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翦商(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李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4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2:01:32

  陶寺遗址 翼4

  ,。曲沃 侯马市

  吴壁O•绛县

  4 * A, x-

  历11/。下川 出

  •口偃师商热土 巩义市 二里头偃师

  遗址 南

  4U

  fiO

  早商部分城址示意图

  新磬遗址

  1仅)公里

  夏都二里头固然繁华了数百年,但内部一直是二元分立结构: 宫殿区和铸铜作坊区长期保持共治,而且彼此的矛盾还是夏朝灭亡 的直接根源。征服二里头后,商人对这两种人群加以分化、拉拢, 并拆解到二里头和偃师两座古城中,最终把他们同化人自己的王朝 之内。

  在商朝早期,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都不大,只营建了小型的宫 城。但几十年后,二里头古城已被完全废弃,人口全部迁入了偃师和 郑州商城,所以两都迅速膨胀了起来:修建有城墙和规模更大的宫殿, 以及兴旺繁荣的各种手工作坊和平民居住区。这两座商城的寿命都有 二百年左右,是商朝前期的统治中心。

  二里头古城被废弃时,商族统治区内多元的陶器文化融汇成了一 种新风格,至少是二里头、下七垣、岳石和辉卫四种成分的杂糅和发展, 被考古学家命名为“二里冈文化”。二里冈是郑州商城南侧一处小遗 址的名字,和“二里头”只有一字之差,事实上,它也的确继承了二 里头陶器的很多特点。

  由此,来自各地的陶器工艺在郑州发生融汇,并迅速向外蔓延, 说明制造和使用这些陶器的人群已经同化到一起,是新的商民族诞生 的标志。它比之前的(先)商族规模大得多,可以称之为“王朝商族”。 至此,商朝的多部落联盟体变成了一个整体民族。

  当然,旧有的下七垣、岳石和辉卫文化依然在各自故地延续着, 它们也许会被新兴的早商(二里冈)文化蚕食和吞并,但那还是以后 的事。在早商阶段,迅速消亡的只有夏-二里头文化,因为商朝最优 先占领的就是昔日夏朝的疆域。

  二里头的衰亡和偃师、郑州商城的兴起,显示了夏商交替之际空 前剧烈而复杂的族群整合运动:自新石器以来的漫长历史中,从没有 哪一场部族征服和改朝换代,能带来如此剧烈的日用陶器的异地汇聚 与风格转变。

  商人对待夏人和盟友的手段也很高明。至于背后的原因,可能在 于他们曾经长期游牧和贸易,在东部平原迁徙游走数百年,积累了足 够多的关于东方各族群的知识。这是其他任何人群都不具备的优势。

  灭夏时,商人已有了初步的文字。这是建立真正王朝统治的必要 工具。商人应当也会利用宗教的神秘感和威慑力,虽然我们目前对于 商初宗教的了解还很少,但从后来其在商朝的重要地位看,早期的商 王们肯定在宗教上投入过相当大的精力。

  待东西两都初具规模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主城面积(不包 括外郭城)分别约为3平方公里和2平方公里。其共同点是,都有宽 约10米的夯土城墙,城内有宫城,有大型夯土宫殿区,而且宫殿区 北侧都有石砌的长方形人工池塘;不同点是,偃师商城内有好几处大 型仓储区,但铸铜等手工业规模不大,郑州商城则面积更大,人口和 各种手工业设施也更多,外围还有一圈外郭城。

  两座商城的保存情况也不一样。在后世,郑州商城一直是重要城 邑,到现代更被市区占据,遗址破坏严重,各发掘地点比较零散,难 以重现商城的整体风貌。偃师商城则一直是农田,所以保存相对完整, 比如,有石砌的城市供排水系统,排水沟宽近1米,从西到东贯穿整 座城市。

