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甚至可以看到所有人脸上震惊的表情,还有担忧的神色。
是的,周渔现在站在了这里,那一定是反击成功的,但是,大家不仅仅是担忧周渔和华美日化啊,他们还联想到了自己。
不过随后,周渔的应对就让大家瞠目结舌了。从拉拢USI进行合作,到将华美日化的焦点转移到了两家媒体之争,再到别人都以为《昨日美国》认输后事情结束,这就是周渔的胜利了。
结果周渔居然提前拿到了证据,反扑BJ,将其行为公之于众,彻底将这个百年庞然大物打趴下了,同时拿出了可以替代的洗发水和沐浴露,一举成功打入市场。
这种种的应对,都让人想到了一句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周渔讲,场上的掌声是一次比一次热烈,当然,掌声之外,大家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
周渔从台上看近处很清楚,大家的面色有的凝重,这是对未来市场感到担忧,有的若有所思,这是在复盘战术,显然是要学以致用,有的在气愤,这是因为对方的恶毒,我们何其难!
还有的激动万分巴掌拍的比山响,整张脸上写满了跃跃欲试,大部分都很年轻,旁边还有个上了年纪的颇为儒雅的人,这一看就是师生组合,武侠小说正是最流行的时刻,哪个年轻人不梦想仗剑走江湖?
如今武侠梦中的江湖是没有了,但周渔的商战给他们开了眼界,原来商场也有江湖啊。
这次来了足足三百位的高材生,这一个个渴望的眼神,那不就是感兴趣吗?
周渔特别庆幸,自己向来提前准备,所以今天她们华美日化的人事部门也是派了精兵强将来的,这些人才都是她的啊。
当然,阻力不小,教授们虽然一个个表情很压得住,但周渔能看出他们目光里的矛盾——来这里听讲是对的,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还要搭上学生?!
果然,等着周渔报告一结束,就有学生抢先举起了手,冲着周渔说:“您好,我是来自于人民大学的王丽丽,我想问,华美日化有没有考虑今年在人大设立校招点?”
大部分都是过来人,一听就知道,这是被说动心了,底下一片笑声。
反正常部长没反对,周渔就直接说:“当然有,而且今天很巧,我们负责招聘的人事部门经理肖珂也在现场,目前没有到毕业季,不过有意来华美日化实习或者感受一下的同学,都可以报名。”
很快,就有人站了起来,冲大家挥挥手,让大家认认人。
等着周渔这边一结束,那边已经被四周的学生们包围了,当然,后面还有不少矜持且无奈的老师们——当老师的,总不能大众之下反对吧。这也太会挖墙脚了。
周渔被不少人围住了,问一些他们关心的细节问题,等着解答完毕,已经到了下午三点,肖珂的脸上满是兴奋地跟周渔说:“周总,你知道吗?我留下了214个学生的联系方式。都是人大清大和京大的高材生,周总,咱们这下发‘才’了!我再也不愁了。”
华美日化和梅树村都扩张得太快,年年招聘,可年年人才捉襟见肘。肖珂原本是一家大型国企的人事处处长,来了后就不停地找人。
学生得培训,成熟的熟手得四处挖,原先的老同事和老朋友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铲儿。意思是她老挖墙角。
有了这么多高材生,她虽然现在用不上,但以后不用愁了啊,肖珂就一句话:“您放心,我会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咱们华美日化和梅树村的魅力,来了就不想走。”
周渔笑死了,这次报告挺成功的,大家涨了经验提高了警惕对很多事情有了提防,即便只有一家厂子规避了风险,那也是减少了损失,更何况,这种事情触类旁通,大家是不知道对方能做这种事,而不是不会应对。
说真的,夏国人老祖宗玩谋略的时候,那边还没历史呢。
周渔笑着说:“过两天还有夏科院的一场呢,加油!”
