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宋冬宝伸长脖子往里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还是抬起了脚,虽然刘家死了三个人,但三姐都不怕,应该没事吧。
宋知夏语气复杂:“小南,你的动作真快。”刘家出事后,陈安华的爸妈就说起了房子的事,但他们想着,刘家人刚没,等一等再说房子的事比较合适,省得有人说他们太迫不及待。哪里想到,有人竟然捷足先登了。
宋上进的神色更加复杂,失落、遗憾、后悔……每样都有点,他不得不感慨道:“小四,你的动作确实迅速,这么短的时间,工作搞定了,房子也搞定了。”
宋知南平淡地嗯了一声,接着说:“爸,我准备把户口迁出来。”
宋上进没有立即答应,只是扯起了跟户口无关的事:“小四,你哥来信了,说他的行李里被人塞了很多砖头和石头,东西也被人掉包了。他在乡下过得特别苦,你妈看完信哭得眼睛都肿了。”
宋上进说着话,不错眼地盯着宋知南,看她什么反应。
宋知南故作惊讶:“还有这种事?你看我就说吧,不让我妈天天哭丧,这下宋秋实倒霉了吧?”
宋上进只能无言以对。
宋知南又关切地问:“对了,我哥在村里被狗咬没有?”
宋上进咬着牙根说:“没有。”
宋知南心里略有些遗憾,随即又释然:“狗不咬他也很正常,就他这样的,狗咬他都得就蒜。”
宋知夏想笑又不敢笑,宋冬宝没憋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宋上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宋知夏赶紧缓和气氛:“小南,爸听说你搬新家了,给你带了很多吃的。”
宋知南毫不客气地接过东西,她领着三人进院往屋里走去。
宋上进看着空荡荡的房间,问道:“你一个人住不害怕吗?”
宋知南:“怕什么,死人没有活人可怕。”活人害过她,死人又没害过她。
宋上进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到底小看了这个闺女。
宋知南给他们三人每人盛了一碗梨汤,宋冬宝喝得最欢。
宋上进只是抿了一口梨汤,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以往每当他做出这副样子时,原主就会忐忑不安又小心翼翼地问他怎么了,想尽一切办法为他解忧排难。现在嘛,你爱愁愁去,男人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知南没问,宋知夏倒问了:“爸,你怎么了?”
宋上进顺着台阶主动开口:“小四,你哥以前是浑了点,可他毕竟是你亲哥,现在他也得到教训了。你妈整天为他操心,头发都白了。你说咱们全家要是一起出力出钱给你哥托关系找人,能不能给他办个病退回城?”
宋知南反问道:“托关系?咱家上头有人吗?”
宋上进摇头:“没有,我不是在跟你商量吗?”
宋知南翻了个白眼:“没有你说个啥。”
宋上进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宋知南。
宋知南冷笑:“你想让我托关系?”
宋上进赶紧讨好地说:“爸知道你有本事,你跟咱家别的人都不一样,我可是听人说了,你申请房子时,吴厂长都替你说话了。”
厂里还传言说,吴厂长是怕宋知南带坏了自己闺女,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把宋知南给弄出来单住。
宋知南语气坚决:“我申请房子是因为我符合规定,又为厂里做了贡献。我这人原则性很强,不喜欢走后门。”
宋上进一百个不信,他接着软磨:“小四啊,秋实可是你亲哥哥,你们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宋知南:“你要这么说,那我下次见了他就把他骨头打断试试,看到底连没连着筋。”
宋上进:“……”
宋冬宝倒吸了一口冷气,觉得骨头直疼。
宋知南耐心地给宋上进做思想工作:“大哥刚下乡就办病退,不合规定也不合情理,你就算要办,也得是一两年后再办才合理,别人不是傻子,你走后门也得做做表面功夫是不是?要不然的话,那些厂领导的孩子为啥不办病退回城呢?人家是没钱还是没关系?”