  但新石器以来,早商的东西两座庞大都城,可谓绝无仅有。它们 都有厚重的夯土城墙,显然是要防御外来威胁,但从当时的形势看, 似乎没有什么势力能威胁新兴的商王朝:夏都二里头人不重视城防, 一直只有小规模的宫城,没有修筑大城;相比之下,新兴的商人更有 危机感,可能是担心被征服的夏人聚落以及土著部族随时会揭竿而起, 所以不遗余力地修筑了两座大城。

  更早的石家河、良渚和石郎古城,虽然面积接近郑州商城,但内 部有很多不宜居的部分,比如,石郎城内梁穿坡地起伏,石家河和良 渚的城墙本质上是防洪堤与建筑台地,城内有很多湿地和河汉。而郑 州和偃师商城,则方正规则,内部多是宜居的平坦土地,能容纳的人 口更多。

  二里头出现的各种现象显示,早期王朝内部大都是自治部族,和 王权的关系相对松散,而偃师和郑州商城则规划严密,内外分明,呈 现的是早期商王整合各部族的决心:在聚族而居的状态下,一个部族 聚落(族邑)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有自己的手工业和农牧业,而 入住到大城内,需要放弃很多传统的自给自足生活,融入王室主导的 更大的经济和政治体中。

  相比偃师,郑州商城更特殊,其主要的手工业都在城外,如铸 铜和制骨作坊,而城内很可能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人群,提供武装 力量和管理、差役等。

  早商王朝应当已经使用文字和文书。郑州商城范围内曾发现少数 几件残破的刻字骨片,其中一片牛肋骨上有若干个字符,被释读为:

  又,毛土羊,乙丑贞,比(及)孚,七月3

  它的行文风格和殷墟甲骨卜辞很相似,但这几片卜骨的原物和地层信 息已经缺失,无法判断更精确的时代。据推测,属于商代早期上比 殷墟早一百年以上。这说明,早商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而且还出现 了在卜骨上刻占辞的做法。

  青铜扩张潮

  早商阶段,商朝的扩张极为迅猛。就连上千里外的长江边(今 武汉市郊黄陂区),都出现了一座繁荣的城堡盘龙城;而在中原地区, 商人城邑更是星星点点。

  先商族的贸易游商生涯,使他们比其他族群更了解各地的交通地 理和物产民俗,不仅如此,新王朝的成员来自周边各文化圈,对于扩 张疆域也有很大帮助。而且,商王家族擅长用生意人的思维来管理新 王朝,扩张目标主要指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盐矿和铜锡矿产地。 对商朝的远程扩张来说,贸易是和征战同样重要的手段。

  商人很重视夏朝的青铜冶铸技术,偃师和郑州商城初建时,还没 来得及建城墙,就从二里头古城移植了铸铜作坊。郑州商城的铸铜业 尤其发达,当城南的铸铜场不敷使用时,又在城北的紫荆山新建了一 座冶铸场。这些冶铸场沿袭了二里头的遗风,在铸铜工作区地面下均 埋有人牲。

  青铜技术曾长期被圈禁在二里头,而商人则更现实,各商人部族 均掌握了冶铸铜技术,而且不仅是在偃师和郑州两座核心商城,每一 支向远方征伐的商人队伍也都有铸铜技师。他们携带着铸造铜镁、铜 戈的石范,一旦发现小规模铜矿,便可以就地生产兵器。在早商阶段, 铜兵器的生产数量急剧上升,出土地点遍布中原各省,甚至蔓延到长 江流域,促使一些南方土著族群也借机学会了铸铜。可以说,是商朝 人真正普及了青铜冶铸技术。

  王朝扩张的基础是人口数量,而这需要农业的支撑。在这方面, 商朝也超越了夏朝。熟悉商贸和水牛养殖的商族人一旦经营农业,就 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夏朝-二里头古城主要依赖水稻,这是夏人改造 洛阳盆地沼泽的成果;而商人兴起于黄淮湿地平原,对水稻不会陌生, 但他们的农业更为均衡。对郑州商城粮食浮选的一篇统计论文显示, 样本中,粟、水稻和小麦各有1576粒、191粒和91粒,统计者的结 论是:“至少在商代早期,粟仍是郑州地区古代先民种植的最重要的 农作物种类。” 5

