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如此,在激战中,唐军仍有不少伤亡。王忠嗣在新城设立一军,名为“威戎军”,兵员定额一千。并任命崔乾佑为威戎军军使,负责监督吐蕃人北上之动向。
王忠嗣本人则是带着伤兵与余部返回了凉州城,与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凉州城内某个医馆的院子里,躺了一地唐军伤员。他们都是因为在战斗中骨折,需要到医馆中进行“正骨”处理的人。
因为吐蕃人大部分部落不喜欢使用弓箭(尤其是赞普发家的那几个高原地区),而喜欢使用抛石头的乌朵。所以在战斗中,唐军士卒骨折的比例,要高于箭伤与刀伤。
这些骨折的人,受伤的地方不好现场处理不说,还很影响行军打仗。
由于李医官腿脚不便,医馆里的事情,都是阿娜耶在负责指挥调配,赤水军的几个士卒在一旁帮忙。而方重勇这个半大孩子,就纯粹沦为了看客。
这只是凉州城中的某一个医馆,像这样的医馆还有好多,每一家都承担了治疗唐军伤员的责任。而他们能拿到的“补贴”,几乎是微乎其微,能把药材钱抵回来就不错了。
可以算是一种不叫徭役的“徭役”,而且根本没法子拒绝。
边镇的军事压力,实际上是每一个河西人都在承担,无论他们是汉人还是粟特又或者是归化的突厥人什么的,都要无条件承担这样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
方重勇让方来鹊去城内买来一叠纸,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案,便来给这里的唐军伤员写家信。
“我在凉州城安好,此番与吐蕃作战有战功。今年家中无徭役,小娘的嫁妆钱要凑齐了,请母亲不必担心。
就写这么多对吗?”
方重勇看着眼前这位一条腿被乌朵抛出的石块打断,上了夹板后勉强可以拐杖走路的年轻人问道。
“对,不过一点小伤,不用家里担心了。”
他那被晒得红黑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似乎断腿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吐蕃人一样。
“写完了,放在我这里。你把名字写一下,后面会有人走驿道送到你在瓜州那边的家人手里。”
那位唐军士卒在信的末尾写下自己的名字,随即压低声音惊呼道:“小郎君是朝廷的大官吧,我以前见那些河西小吏的字,都歪歪扭扭丑得很。郎君这字写得好啊!”
“别套近乎了,一文钱拿来。”
方重勇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胳膊说道。
一文钱不是工本费,而是告诉这里所有人:接受任何服务,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收这一文钱,将来可能要还的人情,那就是一条命!
方重勇的脾气果然很对这些河西丘八们的胃口,这位小腿骨折的年轻士卒小心翼翼的掏出一枚“开元通宝”放在桌案上,然后对他说道:“小郎君以后有什么差遣,只要不是造反的,派人到赤水军里面支会一声就行了。”
“我得混多惨才要差遣你来做事啊,好好攒你的嫁妆吧,整天想这些乱七八糟没用的,滚滚滚!下一个!”
方重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队伍里面有个双手都被打骨折的倒霉蛋上前来,羞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
“后面很多人排队,你麻利点行不?”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
“写信给小花,让她别嫁人……”
这人憋了半天就憋出一句话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这样写可好?”
方重勇一脸腻歪的问道,生怕这位闷葫芦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好好好,真的好,没有更好的了。”
这位士卒一脸惊喜,没想到方重勇这半大孩子靠谱到如此逆天的程度。
“小郎君真是厉害!”
他又补了一句。
“你手不空,我来帮你签名吧。你叫什么来着?”
“我叫刘展,陈留人,十五岁来河西番上,已经五年了。”
他好像只是怕被人嘲笑想女人而不肯说话,并非是话说不清楚。
“罢了,番上五年也是该回家乡了啊。”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你把军籍的身份牌给我,我去跟节度使说一声,让你返还原籍吧。让一个番上多年的老兵归乡,这件事也不算太难。”
河西地区其实还有数量极少的府兵番上士卒,是从别处征调来从军,时间到了军府却空了无人替换,于是只能在当地值守到老死!
如今河西边军也不喜欢这样的府兵,认为他们在本地没有田地,所以也没有心思去保卫河西各城。作战的时候会爱惜性命不会出死力。
“谢郎君!大恩不言谢!”