宋上进一听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难道人家没钱没关系吗?为啥人家就没有办病退呢?事情没他想得那么简单,是他魔怔了。
宋知南接着说道:“你回去劝劝妈,别让她整天哭哭啼啼的。别人的孩子能下乡,为啥她的就不能下?就她儿子娇贵?她这样下去,大家都说她觉悟低。再说了,难道咱家就只有大哥一个孩子吗?你们不疼闺女可还有一个儿子呢,冬宝不是人吗?你们两个加一起九十多岁的人了,都长点心吧。别让街坊邻居笑话咱们家。”
宋家三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宋上进提了一堆东西来,得了一堆教诲回去了。
宋知南扶着门框目送三人离开,爹味说教真的爽,一直说教一直爽。尤其是对真爹说,谁说谁知道。
她的命就是好,前世今生都是她给爸妈当父母,在精神上重新把他们教育一遍,累是累,但真的出了一口恶气。人活着,就得呼吸。她出气就是为了呼吸。
宋知南咕咚咕咚灌了半碗梨汤,提上布袋和篮子出门。
她在供销社买了四个碗四个盘子和一把竹筷,在菜店排队买了两颗大白菜三斤萝卜三斤土豆,最后在副食店买了一斤绿豆糕。买肉需要肉票,宋知南买了二斤不要票的排骨和一根棒骨。
宋知南拎着沉甸甸的东西往家走,她没有自行车,交通全靠双腿,空着手走路还没事,提着东西走,勒得胳膊疼。买菜、洗衣、做饭全是手动,这种生活对于宋知南来说有挑战,但她想着别人能过我也能过,心态上倒还行。她再转念一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尤其不是为了男人,那有什么可怨的?这么一想,她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37章
宋知南放下东西歇了一会儿, 拎起来再接着往前走。回家后她先坐着歇息一会儿,随即拿出本子在计划书上加了一行:买自行车。这个年代的自行车是个大件, 需要一百多块钱加好多张工业券。她手头有钱,但没有工业券,得跟别人倒腾。
宋知南歇够了开始准备晚饭,她的身体经过这段时间的进补,比以前胖了些,气色略好些,但还远远不够。她想变得更健康更壮实,最好能再长长个子,长点肌肉。
今天的晚饭她打算做个红烧排骨、大棒骨炖萝卜,再炒个素菜,主食是馒头。丰盛是丰盛些, 不过排骨买回来了, 又没有冰箱, 怕放坏了,索性都做了。
排骨一顿吃完, 剩下的棒骨汤吊井里, 明天早上用来煮挂面。
宋知南喜滋滋地想,她可真会过日子。
宋知南把棒骨炖上,正准备收拾排骨,就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门一看,不禁面带惊喜,来的人正是魏芬和她的两个孩子。
魏芬手上提着一捆青菜和一把粉条,笑吟吟地说:“我听知夏说你又搬新家了, 就过来看看,认认门。”说着, 她把东西递给宋知南。
宋知南接过来东西道谢:“谢谢姐,我最爱吃猪肉炖粉条了,正好缺粉条。”
小婵也仰着脸说:“南姨,我也爱吃猪肉粉条哎。”
魏芬笑着说:“这世上有你不爱吃的吗?”
大家一起笑。
宋知南把三人迎进院子,魏芬打量了几眼院子的布局,越看越满意:“这房子真不错。”
说着,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脸严肃地问小婵小娟:“你们俩进来以后觉着怎样?有看到除了咱们几个以外的人吗?感觉难受吗?”
两人一起摇头:“没看到别人呀,也不难受啊,我们很高兴。”
魏芬松了一口气,笑着对宋知南说:“小南,这房子你放心住。我给你说,小孩子的直觉最灵了,他们能看到大人看不见的东西。要是她俩都没察觉出什么不对劲来,那就说明没问题。”
这个操作让宋知南也愣住了,孩子还能有这种用途?
她怜惜地摸摸小婵小娟的头发,“今晚姨姨请你们吃肉。”
两个孩子一起欢呼:“嗷——”
魏芬客气道:“不吃不吃,我们晚饭都准备好了,坐一会儿就走。”
宋知南再挽留,魏芬仍是客气推辞:“你大哥还在家呢,我不回去他吃啥?”
