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不以为然:“闺女嫁出去了,那就是别家的人,他们日子怎么过,我们当爹娘的可不好指手画脚。”
吴夫人不赞同:“哎呦,那是你闺女呀,你都不管她吗?”
胡氏觉得吴夫人有点烦,不知道是以前见面少不知对方性情,还是吴夫人的性子最近转变太大……以前真的挺好相处的,论起来,吴夫人也就是相看那时生怕两家婚事成了才说了几句刻薄话,如今却总说让人不高兴的言语。
“我只管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否平安,至于他们夫妻之间怎么相处,我女儿要不要做事,那都是他们夫妻自己商量着来。做长辈的,管得太多,惹人嫌呢。”
分明是话里有话。
她这个亲娘都不好多管,吴夫人一个外人,哪里来的脸?
第84章 顾胜入狱吴夫人这时候像是听……
吴夫人这时候像是听不懂别人的言外之意,也看不见胡氏已经不高兴似的,继续道:“你怎么能不管孩子呢?尤其你还只有这一个闺女,怎么能纵容她胡来?”
胡氏不耐烦了,要不是还惦记着淮安府的产业,她是真的不想应付吴夫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吴夫人远在京城,她写封信回去让吴大人针对沈家的生意……不说沈府家大业大不会被一戳就死,那吴大人也总要顾及一下裴清策这个新科探花。大家都是官,新科探花怎么都要比他一个举人捐出来的官有前途,只要吴大人不蠢,应该不会听妻子的话胡闹。
想到此,胡氏出声:“我女儿从小就有主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婚事也是她自己寻的,至少目前为止,她还没有做错过选择。我一个后宅女眷,指手画脚的,还容易把她带沟里去。现在你明白了吗?”
她不是不管女儿,而是相信女儿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这些话时,胡氏一脸的严肃,没有半分玩笑之意。
吴夫人总算发现了自己的话惹人不喜,她一脸的尴尬:“我是为你好……”
胡氏随口道:“你还是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随口一句话,却戳中了吴夫人的肺管子。
夫妻不睦,儿子也越来越不理解她……以前还对她有几分耐心,如今都不愿意坐下和她谈话了。
吴夫人想讨好儿子,所以才厚着脸皮就走了这一趟。
胡氏想到什么,问:“今天你来这里,吴举人知道吗?”
吴夫人尴尬:“我们是母子,他当然知道我的行踪。”
看见她这神情,胡氏决定把东西交到女婿手中,然后让女婿去问一问吴明知。
如果此事吴明知不知情,那女婿也没必要为难了。
吴明知果然不知道。
接到裴清策的邀约,吴明知欣然赴约,裴清策既然能够中一甲探花,就证明了他有本事。
虽说吴明知不坐臭号也有很大可能得中,看他到底是没中,心里还是没有底。在红山书院中,他丝毫不敢拿大,平时待人热忱,读书认真刻苦。若是能得裴清策指点一二,绝对有益无害。
即便是裴清策不愿意指点,只要两人交好,或者在旁人眼中他们俩感情不错,都对他有不少好处。比如拜访那些有名的学子或官员时,兴许旁人会看在裴清策的面上对他多几分耐心。
见了面,拿到了自己写下的一叠文章,再听了裴清策的话,吴明知只觉得无地自容。
母亲只有他一个儿子,如今夫妻不睦,父亲对母亲没有耐心,吴明知看着母亲的模样,忍不住心中生怜。
正是他对母亲有怜惜之意,所以才诸多忍让。没想到母亲竟然背着他做这种事。
母亲或许真是好意,可……吴明知在淮安府时还有几分自傲之心,到了京城后,遍地都是满腹才华的读书人,他夹在其中一点都不显眼。
他确实是想请裴清策指点自己,却也仅此而已。从未想过要求他将自己的文章送到皇上案桌上。
吴明知捏着那叠纸,一时间只觉得无地自容:“裴大人,这……”
尤其他心里还惦记着沈宝惜,往常总暗暗拿自己与裴清策相比,他知道自己比不上裴清策才华横溢,但自认品行不错,也够格心悦于她。
如今母亲做这事,丢脸之余,他觉得自己配不上沈宝惜了。
“这不是我本意,都是我母亲擅作主张……可能裴大人觉得我在狡辩,总之,谢谢裴大人告知此事。”
他起身告辞,几乎是落荒而逃。
裴清策看着他背影,提醒道:“吴举人,科举之路不好走,考中只是开始,不要让你在意的人左右了你的前程!”
吴明知脚下顿住,回头认真道了谢。
回红山书院的马车上,吴明知手捏着那叠文章,他最近请教了不少夫子,就连贺夫子都说,他抓紧再读三年,火候应该差不多,若是运气好 ,下一次应该能中。
父亲再对他们母子不耐烦,得知他要在红山书院求学,也送来了百两银票,还写了两封举荐信,让他去找其中两位大人。
当初从淮安府启程时,夫妻之间闹得厉害。吴明知对父亲是有几分不满的,他觉得多年夫妻,即便母亲不太对,父亲也不应该宠妾灭妻。
可拿到了父亲的举荐信和银子,再看父亲写过来的亲笔书信上,对于他带着母亲离开只是谴责了几句就略过不提,他心头也生出了负罪感。
带着母亲离开,算是背叛了父亲,他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会严厉地斥责他。
最重要的是,从淮安府到京城这一路,往常和母亲相处较少的他知道母亲是如何的不可理喻,如今他开始理解父亲……也变成母亲口中的不孝子和白眼狼了。
吴明知回到书院之中,一眼就看到了在门口踱步的母亲。
书院中能够带着家眷住的院子,一个院子要住三户人家,吴夫人看到儿子出现,只问:“回来了?如何?”
