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洛水伽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1 KB   上传时间:2025-05-09 19:40:37

第139章

  宋知南的话音一落,

  女生中爆发出一阵大笑声,把大家伙惊得虎躯一震。

  刚开学时, 除了宋知南之外,这帮女同学都挺文静,说话细声细语,连笑也是微笑浅笑。

  现在好嘛,时不时地哈哈大笑,说话声越来越大,吵架越来越凶。班里的男同学们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到相视苦笑。

  女生们笑够了,做为文艺委员的王琳开始游说宋知南:“老四,南姐,五一劳动节联欢会,你是不是得出个节目啊?”

  宋知南爽快答应:“行, 我出一个, 我唱《红色娘子军连歌》。”

  宋知南说着, 即兴唱了几句:“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其他女同学也大胆地跟着一起唱。

  男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她们都这样了,还冤仇深?他们的冤仇又向谁说去?

  响亮的歌声飘在教室里,也飘向了五一联欢会上。中文系全体女生一齐登台亮相,来个大合唱。

  张小凤本来不敢上台,宋知南告诉她, 大合唱是可以划水的,你只要假装张开嘴就行了, 反正也不差你一个。

  张小凤生平第一次登上了这么大的舞台,台下上千双眼睛看着她,她开始挺紧张,只能闭眼唱,唱着唱着,突然发现自己不紧张了。舞台也不过如此嘛。

  张小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想起自己是想留校当大学老师的,当老师怎么能不敢上台呢,练习,必须得练习。

  五一联欢会后,中文系期中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

  宋知南仍然稳居第一,张小凤第二,马招云第三,魏秋月第四,前十名仍然有八名是女生。

  但这次男同学们没有一个敢说三道四,因为宋知南在班里提前说了:“为什么那么多男同学就孙耀祖跳得最厉害?因为他心里虚啊。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如何,他害怕自己次次考倒数第一会引起老师和学校的注意,所以才把大家的注意力往别的方面引。正常人看到别人比自己考得好,一般会反省自己不努力,谁会朝别的方面想呢。只有心虚的人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打压女生的男生都是弱者和懦夫,都是因为心里虚。因为强者从来不惧竞争。高手常感寂寞,盼着对手越强越好;低手经常妒忌,生怕别人超过自己。”

  她这话一说出来,就堵死了那些想拿女生成绩说事的人。不但把中文系男生的嘴堵住了,把别系男生的嘴也给堵住了。

  大家再遇到这种人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也心虚?你是不是也是作弊的?

  一时间,河西大学的男生不说人人自危也差不多了,都怪孙耀祖那个害群之马。

  宋知南看着大家这样,心满意足地笑了。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只是第一步。你还得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要提前封死他们的路,他们不但无路可走,还得在原地打转。

  女人不能总是陷入受害者情绪里,还得时不时地跳出来,站在高处,当一个做局的人,让别人也尝一尝受害者的痛苦。换位不换位思考无所谓,她就想让他们多吃点苦,磨炼一下他们。

  当一个加害者很爽很爽,凡是当过的人都知道。

  宋知南现在不但是加害者,还是一个引路者。女同学有拿不准的问题都会来向她请教,她自然也会酌情给出建议。

  今天来咨询的是张小凤,张小凤想考本校的研究生,可是她又想早点出来工作孝顺奶奶,现在正在纠结矛盾。

  宋知南问道:“小凤,你的理想是什么?”

  “理想?我其实想当大学老师。”

  “那我的建议是你继续读研甚至读博。虽然我们这一届本科生也可以留校,但咱们国家已经走上正轨,以后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的。你留在大学当老师,本科学历以后可能会不够用。”

  张小凤一脸纠结:“我也问过周老师,他也是这么建议的。可是,我的家庭情况你知道的,我爸去世得早,我妈改嫁了,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我上学都是靠两个姑姑支助。我想早点出来工作挣钱孝顺我奶奶报答我姑姑。我要是考研究生又得推迟三年工作。”

  宋知南说:“挣钱不急于一时,你以后有的是挣钱的机会。而且不一定非得毕业了才能挣钱,在学校也可以的。我现在手头就有一个工作可以介绍给你们。咱们市的七一电影厂制片厂,准备拍一部主旋律电影作为建国三十周年献礼,他们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去当兼职编剧,帮忙改改剧本之类的。我对这种工作兴趣一般,但还是打算接下来分给你们干。”

  张小凤诧异道:“还能这么干吗?”

