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我更觉得周渔这个门市部应该彻查一下,这姑娘胆子太大了,我听说她是农大肄业的,因为谈恋爱。你说这这么多大学生,别人都老老实实的,就她非要谈恋爱,那她这个性格就值得商榷,在经商上,显然也是有待考量的。”
王全民发表完意见,就看着张翰今,虽然他这会儿挺恼火肃南的,这事儿就是肃南那边说给他的,但就事论事,周渔这事儿办错了。
哪里想到,张翰今又低头了。
刘厅长还好,王全民瞧见他低头从那个手提包里扒拉,就觉得烦躁,谁知道他还能拿出什么来。
然后张翰今还真的拿出来了,不过是个纸条,他说:“这事儿我真了解了一下,周渔说了,当时拿到了香喷喷的一千斤饼干,觉得是解了燃眉之急,但回头又思索了一下,认为钟浩民这个人出尔反尔,她对自己的门市部很自信,觉得对方言而无信,自己却给他卖货,万一卖得好她心里难受,所以这一千斤没用。”
“这是地址,周渔说拉来了就放在这个仓库里了,香喷喷如果看随时看,想拿回去,将钱还给她就可以!”
王全民瞪着那张纸条,上面写的清清楚楚,连联系人都有。
既然都拿到这里来了,想都知道这一千斤就在仓库里呢,周渔应该没胆子玩空城计。
那既然没有用,人家这自然就不算欺诈了,刚刚来的新罪名也就不成立了。
张翰今直接问:“王处长,还有什么问题?”
王全民能说什么,他说什么,张翰今的手提包就有什么,他就跟个聚宝盆似的,什么都能拿出来。
他说:“我依旧认为她迈的步子太大了,我不赞同。”
张翰今扭头就冲着刘厅长说:“王处长这是无理可挑了,那就证明周渔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南州商务局是没有失察的。那我就要反过来问了,王处长,你到底是接的谁的投诉?这投诉的有道理,应该支持,这要是为了自己利益,公报私仇那肯定不能纵容。我们要追究责任。”
“刘厅长!”他扭头就看向了刘向东,“周渔刚刚的信中写着她的疑惑,她的蘑菇能不能卖,她的门市部能不能开?我们南州市商务局也有疑惑,我们干的好好的,凭什么动不动就来查一查?我们已经打了报告,准备大刀阔斧向着蔬菜集散中心来发展,我们是否能干?”
张翰今的这两个反问,显然是很有分量的。
这关系到南州甚至全省的商务局,能不能动起来。也关系到周渔乃至全省的创业者们,能不能乘着春风发展起来?
所以,张翰今说完,也是很紧张的,等待着刘向东的批示。
刘向东是这么说的:“能不能发展,怎么发展才好,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有句话说得好,先富带动后富,得有一个先富起来,那就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周渔发完传真后,也没回村,而是去了利民餐馆。
门市部没有电话,她跟伍月华说了,她就在利民餐馆等着。这一等就是大半天,周渔虽然知道以后大趋势,但毕竟处于变革之中,到底怎么走,是弯弯绕绕起起伏伏,还是一条大道通向前,没有人会知道。
她也在等待。
好在周渔有个好处,即便是心中有未落下的事儿,她这个人还是很拎得清——这不是她能左右的,所以这大半天过的很自在。
李大厨闲着的时候,跟着李大厨聊了半天杏鲍菇和金针菇——她翻看菌类杂志,发现南方已经培育出这两种菌类了,周渔决定等着这事儿落了,就让人去买一些进行培育。
李大厨倒是没听说过这两类菌子,不过周渔描述了一下,他就觉得不难。
“没有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这跟白布一样,任由我们打扮。我先想想,等着你将这两样种出来拿过来,我再试试,问题不大。”
等着中午李大厨忙起来,周渔就在姜桂香的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姜桂香忙中偷闲给周渔送午饭,就瞧见她写的那些东西,应该是门市部的规划。
姜桂香还说呢:“你可真沉得住气,你就不怕张局长辩不过那个王处长,真把你彻查了。”
周渔头也没抬:“这个问题不大,我准备的材料已经很齐全了。而且张局长也不是吃亏的人,他心里有数。”
可不吗?张翰今虽然不爱说话,但绝对是敢作敢为敢当的领导。
他要去省厅告状的时候,可不知道周渔有这样的准备。而且,昨天晚上,伍月华转达后,不久,她就收到了第二通电话,就是张局长打过来的。
张局长的话很简单,他问周渔:“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周渔说的是:“我想立足南州,走向世界。事实上不止我,改革的春风中,以后会有很多从商者有这样的理想抱负,区别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土壤发展。我需要南州的支持,日后我也会给与南州足够的反哺。他们也需要南州的支持,日后也会给南州足够的反哺。”
即便周渔已经短短时间创造了不少奇迹,但这样的大话,很少有人会信的,可张翰今却没笑她,而是说:“你说得对。”
“那你等什么?”姜桂香是跟周渔越相处越觉得这个女孩很神奇,她明明只有二十岁,但办事情真的滴水不漏,跑到利民餐馆卖蘑菇,姜桂香只觉得周渔胆子挺大,但从吴县开始,这姑娘的光芒一下子就遮不住了。
她看着一天三斤的草菇可没想到周渔能各种空手套白狼卖出去十一万斤,她看着那五个门市部,只当是批发蘑菇的地方,可没想到居然办成了副食小卖部,连省城人都知道了。
所以,姜桂香这个问,不是质疑周渔,而是真想知道,周渔的脑袋瓜到底在想什么,期待什么。
周渔也姜桂香关系也越发好,平日里都将桂香姐了,所以也不瞒她:“我在等省厅对我的门市部的态度,也在等省厅对创业的态度,我想看看,我是不是可以放手干了!”