夏科院、科大和京市工业大学,肯定对如何在商场上纵横捭阖不感兴趣,周渔虽然很渴望跟他们交流,也不能耽误人家时间。
所以她跟常云部长商量,这两部分就分开了,她专门办个分享会——科研成果如何落地,邀请这些学校的教授和高材生,到华美日化实验室去看一看。
这个论题恰好和现在高校的目标一致,市场经济来了,不仅仅是企业开始改革,公务员们开始下海,学校也要动起来。
常云部长自然同意了,这个分享会就以商务部名义下发,算作是部委和企业的联合活动。
因为目前周渔采购的很多设备器材都在海上飘着,所以这个分享会要更晚一些。
肖珂信心满满:“我会的。”
目标都达成,但周渔万万想不到的是,她的报告居然还引来了一个道歉。
报告会后,西河日化厂厂长张来福特意找到了侯显明和李晓明做中人,要请周渔吃个饭。
周渔和西河日化厂关系一直不好,一方面是当初他们的老厂长贺梅芮跑到日化局告华美日化,周渔虽然不计较,但不代表不烦。另一方面是他们厂风气不好,副厂长居然可以为了儿子要技术员的研究成果。她更没好感了。
即便后面评定会上,厂长换成了张来福,她也没搭理他们,只是也没多做什么——她为的是西河成百上千名的职工。
现在突然要请吃饭,周渔自然问:“为什么啊?”
李晓明和侯显明也是啼笑皆非,还是李晓明说的,“他说他这才发现,原先你对他们是真没动心思,他们跑到日化局告状,你还带着大家一起干,西河日化还跟着过得不错。这都是你人品好,而不是你不能做什么。”
“他觉得西河日化欠你一个正式的道歉,所以想让我们做中人,他代表西河日化给你赔罪。”
第142章
周渔听完李晓明的解释后, 也是啼笑皆非。
西河日化想要道歉,机会何其多。
评定会的时候,他们前脚跑到日化局告状, 后脚就跟着华美日化出各种味道的香皂, 学着用各种广告形式进行宣传,算是跟的很早的一批, 吃到了红利。
那会儿,张来福刚刚接任厂长,给华美日化道个歉,她也能一笑免恩仇。
这都1986年了, 华美日化不但是夏国市场第一, 还是出海的先锋, 已经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而整个夏国日化行业还一起参与了46君子之约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大赚特赚外汇,还让外资在国产化的道路上吃了憋。
都在康庄大道上走了那么久了,这会儿道歉, 不就一个意思吗——原先觉得周渔就是个私营企业的商人, 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现在发现她挺厉害的, 后怕了。
周渔的回答是:“他要没提这个要求,我还以为有点水平呢。现在这个要求, 只能说明, 他们厂从头到尾都没进步。”
“咱们聚聚还行, 我这次从美国倒是拿回来不少资料,你们上次感兴趣的小品牌也有,正好跟你们说说。跟他吃饭, 我没兴趣。”
李晓明就是跟周渔说一声,周渔有知情的权利,她不同意,李晓明也不会劝。
不过听到了周渔这边的消息,李晓明自然是高兴的——海市日化想要收购,自然会有相关人员做调查,但周渔这边是一手资料,外加市场经验判断,他说真的,更信任。
“我是后天的火车,侯厂长就是本地的,怎么也能挤出时间,你什么时候有空,咱们约个时间。”
“明天晚上吧。”
周渔昨天在会堂见到了顾承耕,肯定是要打招呼的,不过,她的报告太受欢迎了,12点讲完,就立刻被热情的人们围了起来。
等着结束的时候,都三点了,徐倩过来说:“顾市长等到了一点,他下午两点有会,没办法再等了,就先走了。”
“他给我留了个联系方式,说是如果有空的话,他想请你吃个饭。”
他俩这些年也通过不少信件,吃个饭很正常,周渔回来就打回了电话,约了他今天晚上吃饭,所以挂了电话,她忙了会儿,瞧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去了饭店。
周渔喜欢提前,没想到的是,顾承耕来的更早,她一进大厅就瞧见了对方。顾承耕迎了过来,笑着说:“我约了个包间,咱们去包间吃吧。”
那肯定更清净。
周渔点点头,不过一边走还一边打量他,着实不是周渔喜欢看人家,只是顾承耕变化太大——两个人通信多,电话一年也有几通,不过见面并不多。
周渔对顾承耕的印象,还停留在一脸风霜,两鬓霜白的样子,没想到这次见,变化真的很大,他的头发黑油油的,脸上也没那么沧桑了,看起来还有点风度翩翩,回归了年轻人的样子。
大抵是周渔打量得太明显,顾承耕都感觉到了,笑着解释:“那两年太费心力了,头发白了很多。后来吴市上了正轨,这头发也就慢慢变回来了。”
这倒是很有可能。
去年到今年,周朵要高考,周渔虽然忙,比平时还是多回了南州几次,还去给周朵开过家长会,也见过班里那群面临高考的孩子。
很多孩子头上都有白头发,周渔回来还感叹呢:“如今少白头怎么这么多?!”