  “能的。他们拍的是主旋律电影,调子台词都是有套路的,允许个人发挥的空间很少,他们请我去也只是看中我的名气而已。”

  宋知南回宿舍后就把电影制片厂的事告诉大家。

  魏秋月一听也有些心动,她考虑了一会儿,说道:“老四,你看这样行吗?我们几个接手你的工作,但署名还是你的,钱你分大头,我们拿小头就行。毕竟这份工作靠你的名气拿来的。”

  大家一致赞同魏秋月的提议。

  宋知南却不赞同:“署名不能只写我一个人,所有参与编剧的都尽量写上,这一点我会尽量帮你们争取,钱平分就行。另外就是,电影厂还需要一些打杂人员,我也尽量帮你们争取两个名额。”

  于蓝说道:“老四,我去打杂,我想近距离接触那些明星。”

  王琳笑道:“我跟于蓝一起去。”

  最终大家伙商定,张小凤马招云魏秋月赵清波负责改剧本,于蓝和王琳去打杂,而谢欣然要回家过暑假。

  301宿舍的女生跟过年一样,欢呼雀跃。

  放暑假前,宋知南又收到了一波样刊和稿费,她的稿子散见于全国各级杂志,国家级杂志像《播种》、《九月》、《果城》、《现代》有她的小说,但这些大杂志版面有限,他们发不了的或者不适合发表的,就流向《燕京文学》、《燕京文艺》、《杂文周刊》。河西省的几家杂志《西山》、《河西文学》、河东省的《河东文学》、《东湖》都找她约过稿,宋知南也都给了。

  那些评论家们就跟宋知南杠上了,她每发表一篇小说,他们就像是闻着味道的狗一样,追上来就开始狂吠。其中,赵远和叶致秋吠得最狠。叶致秋一边吃药一边写文骂宋知南。

  宋知南自然也不惯着,变着花样回骂他们。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写一天文发一天疯。发疯真舒服,越疯越舒服。

  《一轮圆月天上挂,叶致秋就是个大笑话》,《三三得九,看看赵远这条狗》、《穷猴光腚,欺软怕硬》。

  宋知南发疯后舒服了,读者们有眼福了,长见识了,叶致秋又气病了。

  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读者们发现,原来骂人还能这么骂,骂得如此有文采有深度,关键是有趣啊。宋知南简直是他们疲惫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工作得累了倦了,就看一眼宋知南的文章,笑一笑,提提精气神。

  围观者觉得有趣,被骂的人可不这么觉得。

  首都著名喷子赵远现在是四面楚歌,以前他也骂过不少人,但大家骂不过他,只能沉默应对,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现在好嘛,又出现了一个更强的,那大家还等什么?跟着强者的脚步走啊。

  于是,大家纷纷引用宋知南的话骂他:你这条狗又开始狂吠了,你吃屎吃惯了,吃不惯细粮是吧?来人界修行几十年了,还不会说人话。你真可怜。

  赵远的承受能力是比一般人强,但强也是有限度的。当大家群起而骂他时,他也承受不住了气病了。

  这一轮骂战,把宋知南的名气又往上推了一层。别人朝她扔石头,她就拿来垫脚,结果越垫越高。

  宋知南的名气更大之后,就迎来了一名访客,她就是《河东文学》的主编洪环宇。

  洪环宇今年三十多岁,刚当上主编,就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一听说他们河东省出了个新锐作家,她立即就赶了过来。

  学校旁边的国营饭店里,两人相对而坐。

  洪环宇寒暄道:“宋老师,你的名声真是如雷贯耳,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宋知南说道:“洪环宇,你这个名字大气,一听就是干大事的料。”

  洪环宇:“宋老师,你才是大笔写大字,大人干大事。实不相瞒,我们出版社想出版你的文集。”

  两人商业互吹一般,就进入了谈判阶段,河东出版社想出一套宋知南文集,一共3本,分别是《长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集》。因为不知道市场行情怎样,预计先出版3万本,版税暂定为10%,以后视销量情况再上涨。

