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说了,那些官员空位,还有后续接班,手中需要处理的案子项目
耽搁确实不少
现在朝堂上争来争去,一部分人确实觉得影响太大了,一次性处死这么多人,空了太多位置出来容易给有心人算计,再一个,兔死狗悲,好些人手上也说不得干净,互相拉扯一下,以后到自己了也有些香火情
还有一部分就纯利益
尤其是对于晋王和理王势力下的人来说,这次事情影响可太大了
在齐铮回来之前,三个王爷势均力敌
但是仔细看
老大恭王和老三理王作为王爷,姻亲自然都是聪慧伶俐的贵女,一个是出了两朝太傅,甚至两个皇后的袁家,另一个更是户部尚书嫡女,
亲父皆为封侯,能力半斤八两,亲母算是北地大家族,但是放眼天下来看,就普普通通了
但是晋王,岳家是唯二的国公府之一的英国公府不说
在母族上,他亲娘出自江南郑氏,乃江南三大族之一,底蕴颇深,家里姐妹众多,其中姐妹就嫁入永安城
其一是宣平侯府,现任宣平侯常文山就是晋王表弟,之前又和礼部尚书之女杨彦珺联姻,势力不可小觑
其二是敬忠将军,现在的卫下内府中郎将,沾亲带故的,大义时候不说,平日肯定是站自家人这一边
在这么多后台之下,再加上三个王爷中他最为灵活,平日幕僚众多,济灾民、督工程、抓逃犯,手上还是小有成绩,在齐铮回来之前,他一直都是立太子的热门人选,他自然也不用着急
毕竟其他两个王爷,论人才比不上他,论势力也差他一筹,他对于立太子很有信心——齐铮不回来的话
他一回来,齐晔的注意力全都落在他身上了,明里暗里意思也很明显
有亲生儿子,他为什么要立其他的?
如果只有齐晔一人想立他,此事还有回转,但宋商也有此意
他面对其他王爷皇子的招揽不动于衷,软硬不吃,偏偏他就是对齐铮这个什么也不懂的野小子另眼相待
所以他必须死
他死了
晋王理王有机会上台
户部尚书有机会进内阁夺首辅之位
他们意见达成了统一,谋划了这场天衣无缝的刺杀,还雇了武林高手和江湖人人合作,就是为了确保这次刺杀成功。
他们成功了,宋商死得不能再死
但是他们也暴露了
几个人绞尽脑汁也想不通,这件事怎么就暴露了?
而且还是因为宋锦的事
这件事一开始真的和他们没关系啊
谁会在意候巧荷那么个商户女啊
只不过英国公世子因为宋锦丢了大人,对她一直怀恨在心,眼看着她被状告杀人,就想给她个教训,在其中加了火,动了探子——也就是春鸢,本意是按死宋锦,毁了她这个没有定数的郡主,免得他们行动受限
谁知道宋锦这疯丫头大半夜不在家里呆着,跑到外面山里打猎去了,还和齐铮那个野小子一起,真不愧是两个乡里来的,没一点儿规矩
眼看着藏了很久的探子直接废了,宋锦安然无恙,这已经很气人了,哪知道后面戴氏兄弟突然矛头就转向了自家
候巧荷竟然没有死,戴氏兄弟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报假状,竟然还敢把目标直接指向他们家,偏偏候巧荷还真在他们
家地窖,仰武也是他们的人,又被抓起就自尽了,让他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英国公府和尚书府是什么心情他们不知道,反正晋王和理王已经快要气吐血了
阴谋,绝对是针对他们的阴谋
但是,又会是谁呢?
宋家?不可能,他们兄弟几个若有这个本事,能查到这些证据这些人,早就像疯狗一样和他们拼了,不至于到现在才来
若说其他的
晋王和理王非常怀疑是恭王,这事情闹出来,只有他们两受影响很大,只有他毫发无损,坐收渔翁之利
可他又不该有这个脑子啊
晋王理王想不通,但是也没办法,就像当日宋锦被状告一般
人证物证俱在,他们拿不出证据来,甚至事情就是他们干的,他们也无法狡辩,只能找人松动这件事情,尽量保下英国公府和尚书府,不说保住位置,但是起码保住命和其他人啊
若真被抄家,又被流放了,他们两个王爷的里子面子才真的是丢大了
不止他们不愿意,后面的人也不同意,眼看着其他人说来说去,依旧没有说动人,公爵这一侧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不看以往的情面,就不看看晋王理王的面子吗?”
“陛下,他们也是你看大,是你的孩子啊”
……
眼看着其他人败下阵来来,晋王理王亲爹站了出来,替英国公府、户部尚书说话
他们要替自己儿子保住岳父
虽然齐晔态度明显,但是只要他一日不立太子,只要一日他一日不死,齐铮一日不登基,他们就还有希望
这个天下,当初若不是身后有他们齐家,他能顺利登基吗?
