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香直接拍了手:“那太好了,我介绍省报和时报的记者编辑给你,到时候你们可以沟通。”
这可是不错的人脉,以后周渔绝对不会少打广告的,算是意外之喜,周渔也很满意,说好了明天就给她稿子后,这才离开。
等着回了村,天刚刚擦黑,周渔先去一号菇房里看了看,草菇出菇一切正常,周渔瞧了瞧,有不少伞开了六七分,明早采收正好。
还有十几朵已经开到了七八分的,圆圆的像个小鸡蛋,正是最好吃的时候。她就摘了下来,放进了篮子里。
而早在第一朵草菇长出来后,她就已经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培育,如今产生的母种,一部分直接种植,一部分则扩大培养,二级种如今也开始生长了。
这样,加上一些保存方法,周渔可以进行持续的供应。
随后她就去看了看平菇,平菇的二级种也已经扩大培养完成,不过因为平菇并不如草菇那般,有着名气,她就没急着种植,而是接着培育三级种,她瞧了瞧,菌丝已经长得很不错了。
等着出来,周渔就让周朵跑一趟,给老村长送去了。
甭管怎么说,那个大容量高压锅,多亏了老村长,否则她根本找不到,这年头,很多东西有钱都不行。
老村长今天去镇上开会去了,到家的时候,正好看见周朵从家里出来,这丫头从小嘴甜,见了他高高叫了一声四爷爷。
老村长进屋就问老伴:“周朵怎么来了?”
四奶奶笑眯眯地说:“人家来送东西。”
一听这个,老村长就皱起了眉头,“孤儿寡母的三个人,卖点菜挣口饭吃,周渔那个什么蘑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影呢,送什么东西?给她退回去。”
大儿媳刚想说话,就让四奶奶给一个眼神止住了,四奶奶说:“你不看好啊,上次说她种的蘑菇出菌了,你还让我给你看着点,自己跑去瞧。”
老村长将解放帽摘下,放到了一边,松开了中山装的最上面一颗扣子,舒服地晃了晃脖子,这才说:“我当村长的,不得看看!那春天里,我还看麦苗呢。”
四奶奶接着说:“我看你上次回来就去让六子给找什么高压锅!我以为你觉得能行呢!”
“村里谁要干事儿,我都帮的。更何况,她爸爸去世早,就剩下母女三人,好不容易弄点事儿,我能帮肯定帮。可帮了,不证明我认为她能种好。那菌丝出了二十天了,也没听见动静,你以为真这么好弄啊。”
他干脆坐下来,喝了口浓艳的茶水,一点点数落:“我问了小王庄的老王头了,他种了七八年草菇了,那东西,温度要27度左右,湿度要95,你听听,这是冬天能弄出来的吗?”
四奶奶哦了一声,“原来不是专门帮周渔啊,我还寻思你特别看重周渔呢。”
老村长狐疑地看着老伴:“你今天怎么了?一个劲儿的提周渔干什么?她找你什么事?”
四奶奶摇摇头:“没有,做好了吗?做好了吃饭吧。”
大儿媳妇都快憋死了,连忙应了一声,去灶台端菜了。
老村长一共两儿,两个儿子都成绩不好,在家务农,两个儿子各生了两儿一女,这是个大家庭,吃饭就在一个大圆桌上。
梅树村不富裕,就连村长家也一样,难得见荤腥,今天跟往日里没有什么不同,桌子上是炒豆角,炖南瓜,还有玉米面馒头。
等着这些都上完了,大儿媳妇却没坐下,又去灶间了,老村长于是放下筷子等人齐,没想到的是,居然又端来一盘菜。
用的是最小的盘子,他以为是炒的鸡蛋——为了给孩子补营养,三天两头会有这么一盘,哪里想到,放下后不是想象的金黄色,而是一盘炒蘑菇!
老村长是先惊,随后就想到了周朵,扭头看向了今天晚上奇奇怪怪的老伴:“周朵送的蘑菇?养出来了?”
四奶奶点点头:“养出来了,不但养出来了,还卖去了利民餐馆,就是那个国营大饭店,人家一天要三斤呢。”
老村长是真没想到,他低头定睛看着盘子里的草菇,半天没说话。
四奶奶才不管他,接着说:“你当时还说人家种不出来呢,一般人肯定种不出来,人家周渔可是农业大学的学生,就算没学完,也不是一般人!”
