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日化1981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25-05-15 12:17:06

  他自然提醒了周渔一下,周渔一听就知道,招商会这个名词这会恐怕大家有误解,干脆说:“那我换个词,就叫做介绍会吧。”

  李晓明觉得这个行,就定了这个。“那就后天,周五下午两点吧。”

  周渔都有点不放心,“您电话没打呢。”

  居然还被怀疑了,李晓明都乐了,“刚刚是我怀疑你,现在是你质疑我,周经理,我觉得我们相互得对对方有些信心,你说呢。”

  周渔也哑然失笑,连连道歉:“那我就恭候你们了。”

  李晓明其实也很好奇,一个可以跟他谈日化行业未来的北方农民,到底会在海市这样一个大都市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这倒不是他歧视农民,他本身就是农民出身,他是觉得周渔的思路一般人根本不敢做不敢想也做不了,有谁跑到饭馆去下钩子吸引业务处长,就算有心也没这个本事。

  又有谁,明明是第一次来海市,居然敢订海市大饭店的会议室,那里一天最少三百,他们日化厂都舍不得花。

  所以到了周五,李晓明从食堂吃了饭,早早就坐上了公交车,直奔海市大饭店。

  一方面是他真的好奇,另一方面,作为邀约人他还有介绍的责任,总不能让周渔跟其他人面面相对互不识吧。

  所以到地儿的时候,才下午一点。

  一进大厅他就发现一个原先没有的牌子,上面写着:“参加梅树村一号店介绍会请往二楼202房间。”

  这个导向真的很不错,让人能够一下子就找到位置,而不需要去问问服务员往哪里走。

  而且他还听见有客人问:“为什么这个一号店有指引牌,我们也是租赁了会议室,我们为什么没有?”

  他听见服务员说:“这是他们自备的。”

  李晓明诧异地看了看,海市大饭店是二十年代建筑,所以整体装修都比较复古,这块牌子不知道用的什么木头,但色调和大厅完全一致,他还以为是大饭店精心推出的新服务呢。

  往上走的时候,他都在感叹:周渔可真是什么都能想到,什么都能做到。

  等着到了202,这会儿还没开始,门正半掩着,他敲了敲,宋雪梅就把门打开了,他发现宋雪梅也不一样了。

  前几天排队没少见她,穿的都是普通衣物,这会儿居然穿上了白衬衫加黑色西裤,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

  等着进去他就发现了,梅树村这四位衣服全都换了,一水的白衬衫加黑色西裤,恰好来的这四位,年纪轻个子高长得都不错,往那儿一站,别的不说,周渔说一号店要做最大的最全的最好的最时髦的,从这四个人的气质上,似乎能相信了。

  人靠衣服马靠鞍,李晓明从来没有感受这么明显过。他都考虑等会儿回去,他们业务部是不是也要订一套出门的统一服装,参加秋季广交会,那一亮相,起码比其他的日化厂要吸引眼球。

  不过除了服装,他还看出了这个会议室的不同,这应该是个小型会议室,也就是几十平米大,原先应该是那种大长桌,这会儿却全改了。

  四人一桌,每个桌子上都铺了白色桌布,上面摆了鲜花和小零食,周渔他们正往每个座位上放一个奇怪的外壳,他拿起来看了看,是一号店的资料,都是彩色印刷,漂亮直观。

  怪不得周渔问他有没有印刷厂的熟人,原来是印这个。

  等着周渔摆好东西过来笑着问他:“李处长,您觉得怎么样?”

  李晓明就一句话:“我得叫你周老师了!”

  一点半,李晓明就和周渔提前下了楼接人。大家都算准时,几乎都在一点五十左右到了。

  他们都不认识周渔,自然也不会搭理他,大家第一件事,就是质问李晓明:“李处长,工作日你一个电话将我们都叫了来,参加这个介绍会,你要不要先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日化厂的业务处处长,要为这个梅树村打电话呢?这梅树村是哪里啊?”

  倒是周渔被挤到了一边,宋雪梅有点担心:“经理,他们怎么都不搭理咱们啊?”

  周渔带着宋雪梅还往后退了两步,小声说:“电话费贵,肯定没说清楚,大家有疑问正常,让他们对对信息,后面咱们的事儿也好办。”

  果不其然,李晓明就跟他们解释,“梅树村是个体户办的门市部。”

  “我经过考察后,认为一号店大有可为,我们日化厂在前天刚刚和一号店的经理周渔同志,签署了供货协议。”

  什么?

  这无疑是在平静的水面砸下了一块天外陨石,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这可太让人吃惊了。大家都知道日化行业放开了,如今每个星期都会给个体户们提供一部分货源,但谁能想到,他们居然与个体户签约供货?

