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日化1981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25-05-15 12:17:06

  “最主要的是,他们每年来的还早,你说去哪里讲理去?”

  周渔就问:“他们不怕运费贵啊?”

  “除了粤东别的地方也种不出来啊?贵也只能忍着。”

  就这么过了三天两夜,在元旦过后的第一个早上,周渔他们终于到了吴县,进了粤东,车里的温度就高了起来,卓翼就提醒了他们换了衣服。

  可就算这样,从火车上一下来,周渔还是感觉到了热。

  大大的太阳就悬在空中,明晃晃地照着他们,就连周福军也忍不住感叹:“怪不得人家这里能卖冬季菜呢,这温度多适合种菜。咱们这么一比,亏大了。”

  的确,就烧炭成本也多了不少。

  吴县这边服务意识居然很不错,在站台上就拉出了横幅:“欢迎各地客户前来订菜,出站请往南走。”

  卓翼来了好几次了,轻车熟路地带着他们坐了公交车,一行人很快就到了蔬菜公司。

  让周渔没想到的是,粤东还是太发达了,她以为他们会像是北方出差那样,都住在一个招待所,这样便于联系,哪里想到,蔬菜公司根本没有招待能力,附近开满了只有几间房的小旅馆。

  卓翼他们去年就住过了,这次还是住的上次那家,就是宿舍楼改的,一共就三间房。一间女同志的,两间男同志的。

  这会儿住宿不讲究,没什么标间的意识,都是六人间和八人间,周福军和卓翼他俩住一起,至于周渔和张小翠在一起。

  等着办好了手续,卓翼就带着人上去,走之前还跟周渔说:“我先去找找人,问问今年订菜的情况,你等着我回来,咱们商量你的事儿。”

  周渔怎么可能等他们回来?他们出差是有时间限制的,肯定是白天忙完了,晚上带着他们找认识的朋友推销。

  但周渔不能这么做,原先她以为是住一起,那么消息传得快,很快就能在圈子里传开。

  可如果住的这么分散,消息怎么可能传开呢,那她有限的蘑菇就不能卖出最好的价格,她需要这笔启动资金的。

  周渔就跟张小翠说:“咱们一开始设想的恐怕不太行,这太分散了,你先去打听打听吧。”

  周渔收拾完东西回来,张小翠也带来了第一手消息:“咱们来的时间正好,东北好几个城市的采购组都到了,不过不住在这里,住哪里不知道,这位顾县长为了发展吴县经济,连原先的蔬菜公司招待所都撤了,就是为了小旅馆小饭馆小摊子发展起来。根本找不到。吃饭一般都买着吃,不少摆摊的呢。”

  周渔看看表,正好到了午饭时间了:“走,咱们先去吃顿饭。”

  去的就是旁边的小吃摊,摊子上坐了几个人,应该也是订菜的,周渔听见他们说赶紧排队之类的话,周福军则跟他们说自己打听到的事儿:“卓翼还没回来,左军就是去排队了,他说这边太火爆了,不排队根本订不上,好多人直接在蔬菜公司排队等一天。我瞧着他拿了馒头和水,也是要排一天的意思。”

  这还怎么吃得下,三个人匆匆填饱肚子,周渔又去买了十个烧麦,就去了隔壁。

  果不其然,吴县蔬菜公司的楼道里挤满了人,虽然人家已经提前给预备好了凳子,但比之来的人还是太少了,不少人领了号牌后,就蹲在了墙角,等着叫号,生怕错过。

  有人在卖饭,不少人都买了,在一旁吃。

  他们还瞧见了左军,正蹲在角落啃馒头呢。

  瞧见周渔过来,他惊讶地站起来:“你们怎么来了?”

  周渔就说:“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顺便将烧麦给他,“吃烧麦吧,刚做好的,正热乎。”

  左军的馒头是从家里带的,都三四天了,又干又硬,啃着掉沫沫,老费劲儿呢,至于买饭吃,那可太贵了,刚刚有人问,一个叉烧包要两毛,一点点大,他吃饱最少得要七八个,哪里吃得起。

  没想到周渔给他送来了,他连忙摇头。周渔直接塞他手里了:“就是给你买的,我们都吃过了。快吃吧,要不冷了。”

  他瞧见手里的烧麦,虽然裹着油纸,看不清样子,但那股子香气已经冒了出来,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

  这谁能忍得住,他本来对周渔退学有些意见,可这会儿还要吃人家的东西,脸就有点羞红,低头谢谢她:“多谢你,等会回去我给你钱和粮票。”

  周渔不在意这个,问他:“不是领了号牌吗?怎么不回去等?”