姜桂香没有评价。
这事儿一出,姜桂香想的是坏事了。她以为周渔只能坐以待毙,哪里想到,周渔出击了,早上周渔回来,她问:“你就不怕王处长恼羞成怒?”
周渔回答她:“我总得为自己辩驳一下。”
她以为周渔是为了顺利过关,哪里想到,现在周渔告诉她,她想趁机试探态度,时刻准备出击。
姜桂香站在那儿,就那么看着周渔,连周渔都感觉到了,抬头用眼神问她看什么,姜桂香觉得自己说不好,她就是觉得太不一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思维方式,让她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就这时,电话响了。
姜桂香的办公室,所以她先接的电话,但很快将话筒递给了周渔:“伍总的电话。”
周渔立刻接了过来,昨天通话时,伍月华是疲惫的无奈的生气的,而现在,她的声音里轻松舒畅,周渔不用问就知道,大致没事了。
伍月华说:“张局刚刚来了个电话,很短,我把重要的事情跟你说一说。第一,认定你没有投机倒把。第二,刘厅长对于南河个体户的发展说了八个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八个字一出,周渔就松了口气,这跟黑猫白猫论,已经很接近了。
伍月华的话还没说完:“还有,黎雪那边文章,修改后要发表在南洲日报,周渔,你可能要成为被讨论的人物了,恐怕会有不少议论。”
周渔可不怕,这年头名声是个好东西,他们讨论的越激烈,周渔的名声就越大,不仅仅是她的生意,还有从中省厅释放出的信号,她相信,敏感的人一定会觉察到,动起来的。
早一步快一步,绝对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量级问题。
周渔都忍不住感叹:“太好了!”
伍月华这才说道最后一点:“王处长大概会被调离业务部,已经有人去查香喷喷虚假举报的问题了。你,放手干吧!”
周渔放了电话,脸上的喜悦是遮不住的,姜桂香也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她是真佩服:“你们可真是敢想敢干!”
她可没听过这种事,上级来查了,非但没查到什么,反倒被调走了,而被查的人,却可以大展身手。
她不仅是对周渔的佩服,还突然萌生了对商务局的信任感,有这样的上级单位,她怕什么。
她想了想,征求周渔的意见:“我们餐馆如今生意特别好,饭点根本坐不下,我一直想开个分店,却没这么做的,你说,我要不要动起来?”
没想到周渔说的是:“那咱俩得握个手。我也想开分店了。”
周渔为什么只开了五家门市部,她从蘑菇那里赚了不少钱,开店的钱是足够的,只是那会儿必须按着规定走,不得雇佣超过二十人,这才定了五间的数量。
但现在有了这个说法就不用担心人数问题。
姜桂香挺惊讶的:“不是才开吗?”
“门市部这种,本身就是需要贴近生活圈,离着家属院越近越方便。”
姜桂香不得不点头,好像是,供销社什么的,也都是在每个街道都有店面的,为的就是买东西方便。
周渔得了确定的消息,就在姜桂香这里,直接打了电话给老村长报平安,结果电话就响了一声,那边就接起来了,显然老村长这一天都在电话边上守着呢,听见她说没事了,老村长那边也发出了重重的一声呼气声音。
“这就好了!”他说,“这就能稳当干了。”
等着挂了电话,她就拿着刚刚写好的东西,去了一趟南州晚报,等着第二天看报纸的人都惊了,上面居然登上了梅树村蘑菇批发门市部的招聘广告!
