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日化1981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25-05-15 12:17:06

  可就算这样,伍月华心里默默算了算也惊了,这140个棚到春节第一茬的产量就能达到十万斤。

  供应冬菜绝对够了,甚至还可能吃不下,毕竟蘑菇有点贵的。

  她就问:“你是想让我们先签订收购合同?这也行,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不行,主要是我没钱,等着这批定金盖大棚呢。您能先付定金吗?”

  这可就让伍月华为难了,她皱着眉头说:“这……说真的,我们订购菜的时候也是付定金的,但你的问题不一样,你目前什么都没有,贸然付出去这么多钱,那肯定不行。”

  周渔就知道是这样,她点点头说:“那如果换种方式呢。伍总,每年都被南方菜赚去这么多钱,被东北老大哥抢去这么多菜,您想不想赚回来?”

  伍月华看着周渔,周渔笑着说:“我是咱们蔬菜公司下面的个体户,在过去的经营中,我们凭借100多平的菇房,创造了2560元的销售额,目前我们在成功的基础上,准备扩大生产,保障南州市人民过年的菌类供应,并且为兄弟省市服务。”

  “蔬菜公司是不是对于这样的农民集体有所帮扶?是不是可以帮忙推荐并推销?”

  如果花自己的钱肯定是不行的,但要是不花钱还出去挣别人的钱呢?

  伍月华不得不说:她心动了。

第23章

  伍月华是真心动了。

  大家都要吃饭, 谁不要效益?更何况,多少年来都是他们从外地购买蔬菜,如果可以卖出去, 那是零的突破, 也是他们的工作成绩。

  不过,这事儿牵扯众多, 譬如,梅树村现在还是一片空地呢。

  谁能保证她会有多少产量呢!出去介绍,他们也是有风险的,她需要说服其他领导。

  周渔又加了一句:“推销这事情我们可以自己来, 只要让我们参加去南方定菜的队伍就可以。”

  伍月华一时间没说话, 周渔也没吭声, 而是坐在有些发硬的单人沙发里,看着窗外, 窗外刮着风。

  南州今年至今没下雪,甚至温度都一直在0度徘徊,周渔觉得这是老天在帮她, 否则建大棚就要先解决冻土的问题, 要费大事儿的。

  她没催伍月华,因为这不是个小事儿。

  周渔的请求也是有层次的, 他们目前存在三大风险,一是担忧定金流失, 二是担忧他们不能按时交货, 三是如此大阵仗是否能真的订出去。

  所以周渔才退而求其次, 向外销售,这样算是将定金压力减掉了,如今又要自己推销, 又减了一层。

  不过,做生意不可能没风险。

  这需要伍月华有着绝大的勇气进行拍板。

  所以,周渔也做好了伍月华不同意的最坏打算,那样的话她就要自己去跑一跑业务了,她已经用两个月证明了自己有养蘑菇的技术,有推销的能力,他们的蘑菇有市场,就是没有背书,取信很难,但并不是不能做到。

  所以如果可以,她还是愿意搭上这场顺风车,提高效率。

  不知道看了外面的风多久,伍月华终于端起了茶杯,慢慢地抿了一口已经凉掉的浓茶,“可以!”她咬着牙说。

  随后她无奈地解释:“别笑话我考虑这么久,我也害怕,周渔,我个人无所谓,我怕南州市蔬菜公司受到连累。”

  周渔很理解,伍月华作为蔬菜公司领导,是要对公司负责的,她有压力和顾虑正常。

  她经过重重思考后,才答应下来,周渔反而更放心,因为她知道自己拍的什么板,会有怎么样的风险,而不是头脑一热。

  有准备永远都比没准备要强。

  但究竟怎么合作,是以南州市蔬菜公司的名义往外批发,还是以南州市下属集体企业的名义往外发货,伍月华也不能立刻拿定主意,还需要开会讨论。

  伍月华就说:“你等我消息吧。”

  周渔就站了起来:“那我就先回去了,不过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我希望我们参与进来。譬如不久以后的南方蔬菜订货,我们也想去,差旅费我们自己解决。我等您消息。”

  伍月华点点头。

  等着出来,严华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天寒地冻,如今建筑工地也不开工了,他除了逢集的时候,拉一拉周边的人,也没什么事儿干,周渔就跟他说好了,让他暂时当自己的临时司机。

  除了严华,还有周三春——这小子被打击后在家里躺了好几天,终于缓过劲儿来了,不过还是一副心灰意冷的感觉,动不动跟他妈说:“为什么人生这么险恶?”