  这可是个大新闻!但大家都是聪明人,李晓明是什么样水平,管日化厂销售的刘玉囍是什么水平,谁不知道?他们能签,那就说明,一号店真有过人之处。更何况,李晓明居然还愿意为她牵线?

  一时间,不少人都开始问,周渔听着,李晓明也是个干脆的人,直接将周渔如何去饭店吊他胃口等事都说了。

  周渔对于未来日化行业的担忧,连刘玉囍都觉得颇有可取之处,大家都是识货之人。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从李晓明身上移走了,放在了周渔身上,他们在看着她,也在审视她,这个年轻的女孩,看起来才二十岁左右的样子,她居然有这样的眼光,有这样的思考能力?

  纵然刚刚,大家还觉得跟个体户合作很不可能,但这会儿,大家也开始正视这个有能力的人了。

  第一个跟周渔打招呼的,是海市服装厂的销售科科长许丽华,是个颇有气质的美女,她看着周渔满脸欣赏:“我现在很好奇,你要给我们开一个怎样的介绍会。”

  第二个则是食品厂业务处主任吴少学,是个大胖胖,一看就是食品厂出来的。

  第三个是皮鞋厂的销售科科长王端文,他是个书生,戴着副眼镜,文质彬彬,跟周渔握了握手。

  随后则是保温瓶厂和箱包厂的两位厂长,还有蜂蜜厂锁具厂,钢笔厂也都带了人来。

  这才算是真正认识了,等着进了会议室,大家自然是惊讶了一番,周渔还听到吴少华问李晓明:“这是周渔真是个农民吗?这也太豪华了,她怎么这么有钱。”

  李晓明的回答是,直接将桌子上那个一号店的彩印介绍册塞给了他,吴少学也是个有意思的人,一看忍不住啧了一声:“这外立面贴瓷砖,有钱啊。”

  等着翻开,又啧了一声:“好家伙,这水晶大理石,怎么感觉跟国外似得。真是个体户吗?”

  等着再翻开,又啧了一声,这会儿就两字:“电梯!”

  旁边的许丽华都烦了:“你能不能别这么大惊小怪的。”

  吴少学直接说:“这怪我大惊小怪?这不应该怪他们太出人意料吗?”

  不得不说,大家翻看着都是这种感觉,所以等着周渔上场,都带着问题,吴少学直接问了出来:“周经理,你们的这个一号店的确不错,你那个品牌塑造也挺有道理,但是,我们不是日化行业,你怎么说服我们呢?譬如我们食品,没有什么高科技,外资即便进入,对我们影响也不大。”

  这话说得对,蜂蜜厂的人也跟着点了头。但不得不说,作为第一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难回答。

  周渔笑着说:“其实,我跟李处长谈外资进入,是在说行业危机,但是危机不一定是外资。我请问,麦乳精的确您家卖得好,但您确定麦乳精一定会持久的卖好吗?”

  “首先,食品行业没有技术含量就代表着进入门槛低。也就是说,只要想做,一个烤箱就能做,做好了就能做大,到时候就是竞争者。您别觉得我是在夸张,傻子瓜子已经年产值超过百万元,这就是食品。”

  “其次,麦乳精真的没有竞争对手吗?什么人喝麦乳精,孩子和老人,为的是营养。可我据我所知,我们国家的奶粉这两年一直在扩张,相对于加入了炼乳麦糖的麦乳精,奶粉更健康。

  更何况,您怎么能说外资没有威胁呢,麦乳精本来就是国外的专利,国外的牌子叫好立克,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只要一进入国内,怎么可能没有竞争?”

  吴少学自然知道麦乳精这些问题,事实上,奶粉的确已经渐渐兴起,几个牌子都做得很好,不过,他们的产量也有限,所以暂时影响不大。

  但他们不是不担忧的。

  如今周渔说出来,倒是让他刮目相看,他算是明白了李晓明的惊讶——根本不是一个行业,周渔怎么知道的?

  但他也升起了希望,既然周渔能给李晓明一个办法,那是不是也能给他一个办法,吴少学问:“难道加入一号店,我们就没有这些竞争了吗?”

  “不!不是没有竞争,而是先掌握了一张王牌——那就是销售渠道。”

  这话说的大家都有点不太懂,不过周渔没有给予解释,她接着往下讲:“就跟我跟李处长讲的一样,我想要做成夏国最大的连锁门市店。我这并不是自夸,而是真的有想法,您看这里。”

  说着,两个男生就将一张简易地图挂在了后面的木板上,用夹子夹住了,周渔指着说:“这是南州,我们目前有13家门市部。这是南河省,南河省一共有12个城市,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在今年年底,在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家梅树村门市部。”

  “明年开始,我们将以每个城市的这家店为中心,进行扩张,我们准备在一年内,让南河省的门市部的门店不少于一百家。”