  小麦颗粒的千粒重接近稻米,把各种粮食籽粒折算成重量,粟米 只比水稻略多,小麦则占到了 18.3%,也很可观。

  表五:郑州商城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

  粟

  水稻

  小麦

  黍

  合计

  粒数

  1576

  191

  91

  44

  1902

  千粒重(克)

  2

  16

  16

  7

  粒数占比

  82.86%

  10%

  4.78%

  2.3%

  折合克数

  3.152

  3.056

  1.456

  0.308

  7.972

  重量占比

  40.5%

  38.3%

  18.3%

  3.9%

  如上表所示,和二里头时代相比,水稻的比例下降得很明显,旱 作的粟和黍则明显回升。小麦更特殊一点,虽然属于旱作庄稼,但在 春末灌浆季节需要的水量大,而华北春末时节少雨,要在华北地区大 面积种植小麦,需要更成熟的灌溉知识和设施。因此,小麦应当是水 稻种植的衍生产品。此外,这个阶段的气候湿热程度可能比二里头时 期有所下降,也可能导致水稻数量减少。

  郑州商城的粮食样本显示,商人已熟练掌握了各种主要作物的种 植技术,而其意义不仅是人口增殖,也便于商人向各地殖民扩张,因 为他们拥有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粮种和技术。

  晋南的殖民城垒

  早商王朝的扩张轨迹,在山西南部表现得最明显。

  从偃师商城向西北,逐渐进入丘陵山地,200公里后渡过黄河, 便是山西省垣曲县的古城镇。黄土台地上有一座夯土小城,控扼黄河 渡口,是沟通豫西和晋南的要塞,考古学者称其为“垣曲商城”。

  从垣曲古城继续向西北,翻越中条山脉,进入开阔的运城盆地, 又出现了一座夯土小城,这便是夏县东下冯商城。垣曲和东下冯商城 都不大,城墙边长三四百米,城池面积约0.1平方公里,建造时间也 接近,都在商朝开国之后近百年。

  晋南中条山区有零星的铜矿,夏朝时,夏县东下冯和绛县西吴 壁都出现了冶铜工场,应当和二里头夏都存在铜料贸易,但还无法 确定是否属于夏朝直接统治。而在商朝初期,关于王朝统治的铁证 出现了。

  在早商,东下冯不但建起了夯土城墙,还有密集的大型仓库建筑: 位于城内西南角,每座建筑的夯土地基皆圆形,直径10米左右,中 央有柱洞,十字形夯土墙基把建筑分成四个扇形隔间,圆形地基外缘 还有外墙的一圈柱洞和墙基。总体来看,仓库是圆形的造型。

  圆形建筑成排分布,密集而有序。有限的发掘区内已经挖出十几 座,而根据钻探迹象推测,这组建筑至少有七排,每排六七座,总数 近50座。

  2019年,东下冯发掘四十年后,在偃师商城也发现了同样的大 型仓储区:地基呈圆形,室内有十字形木骨土墙,和东下冯的建筑完 全一样。由此,证实了东下冯和商朝的直辖关系。

  东下冯仓储区F501、F502圆形建筑发掘照片

  偃师商城内的这片仓储区,紧邻西城墙,编号为vni基址群, 区域面积达四万平方米,接近三个标准操场,估计有圆形仓储建筑 100—120 座。

  偃师和东下冯的圆形仓储区基本同时建成,造型和整体布局完全 一致,说明出自同一群规划者,是商王朝主导之下的产物;尤为重要 的是,它也显示了商王朝的政治控制范围。这是仅靠陶器“文化”难 以确证的命题。而且,东下冯和偃师商城的政治关系一旦确定,处在 它们之间的垣曲商城的归属也就解决了。