  秋桂婶害怕他想不开,就想给他撵出去干点事儿,可又怕去县里再碰上张金鹏他外甥女,恰好老村长要找个人给周渔当保镖,秋桂婶就毛遂自荐了。

  她拍了胸脯:“你放心,这孩子不会再跟那边联系了,我自己生的我知道他的性子,跟他爹一样,嫉恶如仇,他现在是在后悔自己眼瞎。”

  眼瞎的周三春就这么成了周渔的保镖。

  瞧见周渔出来,他就迎了上来,“怎么样?”

  周渔就说:“差不多了,就要看怎么合作了。”

  周三春脸上就露出了笑意,“赶紧回去吧,太冷了。”

  周渔点点头,上了已经发动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往梅树村去,中间周渔还把围巾又好好裹了裹,省的风吹进嘴巴里,晚上肚子疼。

  严华却不怕这些,有点羡慕地跟周渔说:“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这是忙活了三年多,才弄了一辆拖拉机,可你们这才两个月,就这么大阵仗了。”

  周渔对严华印象挺好,笑着说:“你这也大有可为啊。”

  严华无奈道:“就一辆拖拉机,有活干还行,没活干就趴窝了,是比很多人挣得多,但也就这样了。”

  周渔笑着说:“你的工具是不行,你要想干,就得升级,拖拉机只能在市区县城周边揽活,如果有卡车,全国各地你都能去。”

  严华眼睛一亮,又听周渔说:“但去全国各地也有各种危险,所以你就不能一个人干,你得是个队伍,这样兵强马壮才能安全。”

  后续一路,严华都没说话,只是到了梅树村,他才开口:“谢谢你。”

  随后两天,蔬菜公司那边终于来了消息,他们还是摒弃了风险,不进行收购,周渔去跟人家签合同,卖出去多少,卖什么价,他们都不管,他们只起桥梁作用。

  周渔倒是不意外,厌恶风险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同时伍月华通知她,两天后,他们就要去粤东订购春季蔬菜,让周渔赶紧准备,到时候一起去。

  好在这会儿周远征已经回来了,跟着来的还有虞梅,由老村长作陪,在村里选取大棚建设的位置——村民的地都是分开的,但是大棚最好是集中管理,这中间怎么腾挪,周渔都不用操心,老村长已经安排好了。

  就是这会儿周渔手里钱有限,只能让大家赶紧挖基地,至于钢管和薄膜塑料,她也只能订购部分,先建着。

  她自己则选定了两个人,跟着她去,一个是张小翠,她能说会道还喜欢打听八卦,见了生人不怵头,周渔正需要这样一个人。

  还有一个则是周福军,虽然是跟着队伍,但两个女人在外,尤其是签了合同后说不定会有部分定金经手,总要有个能打的才能放心。

  至于周三春,他倒是也想跟着去,毕竟他已经以周渔的保镖自居了,但因为没打过亲爹,只能留在家里,陪着周秋芬他们继续卖蘑菇。

  周三春还跟周渔哭诉呢:“这不公平,明明我才是你的保镖。”

  周渔瞧着鼻青脸肿的他,总觉得这是周福军这借机揍他呢,毕竟前一段时间要死要活的吓死人,哪个家长不害怕。

  不过她也没说透,只能勉力:“谁让你技不如人呢!”

  周三春:……

  据说周三春回去就站桩去了,周渔这才知道,秋桂婶可是给他画了大饼:“全村谁最重要,周渔!你护好了她,你就是大功臣。全村都感谢你。”

  周三春正处于自信心被摧毁重建的关键时刻,自然上心,结果却技不如人被抢了工作,怎么可能受得了。

  周渔:……加油!

