男子自发地聚齐起来,召开了一次重要的议事。

  他们选举出了一个让大部分人都信服的首领,首领叫杨继清,阆州普安县人,三十岁出头,出身一个铸钱世家,由于家族好几人都懂得铸钱技术,杨继清带领家族开始铸造私钱,很快便被同村人举报,内卫上门将整个家族都悉数抓捕,族人被流放云南,因为他是首领被判处死刑。

  原本在去年十月杨继清就要被斩首示众,但他运气不错,遇到出海免死罪的机会,他果断签署了出海协议,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出海了。

  杨继清领导能力很强,敢于冒险开拓,更重要是他为人仗义厚道,整个家族被抓时,他把所有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使得家族三十余口人只有他一人被判死刑。

  杨良瑶见众人一致同意选杨继清为首领,他便任命杨继清为坊主,同时留下了一支十人的技术工匠队伍,都是随船的机关署和造船署的工匠。

  有他们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主船上,四名官员正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桌上放着一幅地图,主官杨良瑶、护卫主将魏振滔、造船署署令王展、蒸汽机维护官员姚春山。

  杨良瑶缓缓对三人道:“根据我们粮食补给和船只情况,我考虑继续向东航行,提前执行我们今年秋天的任务,我们前往新大陆。”

  众人都一致赞成继续东行,王展仔细检查了大船,船体没有任何问题,姚春山也检查了蒸汽机,一切运转良好,而且他们拆除了留下的三艘大船的蒸汽机,作为备用,至于燃料不是问题,不一定用煤炭,木柴也可以,甚至可以用踩踏或者直接用船帆。

  但唯一担心的就是淡水,杨良瑶指着地图道:“这幅地图目前都是很精准,我们可以先向北走,遇到到岛群后再折道向东,一路显示有很多岛屿,岛屿应该有淡水,而且只要我们抵达新大陆,再沿着海岸线北行,随时都可以找到淡水。”

  “我们去新大陆的任务是什么?”魏振滔问道。

  “天子交代给我的主要任务便是和当地土人交换农作物,用大唐的生活用品和对方交换农作物,收集农作物种子,而且当然土人有可能是我们的远房亲戚。”

  “为什么?”

  其他三人都很惊讶,他们一路上见到的土人多了,和大唐人没有半点关系。

  杨良瑶笑了笑,“有可能是商朝灭亡时,很多商朝人逃亡过去,从渤海府再向北走,有狭长的陆地和新大陆最北面相连,我们回大唐也会沿着这条狭长的陆地返回。”

  三人面面相觑,商朝灭亡时逃去的人,那不就是中原老乡吗?

  当然,商朝距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更关心眼下。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三人一起望向杨良瑶,杨良瑶沉思片刻道:“三天后出发!”

  三天后,四艘万石大船带着五百名士兵继续出发北上了,十五天后他们抵达了斐济岛,补充淡水后又掉头向东,穿过了汤加群岛,进入了茫茫的南太平洋。

  在航行近两个多月后,淡水即将断绝的船队抵达了后世的圣费力克斯岛,岛上全是光秃的岩石,没有淡水,但他们在岩石下方的山洞内找到了一处很小的淡水潭,从而挽救整个船队,他们将这座岛命名为延寿岛。

  又航行了十天,船队终于看到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所有将士都欢腾起来,他们抵达了新大陆,这里就是后世的智利。

第1448章 党项之变

  长安,两条令人不安的消息震惊了朝野。

  一条消息是庆州和原州的党项人造反,另一条消息是生活在金山南部的处月部有造反迹象。

  党项人最早是生活在河湟的西羌人,由隋文帝和武则天分两次把他们迁徙到了关内地区,原州、庆州、夏州、银州和盐州一带,和当地的汉人混居在一起,其中,七成的党项人都集中在原州和庆州。

  安禄山攻下长安后,大军又继续攻打临时朝廷所在的朔方,唐军也全力应战,庆州和原州就成了两军交战的战场,大量汉人要么死去,要么逃亡,躲在深山里的党项人反而安然无恙。

  由于李邺偷袭长安得手,安禄山大军火速南撤,战争噶然而止,临时朝廷和军队也仓促南下汉中,党项人趁机占据了汉人遗留下来的空地,这是党项人得到迅速发展的一次机会。

  在河陇军拿到关内道后,庆州和原州一直是作为畜牧业的基地,唐朝时期的关内道降水还是比较多,气候温暖,庆州和原州有大片牧场,朝廷便将几百万只羊放在原州和庆州,一部分党项人就成了专业的放牧人,通过放牧而获得报酬。

  但任何事情时间久了一定会产生矛盾,这也是由于当事双方认知不同造成的,矛盾处理得好,大家互谅互让,矛盾解决。

  但如果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最后一地鸡毛。

  党项人放牧就属于后者,矛盾来自于羊羔,几百万只羊属于朝廷所有,产权清晰,党项人也认可。

  母羊产下了羊羔,朝廷认为羊羔还是朝廷财产,不容质疑,但党项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羊羔有一半是属于他们。

