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写完《女人的风格》, 再搭配一篇男知青与村里小芳的故事。
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小芳被举止斯文、长相俊秀的男知青吸引,为他洗衣做饭, 帮他干农活,帮他排解苦闷。男知青不喜欢小芳,但又需要她,两人恋爱结婚,小芳很快就有了身孕,就在小芳期盼着孩子的到来时,高考恢复了。小芳大着肚子全力支持男知青考大学,男知青考上了大学,小芳却失去了丈夫。男知青一去不复返,在城里娶妻生子,而小芳却在村里带着孩子苦苦支撑, 艰难求生。
多年以后, 男知青生活富足, 家庭美满,即将升迁。小芳的女儿大铮历尽千辛万苦, 考上了大学进了城, 父女相见,男知青追忆当年,感慨万端,忍不住潸然泪下,他说他对不起小芳和大铮,以后会弥补她们。
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尾时,大铮却在关键时刻揭穿了渣父抛妻弃女的可耻行为, 男知青的现任妻子痛恨他的欺骗和隐瞒,果断跟他离婚。男知青名声受损, 升迁受到影响。
男知青指责大铮为何如此绝情,大铮冷笑道:“我不是你的女儿,我只是你留下的孽债,我来找你不是要跟你相认,而是来讨债。”
这篇小说取名为《男人的孽债》。
宋知南打好腹稿后就开写,很快,她就进入了忘我的创作状态,
五千汉字是她的兵马,她指挥着这些士兵在稿纸排兵布阵。
宿舍里的姐妹们一看宋知南要写作了,自觉地安静下来,连脚步都变轻了。
《女人的风格》宋知南起初只打算写3万字,可是没搂住,越写越长,从短篇变成了中篇又变成了长篇,按照杂志的字数规定,超过3万是中篇,超过8万字就是长篇。《男人的孽债》超过了四万字,是个中篇。
这两篇投给《燕京文艺》不太适合,它一般只收短篇小说,宋知南重新给它写了一篇《女人就是太阳》。
《男人的孽债》投给《现代》,《女人的风格》先投给《九月》,如果不过,再投给《播种》和《钟城》。
她现在要做的是广撒网,目标是先发表,要赶紧抢占先机。
伤痕文学之后,还有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接下来好像是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
每个时期她都要写出几篇代表作,她要争取做到哪里都有她。只要她一直在桌上,她想吃的那盘菜总会转到她面前。她要让那些后世的评论家们怎么都绕不过她。看一篇小说觉得不适应不习惯,多看几篇不就习惯了?他们应该学会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他们,而她就是这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宋知南先写出初稿,再粗修一遍,最后精修定稿。三篇稿子整完,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这些日子,宋知南除了上课,就一直埋头写稿。学校里的玉兰花开了,她没都注意到。
大地春回,天气转暖,同学们脱下了厚重的棉衣,换上轻便鲜亮的春装,宋知南也换件红色短风衣。
宋知南一走进教室,就引来了大家的注目礼。
体育委员李长胜贱贱地一笑:“宋知南,你穿上这件衣服,只要不开口说话,其实也挺像个淑女的。”
教室室里传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宋知南翻了个大白眼:“李长胜,你不说话时像个二愣子,一开口又傻又贱。”
杠精值20。
李长胜继续说道:“宋大作家,你的小说我昨天熬夜拜读,但是说实话,我不太理解,也不赞同你文里的话。”
宋知南淡然一笑:“以你的智商和欣赏水平,你理解不了那就对了,你哪天要是理解我赞同我,我就该反思反思了。”
杠精值加20。
继李长胜之后,生活委员周鹏也跳出来说:“宋同学,你是班干部,心胸要宽广些,不要那么尖锐。你这人别的都挺好,就是这张嘴太厉害了,眼睛里揉不下沙子。”
宋知南:“来来,我往你眼睛里撒一把沙子,你试试别揉,谁揉谁是狗。”
杠精值20。
于蓝作势要起身:“我去外面抓把沙子扔到周同学眼里试试。”
大家轰然大笑。
魏秋月说道:“你们这些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吧,别期中考试考不过我们,又说三道四。一个个自己地里长荒草,还关心别人家地里土豆大小。”
张小凤也鼓起勇气发言:“我认为秋月说得对。”
李长胜拉着周鹏:“算了,咱们好男不跟女斗。”
宋知南冷笑道:“不跟女斗还天天挑事?斗不过就说这句话,你们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杠精值40。
于蓝接道:“李长胜屡战屡败,还总来挑战,你以后别叫长胜了,叫长败吧。”
宋知南笑着说:“批准了,就叫他李长败。”
大家插科打诨,嘻嘻哈哈。
孟金秋拿着一本杂志进来了,他神情激动地看着宋知南,想搭话又在犹豫。
宋知南问道:“孟金秋,你的文章发表了?”
