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挽歌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携剑远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7 M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1:35

  “诶?你等等啊,我去叫人拿笔墨写木板上挂墙上!”

  郑叔清去了又来,已经将这首《劝学》写在一块木板上,并挂在了三楼的木墙上。

  “名扬长安,正当其时。本官正是见证了神童崛起,称霸我大唐诗坛。”

  郑叔清摸着自己的胡须笑道。

  “可以了啊,别兜圈子了。说吧,什么事?”

  方重勇有气无力的问道。老郑什么作风,他太了解了,只要找他就绝对没好事。

  “这次真没事,就是感谢一下你而已。本官已经被朝廷授予户部侍郎,现在要专门操持你说的那个什么粟特布的仿造,以供宫中所需。

  饮水思源嘛,带你出来见识见识长安风物,乃是应有之义。”

  郑叔清得意洋洋的说道。操持专供宫内的布匹,这要是不发达,那才是真见鬼。

  未来李隆基看到质地精良的仿粟特布,肯定会时刻提醒他,这个布是谁弄来的。如此一来,郑叔清想不被记住都很难!

  简在帝心有没有?

  被皇帝记住了,能不升官么?

  “我还以为这些布会用于军需呢。”

  方重勇叹了口气,无话可说。

  果然不愧是你,长安圣人李隆基。苦一苦边关将士,享受我先来,这话记得倒是清楚。

  连宫里都没用上的好东西,怎么能先给边关将士呢?

  李隆基的思维模式,只要稍稍设身处地的想想就能明白怎么回事。

  “军需?那怎么可能。粟特布在长安价格不菲,以我大唐的混纺技术,仿制以后只会质地更精良。这是圣人的脸面,怎么可能拿到市面上去销售?至于犒赏三军那就更不可能了。”

  郑叔清没好气的抱怨了一句。他觉得方重勇虽然脑子活络很会搞钱,但就是对这些权贵圈子里面的潜规则了解太少了。

  不一会,精美的饭菜被端了上来。唐代的菜肴通常都是以“大开大合”著称,烤全羊那就真的是把一只羊端上桌,用刀去切盘。

  但今日上的菜不知为何,都很小巧。当然了,以方重勇那有限的见识来说,堆头越小的饭菜往往越贵。

  “这道菜是以鹊舌为引,羊心尖肉为主料,历经很多极度复杂的工序,最后烤制而成,名叫消灵炙。至于怎么做的,我也不知道。

  据说一只羊,只能取四两肉。”

  郑叔清指着一小碟摆盘精美的烤肉说道,脸上肉疼的表情隐约可见。

  方重勇已经碰到肉的筷子愣是没敢把肉夹起来。

  要是吃一口一贯钱什么的,他脑子里都能响起咀嚼金钱的味道。

  方重勇把筷子收回来,指着面前的一碗那白米饭问道:“这个又有什么名堂呢?”

  “这碗饭的名字叫清风饭,用料考究得很,制作也很繁复。

  首先,要蒸一碗水晶饭,那个你吃过的吧?

  蒸熟水晶饭后,再掺进龙睛粉和龙脑末,混以牛乳酪,放入金提缸内封存,再垂直放置在冰池内,待冷透后便是这样了。龙脑末是一味香料,取材自龙脑香树,来自波斯。”

  龙睛粉就是桂圆晒干后磨成的粉。这已经不叫“饭”了,而是类似一种工序繁杂的奶酪糕点。

  但无论其中工艺如何,价格高昂是免不了的。

  “郑侍郎,钱还是得留着养家比较好,方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方重勇都忍不住规劝郑叔清把钱省着点花。

  其他的菜他还没问到底是什么,没错,光看外形已经看不出来了,反正直觉上就认为贵出天际。

  老郑这么挥金如土还包场,家里真的有矿么?

  呃,说不定还真有!

  想到这一茬,方重勇瞬间不想说话了。你劝说一个家里有矿的人节俭,很多时候就是对牛弹琴。

  “这就是你不懂了。

  比如我们坐驿站的马车行路之时,有没有可能被盗匪打劫呢?

  别说是这种事情了,刺史在赴任路上殒命的,都不是个例。

  你平日里省下那几个钱,出了事还不够买棺椁的,不花留着便宜别人么?

  只要身居高位,自然会有人抢着送钱巴结你,又何必为这些铜臭之物堵心呢?”

  郑叔清将杯中的“凝露浆”一饮而尽。这酒富含金钱的味道,让他的内心十分满足。

  有钱便可劲的造吧,留着干啥呢。人死了可不就啥也享受不到了么?