  两人迅速达成了协议,签订了出版合同。

  洪环宇很会搞宣传,书还没出来,她已经开始放出风声说要出宋知南的书,而且她还让社里的编辑写文学评论夸宋知南,有的文章夸得宋知南自己都觉得肉麻。

  什么新时代新型女作家,什么鲁迅棺材里惊坐起,夸宋知南是砸破铁屋的人。还夸宋知南是一缕清风,吹散了文坛的陈年灰尘。

  有些读者就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之前,赵远等人骂宋知南,他们也觉得骂得有道理;现在有人组团夸宋知南,他们也觉得夸得有道理。

  这一骂一夸,一推一拉,跟读者的羁绊就深了。

  喜欢宋知南的读者们翘首以盼,等着书籍出版;厌恶宋知南的人准备买一套,搜集证据好好骂她;不喜欢也不厌恶宋知南的读者心中也充满了好奇,也准备买一套看看她到底写了啥,为什么那么两极分化。

  宋知南的名气越来越大,合作邀请也越来越多。

  继七一电影制片厂后,西齐电影厂也找上门来要宋知南去改稿,宋知南趁机又接了一个活, 301宿舍的女生们两个活一起干。

  王琳和于蓝虽然是打杂的,但两人乐此不疲。张小凤马招云魏秋月赵清波四人更是兢兢业业。

  宋知南今年暑假不打算回家了,准备专心写稿。没两天,她收到了宋知夏和宋冬宝的来信。

  宋知夏表示半年没见了,她很想她,大家也很想她。

  宋冬宝的信里满是哀怨:“三姐,都一个学期了,你都不想我吗?你哪怕不想我,也得想想小虎和黑米啊。我们仨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盼到暑假,你却说你不回来了。我们好难过啊。”

  宋知南想了一下,她对宋冬宝不怎么想念,但她有点想她的小虎和黑米。

  那就回去吧,她懒得写信了,直接发了份电报,说预计7月16号回到家。

  宋冬宝接到电报时还在上班,一看三姐要回来,激动得跳了起来,赶紧向管他的小领导请假。

  小领导摇头叹息,这个宋冬宝啊,真是上班如拉纤,下班如射箭。罢了罢了,他不跟这种人计较。

  宋知夏和宋冬宝挥汗如雨地在搞大扫除。

  邻居们一听说宋大作家要回来了,二话不说就过来帮忙干活。

  王大爷嫌宋家门口的地面不平整,还特意找了块好看的青石板铺在地上。

  赵大妈跑去市场买了几盆月季花放在门口,院子里大扫除干净了,大杂院外面的路也扫一扫吧。

  刘大爷从家里拿来几个灯笼挂上,别人看他们院里张灯结彩的,就有人问:“你们院里谁家办喜事啊?”

  王大爷骄傲地说道:“喜事算什么,是个人都能办,是我们院里的大作家要回来了。”

  “谁啊?”

  “宋知南啊,你连她都不知道。”

  “她啊,知道知道。”

  宋大作家要回乡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厂区的人都知道了,紧接着,胡记者他们也知道了,必须得来采访啊,几家报纸也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

  宋知南的母校——原来叫厂区联合中学,现在更名为青阳四中。

  四中校长听说后,也开始琢磨起来了,首都有个四中,他们也叫四中,以后是不是可以对标一下?以前不敢想,现在学校出了个名人,可以想了。这一次务必得请宋知南来学校演讲。

  气氛越来越热烈,街道办事处也加入进来:“咱们青阳市好不容易出了个名人,必须得好好保护,咱们去给大家伙做做思想工作,要让他们统一思想认识,不该说的别往外说,该说的使劲说。”

第140章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开始行动, 他们首先得跟一批跟宋知南有“特殊交情”的人去谈话。

  第一个被谈话的人就是马五妮。

  马五妮斜眼看着工作人员:“你们啥意思,为啥不找别人谈话, 就找我?难道我是那种没觉悟的人吗?”

  “老马同志,如果有人采访你,问你宋知南的事,你怎么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5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1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穿书文艺杠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