孟金秋用力点头:“嗯。”
大家嗷地一声冲上去抢杂志。
孟金秋郑重道谢:“宋同学,谢谢你的指点。”
“不客气,孟同学,你继续努力。”
继赵清波和孟金秋之后,陆续有同学发表作品,一般都是小小说、散文这样的豆腐块。
像宋知南这样一上来就敢投中长篇的没有。
之后几天,宋知南是喜讯连连。
《女人就是太阳》在《燕京文艺》上顺利刊登,之后《九月》也刊登了她的《女人的风格》,不过要分三期连载。《现代》刊登了她的《男人的孽债》。
三篇小说共获得稿费1000元,之后各家杂志争相转载,转载也有稿费,宋知南又赚了第二笔稿费,她的稿费收入已突破15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3年的收入。
大家都羡慕麻了。
魏秋月和张小凤提醒宋知南,一定把要钱藏好,这么一大笔钱实在让人不放心。
张小凤催着宋知南去银行存钱:“快去存吧,要换了我都睡不好觉。”
“行,我今天就去存。”
河西大学的学生争相传看这几篇小说,书报亭的杂志刚摆上架就被人一抢而空。
女生们比较喜欢《女人的风格》,有当插队经历的对《男人的孽债》更有共鸣。
校园里到处都有人在谈论这篇小说。
“这个女主角是不是太刻薄太好斗了?从没见过这样的女主角。”
“这样才新颖,以前的那些都看腻了。天天讲无私奉献,女主角苦得跟黄连似的。”
“可是她对里面的男人太无情了,我都替那些男人心疼。”
……
杂志社寄来了两麻袋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
写信的多是女读者。
“看了你的《他的家,她的冢》后我哭了好久,我以前心里苦,但不知道为什么苦,更不知道跟谁诉说。现在我知道了我的苦是因为我父母偏心。我本来打算以后要更努力工作赚钱,加倍孝顺他们,让他们看到我的好。看了你的小说后,我不想这么做了。我要为我自己打算。我决定搬出去住,我决定要去参加高考,我要圆我的大学梦,我不想再做谁的耗材。”
“宋同志你好,我在《杂文周刊》上看到了你的文章,你骂得真是酣畅淋漓,入木三分。我分别把那两篇文章拿给我爸妈看,我爸妈非常生气,因为你戳到他们的肺管子上了。”
“宋同志,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和看法,我觉得你骂父母骂得太狠了,他们也不容易……”
……
很多老师对于宋知南这个大辩论家也更加宽容了。作家嘛,这种性格很正常。没有个性能当作家吗?
宋知南再质疑某些老师时,他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还有的老师问宋知南:“宋同学,你是对我的课有什么意见吗?为什么不杠我?”
宋知南:“老师,你的意见我都赞同啊,我也不是谁都杠的。”
“哦哦,原来如此。”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宋知南的名声更上一层楼,自然而然地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注意。
很快,那些不善创作只擅长批评的批评家们开始大肆批评宋知南。
首都非知名作家、著名喷子赵远打响了批判宋知南的第一枪:《女人的风格?我看到的是大女人主义》。
河西省这边也有人遥相呼应,叶致秋一口气写了两篇评论:《要有女人的风格,你首先得是个女人》和《男人的孽债,女人的偏见》。
叶致秋痛心疾首地写道:“《女人的风格》里充满了大运动中红x兵的那种极端好斗的思想,她塑造了一个让人十分不适的女主角。
唐知北此人自私强势、刻薄绝情,不孝顺父母,不团结同事,所到之处,硝烟弥漫。从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我国女子的传统美好品德。
不,我心目中的女孩子绝对不应该是这样的。她们应该是文静娴雅的,是温婉柔顺的,是美好善良的,而不应该如此粗俗无礼、凶悍好斗。”
各大报纸杂志一看有人要骂战,他们生怕事情不够大,纷纷去推波助澜,把事情搞得更大。
周日早上,于蓝王琳从食堂吃完早饭后,气呼呼地跑进宿舍嚷道:“大家快看,有人在报纸上骂老四。”
宋知南翻开报纸一看,好家伙,这个周末的娱乐有了,就是骂人。她们原计划去爬山的,现在只能取消了。
宋知南说道:“姐妹们,爬山活动取消,我要写文章骂人,你们去吧。”
大家仗义地说道:“我们也不去了。你尽管写,我们给你搞好后勤。”
做为班长的于蓝开始给大家分派工作:“招云和欣然,你俩帮老四校对修改;老大和小凤,今天我出钱出粮票请客,你俩去学校外面的饭店订四菜一汤;清波,你跟我去搜集买报纸和杂志,回来帮老四整理一下。”
大家齐商量一会儿,决定慷慨解囊,集资请客。
于蓝说完就带着赵清波去买报纸和杂志,魏秋月和张小凤也跟着出去,马招云和谢欣然收拾书桌,铺开稿纸,把钢笔吸饱墨水,等着宋知南写完,她们好修改校对。
宋知南灵感爆发,她写别的文章可能会有卡顿,但骂人从来不卡,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顺畅。
回骂的文章没必要太长,关键要稳准狠,要骂到点子上。
半小时后,她的第一篇谩骂式回复就出炉了:《批评人类,你首先得是个人》。
又过半小时,第二篇稿子也写出来了:《那赵家的狗为何总是狂吠?》。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赵家的狗总是对我狂吠?
大抵是因为某些狗吃惯了屎,它无法接受这世上还有别的食物,人扔给它一个肉包子,它的狗脸上满是惊诧:怎么可能不是屎?你为什么不给我屎?不行,我已经吃了几千年的屎,我以后也要继续吃。你不让我吃,我就咬你。”
等到于蓝和赵清波抱着一摞杂志和报纸回来时,宋知南已经开始写第三篇了:《震惊:有人想捂女作者的嘴!》。写之前,她还读了几篇叶致秋以前的文章。
她飞快地写道:“我掩着口鼻,忍着恶心,翻看叶致秋以前的文章,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三个字:吃女人。他回忆中的母亲没有名姓,只是个勤劳贤惠的符号;他表面上感激姐姐们的奉献牺牲,实际上却心安理得的享受。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新龙国的男人写出来的文章,大清亡了几十年,大清的僵尸却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