  “而在五年内,我想将门市部开遍全国。您知道我们的门市部定义是什么?是品类更加全,价格更加便宜,服务更加好的供销社。它会成为每个人生活中购物的帮手,就像我们在南州市做到的一样——买东西先来梅树村。他会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李晓明都惊讶起来,周渔没跟他说过这些,她只讲了一号店,而现在她在讲梅树村所有门市部的规划。

  周渔说:“您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我们用一号店打出名声,树立品牌,我们用无数的连锁门市部渗透入大家的生活中,这也就代表着,我们将会成为所有产品不可或缺的销售渠道。”

  “为我们供货,成为我们的供货商,代表着你们的产品将会被更多的顾客看到,试用,购买。你们现在卖的好的货品,会得到更大的推广,你们没有上市的新产品,会更快的被人所知。”

  “这就是销售渠道。就跟广交会一样,上去才能有机会卖给外国人,而能上的,每个行业只有那几家。这就是机会。”

  周渔这个解释大家倒是都懂了,只是将自己比作广交会?他们觉得周渔说的有点夸张。

  周渔自然明白,她笑着说: “当然,你们也可能会觉得,我这是在吹牛,怎么可能扩张这么快,怎么可能想做大就做大呢?”

  “不要小看我们个体户,其实我来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海市了,大家买菜也不去蔬菜门市部了,而是习惯了去门口的小摊上买,因为那里种类多,可以挑拣。”

  “我们门市部也一样,这是我们财务报表,您可以看到,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在盈利。价格的便宜,服务的优良,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我们。我说句实话,谁愿意买东西受人冷脸呢?这是我们红火的原因。这样的店面,我敢肯定,不会生意差的。而偏偏,如今拿到全省开门市部批条的,只有我们梅树村。”

  ”加入我们,这一百家店,肯定会成为大家的销售渠道。”

  “而大家付出的代价却很小,你们只需要提供给我一部分货品,食品厂日生产麦乳精上千罐,我只要两百罐。服装厂日生产上百件,我也不过需要一天的产量。做生意没有百分百的确定,但以极小的代价预定下一个有潜力门市部的未来,海市日化厂认为这是个好买卖。”

  “你们觉得呢!”

第48章

  不得不说, 周渔的说话是很有技巧的,不过了了几句话,就让大家兴奋起来。

  几乎是话音一落, 不少人都忍不住纷纷交流。

  这个房间并不大, 周渔一共摆了六桌,每个桌子四把椅子, 这会儿有一桌全都坐满的,是李晓明这桌,除了食品厂的吴少学,还坐着服装厂的许丽华, 和保温瓶厂的苏建生。

  吴少学小声冲着李晓明嘀咕:“怪不得你们签约了, 这周经理是从哪里冒出来, 可真会讲。你看看,原本我们这些单位的产品, 都是供不应求,人家都是求着我们供货的,到了她这里, 反倒是帮了我们的忙了。”

  “可你说不对吗?”吴少学摇摇头, “可她说的真对。”

  大家都是干业务的,虽然说没经历过市场的洗礼, 但这两年也摸着点了,太知道市场是个什么样子了, 那就是大海一样, 浪来浪去, 波涛汹涌,变化莫测,今天你占优, 明天说不定就不见了,这两年,被淘汰的厂子还少吗?

  但他们始终不理解,怎么就这样了呢,我们在过去那么多年,不都活的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行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淘汰,保存既有优势呢?

  这是个难题。

  所有干这一行的,在前沿踏着海浪摸索前进的人,都会想一想的。

  今天,周渔给了他们一个答案——销售渠道。

  开始还不理解,但周渔的比喻可太逼真了,她用了广交会。

  夏国的广交会已经开了数十年,谁都知道,上了广交会,能和外国人做生意,一是能够给国家创汇,二是创汇后还能拿补贴得表彰扩名气。

  ——只有最好的产品才能出口的,有了这个名头他们很多商品内销也是供不应求!

  而现在,周渔告诉他们,这就是渠道,你得有渠道,才能让产品卖出去。

  这么一说,谁不懂?上广交会不能说千里挑一吧,也得是百里挑一的厂子。

  但这个选拔不是全国所有厂子拉出来大家排个名选拔的,而是各地市选拔,那就代表着,明明有的厂子实力更强,但因为所在地市竞争大,就被放弃了。

  就这么一个机会没把握住,几年下来,有的厂子就能发展迅速成为行业明星,有的厂子只能偏居一隅,吃饱饭而已。

  他们不是没有这个意识,其实平日里说起来也多感叹,但从没有这么明确的被概括总结成为一个词。

  而一旦这个概念听进耳朵里,放进脑袋里细细揣摩,他们有什么不懂的,上不上差距重大,渠道太重要了。

  而现在,周渔要做的不就是国内的“广交会”吗?这顶上不就写着,一号店要卖最好的产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日化198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