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日化1981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25-05-15 12:17:06

  供销社是在较大的村子里设有销售点, 并不是每个村子里都有。

  周渔其实也知道,她这个说法有点过大,毕竟一个村子的购买力是养不活一个肥皂销售人员的,不过这代表了她的思路。

  周渔当时设想三层销售渠道的时候, 设想的销售渠道必须如触手一样, 可以触摸到夏国的角落, 而不是只停留在城市这一层。

  但这也随之带来了难点——怎么铺开?什么时候铺开?用什么铺开?

  显然,第三层不可能跟门市部一样, 去每个村子开店——它需要更简单一些,成本更低一些,还需要周渔在做这个时候, 有着足够的号召力。

  周渔这几天没有拿出对策, 倒不是她想不到——法子是早就想好的,而是她在权衡, 自己如今是否有能力这么做,还是先注重销量, 借用供销社渠道。

  前者艰难, 后者简单。前者有持续性, 后者并没有——周渔太知道,不用十年,供销系统就会式微。

  而她还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快速让肥皂盈利很重要吗?

  其实没那么重要, 肥皂的利润本身就是最低的,而她有菌种批发零售公司,有梅树村,有凝脂皂,并不缺钱。

  这让周渔陡然清醒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走捷径呢。

  肥皂这个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单价便宜,便于携带体积小,不就是她要的“开疆拓土”的商品吗?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这是她可以断然拒绝供销社的原因,不过,她的确是需要伍月华的帮助:“咱们商务局是今年成立了个体经济工作室对吗?主要负责什么?”

  伍月华一听就知道,周渔这是心里有方向了,她就没再说供销社的事儿,而是说起了个体经济办公室是怎么回事。

  “这是中央的号召,省里的决定,这两年待业青年越来越多,79年的时候,我们是提倡了一波顶替,让老同志提前退休,让出岗位来,解决了一部分。但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两年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各种渠道办了不少大集体厂子,也还是不够。个体经济现在蓬勃发展,省里就出台了文件成立了个体经济办公室,主要是给待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周渔就说:“你们目前提供了什么?”

  伍月华顿时闭嘴了,一时间,屋子里挺安静。

  周渔就知道,恐怕这就业职位挺难的,想也是,从79年开始,到现在都第五年了,能动的脑筋肯定都动了,这猛然要提供很多岗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周渔就说:“我的想法可能能跟个体经济办公室不谋而合,不过你们接受外来帮助吗?”

  伍月华立时说:“你来,咱们聊聊,放心吧,能做我们南州肯定配合你。”

  这可不是伍月华夸海口。

  南州市去年开始向着北方蔬菜集散地发展,无论是批发零售,还是大棚种植都已经起了规模,外加上梅树村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这么说,南州商务局如今在全省都是头把交椅。

  就冲这个,伍月华根本不怕麻烦,她还怕周渔不麻烦她呢!

  年前日化厂要落在哪里周渔一直没定,伍月华心里就悬着,商务局是百分百愿意周渔落地南州,但毕竟省会更有竞争力,他们还专门开会商量了,局长张翰今定了基调——“无论是否花落南州,都要做好服务,谨记南州是梅树村的家乡”。

  当时他们是眼巴巴地等着周渔的消息,周渔来找他们的时候,伍月华记得,张局长可是连说了两个好!

  所以伍月华敢这么承诺。

  不过这次,周渔没让商务局等太久,第三天就到了,伍月华见了周渔就乐了:“看样子这事儿挺急。坐,你跟我好好说说,你这每个村都要有销售员是怎么个做法?”

  上次挂了电话,不仅仅周渔在想,伍月华也在琢磨,越琢磨就越兴奋,如果真的每个村都能有个销售员,那得是多少就业岗位?!要解决多少困难啊。

  对周渔来说,这种情况下,有个现成的法子很合适,叫做直销。

  后世几个品牌就是通过直销的方式,从一间小办公室起家,把商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每个角落。

  不过……周渔不想用。

  一是这种营销方式有些危险,一旦控制不好,就会直销变传销。

  二是这种营销方式是有一定自毁性的,有多销售员并没有强大的销售手段,只能通过亲友来达到销售业绩,等于社会关系完全断绝。

  可这影响的并不仅仅是销售员,还有品牌。梅树村和华美的形象一向良好,如果这么做,很可能会造成谈“梅树村”“华美”色变,那这两年的努力就毁之一旦。

  所以,周渔给的办法不太一样,她其实想做的是一个长久的店面养成活动,也可以说,她是想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加盟店店长。

  但显然,现在她和对方都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她说的是:“我其实是想做一个长久扶持活动。”

  伍月华没贸然插嘴,只是给周渔倒了杯茶,周渔一边喝着一边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没工作也不愿意做个体户,一方面是抹不开面子,觉得没前途不好听,另一方面也是没本钱。”