  左军咬了一口热腾腾的烧麦,虽然味道有些吃不惯,但终究冷掉的肠胃需要慰藉,赶紧咽下去了,这才说:“虽然看着前面还有好多人呢,可谁不怕错过了,来这一趟不容易,还是等着吧。”

  周渔点点头问:“都在这儿吗?”

  左军点头:“可不是,这里的那个顾县长管得很严,不允许批条子,甭管订多订少,甭管是海市来的还是小城市来的,都按着顺序,都在这儿呢。”

  “不过这样也公平,反正大家都是等着,也觉得挺好。”

  这倒是,大家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吴县就是一个县城,若是批条子盛行,有地级市来的,就有省城来的,有海市来的,还有京市来的,那根本没法干了。

  如今一个待遇,就算是一起吃冷馒头,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心里差距。

  这位顾县长看似严格,其实是最圆融的办法。

  “那你先排着,我们再逛逛。”周渔说完,就告辞离开了。

  倒是左军一口一个吃着烧麦,有些看不懂这姑娘,她不是来推销蘑菇的吗?他还以为,她找到这里来,怎么也要一个个的问一问,看看人家要不要,怎么就这么走了?

  这……还是来干活的吗?

  却不知出去后,周渔就跟张小翠和周福军说了:“还是按着原计划,你俩去找个饭馆,跟人家谈好了。这边我自己来弄就可以。”

  张小翠有点不放心:“要不我自己去,你一个人行吗?”

  周渔不在意,“放心吧,我就在这里待着,别的地方也不去,你俩快点,咱们得尽快弄。卓组长他们在这里也待不了几天。”

  等着张小翠和周福军匆匆忙忙走了,周渔则回了住宿的地方,将提前准备好的纸片拿了出来,开始写字。

  到了傍晚,张小翠他们就匆匆回来了,“找到一家,愿意给咱们用,你去看看吧。”

  倒是卓翼和左军,到了下午六点,终于从外面回来了。

  他俩这一天累的简直浑身要散了架,可也还没轮上,不过也打听清楚了行情:今年的黄瓜挺好,茄子和辣椒一般,韭菜跟南州一样,长得不好,产量不大,要想订购到,恐怕要看运气。

  两个人这会儿有点愁眉不展。

  蔬菜公司虽然已经开始联营,但他们还是有调解市场的作用的,蔬菜缺少的时候从其他城市调入,蔬菜大批量上市的时候进行收购稳定价格,保证菜农的利益。

  但现在,他们显然不好完成今年冬天的蔬菜供需要求。

  卓翼都郁闷了,专门拿了一瓶自己带的二锅头,想喝一口解解乏——这也是他们每年来的经验,人累大了外加压力大很难入睡的,可睡不好第二天这么高强度的排队,谁也受不了,不如喝点,昏昏沉沉歇一歇。

  不过这次还有周渔三人,卓翼就问:“周渔他们呢,去楼下小饭店一起吃点吧。”

  左军吃了周渔的烧麦,态度好了很多:“我上去叫周福军,让他叫周渔他们下来,你先点点菜。”

  卓翼点点头,去占了个桌子,这会儿人不多,只有几桌,往那儿一坐,就听见旁边的人也是一样,犯愁呢。

  这茄子辣椒在夏天的时候,最便宜几分钱一斤,根本没人要,可到了冬天,就是买也买不到的香饽饽,有人就感叹:“你说啥时候冬天夏天可以一样种菜就好了。咱们这每年春节供应,可是太难了。”

  这引起了周围人的应和。

  还有人说呢:“你们少要点,指头缝里给我们留点呗。”

  卓翼就知道,这位感叹的大哥是东北的,他今天也听说了,东北一个城市,刚小黄瓜就要了十万斤,吴县这里怕后面不够了,说什么不同意,拉扯了一下午。

  岂料这位又高又壮的大哥非但没松口,还哭起难来:“我们也不容易,冬天多长啊,大家都吃不到一口新鲜的,天天大白菜酸菜的,你们到了开春就能有新鲜菜了,我们这到了六月都不一定能吃上。”

  “你们订购是冬天解解馋,我们这是中续站,打气用的。不是我们不管兄弟省市,实在是我们真难啊。”

  人家这话也有道理,十月就过冬了,四五月路上雪还没化呢,这地方能有什么新鲜菜,可不得多订购点。

  一时间,大家只能感叹:“听说大棚菜要推广了,希望到时候都能种好吧。”

  卓翼也跟着聊了几句,还他问了人家住哪里,他想的是,等会儿周渔过来,他以南州市采购组长的身份带着她去认识的人那里坐坐问问。

  却不想左军居然是一个人回来的,“都不在。周福军留了张条,说是他们有事,让咱们自己吃。”

  卓翼就有点郁闷,伍总让他多帮忙,他能帮的也有限,只能给周渔介绍介绍,这晚上大家都回来了,正好是介绍的机会,怎么就人不见了。

  他们还想不想卖蘑菇了?