宋知南说:“他一个大男人不会做饭啊?不会做就饿着他,男人不能惯,越惯会混蛋。你看我弟,不就学会做饭了吗?”
魏芬会心一笑:“你的手段就是高明,冬宝那个混小子被你收拾得服服帖帖。”
宋知南一锤定音:“你今天必须得留下来吃饭,要不然我就生气了。”
魏芬见她态度坚决真诚,就笑着答应了。
魏芬也不是外人,宋知南就一边做饭一边跟她聊天。魏芬见宋知南买的是排骨,心疼地说:“你咋买排骨?全是骨头,肉没多少,也不能炼油。”
大家伙买肉都比较喜欢肥肉,可以炼油。其次是五花肉,排骨一般人不爱买。
宋知南说:“我没有肉票,只能买些排骨和棒骨。”
魏芬见宋知南竟然要先油炸排骨,更肉疼了。
她自告奋勇地说:“小南,我来做吧。”说着直接把她挤开了。
宋知南也没跟魏芬客气,把位置让给她,自己在一边剥葱剥蒜,剥蒜的活也被两个孩子抢走了。
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魏芬一边做饭一边跟宋知南闲叙:“我来的时候看见你妈了,她正到处跟邻居借东西寄给你哥。她说你哥临走时带的东西被人偷了,还说是你偷的。把我气坏了。我说你不能这么诬赖小南,大家是看着小南长大的,她是什么人我们都清楚。你这样下去,我们大伙都怀疑你不是她亲妈。”
宋知南面不改色地说:“是啊,我怎么可能偷宋秋实的东西。”她拿自己家的东西能叫偷吗?
末了,她又大度地说:“没事,我不生气。我不跟她这种人一般见识。”
魏芬说:“你妈说你哥下乡后正好赶上秋收,天不亮就得起来干活,累坏了,他请假还被生产队长批评了。要我说,你爸妈就是太惯着你哥了,快二十的大小伙子了,干点活怎么了?”
宋知南附和道:“我哥就是缺乏锻炼,这次正好给他一个机会。”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什么都靠爹妈的人能有什么出息?再瞧瞧你,工作是靠自己找的,连独门独院的房子都有了,咱们院里谁不夸你?”
两人一边聊一边做饭。
有了魏芬这个做菜主力加入,她们开饭的时间都提前了。
晚饭是三菜一汤,红烧排骨,炒白菜,鸡蛋炒蒜薹,棒骨炖萝卜。
大家吃得是宾主尽欢,尤其是小婵小娟两个孩子更加喜欢宋知南了,南姨就是好,总带她们吃肉,比亲姑姑都好。
小孩子嘛,藏不住话,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南姨,你比我们的亲姑姑都好。”
宋知南谦虚地说:“哎哟,地位升这么高我都有点不适应了。”
魏芬笑着说:“小孩子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她也不好当着孩子的面说小姑子的不是,反正孩子自己知道谁对她好。
小婵到底大了一岁,稍稍成熟些,还知道找补一句:“南姨跟我大姨小姨一样好。”
魏芬忍不住捏了小婵一下,笑着骂道:“就你机灵。”
宋知南记得魏芬家里还有一姐一妹,她姐叫魏香,她妹叫魏芳,魏芳年纪应该跟自己差不多。
魏芬也顺便说起了自己的家里人:“我妹魏芳比你大一岁,今年高中毕业了。”这个年代的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高中都是两年。魏芳16岁高中毕业是正常现象。
宋知南关心地问道:“她的工作安排好了吗?不用下乡吧?”
魏芬笑着说:“安排好了,接我妈的班,在食品厂。”当然,魏芬娘家也有烦心事,不过今天大家这么高兴,她也就没往外说。
魏芬母女三个吃完饭,也没再多呆,趁着天色还亮就准备赶紧回家去。
魏芬临走时,拉着宋知南的手说:“你啥时候回院里来我家吃顿饭。你洪大哥就那德性,你不用在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