广告都见得少,更何况是招聘广告呢。
更何况,上面还写着待遇——店员底薪30元,提成另算。如果干得好,可以升职为店长。
要知道,梅树村门市部生意好是众所周知的,老头老太太们就是爱打听,自然会问售货员们:“姑娘,你们一个月开多少钱?”
这个是不能说的,不过售货员们也有忍不住的时候,譬如不少人就听说过,有售货员说:“化工厂的工人也不换。”
要知道,化工厂可是南州效益最好的单位了,比化工厂还好,满城的待业青年这么多,谁能不激动?
就是有一点,门市部的招聘要求,既不要学历也不要户口,上面写着:选一处你认为最合适开门市部的地点,写明理由,送到门市部,选中后,我们将与你联系。
谁家招聘这么奇怪啊!?
第39章
张翰今从省城回来, 周渔还专门去见了他一次,感谢他对自己的信任。
张翰今说的很实诚:“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起来了,如果囿于偏见, 阻挡了南州的发展, 我就是南州的罪人。我没有资格当这个罪人!”
不过经过这一次,张翰今对周渔也算熟悉起来, 还跟她开玩笑,拿着报纸说:“你动作倒是挺快,我还没回来,广告就先上了!”
周渔也不客气, “我不是要放到省报讨论吗?也就是说, 我是南河发展的样本, 如果连样本都中规中矩,那后面的人怎么干啊。所以我得大胆做, 路子拓的越宽,大家才好动起来!”
张翰今都乐了:“你说得对,所以, 这次刘厅长也明确说了, 你们动起来,我们不要着急否定, 要等一等看一看!”
周渔一下子就眼睛亮了:“那我什么时候能把店开到省城去?”
这个……张翰今也不好回答:“只能等等,但我想不远了!”
周渔的招聘广告, 随着南洲晚报, 进入了南州各大企事业单位、工厂、街道, 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随着门市部的红火,外加周渔跟省里来的官员在大街上对峙这样的流言蜚语,周渔的大名在南州已经开始响亮起来。
如果说名字不知道, 只要提一嘴门市部那个,大家就都知道了。
当然,对周渔和门市部的评价也不一样。
有人认为:“这是好机会啊,他们那门市部这么红火,底薪三十,比化工厂强,这不是要上百了,哪个工作能上百?”
有人嗤之以鼻:“这就是骗人的。我看开新店是真的,招人不一定,谁不知道他们都是用的梅树村的人,这就是套大家的主意呢,看谁的法子好就用谁的!”
有人则觉得不稳定:“吹的厉害,哪里有这么多,就算这个月有下个月也未必有,还是国营厂更稳定。”
但即便是这样议论,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宋雪梅拿着报纸回家的时候,她妈就在她屁股后面这么唠叨的,“你别看说的好听,真假谁也不知道。我已经托了你小姨了,让她给你留意找工作,你老实在家待着吧,不准去!”
宋雪梅直接站住了,扭头看她妈:“你怎么托的我小姨?什么给我找工作,是给我找个夫家,让人家给我提供工作吧!”
张六姑一点也不觉得这有错,“这不一样吗?女孩子哪里有不嫁人的,找个好婆家,再有个稳定工作,这日子就过起来了,我是你亲妈,我能害你吗?”
“你没害我?我小姨都找的什么人啊。三十六岁的鳏夫,带着俩孩子,腿还不利索,我才24!我是你亲闺女,你怎么忍心让我嫁给这种人?”
宋雪梅听了就生气,家里穷,偏偏宋雪梅从小就漂亮,张六姑就存了心思,让宋雪梅找个条件好的,到时候能帮衬家里。
但他家亲爸不好好工作,天天酗酒,亲妈没工作,下面还有一对双胞胎弟弟,外加她自己,为了省钱,也为了有人帮忙,愣是连初中都没让她上。
纵然她长得漂亮,但只要一提他们家的条件,没一个答应的。
也因着这个,宋雪梅都耽误到了24,还没嫁出去呢,如今每天在煤球厂干苦力,就这儿,也不是正式工,只是个临时工,供暖季节一过,她就没活了。
因着她找不到好婆家,张六姑还抱着她哭过,说是后悔自己眼皮子浅,当年她学习这么好,没让她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