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别的班只把它当作外观奖励时,江甜果却把小红花引入了货币体系。就比如,可以用积攒的小红花和老师兑换铅笔、练习本,进阶的兑换有小组长,一周班长。
能想出这种方法的,真的是好坏的成年人,把可怜的小学生们玩得团团转。
但是方法确实有效,反正她和刘老师共同复盘,一致觉得学生们比开学第一天听话乖巧了好多。
甚至,江甜果还开启了梦幻联动,四天后的扫盲班考核,凡是有家长通过的,孩子能领取到10枚小红花。
只要完成这项任务,即可无痛实现当班长的梦想。
这一招就更是妙得刘老师拍案叫绝。
首先是班里的学生们,一个个都积极地跑来问扫盲班考核是怎么回事,回去了又和家长科普,家长被孩子们或是撒娇耍赖的胁迫着,被迫在扫盲班里好好读书。
就这样,小江老师只用一朵小红花,就实现了家属院联动学习潮,家里家外都是满满学习氛围。
管一个班都这样了,不敢想象,要是让她管一个学校,怕是能卷的所有人原地上大学。
江甜果在刘老师心里的形象,已经从教学天才变成了邪恶的教学天才。
恐怖如斯,简直恐怖如斯!
——
下班的时候,钱改凤端着一碗兔子肉上门了,“兔子皮得到明天才能鞣好,先尝尝兔子肉。”
是类似冷吃兔的做法,兔肉和干辣椒花椒一起小火炒到干香,江甜果捏了一小块放在嘴巴,肉质紧实,香料味很突出,无论下酒下饭都特别合适。
“太会做饭了!想着以后能在招待所食堂能天天吃钱姐炒的菜,我就开心。”江甜果小嘴巴和抹了蜜一样,说的真诚又甜。
钱改凤却是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哪那么容易呢,这么久都没通知,且有的等呢。”
江甜果只能安慰她好事多磨,同时提醒她好好复习,应对马上要到的扫盲班考核。
四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由于通过考试的会授予小学毕业证书,所以经过协商,本次试卷由市教育局出题,包括批改和监考,也都是由那边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最终两门成绩都超过及格线的,才有资格拿到小学毕业证。
可以说是相当严格,有强度的一次考试了。
因为江甜果这段日子,在学校和家属院招了不少人恨,所以让她大出风头的扫盲班,自然就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对象。
趁她不在,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大声议论起来。
“唉,你们觉得这回考试能有几个人拿到小学毕业证?”
“一群乡下妇女自娱自乐,你不会还真当回事,以为他们真能成什么气候了吧?”
“满打满算,他们才上了不到俩月的课,能过就有鬼了。”
他们正议论着,刘老师和江甜果恰好推门进来,不知道俩人有没有听见,反正脸色如常,让人看得牙痒痒。
扫盲班考试的地点就定在家属院学校的教室里,一大早考生就在外头等着了,嘈杂的讲话声昭示着她们内心的焦虑。
“呼,俺还是头一回参加这么正式的考试。”
“要是拿着卷子一道题也答不出来,会不会太丢两位老师的脸了。”
“俺可是跟闺女立下军令状的,肯定得考过给她拿回去小红花。”
“我也是,那小子绝食逼我,我要是考不过,回家要闹翻天。”
正担心着,江甜果和刘老师也来了考场,事无巨细的把昨天交代过的注意事项又重复了一遍,带着两位老师的关心和祝福,考生们走进了考场。
试卷被市里的老师解封发下,孙校长和教导主任留了一张一起研究。
“数学有应用题,语文有300字作文,这张试卷难度算中等偏上了。”
“是不简单,希望学生们好好考吧,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孙校长心里却不这么希望,因为江甜果接手的扫盲班,其实是家属院举办的第二届了。
第一届扫盲班办得更早,大约都是三年前的事了,牵头人正是孙校长。那时候她志得意满,以为能在教育行业大展一番拳脚,结果却被扫盲班反教做人。
除了刚开始的两天还算热闹,接下来越往后人越少,过了没半个月,扫盲班里愣是连一个人都没了。
可差点没给她气出来个好歹,因此她对江甜果的不满还夹着这层缘故。同样都是扫盲班,凭啥她半个月就灰头土脸地收场,江甜果却是能教到结课,把这么多学生送进考场。
到现在孙校长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是运气问题,是她运气不好,而江甜果运气太好。正好让她赶上了严师长和小学毕业证的大饼,她那时候哪有这个条件。
但虚假的繁荣,最终必定会在考试面前显露无影,孙校长看着试卷在心里默默估量了个数据,来考试的六七十号人里,最后拿到小学毕业证的能有10个,就算是江甜果运气逆天和教学有方了。
她等着看结果。
江甜果同样也拿到了本次的试卷,简单扫了一眼,她就知道这次是稳了。
数学卷子如她预料的一样,加减乘除都有涉及,计算量不小,而最后一道压轴的20分应用大题,更是格外有难度,好多个条件拧巴着,语文学得稍差一点,说不定连题目都读不懂。
但这偏偏是一道生活类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可能很有难度,但扫盲班学生来说,理解题目简直是易如反掌。
再加上小江老师考试前交代过了,有些题目哪怕是不会写不出来,也绝对不能空着,尤其是应用题,写个解,把题目里的条件加加减减丢上去,指不定哪个就压中得分点了。
反正学生们都听进去了,孙校长巡视的时候就发现,考场秩序异常的好,虽然考生们大部分连握笔姿势都很别扭,但都在专心致志地奋笔疾书,没有交头接耳,更没有摆烂不答的。
真是乖得叫人恼火。
两场考试结束,家长们等在外头的贴心小棉袄,哒哒哒跑了过来,一见面就是问。
“妈,你拿着小学毕业证了吗,我要找老师换小红花去!”