周朵说:“哪里是少白头,我们老师说这是用脑过度,我头顶也有呢,不太多,让我拔了。”
林巧慧可担心呢:“那以后都这样吗?年纪轻轻的头发都白了,这可不好看。”
周朵安慰她:“不会,我们老师说了,上大学就好了。”
顾承耕恐怕也是这种情况,同时,也能想到,吴市能脱颖而出,变成今天的模样,顾承耕付出了多少。
不说种冬季菜起家这事儿,自从周渔他们卖蘑菇起冲突后,吴市的经商环境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吴市那边有梅树村的二号店,周渔也经常听那边汇报,每次聊起经商环境,经理就一句话:“好的不得了,您不知道,这边人对顾市长多推崇。顾市长说好的经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我们这店面就没受到为难过。现在这里,可繁华呢。”
周渔点头:“看样子,吴市最近日子过得很好。”
包间不大,两个人坐下后一边点菜一边聊,顾承耕就说:“大棚技术推广后,南方各地的冬季菜都受到了影响,北方不需要我们了。”
“好在我们提前布局,成为了南方冬季菜集散批发中心,形成了集合效应。如今整个南方冬季菜,都是在吴市挂牌批发,寻找合作对象。所以,我们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好了。”
“更何况,也因为南来北往的人多,吴市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虽然是个县改市,可是有名的富裕地方。”
这可是造福一方,周渔听着就高兴。
只是没想到,顾承耕话题一转,就说了个大消息:“不过,我已经不担任吴市市长了。从上个月起,我调任到东省,担任农业厅副厅长,主抓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管理。”
这让周渔真是吃了一惊:“你调到东省来了?”
周渔还以为顾承耕会扎根粤东,一直干下去呢。
顾承耕笑笑,看着周渔说:“是,不过我本身就是北方人,回来也算是离着家乡近点。”
周渔倒是看出来他是北方人,但也没问过,点点头,“离家近挺好的,而且这是升职啊。祝贺!”
本来周渔还想跟顾承耕聊聊南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二号店在吴市的情况,如今顾承耕换了地方了,她倒是觉得更好聊了。
起码很多事情不用避讳。
但她没想到的是,顾承耕也有事找她:“你们菌菇公司做的不错,东省各市倒是有蘑菇种植,但不成规模,种类也不够多,我想着,到时候跟你们合作,你看怎么样?”
这有什么不行的,周渔直接说:“当然好,我让菌菇公司负责人联系你。”
两个人吃了一顿饭,全时间都在聊工作,等着吃完饭,周渔觉得自己跟开了个会似的。
倒是李晓明,跟周渔聊完了,就回复了张来福:“周总的意思是,这么多年了,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用多此一举。”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你可以理解为,周渔不计较,也可以理解为,周渔压根就没准备原谅他们。
张来福那个急啊。
说真的,这事儿跟他也不算没关系,告状是老厂长干的,但后续他没解决这个矛盾,也有责任。
他原先就觉得,周渔干事情是一把好手,让人佩服,胸怀也是大得很。
你看,这一路发展,多少人得罪她,她都没说过什么,尤其是他们西河日化,那是真告到部委了,要是一般人,肯定得撕破脸,周渔也没说什么。
既然周渔没说,那何必再提起旧怨呢,就这么样不就行了。
这次周渔做报告,他是一听到消息就积极主动找部委要名额了——他太知道跟着周渔走的好处了。
哪里想到,别人是听着兴奋异常,他是听着一身冷汗。
那可是美国啊。周渔一个夏国人,在美国遇到突发状况,还能运筹帷幄,将BJ日化打趴下,那是怎样的足智多谋,又是怎样的当机立断,这要是用在西河日化上,他们可打不过。
所以张来福就觉得,这个一直拖着的道歉必须得道了。他都怕周渔哪天想起来,把他们提出日化行业的大队伍,他们就彻底玩完了。
没想到周渔根本就不接受。
张来福老上火呢:“李厂长,咱们多年交情了,周总这是什么意思,你给我透透底。我真是心里七上八下的。”
李晓明都没眼看他,周渔不愿意搭理,但他有些话他可以说,他直接问:“我帮你说已经是看在平时的关系份上了,你们这事儿办的太差。这么多年了,当时干什么呢。现在害怕了,扭头道歉,人家就得接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