  “倒是真有件事,要麻烦一下郑侍郎。”

  方重勇忽然正色说道。

  听到这话,郑叔清立刻紧张起来。

  花巨款请大餐都没怎么在乎的他,一听说方重勇求办事,脑子便开始高速运转,不复之前的慵懒悠闲。

  “呃,你不妨说来听听,大的肯定办不了,小的……我试试看行不行。”

  郑叔清十分谨慎的说道,与刚才满不在乎的人生态度截然相反。

  “郑使君在官场上肯定有些朋友,能不能让他们上书朝廷,就说吐蕃近些年实力颇有增长,我大唐不宜与之轻启战端。”

  方重勇说了一件让郑叔清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事情。

  “问题……应该不大吧。”

  郑叔清沉吟片刻说道。

  如果是要推荐王忠嗣上位,那这种奏章他是万万不敢写的,也不敢让自己的熟人去写。

  不过开战之前一般都有廷议,唱红白脸的戏是在所难免的,总要有人站出来倡导和平。

  这种奏章又不是推荐官员上位,不必负连带责任,事后也不会被追责。

  无论胜败都安全得很。

  打赢了,大唐天下无敌,恕我眼拙了。

  打输了,看到没,我当初怎么说来着?

  不得不说,方重勇这个要求确实不高。

  “真没别的了么?本官听说三皇子那边的亲信,正在运作你未来岳父去陇右……”

  郑叔清有些犹疑的问道。

  方重勇要是鼓噪对河西用兵可以理解,那样王忠嗣就可以顺势出山了。但是对方居然拜托自己去唱反调。

  这就不太正常了。

  难道是想让未来岳父坐一辈子冷板凳,就像那个在夔州混吃等死的杨若虚一样?

  “你就说行不行吧?

  我记得粟特布所需的染料啊,长安本地的应该还不是最优。牛仙客说边关在清点粟特商人的货物时,居然有不少来自山东海边产的染料。

  要是到时候仿制的布不如波斯原产的,圣人必然觉得颜面扫地,那郑使君这官位可就……”

  方重勇欲言又止的拿捏说道。

  “行了行了,这件事我去办还不行嘛?”

  郑叔清最终还是无奈妥协了。

  仿制粟特布,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不过,在工艺上却未必如此。

  这些技术在大唐可能都是现成的,甚至已经落后,但工艺中所需的材料和步骤,也不能完全依靠过往经验。

  西域货物能在长安横行多年不衰,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粟特布叫这个名字,但它不是粟特人编织的啊!起码现在还不是!

  其中工艺的秘密,重在细节。

  大唐的纺织业在这个时代虽然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但若要仿制,或许还要处理一些局部的技术调整优化。

  比如说染色顺序,比如说色彩附着度,比如说织锦的色彩对比。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唐各地的纺织印染技术,都是相对独立的。长安洛阳等地的纺织业固然是先进,但具体到各地,也不是没有相应的地方特色。

  就更别提波斯的纺织业了。

  郑叔清这个活计看起来很简单,其中暗藏的风险却也不小。

  “如此,那便谢过郑侍郎了。”

  方重勇行了一礼说道。

  “真搞不懂你,其实没必要跟你未来岳父绑在一起的,你的前途无可限量,不能毁在无聊的地方。”

  郑叔清好心劝说道。

  他说的道理,其实方重勇是明白的。只是方重勇亦是有自己不可告知的秘密与谋划。

  鉴于郑叔清和李林甫的关系,方重勇显然不能将其和盘托出。

  二人在杏花楼内胡吃海喝了一顿,方才辞别而去。

  ……

  方重勇没想到的是,他还在谋划怎么让王忠嗣回归长安面圣,李亨那边的猪队友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

  形势急转直下。

  五月,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朝廷的催促与压迫下,不得不背弃盟约,带兵奇袭吐蕃。破吐蕃大将乞力徐之于青海西。

  李隆基又任命右拾遗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从凉州出塞宣慰,作《使至塞上》一诗,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听闻唐国背信弃义,吐蕃大怒,进入全面动员状态,在与大唐接壤的广阔战线上,都有吐蕃军队在频繁调度。

  大唐边关形势岌岌可危!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鄯州都督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于是他奏请朝廷,希望调精干将领前往河西领兵以为策应,此人非骁勇善战的王忠嗣不可。

  同时京兆尹韦坚也上书朝廷,直言王忠嗣呆在巫山县外的东阳府纯粹是浪费人才,建议将其调往河西担任节度副使一职,并授予凉州刺史,坐镇河西走廊大后方。

  不得不说,韦坚的建议,如果不看人际关系的话,确实是为国为民大公无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2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挽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