“哪有这么快!”
家长们看着孩子殷切的眼神,和身旁的难兄难弟一起苦笑。
看见小江老师,他们又纷纷围了上去。
“老师,这回题难不难呀?”
“我算的最后一题答案是41,对不对?”
“江老师,扫盲班下一届啥时候继续开,我觉得这次有点悬,下次考试还能赶上拿毕业证不?”
有些问题江甜果也不知道怎么回,只能让他们先回家去等消息,等出了成绩再研究新的章程。
这边考完试,那边市里就组织着马不停蹄开始改。
领导一拍脑袋,底下牛马遭殃。好不容易等到星期日,结果还得被抓来改卷子,牛马老师心凉了半截,又听说是扫盲班的考卷,心彻底凉透了。
不是,扫盲班,他们能把字写明白吗,就来考试了?
反正就是离谱,翻开装订好的试卷,再一看,字迹果然如他想象的一言难尽,不过虽然写的不好,但能看出来是在认真写,一笔一画,尽力保证清晰。
老师喜欢态度端正的学生,所以阅卷老师心情稍微好了一点,愿意认真看看。
一下午的时间批改好,把成绩登记造册,再把两门课都超过60分的挑出来。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实际参考人数共63人,最终达到合格要求的,居然足有35人。
也就是35人都拿到了小学毕业证。一半多的合格率,简直优秀得吓人。
“这真是扫盲班能考出来的成绩?”有人不敢置信地问。
同事回答他,“在部队里头考的,你觉得谁敢造假?”
那确实哈。
——
消息传回来,孙校长第一时间知道,向来冷静的她,头一回失态的问,“这是真的,你们没有统计错吗?”
来送信人把试卷档案袋递给她,孙老师不信邪的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所有卷子都重审了一遍。
可惜并没有出现她想要的结果,居然通过考试的学生,成绩都没有问题!
那也就意味着,两个月的时间,江甜果和刘老师不仅动员了大多数学生坚持参加扫盲班课程,而且还取得了相当优秀的合格率。
这……
头一次,孙校长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质疑,对江甜果产生了好奇。
她去楼下的办公室,从其他老师手里拿到了那本被传阅了数次的教案原稿,用研究的态度仔细精读,但却是仍旧找不到结果。
最后她从名册里找到一个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女人,去了她家上门拜访。
“你来问江老师?”
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谁还不清楚孙校长往日的清高,再瞅瞅她这幅强装淡然却窝火的样子,估计是小江老师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她,让这人心里不爽了。
于是老邻居大大方方地把小江老师从头到尾夸了一遍,从她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还有用各种方式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直把她夸成了天上有地下无的绝世好老师,孙校长的脸色也听得一会青一会儿白,精彩极了。最后离开的背影,看着比来时沮丧不少。
老邻居颇为微妙的转身,对自家儿子说,“你想要的小红花,妈马上要给你挣来了!”
第60章 回家
江甜果是下午快放学的时候, 知道了扫盲班的成绩。
教导主任一脸喜色的报喜,“不错呀,来考试的有一大半都拿到了毕业证, 你和刘老师可真有本事!”
对一个老师来说, 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播下的种子结出了果。而35个的通过人数,确实让江甜果小小地惊喜了一下, 居然比预料的更好!
她拿着成绩表, 反反复复得看了好几遍,等到放学就赶紧去找刘老师报喜。
两人围坐在一起, 先是反反复复地把通过名单欣赏了好几遍,然后开始商量着怎么通知到学生。
刘老师提出来两种方案:“我们可以挨家挨户一个个通知, 或者是等今晚上课的时候统一表扬?”
“不行,”江甜果思考后认真的摇了摇头, 觉得这两种方式, 虽然能通知到位,但的传播范围太有限。
有句古话叫富贵不还乡, 如锦衣夜行。
她的学生们为了拿到小学毕业证,吃了很多苦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包括她和刘老师, 也是从上任开始就一天都没有松懈过。
所以, 宣传好成绩,不仅仅是为了学生, 也有她要证明自己的一点小私心。
都做得这么好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咋了?
于是, 踩着家属院里大部分人下班前的几分钟,江甜果和刘老师拿着粉笔和抹布,去了门口的公告板。
先把黑板擦亮堂, 然后由字最好的小江老师,写下第一行抬头。
有几个妇女围过来看热闹,一看写下的是——扫盲班通过考试取得小学毕业证人员名单。
稍微啰嗦了些,但能让人第一遍读懂就行。
围观的人群里传来好些议论的声音。啥通过考试?不是这成绩出的这么快吗!他们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