  双方也不止一次谈判过,但朝廷最多只能给一成的羊羔作为党项人照顾母羊的报酬,

  而党项人的特别认死理,他们认定的事情就绝不会让步,没有什么妥协的说法,他们一定坚持要一半的羊羔,双方也就没有了谈判的空间。

  谈判僵持住了,但母羊还在继续生羊羔,羊羔也慢慢长大,刚开始大家还能咬牙忍住,但随着那些产权不明晰的羊只越来越多,积累的数量超过了五十万只后,矛盾终于爆发了。

  党项人先下手为强,他们早在山中建立了二十多座城堡,把五十万只羊分别赶进了二十余座城堡中。

  牧监的官员立刻发现了羊群数量不对,他们很快就查到了真相,监管官员一边和党项人交涉,一边向原州的驻军请求支援。

  当一千名唐军士兵攻破了第一座城堡后,矛盾激化了,原州的党项人首领拓跋朝光宣布不再接受唐朝统治,紧接着庆州的党项首领拓跋乞梅也跟着宣布不接受唐朝统治。

  两州党项人杀死了二十三名牧监,击溃了原州兵马使的两千唐军,并公开斩杀了原州兵马使段宏伟。

  党项同时还强占了朝廷数百万只羊,他们集结数万军队,占领了原州、庆州、盐州、夏州、银州,严重威胁到了盛产石油的延州和盛产粮食的灵州。

  消息传到长安,立刻震动了朝野,这可是在家门口的叛乱,党项人距离关中只有数百里。

  李邺也十分恼怒,他恼怒不是党项人叛乱,他知道党项人迟早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他还特地驻军监视党项人,结果党项人造反了,李邺才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所知。

  政事堂内,李邺重重用手指关节敲打着桌子,“耻辱啊!简直是奇耻大辱,在我们的报告中,党项还是原始松散的一个个家庭,温顺低调,与世无争,最多是为一点羊和我们有矛盾,可现在呢!他们居然有数万人的军队,居然有了党项王,他们兵器从哪里来?他们军队怎么组织?他们居然有政权,而我们却一无所知!”

  枢密使郭子仪劝道:“陛下请息怒,微臣或许能解释一些情况!”

  李邺忍住怒气道:“枢密使请说!”

  郭子仪不慌不忙道:“陛下,党项从来就不是温良的民族,他们好勇斗狠,一共有五大部落,因为我们和党项人之间只是一种雇佣关系,雇佣少部分党项人给我们牧羊,所以我们对党项人的了解就来源于这些给我们放羊的党项人。

  他们给我们做事,对我们表现出温良低调的一面,另外,我们是和独户党项人签约,他们也表现出一个个独立的家庭,我们就不知道他们其实还有部落,自然也更不会了解他们部落内的情况。”

  郭子仪的解释比较有道理,李邺的怒火稍微平息一点,但他还是不满,郭子仪只解释了一部分,牧监对党项人的了解是这样,但驻军呢?原州驻军就是为了全面监视党项人。

  这时,郭子仪又继续道:“微臣怀疑原州兵马使段宏伟极可能被党项收买了,微臣今天特地翻了他从前的报告,基本上都在说党项人的好话,说党项人怎么怎么感激朝廷给他们生存之地,怎么怎么忠诚于朝廷,所有的五份报告都是一样的内容,从来就没有提醒过朝廷,党项人有一天会造反。”

  李邺点点头,这还差不多,他沉吟一下道:“段宏伟已经被党项人杀了,这也是他的报应,现在朕想知道,党项人有多少军队,他们的兵器和装备从哪里来?枢密使知道吗?”

  郭子仪想了想道:“党项人总人数在三十万人到四十万人之间,那他们的兵力大概五六万人,至于他们的兵器来源,应该是当年唐军和安禄山叛军在原州和庆州激战时遗留下来,当时没有来得及清扫战场,这些遗留的兵器和盔甲就落在了党项人手中,他们重新进行修复后,藏兵器于民,这也是游牧人的习惯,他们平时为牧民,战时就是士兵。”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韦见素缓缓道:“陛下,当年先帝在朔方登基,党项五大部落首领都去朝觐祝贺,他们也是唯一去祝贺的民族,让天子很感动,就给了他们很高的自治权,只是名义上属于大唐,实际上就让他们独立了,五大首领被封为可汗。

  这就是为什么朝廷中没有党项人信息的缘故,陛下摄政两年,登基两年,这四年中一直在外围作战,反而没有关注长安周边,党项人就成了灯下黑,当然,朝廷也把党项人忽略了,总觉得他们就和河西、陇右的羌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区别很大。”

  户部侍郎萧华也道:“微臣今天也翻阅了党项人的记录,只记录了他们五个部落的名称,还是十年前的记录,但河西羌人就不一样,每户羌民的资料朝廷都有,这就是典型的双重归宿,既属于部落,同时也是大唐子民。”

  这时,兵部尚书白孝德道问:“陛下,金山处月听说也有造反迹象,这又是怎么回事?”

  李邺缓缓道:“处月部就是之前的金山部,生活在金山和折罗漫山之间,原本是十几个小部落,其中朱邪部强大起来,把金山部都统一了,改名为处月部,又叫沙陀部,原来金山以南是属于庭州和伊州,由北庭都督府管辖,属于大唐的实控领土,他们的造反就是想把这片土地由大唐实控领土变成羁绊州,这个不急,只是一个称呼而已,等收拾了党项人,再收拾他们也不迟,况且朕早就想灭葛逻禄了,把金山部和葛逻禄一起打包解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8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6/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