这人正要跪,又发现两条手臂都骨折,只能一脸颓丧的对方重勇慎重点头。
“去吧,下一个。”
方重勇从他腰包里摸出一文钱,招呼下一个人上前。
阿娜耶惊讶的发现,原本那些躺在地上哀嚎不止的唐军伤员,全都一个个自觉的排好队,等着方重勇给他们写家信。
第86章 君臣佐使(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军旅之中写信的问题,还真不是小问题啊。
那些骨折了的士卒们一个个都老老实实排队等着,要是没有军令,可办不到这一点。”
医馆的厢房内,方重勇一边感慨,一边让阿娜耶给自己按摩胳膊与手腕,累得躺床上都要睡着了。
这些唐军伤员,分别来自赤水军、大斗军还有甘州的一部分边军,光番号就四五个。让这些人听命令,那只有他们心甘情愿主动配合才能做到。
胳膊与手腕传来一阵阵酸胀酥麻,快活得让方重勇都要呻吟出来了。
不得不说,阿娜耶按摩的手法很高明,让方重勇心中一阵疑惑。
“朝廷把医术分为八科目,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角化(或认为是灸法)、针、按摩、咒禁。
我看你至少治疗疮肿与按摩都很娴熟,你父亲的医术很不简单啊。”
方重勇忍不住试探问道。阿娜耶医学理论很差,有些方面还不如自己。但是实操却很娴熟,明显是有高人指点甚至手把手的教学。
“那些我都不知道,父亲教什么我学什么。倒是你给伤兵写信,让我很意外。
这些伤兵很多人都没法再上战场了,回乡后农耕也只能算半个劳力,你收买这些人的人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阿娜耶出生在凉州城,自幼就见识并迎来送往了各色人群。她的思想不仅不幼稚,反而十分早熟。
权贵们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行为逻辑,阿娜耶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理解透彻了。
方重勇给这些伤兵们写信,不就是想着收买人心么?要不然把双手都写得麻痹了,难道只是因为犯贱?
“人生不是在做生意啊,得失哪里能如此斤斤计较。
这些伤兵都是跟吐蕃人死斗,劫后余生的幸运儿。我们在凉州城里聊天的时候,他们在高原上拼命。
给这些人写封家信又是多大点事情?还要算计得那么清楚?
你在凉州的医馆里见惯了给钱抓药,却是没有学到你父亲医者父母心的精髓啊。
外面世道这么乱,和人交往总想着钱货两讫互不相欠,那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么?”
方重勇一副小大人模样,教训起阿娜耶来。
“是你不懂诶!”
阿娜耶叹息道:“他们中好多人连字都不认识,或者只会写名字而已。有你这样的权贵给他们写封信,都够光宗耀祖了。”
她的话语里充满了酸味,就像是个管家婆一样。似乎忘记了方重勇的死活,其实跟她这个带着西域血统的凉州土妞,半点关系也没有。
“我是权贵?”
方重勇一脸惊诧问道,这话真是把他给吓到了,他一直觉得自己作风还挺低调的。
“不然呢?一个九岁大的白亭军副军使不是权贵,谁信?你不会说是你百战余生后坐上这个位置的吧?
辛军使身上一身的刀伤,你这细皮嫩肉的半大孩子有么?”
阿娜耶白了方重勇一眼,然后走到桌案边,给他倒了一杯清热解暑的三勒浆。
从西域(主要是敦煌)来的三勒浆,因为原料产地和路程问题,比长安那边的价格低不少。且原料不用粮食,因此在河西走廊十分流行而且广受推崇。
白天在烈日下暴晒的商贾旅人们,晚上到了凉州城的酒楼里,来一壶清热解暑的三勒浆,那甜而微醉的滋味美到无法形容。
阿娜耶如此殷勤服侍,想表达什么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她甚至很清楚,将来会和这个半大孩子发生什么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
这些都是她父亲明明白白说清楚了的。
她需要一个汉姓,不能在外人面前也叫阿娜耶。
她也需要去长安,学习医术以立身立命。
她是一棵蔓藤,哪怕生长得再妖娆,也需要一棵粗壮的大树作为依靠。
阿娜耶隐约觉得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很奇怪,但是她没有想得太深。
“走吧,休息好了,要去办正经事了。”
方重勇从床上坐起来,准备出门。
阿娜耶幽幽一叹,跟在对方身后。只是她没想到的是,方重勇口中的“正经事”,居然是找她父亲李医官,然后送上了一张字条。
那是一个方重勇“自创”的药方。
……
这里是医馆的药房,四处都弥漫着一股中药的味道,具体来说,就是各种气味混合,却让人鼻子什么也闻不出来。
李医官点上油灯,屏退了阿娜耶,看也不看坐在对面的方重勇,眼睛只盯着手里的方子。
“这道方子,是固本培元的好药啊。”
李医官将纸条放在桌案上,感慨说道。
作为一个曾经的宗室藩王贴身幕僚,他的任务就是保障王府人员的健康。太医署里面有太多南郭先生,只会著书立说毫无实战经验。
可李医官却不是那样的人,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行医经验与扎实雄厚的理论基础。
正常的中医药方,是看得出来好坏的。好药需要不断调整配方比例,但乱来的方子,有经验的医官一眼就能看出来。
“小郎君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方子的呢?”
李医官沉声问道。
“梦中所得,所以只知道配方,不知道比例。药理有君臣佐使一说,此方似乎君臣佐使都不缺,李医官觉得可否调一个方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