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琢磨了一会儿:“这么说,这个人有点问题啊……”
“何止是有问题!”何太后越说越气:“皇儿可是还不知,皇甫嵩现在在什么地方?”
“驻扎在什么的地方?”刘辩心中隐隐有一种十分不妙的感觉。
何太后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说:“左扶风!”
“什么?”刘辩闻言,也是大吃一惊。
何太后咬牙道:“就是在左扶风,你父皇归天之前,就已经大感自已大限将至,所以着皇甫嵩领兵三万,镇守左扶风。
所谓之镇守左扶风,其实明白这就是盯着董卓老贼。
可皇儿发兵与董卓老贼在渑池死战的时候,皇甫嵩在做什么?他依旧按兵不动,驻扎在左扶风之地。”
“哼哼!”何太后冷笑两声:“而今,皇儿可知道,为何曹操狗贼会不顾羞耻,上书请求皇帝册封他为左扶风了吗?”
刘辩端起温水来,微微的喝了一口,心理一万个窝草,不是说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吗?
这他么干的是人事?
更况且,自已身边诸多将领,就是卢植老先生,也他么什么都没有和自已说?
怪谁?
怪自已喽,估计所有的人都认为皇帝知道的……结果皇帝不知道……
难道正史上,这家伙也是手握重兵,看着董卓发兵攻入洛阳,挟持天子,毁坏大汉宗庙的?
而正史上,皇甫嵩还真是如此。
后来董卓执掌洛阳以后,他差点被杀掉,也正是因为他的儿子皇甫坚寿的关系和董卓实在是太铁了,这才免除一死的。
“是孩儿有些孟浪了!”刘辩拱手拜道:“还请母后恕罪。”
何太后见皇帝如此,心下倒也不再气恼,只是道:“这天下忠臣奸臣,如何都难以分辨清楚的。
但是皇甫嵩现在就驻军在左扶风,却作势曹操谋逆,而不发兵诛灭,是不是暗地里和曹操阴谋联系,还是有别的想法,那就说不准了。”
刘辩沉吟了片刻,随后道:“此事日后再说,若丁原奉诏而来,那说明他对于大汉朝廷的忠心必定没有问题。
夜已经深了,母后还不回宫安歇,可是想说各大世家的事情?”
“不错。”何太后道:“杨家、王家、李家乃是关中大族,刘玄德诛杀的只不过是中等世家而已,这十三世家加在一起,或许抵得过一个杨家、王家。
但这些大族之中势力关系盘根错节,皇儿不动手则以,若动手,那一定要够快够狠!”
刘辩抬起眼来,看着自已的母后,随后拱手拜道:“多谢母后教诲,孩儿已经铭记心中!”
“这也是哀家为什么要让唐瑁出任丞相的原因。”
说完这话,何太后缓缓起身:“这些事情轻重缓急,皇儿自然能分得清楚,渑池一战,我儿名留青史,天下大为震动。
母后也只是帮着你做一个参考,皇儿不愿意的事情,母后又怎么会逼迫你呢?
更况且,哀家看太尉卢植、司空蔡邑、司徒王允等人,实乃忠臣,眼下天色不早了,皇儿早些休息,明日哀家还要与你商议,册封他们三人为侯的事情。”
听得何太后这样说,刘辩心中有些暖意生出,自一细想,黄琬其实也算是绝对的大族出身了。
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
可以说,虽然比不上袁绍一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响亮,但也绝对是一流门阀。
这倒是让刘辩有点头疼起来,这些人是用?还是不用?
用的话,问题同样很大,不用的话,那自已能怎么做?
科举制度是消灭门阀制度最好的办法,可是刘辩很担心自已现在,有那个本事,一下子就能做好吗?
何太后走了,刘辩连恭送母后这样的话都尚未说出口,人就已经走出寝宫了。
但册封司徒司空这些人为侯爵,也算是旧的制度,这确实是迟早都要商议下来的时候。
唐后缓步走了进来,领着一群宫娥为皇帝宽衣。
宦官们已经备好香汤,准备为皇帝沐浴。经过上一次宫廷之乱,后挑选留下来的宦官,则没有什么问题。
刘辩倒也明白,皇后这是想要扶持唐家,让唐家成为大汉第一世家。
毕竟,前后加在一起,五十万石粮食……啧啧,这可真的是惊天大手笔了。
五十万石粮食有多少?