她隐晦地打量了一下剩下的两户人家,拉着儿子进了门。
“裴清策怎么说?”
吴明知提醒:“他如今是官员,咱们平时也没什么交情,你得称呼他为裴大人。”
“怎么没交情?你们是同乡。”吴夫人催促,“他怎么说?”
“娘,你能不能不要背着我做那些事了?”吴明知叹气,“明天我去打听去通州府的商队,回头你坐船去江南,再从江南回淮安府吧。”
吴夫人的脸色霎时变得惨白:“你不要我了?儿啊,我只有你了,你爹如今不肯正眼看我,如果你不在,他更会嫌弃我……”
“娘!”吴明知打断她,“你今年三十出头,远远不到需要儿子养老的年纪。而你也不是三岁,不需要人时时护着,你是个大人,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维护,父亲……或许是有不对,但你就没有错吗?”
吴夫人瞪着他:“你这话是何意?我不让你爹宠其他女人还不是为你好?家里就那点银子,你爹就那点本事,即便是全心全意培养你,也帮不了你太多。若是还有其他的孩子分走你爹的心神,你得到的就更少了。”
吴明知叹口气:“娘,我走到如今,家里帮我的已经够多。接下来的路,爹就算想帮我,能力也十分有限。你……你做的这些事,不止是拖我的后腿,一个弄不好会断我前程。就当是为了我,你老老实实回乡去,行不行?”
“不行!”吴夫人情绪激动起来,“我不回去!”
吼完这话,她看到儿子皱眉,反应过来自己的声音太刺耳了,她深呼吸一口气,放软了声调:“我留在京城帮你呀,照顾你日常起居,接下来你还要说亲!亲事关乎你下半辈子,必须要有长辈在边上掌眼,以后你媳妇进门,还得有人帮着教导……若你有了孩子,我还要帮你照顾孩子呢。”
吴明知听着这些话,心里没有半分感激,只觉得压抑。
“你放过我吧,能不能找点其他的事情做?”
吴夫人愣住。
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儿子对自己的嫌弃。
“我只是想帮你啊。”
“我不需要你帮忙。”吴明知发现,自己不说重话,母亲大抵不愿意离开,他咬牙道:“明天我就去打听商队,你收拾一下行李,趁着天气不错,尽快上路吧。”
“你嫌我烦?”吴夫人泪水滚落,“你爹嫌我,你也嫌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不走,如果你非要让我走,那我就去死!”
吴明知一颗心直直往下沉,但他知道不能软,只要自己态度一软,母亲又会继续拿捏他。
“若你非要去死,我不拦着你。”吴明知强迫自己硬下心肠,“守孝是二十七个月,你最近几天就死,兴许不耽误我下一次参加会试。”
吴夫人惊呆了。
“混账东西,你这说的是人话吗?我是你娘啊!满心满眼只为你一个人打算的亲娘,你怎么能说出这么恶毒的话?我要是真死了,你这辈子心里能安?”
吴明知看了一眼院子里:“尽管大声点,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个不孝子最好。”
世人对读书人的品行格外苛刻,如果是个不孝顺的,连考场都进不去。
吴夫人听到了外头有人靠近的动静,瞬间像是被人扼住了脖子似的,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
半晌,她颓然坐下。
“我可以不再出去找人,但……我不走!”
吴明知寸步不让:“你必须走。”
两日后,有商队离京,吴夫人很不情愿,也被儿子送上了去码头的马车。
*
顾胜禁足在府中。
他原以为自己足够低调,应该不会被岳父牵连。可那些针对赵尚书的人却并不打算放过他。
有人查出顾胜当年赴任淮安府前,似乎有陷害其他官员之嫌。
原本去淮安府的官员不是他,而是一位姓周的大人,只不过那位大人在临启程的前一夕被人发现他儿子打伤了一个外地人。
就因为这事,周大人被留下,顾胜起了程。
顾胜启程后不久,周大人的儿子就被查明是冤枉的,打伤人的是和他同名同姓身形也差不多的纨绔公子……可是淮安府知府已经轮不到周大人来做了。
如今周大人在另一个较偏僻的府城做知府,他那边不太顺利,到地方后,城内百姓起了几次暴动,不管是不是他的原因,总归是他没管好辖下百姓,年年政绩都是差等。别说往上升了,能不往下掉就是好的。
皇上得了底下官员送上的人证物证,当即就将顾胜打入天牢,命刑部彻查。
顾胜倒了大霉。
任何人去了天牢之中,不死也要脱层皮,何况顾胜的根子本身就不太干净,他爬得这么快,期间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干了不少排除异己的事。
哪怕是赵尚书命人干的,可他是既得利益者。赵尚书有罪,他同样也逃不了。
赵氏在自己父亲入狱后就有点慌,如今连男人都被关进大牢,她顿时就坐不住了,六神无主的到处登门求人。
之前她去见那些夫人,旁人还愿意带着她逛街喝茶。如今却连那些夫人的面都见不到,一问就是忙。也有那性子直白的懒得编理由,让她别上门来害人。
赵氏实在没有办法了,这天竟然找上了裴清策的宅子。
按时辰,裴清策已经下职回家,但他那天遇上同僚家中有喜,得去喝杯水酒贺喜。
因此,赵氏到了门口,是胡氏接她进的门。
胡氏纯粹是看在女婿的份上才这样耐心,就当她是小人之心好了,裴清策和顾胜那是实打实的亲生父子,现在是不和,可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有事?”
第85章 离京胡氏接待赵氏,主要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