“可这孩子真好,一点都不生你的气,人家可说了,她想过来的,怕你见她不高兴就让妹妹过来了,谢谢你给她找工作,也谢谢你帮她买锅,帮了大忙了。”
老村长咳嗽一声,终于找回了声音:“这是真厉害啊。”
四奶奶接着说:“这下知道了吧,现在不是什么事都是你的经验管用的,你以后对人家周渔好点,你天天看报纸也没找到条致富的路,你瞧瞧人家,这才一个月就成了。”
老村长有点别扭,也有点欣慰,嘴硬道:“我怎么不对她好,我不是给她找锅了吗?”
四奶奶笑话他:“你不说村里人谁干事你都帮忙吗?你还拍桌子说人家瞎叨叨呢,你还去看个菌丝让我放风偷偷摸摸的呢!”
老村长被怼的不说话了。
底下的儿孙已经快笑死了,他们可没见过,老村长这样。
好在四奶奶向来知道分寸,瞧着差不多了,就招呼:“吃饭吧。”
一顿饭老村长没说话,不过那盘蘑菇他尝了两口,等着吃完饭,他撂下碗筷就进了屋,大儿媳妇小声问:“妈,我爸不会生气吧。你说得有点狠。”
四奶奶有把握地说:“他啊,就是老思想,心里想得多,却不敢干,不说他几句不行。我有数。”
大儿媳妇给她妈竖了个大拇指。
她也高兴呢,周朵走的时候可小声跟她说了,让她有空去家里坐坐。
前几天刘霞他们回来,就说周渔要让这些卖菜的以后帮她卖蘑菇,菌丝出来那几天,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兴奋地不得了,以为要挣钱了。
现在又过了二十来天没动静,大家都以为这事儿黄了,谁能想到周渔来了个大的。
那可是利民餐馆!她都能卖进去,这丫头太厉害了,跟着她干不会有错的。
所以,周朵的邀请,大儿媳妇一听就明白,这甭管卖蘑菇还是帮忙养蘑菇,肯定有她的份儿,她必须参加。
倒是老村长写写画画一个多小时,背着手就出了门。
他在村里逛了一圈,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周渔家,这会儿晚上八点多,周渔还没睡觉,正在写稿子呢。
听见外面她妈说四爷爷怎么来了,就走了出去。
老村长看着她,就说:“找周渔说说话。”
林巧慧一听,就带着周朵去秋桂婶家里玩去了,院子里就剩下周渔和老村长,周渔是个大方的人,本想先开口,哪里想到,老村长却先她一步:“蘑菇我吃了,很好吃,你养的很好。”
周渔就闭了嘴,听老人家讲话,她有种预感,这么晚了,老村长过来,绝对不是跟她讲一盘蘑菇好吃不好吃,甚至不是为了夸奖她。
老村长说:“我按着你那天的说法算了算,你这几间屋子,就算全养草菇,也就是能出个六百来斤,更何况,你还想养平菇,还想整个冬季供应,根本不够用。”
“我盘算了一下,盖大棚太贵了,而且也来不及。村子里的房子都是有主的,不能给你用,用了你以后也不好分利润。村委一共六间屋子,我们留一间,剩下五间免费给你用。你愿意吗?”
周渔的确是缺现成的地,但她手里钱不够,而且目前屋子还够用,就把这个问题暂时放到了一边。
没想到,老村长替她想到了,给她解决了。
周渔点点头:“当然愿意,您有要求吗?”
老村长说:“我一个高小学问的人,看遍了所有的报纸,也不知道该怎么动起来,可我记住了一句话,先富带动后富,周渔,你是个有本事有良心的娃娃,你就使劲儿干,我能提供的都给你,不能提供我给你找,给你要,等到你干起来了,多想想村里的乡亲,行不行?”
第14章
老村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渔在记忆里,周渔的经历里,在母亲和妹妹偶尔的话里,都能听出来。
他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选他当村长,最大的原因是,大家都知道他公平,他友善,他是个能一心为了村子着想的好人。
但即便知道,周渔依旧动容了。
她很认真地回答:“行!您放心吧。”
有这一句话,老村长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补充:“你放心,拖你后腿的事儿绝对不会有,我都给你处理了,你就好好干就行。明天你来看房子,怎么拆怎么建,拿出个法子来,尽快给你落实了。”
说完这个,他就回去了。
周渔没有立刻回屋,她抬起了头,看向了天空——天上是密密麻麻成片成片的星空,每颗星星都在闪闪发光,这真是个好年代!