一石相当于三十来斤,开战的时候,一个土兵一天能下肚的粮食,恐怕也就一斤,再加上其他的菜品混杂,约莫两三斤左右。
这就是说,一个土兵一个月的粮食消耗,开战期间,也不过一石而已。
唐家所有的家底拿出来,就足够五十万大军征战一月所需。
刘辩麾下二十余万大军,足够征战将两三个月的时间。
所不是开战期间,则每天半斤粮,还是轮值的才有。
所谓的轮值,意思就是说,不是多有的军卒每天都要在军营里边呆着,不到你上班那天,自行解决伙食问题。
除非大将练兵,才会把人叫回去,那样的话,也可以吃皇粮。
至于十三世家所有抄家所得,刘备的令书也送上来了。
共计得到粮草三百万石!
而且太后的意思很明确,这十三世家,都是中等世家,远远比不得王家、李家、杨家这样牛逼轰轰的大世家!
至少加在一起,或许能比得了其中一个。
这种惊人无比的直观数据对比,真的是让刘辩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了。
他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李家、杨家、王家都给抄了,那岂不是说……大汉帝国百年之内,不收税都没问题?
可一想到这件事情带来的严重后果,刘辩也就制止了自已这个大胆的想法。
“陛下!夜深了,该沐浴入寝了。”
唐姬温柔的声音,将刘辩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来。
刘辩伸手握着唐姬微微发烫的玉手,待的他将唐姬完全揽入怀中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她浑身上下都是一片燥热。
这会儿,他感觉自已所有大胆的想法,都可以在唐姬身上试试。
第111章 话大汉封侯(上)
春梦了无痕,一晌贪欢。
征战,确实是最好提升身体素质的办法。
刘辩的斩马刀虽然依旧做不到一气三百六十刀,刀前无人的境界。
但归于洛阳,他却已经能做到一气七十刀,身体素质,更是远超刚刚接受这具身体的时候。
自然,刘辩所有大胆的想法,都得到了成功实施。
于是,当第二天早上刘辩依旧龙精虎猛的披上帝袍,和何太后商议准备册封君侯的时候。
唐姬却如同烂泥一样躺在龙榻上,日上三更犹自疲乏不堪。
“昨天晚上,哀家着重看过刘备此人做的事情,感觉此人或许可以为皇儿所用,既然已经赐给皇叔之名,何不一并封侯?”
刘辩很意外,他原本以为何太后一开始会说太尉卢植、司空蔡邑、司徒王允三人封侯的事情,但是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一开始却说到了刘备。
而且直接说刘备封侯的事情。
刘辩沉思了一会儿,刘备是忠于大汉,始忠与自已吗?
忠于大汉,这是一定的。
不管刘备这个人在后世留下了多少争议,忠于大汉可以说得上是他的毕生写照。
那忠于自已呢?
这……或许不敢百分百,但就依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天下诸侯虽然藩镇割据,但是真正敢站出来明面反抗朝廷的人,尚且不多。
刘备至少目前是绝对忠于自已的。
只要自已不走昏招,刘备对于自已的忠臣,自然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那不知,母后打算册封刘玄德为什么?”
何太后见皇帝采纳自已的建议,没有召集说册封刘备为什么,只是缓缓地说道:
“皇儿需要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虽然是民间粗俗的话,但是道理却在这里。
我儿想要得天下,那就一定不要吝啬官职和财物。
昔年我大汉先祖光武皇帝,从不吝啬钱财和官职,这才有无数豪杰愿意追随效忠,这才领我大汉中兴。”
刘辩有些意外的看着何太后,他感觉依照何太后后宫争宠的格局来说,应该说不出这样的一番话。
可是当他看到和太后眼中闪烁着的神采的时候,便释然了。
这是一位母亲对于儿子最好的期盼。
不存在格局大小,智慧与否。
“孩儿愿意听从母亲教诲。”
何太后显然没有适应刘辩“母亲”这个称呼的转变,目中几分意外之色,这才缓缓的说道:
“刘玄德乃汉室宗亲,其人忠勇可信,为拉拢其心,皇儿可册封起为忠烈侯!
哀家听说,昔年他落魄的时候,曾经干过织席贩履这样的贱业,但是却依旧不改鸿鹄之志。
我大汉中兴,次此人将会是肱骨之臣。”
“忠烈侯……”刘辩轻声自语,随即想到了正史上,刘备的谥号,乃是昭烈皇帝!
昭烈这样的谥号,可不是一般的皇帝能得到的。
就连曹操,也只不过是得到他的儿子册封为魏武帝而已,单纯的从谥号上来说,刘备的则远胜于曹操。
这或许有后世人们依旧把刘备的蜀汉当做汉室正统看待的观念影响。
但客观一点说,三国鼎立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