  出发的那天,已经是12月的最后一天了,南州依旧是冷的很克制,太阳反倒是挺好,车票是早上九点的,严华一早就来了梅树村,将三个人和两个大桶拉去了火车站。

  到了那儿略微等了等,伍月华他们就过来了。

  她这次不去,过来是给周渔介绍一下,省的相互不认识。

  这种南下订货要节省成本的,所以人并不多,只有两位,一个是周渔在伍月华办公室见到过的那位中年男子,采购组组长卓翼,一个是组员左军。

  伍月华就给双方介绍了一下,专门当着面跟卓翼说:“周渔这个单子很重要,要是卖出去了,咱们市今年可就不止买入了,还有卖出,意义重大,你们都是老采购了,帮着点。”

  卓翼点点头,“放心吧。”

  卓翼人挺好,瞧着周渔她们两个女孩,还带了两个大塑料桶,就伸手帮忙抬了一下,结果没想到挺沉的,差点没站起来。

  不过女孩的东西吗,他没好意思问是什么,就是扫了几眼。

  他们要去的是粤东吴县,从前年开始,吴县的蔬菜公司就进行了改革,专门种植冬季热门菜,成立了北运站,供应北方各城市冬季新鲜蔬菜。

  用卓翼的话说:“还是人家沿海的人脑袋活跃。”

  周渔就问:“面积有多大?”

  卓翼去了两趟了,对那边还算了解:“他们只有几个品种,黄瓜,韭菜,青椒和茄子,但种植面积很大,足足四万亩,应该这么说,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冬季菜,都是人家供应的。”

  “好家伙,这么大面积。”张小翠都忍不住感叹,她是农民,太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了,尤其是梅树村最近刚刚组织起来,一个村都要定下那么多条条道道,这么大的一个县呢,“这可太厉害了,他们怎么组织起来的?”

  左军挺意外地看了看张小翠。

  定下人选后,张小翠就来问周渔,是不是要穿的体面一点,她这个月帮着周渔卖蘑菇,挣了几十块钱,刚做了两个新棉袄。

  周渔就跟她说:“那边冬天十来度,穿不上棉袄,得单褂。”

  张小翠就挺为难的,梅树村穷,她也就是富裕了才弄得两身没有补丁的棉袄,夏天的褂子最好的一件也有补丁呢。

  周渔瞧着不行,就去百货商店给她买了一件,可张小翠听说从南州到吴县要坐三天两夜的火车,虽然他们跟着蔬菜公司订票沾了光有卧铺,可也够磋磨的。

  她舍不得新衣服,就穿了件旧衣服,这会儿瞧着就是挺穷困的农民,她还能说出组织这样的词语?

  张小翠被他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周渔讲的,我记住了。”

  左军瞧着周渔,这丫头的确是有文化,大学被退回来的——周渔的蘑菇要推销,她的个人资料肯定是被审查的,所以他们都知道了。

  他不由摇摇头:这么聪明干嘛干那傻事儿,上学多好啊。

  倒是卓翼挺负责地跟她俩介绍:“还是那边领导有眼光有魄力,他们的县长叫顾承耕,一开始听说农民们都不想种,但人家从农科院请了专家,告诉他们种什么怎么种,还全国各地找销路,还建了北运站,这才起来了。”

  周渔是真听精神了——这顾承耕可太厉害了。

  不过卓翼也没见过他,“太忙了,我们见不到。”

  又说了一些,周渔就问卓翼:“同省的其他市采购组也坐这趟车吗?”

  卓翼摇摇头:“不一定,前年的时候还是省里统一组织出发的,不过到了去年,就没有再组织了,不仅仅是吴县一个地方有冬季菜,还有不少县也已经开展了种植,所以自行采购。”

  周渔本想着在途中能跟南河省的各市推销一下蘑菇,毕竟离得近运费便宜,没想到根本碰不上,这也是想不到的事儿。

  卓翼看出了她的想法,安慰道:“我倒是认识他们,回来你的大棚建好,还有余量的话,我带你去拜访一下。”

  周渔立刻道谢。

  卓翼这人相当不错,一路上枯燥,周渔就借机跟他请教,倒是知道了不少冬季菜订购的事情,也知道了这次他们的任务:“黄瓜五万斤,韭菜三万斤,辣椒四万斤,茄子两万斤。”

  当然,卓翼也说了难处:“这韭菜不好定,他们今年虽然在南海省借地开辟了农场,可是要的人也多,每年都抢不上。”

  顺便,卓翼也吐了吐对于东北老大哥的苦水:“他们太富裕了。那地方,要黑土地有黑土地,要石油有石油,要工业有工业,而且人家就是要吃得好,这订菜眼睛都不带眨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日化198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