现在想过河拆桥
他们不同意
一个个老熟人跪下
晋王亲父齐阳云,明忠候
理王亲父齐兴腾,镇江候
他们一个是齐晔名义上的九堂哥,一个是十二堂弟,两人都在当初攻打前朝之时都立了大公,便是齐晔对齐家人再是厌恶,也还是论功行赏,给了他们侯爵的称号
只要他们好好安分下来,齐晔也并不是一定要把以前的事情都拉出来,偏偏他们得寸进尺,一个个非要把儿子往他这边凑,便是死了那么多人,还是要送过来
也是,他们这些个人哪儿会缺儿子?
他们又如何懂父子母子亲情?
齐晔看着他们的嘴脸,又想到了那年风雪下,他冒着生命危险为齐家驻兵护送粮草,等到回来的时候,却只等到他娘野地的棺墓
那柔弱的妇人,硬生生扛了一月的风寒,最后入了肺成肺痨,死在那个冬夜。但凡齐家当时有一点儿良心,给她请个靠谱大夫,给她拿药,她又如何会不到四十便离世?若他们但凡讲点情面,给她一尊好墓,让她走得体面,他又如何会耿耿于怀到现在?
齐晔又看到那年,他离开齐家,在外有了府邸钱财队伍,他们又是如何以阿妹的性命逼他另娶他人,让人抑郁多年
他又看到他们在那年如何害他丢失麟儿,致使阿妹最终抑郁而终,现在人回来了又是如何小动作不断
他倏而一笑:“九哥,十二弟说得是,若不是你们说起来,我还忘了他们。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老二老三,你们怎么看这话?”
晋王和理王:……
他们能怎么看啊?
这天子犯法能和庶民一样吗?这不是开玩笑嘛
那些个庶民,他们一套衣服都能买他们的命了
晋王心里不屑
奈何他们这次招惹的不是庶民,而是宋商
一个庶民的命能随意压下,一个首辅的命,他们只能想法子拉开
晋王思索着,跪地:“天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更别说其他人了,温尚书糊涂啊,他就算是觊觎首辅之位,想取而代之,也不能下这般狠手。老英国公德高望重,当初毅然决然顶着的压力大开城门,避免了多少无辜的牺牲,后面因和宋首辅斗气一去不醒。温尚书怎么能利用这一点,让英国公府犯下如此滔天大错,他糊涂啊……”
理王听得目瞪口呆
说好的同一个阵营呢?感情就是说着玩的是吧?
遇上事就先甩锅
若真按着这下去,英国公府拿老英国公和老太君的面子还能保一保,户部尚书这边可死得不能再死了
理王一个跪地,想到之前户部尚书对嘱咐,也跟着哀嚎:“父皇,我错了,我不应该知错不报。早在上,上月,中秋之时间我就知道此事,你罚儿臣吧,儿臣甘愿受罚”
晋王心中一个咯噔
此事定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齐晔沉沉的声音传来:“你又如何知晓?”
理王磕头,泪流满面:“那日中秋,我突然想去拜访,就发现温尚书一脸醉意,在燃纸祭拜宋首辅,口中说着,说着对不起宋首辅,他不该因为听信英国公府的挑拨,只以为是给他一个教训,缺害得他,孩儿知错,温尚书也知错。但是父皇,英国公府狼子野心啊……”
晋王:“住口,污蔑,明明是温尚书想取代宋首辅”
理王:“分明英国公府狼子野心,那么多人那么多牵扯,温尚书一个尚书,哪里做得到?”
……
两个人当庭就吵了起来,想把责任推到对方那边
齐阳云和齐兴腾气得胸口发疼
两个蠢货,他们怎么会有这么两个蠢货啊
明明来之前都说好了,把这次的责任往底下人还有宋家身上推,把事情扩大,说之以理晓之以情,先推迟一下,保住几个人,以后再慢慢的来
现在两个这么一弄,他们暂时的结盟直接崩掉,两边的人看向对方都充满警惕,也不可能在回到之前的和气了
齐阳云和齐兴腾气得发抖,还是当机立断,跟着把责任往对方身上推
宋锦看得差点没笑出来了:‘不是,他们怎么各说各的啊?是一伙人吗?’
齐铮也微微勾起嘴角,回:‘自然是,不过二哥三哥自小过继到父皇这边,有专门的人教育,年幼时少有和外面接触的机会,而明忠候和镇江侯也有其他爱子,虽然利益结合,但是总有桎梏’
就比如,几个王爷也会担心,若是他们坐上了皇位,到时候亲父亲母那边是否会因其他兄弟而起其他心思,相比之下,他们自然更信任岳家
少加挑拨,就是如此
齐铮感叹:‘宋首辅理应再做二十年首辅的’
宋锦白眼:‘我算是明白了,你就是宋首辅的脑残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