  以上说明,在商朝早期,王朝的统治已伸入晋南运城盆地。这段 路程不算太遥远,但隔着黄河和中条山脉,地理环境和之前商人习惯 的东部大平原很不一样。可见,商人在努力探索新的地域。

  巨型府库之谜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圆形建筑的功能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粮 仓,也有认为是存放食盐的仓库。中条山北麓有一片咸水湖泊形成的 古盐池一一解州盐池,距离东下冯商城仅有60公里,路程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而再去往垣曲和偃师商城,则需要翻山和渡过黄河,交通 比较困难。所以商人很可能在东下冯设立了庞大的食盐仓储和转运站。 有学者称,已经对东下冯商城仓储区的土样做过鉴定,这里的钠离子 浓度远高于其他地点。这似乎也证明了圆形建筑是食盐仓库。7

  西都偃师商城并不只有这一处仓储设施。在它之前,已经发现两 处长方形的大型仓储建筑群,分别编号为II区和III区:南北狭长, 呈网格状紧密分布,每座建筑南北长约25米,东西宽约7米。

  数量同样惊人。II区有六排,每排约16座,总数近百座。III 区的规模类似。仓储建筑中间还有水池的遗迹,可能是为灭火储备 的水源。

  Jllllllllllllllll iiiiiiiiDHiiiiiii iiiiiiiirinHiin BOBBIIIBBBOIH] OOOBB I r; i nil 门「打:门门门 >! r; i: r: r:门

  —j 一, nm mb u L u ="Lu L a L u L.」L」L」Lj I」

  ■■I已确认的夯土基址 [二二二12推测存在的夯土基址

  I I水池遗迹 !二二二]发掘区域

  偃师商城II区长方形仓储建筑分布平面图

  0 50米

  偃师商城III区长方形仓储建筑分布平面图

  东下冯和偃师的这些仓储区,环境都很类似:有院墙环绕的封闭 空间,戒备较严;使用时间可能近百年,有修补和重建的痕迹;仓储 区内少有生活垃圾(陶片),说明几乎没人在里面生活,应该属于守 卫森严的王朝禁地。

  偃师II区和III区的仓储区里藏的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答案。 遗址破坏比较严重,保留下来的只有夯土地基,基本没有留下墙垣和 室内设施。有学者推测是兵器库,但规模过于庞大,当时应当没有如 此多的兵器需要集中存放。

  从空间和需求等因素看,粮仓的可能性比较高。但当时的粮储很 难装满如此巨大的空间:以单个建筑容积长20米、宽5米、高3米统计, 这二百座建筑的容积为六万立方米,可储粮七万余吨。当时的偃师商 城总人口不可能达到六万,即使以六万计,这些粮食也足够吃四五年。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调的上古时期,如此巨大的粮储设施很不可理解。

  从粮食来源估算,哪怕是当时洛阳盆地的所有聚落缴纳的粮赋, 也难以填满这些仓库;也许还有外地缴纳,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 粮食并不适合陆路远距离运输——除非借助黄河-洛河航道。从商族 人习惯湿地生活和行船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东汉时期,都 城洛阳东郊就有巨大的国家粮仓“常满仓”:“永平五年作常满仓, 立粟市于城东,粟斛直钱二十。”(《晋书・食货志》)常满仓位于偃师商 城以西近10公里,其运输也大半依靠洛水-黄河水道。

  再来看圆形仓库。如果东下冯和偃师商城的圆形建筑确实是食盐 仓库,就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食盐库存远远超过了当地的需求总量。 不考虑十字形隔墙,按直径10米、高3米计算容积,100座圆形盐 仓的总容量可以达到五万吨,扣除掉隔墙、廊道等空间,容纳一二万 吨食盐绰绰有余。而以每人每年需要食盐一公斤计算(比现代平均消 费量略低,上古时代食盐比较奢侈,普通人很难满足需求),这些盐 可供一二千万人吃一年。在早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总人口不会有这 么多,商朝也不可能把食盐销往这么大的地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翦商(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