  “所以我想找到一部分人,譬如说每个街道一个人,每个村一个人之类的,可以免费从我这里拿到一百块肥皂进行售卖,当然,我不会仅仅提供肥皂,我还想请人来给他们上上课,告诉他们怎么销售。”

  “如果他们卖得好,那就可以升级,譬如说下次拿两百块肥皂,要是再卖得好,在下次就可以外加一样梅树村门市部里的畅销产品,接着去卖。”

  “我大概会设置几个等级,等到他们做到了,就可以授权他们成立梅树村门市部的加盟店,成为我们的一员。”

  “当然,这一开始都是免费的,保证了他们可以无本经营。另外,梅树村目前的名声还不错,可以解决他们认为没前途没面子的问题。这是我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随时可以合作。”

  伍月华可没想到,周渔想的法子是这样的。

  这的确可以提供不少就业机会,不过……她算了算说:“100块肥皂按着出厂价算就是37.4元,我们有一千多个村,这就是三万多,外加上乡镇,初步成本就是五万。你确定要这么做?”

  五万块可是好大一笔钱,很多厂子一年都挣不了五万块!

  周渔自然是算过的,她门市部和商场开的猛,所以导致现金一直紧张,但是流水却是足够的,这点钱很可以承受。

  而且,第一次拿货是免费的,卖了货就有了本钱,下次拿货就需要付成本了,所以周渔后续的投入有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好处就多了,不可能每个村都有人做——所谓的梅树村有号召力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人他就是想要端公家饭碗,别说让他一点点跟着梅树村做,就是直接进梅树村人家也不愿意的。

  所以周渔估摸着这一批能有一千人就不错了,一层层淘汰,只要有十分之一做起来,那周渔的摊子就算彻底铺开了。在南州这个城市,完成了她的三级计划。

  那样的话,她就会彻底掌握南州的销售渠道,到时候无论是卖肥皂还是卖洗发水,只要产品好有赚头,就没人能争得过她?

  周渔点头:“我想试一试,如果咱们这边做得好,我还想趁机往外推广。”

  这不就是代表着南州又一次要成为榜样吗?虽然这一年这种机会有了好几次,可谁嫌弃少呢。更何况,周渔这法子,是实打实解决就业问题的,而且恰好可以解决他们平日里触及不到的一个难题——农村待业青年问题。

  农村人是有田地的,所以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农村的初中高毕业生无法招工的问题。但其实,这是也是个大问题。

  伍月华点点头:“那我知道了,你把你那个升级计划给我一份,我们研究一下。”

  这事儿是急,但却不能急着干,所以周渔将资料交上去就忙她的了,肥皂倒不是问题——日化厂产量完全供得上,问题是谁来上课?

  周渔将这活儿交给了范广西和秦月书,他俩一个是日化厂的厂长,一个是南州梅树村门市部的经理,周渔的要求是:“深入浅出讲出咱们的肥皂跟别人比有什么好处?也要告诉人家怎么卖皂才能卖得好?”

  周渔布置完了,愁的人就变成了范广西和秦月书,范广西一向严肃话少,让他讲课还要深入浅出,周渔听常虹说:“天天愁的拽头发,问我们喜欢听什么样的?我们说活泼点,他说唱首歌可以吗?”

  周渔:……

  秦月书的消息是林巧慧告诉她的,秦月书当了南州的经理,干脆就在城里买了房,将儿女接到了城里上学。

  不过平时没事,她还是回梅树村住,用秦月书的话说:“我没管过人,周总平日里不在,有些事公爹帮我分析分析我心里有底。”

  所以,她的事儿村里都知道。

  林巧慧跟周渔说:“月书天天往村委跑,那边不是有个阅览室,好多孩子在那里,一人发块糖,冲着人家讲肥皂的销售办法,还问人家听得懂吗?”

  周渔这天回来的早,下意识看了看四周,没见周朵的踪迹,用眼神问了问,林巧慧点了头,“周朵现在是月书的狗头军师,说了不要糖,她要经验。”

  周渔:……

  周渔提的这事儿要真弄起来,动静绝对不小。

  更何况,周渔是私企,她提出帮扶,提供教师和产品,那其他的手续就要商务局搞定。

  所以伍月华第二天就给周渔打了电话:“局里开了会讨论,这事儿可做。”

  但是,这个通知发往南州商务局发到各县乡镇村时,已经是5月20日了。

  南兴县是南州的下属县,距离南州六十公里,在后世这个距离开车最多一小时,但在1983年,去一趟市里则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所以通知5月20号发出,到达南兴县商务局局长案头的时候,已经是5月22号了,局长廖育看了一眼后,就打起了精神,“这是个好事啊!”