  吃了饭,上楼去,等到八点多,周福军才回来,卓翼就说让他把周渔他们叫来,他今年知道几个人住在什么地方,带着他们去问问。

  谁料周福军却说:“周渔说不这么弄,住的太分散了,这要跑多少家才能把人都拜访到。她说她明天要做个广告,让大家都看到,一网打尽。”

  卓翼皱着眉头:“广告?这里又没有电视,做什么广告?一网打尽?她是要干什么?你们到底想怎么弄?”

  周福军就小声说了几句,卓翼和左军皱着眉头,“这行吗?你们居然带蘑菇来了,就那两桶?”

  第二天,左军还是照旧去排队,今天应该能轮上南州市了,不过他等待的时候,忍不住地往外面看,旁边的人叫张怀,是跟他昨天一起等待的,瞧着他心不在焉的模样还问呢:“你看啥呢。”

  左军就说:“要是有人这会儿给你送蘑菇汤,你喝吗?”

  张怀都乐了:“你想什么呢,这会儿哪里有什么蘑菇,草菇要二十多度才生长呢,就是南海省都不一定能种出来。”

  左军就问:“要是有你订购吗?”

  张怀直接拍板:“我不定我傻啊,这稀罕东西肯定要的。你怎么说起这个来了,订不到菜发昏了?”

  左军却不动了,一个劲儿看外面。

  张怀跟着往门口看去,就瞧见了门口居然来了个推车,上面摆着两个大锅,有人在外面喊:“蘑菇汤,新鲜的蘑菇现做的蘑菇汤,订购蔬菜的同志可以免费领取哎!”

  “我的天!”张怀一下子跳了起来,他看见了什么,有人正将新鲜的蘑菇从框子里取出来,然后撕成片,准备下锅呢,“真有新鲜蘑菇啊!哪里来的?不行,我得去看看!”

第24章

  来者自然是周渔。

  来之前她就琢磨过, 这么多人怎么才能让大家看到他们的蘑菇,订购他们的蘑菇呢。

  什么都没有一把鲜蘑菇更直观,但她不可能拿着蘑菇冲着大家吆喝, “来看看鲜蘑菇”, 这样的确会有人感兴趣,但不够让所有人感兴趣。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她得让所有人都记得,南州市梅树村产冬季蘑菇,想买冬季蘑菇就得着她!

  那就要更震撼。

  所以她想到了做吃食——民以食为天,更何况这些人可都是前来采购蔬菜的人, 他们自然更重视吃。

  看见只能说猎奇, 说不定人多连摸都摸不着, 那吃到肚子里,才能真真正正的让他们感受到, 那是鲜美的蘑菇,在冬季也能吃到的蘑菇。

  原本她以为这边住的是招待所,大家都在一起住, 那么她只要选择大家都在的时候, 每个房间送点炸蘑菇去就可以了,那东西又香又脆, 拿起来就能吃,用来试吃最好不过。

  结果来了才发现, 这边都是住小旅馆的。

  但这个改变周渔并没有觉得气馁, 她发现在蔬菜公司这里人更集中了。

  ——你可以不去吃饭, 但只要来订购的,不可能不排队。

  恰好昨天给左军送饭,看到不少人在吃自己带的馒头干饼子, 这时候,一盘干巴巴的炸蘑菇,自然不如一碗热乎乎的蘑菇汤。

  果不其然,她刚吆喝两声,就吸引了许多人的主意,因着就在门口,也不怕里面叫好外面听不见,还有人跑了出来,来看他们的摊子。

  张小翠和周福军昨天几乎踏遍了整个吴县,才找到了既有这样盛汤的大桶,又愿意借给他们的一家饭店,是原先一家农机厂的食堂,农机厂倒闭了后,食堂单独承包了出来,生意很是一般,听到周渔他们需要,非但将东西借给他们,还把后厨和推车都借给了他们。

  这会儿,周渔面前是两桶已经做好的蘑菇汤,用的就是利民餐馆李大厨的方子,因为怕味道不对,甚至所有食材加调味料都是用秤称过才放进去的,所以打开后,简直香气四溢。

  张怀已经到了跟前,他没说话,先往锅里瞧了瞧,这蘑菇鸡蛋汤做的十分浓稠,所以不但能看到上面飘着的黄色蛋花,还有浅灰色的蘑菇。

  张怀忍不住说:“你们来真的啊?你们那里来的蘑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日化198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