林巧慧她们过了一会儿才回来,进来就问:“四爷爷说什么了?”
周渔就把又得了五间房子的事儿说了,林巧慧和周朵都高兴坏了,尤其是小周朵,这会儿脑瓜转得超级快:“那不是我们产量比现在多一点二五倍。”
不止是这样。
有了两个屋子,其实就可以将平菇和草菇分开养,这样也省的生出杂菌,其实更好照顾了。
林巧慧则说:“既然给了,就赶紧弄出来,早一天种上,早一天挣钱。正好园子里没菜了,我帮你看着。”
她今天也是开了眼了,说真的,别看原先她表现得多么相信周渔,让她砸房子,帮着她养蘑菇,其实心里是没底的。
种下的时候担心能不能出菌丝,出了菌丝担心能不能养得好,养得好了又担心有没有人要。
今天彻底没担忧了,那不抓紧干干什么。
她当年可和周奋发一起,白手盖起了这栋房子,靠的就是吃苦耐劳勤奋。
周渔点头:“妈,前几天大家都不知道我这蘑菇种的怎么样,所以无所谓。但明天一动村委,大家都知道了。你就在家待着,守着咱家这一亩三分地,谁也别让进。那边的事儿,我找人盯着。”
林巧慧一想也是,这屋子里才是关键啊:“放心吧。”
就连周朵也说:“我一月份就放寒假了,到时候那边正好建好了,我给看着。”
那边如果种下蘑菇,日夜都得有人看,但周朵不行,她太小了,不过周渔也没说,鼓励她:“寒假考得好,带你去省城。”
周朵只觉得大冬天的浑身热腾腾,她撸子袖子:“姐,你们聊,我去再看会儿书。”
惹得林巧慧都笑了,这丫头。
农村人起得早,第二天早上六点,周渔第一次这么早爬了起来,去了村委。那边老村长已经在了,同时在的还有周渔顺道喊来的周远征。
上次就是他干的,这次自然还找他。
这五间房可跟周渔家的一样大,每间都是三米乘以四米,所以修理还是按着周渔上次的办法——开窗户,加炉子,打床架。
只有两点不同,一是这次有了村长的支持,不怕周图强来抢,就可以安装玻璃窗了。二是为了节省木炭,直接可以将这四间屋子打通,那么只需要两台炉子就够了。
这事儿本就干过,周渔又画了图,不过半小时就定下来了怎么办。
上次帮周渔的忙,周渔家不但饭好,还没少给钱,这次周渔请帮忙,周远征那叫一个积极:“放心吧,这房子两天我就给你收拾好,窗户,烟道还有地面,保证没问题。”
“床架子得多几天。”
周渔现在手里的菌种差不多了,还要堆料,也需要个七八天,所以也不急,周远征一听就点头:“那妥了,保证不耽误你。”
但他也挺兴奋的,“周渔,种蘑菇真成了。”
周渔点头,还鼓励他,“以后就要搭建大棚,远征哥,你有没有兴趣学?”
周远征怎么可能不愿意,他就是个会点木工活的普通人,要是学了这手艺,就是以后周渔不需要他了,他也能挣口饭吃,连忙说:“有有有。”
等着分配好了,周渔就带着今天采摘好的蘑菇和昨天晚上写的小豆腐块,坐着拖拉机去了市里。
姜桂香还以为周渔这文章,怎么也要写个一个星期呢,哪里想到,一晚上就写完了。
她将蘑菇检查了一下,称量好重量,给周渔付了钱,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周渔去了办公室,给周渔倒了一杯热茶,自己一屁股坐下,开始读。
周渔这文笔,其实也就刚刚够用,但这个年代文章都是很朴实的,周渔起了个稍微吸引人的题目,叫《一盘草菇炒牛肉引发的竞争》,就挺让人感兴趣。
姜桂香一瞧就很喜欢,连连说:“对,我就是想要这样的,让大家一眼就想看,看了就知道,我们利民菜馆上了草菇这盘菜,是独一无二的,每天还要限购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