  等着开会的时候,他就将这个通知拿了出来,一边让大家看看一边说:“这个梅树村大家都知道,是咱们南州的著名私企,五月一号的时候,刚刚在京市开了第四家百货商场。”

  “可以这么说,梅树村如今是全国最大的私人零售公司了。这个通知我看了一下,意思很明确,一方面是促进就业,另一方面,也是人家梅树村想要在各县乡镇村建立销售点。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廖局长一说,其他人也点头:“是,这表面上看是一个街道一个人,可研究一下就知道,如果做得好,那就能开梅树村门市部。”

  “一个门市部最少也要三个人,这不是就业规模扩大了吗?”

  “对,这一个街道三个人,咱们那么多街道这可管不少事。”

  还有人补充:“更何况,梅树村门市部可不是一般的小卖部,它是和梅树村商场也就是一号店一脉相承的,我小妹就在南州市工作,说是梅树村门市部门口都有大海报,你可以在门市部订购所有一号店的产品,都可以免费给送到的,跟一号店买是一个价。”

  “梅树村一向是九五折,东西便宜样式多,生意肯定不错。咱们这发展个体经济也算是颇有成效了!”

  这么一讨论,廖局长就一句话:“那就赶快开会落实通知,每个街道一个人选,一定要选好,选那种有文化的知道上进肯吃苦的。”

  南兴县二三街道的褚伟民一大早就醒了,先是起床烧了水,下了面条,然后又端进去给娘和爹喂了,再给他们洗了脸,擦的干干净净的,自己才秃噜秃噜将剩下的面条汤喝了。

  他一米八的大个儿,这点汤里面就几根断面条,连点油星都没有,就是垫个底,根本不管用,不过他也没在意,饿习惯了。

  等着吃完了,他就在院子里干点木工活——他其实不是学木工的,他初中毕业就去当了汽车兵,退伍后,按理说这会儿会开汽车是香饽饽,怎么也有个好工作等着他。

  可谁能想到,他爸妈全瘫了。

  那会儿他才二十四,还没娶媳妇,姐姐嫁了人,在隔壁县,爸妈都离不了人,他出去工作就等同于让他们死。

  哪个当孩子的,也不能这样对爸妈。

  他就放弃了就业,他爸是木工,手巧得很,从小给他做木头船,木头枪,他也跟着学了点,就干脆在家里做点简单木工活,也算有个营生。

  他今天要做的是个书桌,是隔壁王家定的。

  王家三个儿子,书桌是给老小王小瑞定的——王小瑞其实今年已经二十了,高中毕业都四年了,不过这几年一直没工作,都在复习准备高考。

  读书就不能挣钱,还要吃饭买书,家里的两个嫂子就不怎么愿意,不过因着公婆,不好明说,只能忍着。更何况,公婆也说了,也就是这一年了,无论考得上考不上,都不供了。

  这都五月底了,再忍也就是一个多月,所以前一段时间,他们家挺平静的。

  意外出在一个星期前,下了场大雨,大哥怕王小瑞淋病了耽误学习,去学校给他送伞,到了以后才发现,这家伙居然逃课了,而且已经半个多月没去了。

  家里人勒紧了裤腰带供着,他居然还逃课,原本还忍着的嫂子们自然不高兴了,当天晚上就打了起来,两个嫂子合力,将书桌给他砸了,放了话:“以后别想让我们交一分钱!”

  王小瑞也是怒了,直言不读了,第二天就跑去了街道,问有没有工作。褚伟民还以为他是真不考了,结果昨天王小瑞的爸过来了,跟他定了个书桌说:“就差一个月了,怎么也得上完,要不白花钱了。做个最便宜的。”

  他选了梧桐木——这种木材成材快,不过软的很,一般是用来做背板的。

  这张桌子能挣两块钱,褚伟民就卯足了劲儿,昨晚上干到了半夜,今天再加个油,就能交货。

  没想到的是,半晌午,王家热闹了起来,他听着声音,好像是街道办公室的主任马文成过去了,人家没进屋,就在院子里说的:“前几天小瑞不是说要找个工作吗?恰好有个合适的,梅树村门市部你们知道吗?”

  褚伟民的耳朵就竖了起来——南州人没不知道的,工资高待遇好,干得好还能当店长,比工人挣得都多!

  果不其然,一听是梅树村,王家人都激动起来,连一门心思高考的王小瑞都开了口:“知道,叔,他们要招人?!”

  “可不是吗!”

  马文成是研究了半天局长的话,第一反应最合适的是隔壁的褚伟民,那小伙真是各方面都好,就有一点,他离不开家,马文成想了,卖肥皂总不能一直在家吧,就把他放弃了。

  那剩下的就都有点缺项了,不过既然文化放在了最前面,他就选了王小瑞,这孩子仪表堂堂,言谈举止都不错,应该是行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日化198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