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林娟擦了擦嘴,停下了投喂的手,一抬头却看到唐振华正盯着她手里的半块饼。
唐安颜笑道:“爸,我妈剩了半块,你要不吃了吧,别浪费。”
“哎,好。”唐振华接过来,三下五除二送进肚中,这才赞叹道,“太好吃了!”
“安颜悄悄修炼的比妈妈厨艺都要好了。”
林娟抬手摸摸女儿的脸颊,唐安颜也乖乖蹭她的手,一家子温馨安逸。
他们三人围在一起说话,一抬头忽见隔壁床位探头探脑的:“姐,你们吃的啥啊?”
林娟腼腆一笑,害羞中带了点自豪:“我闺女自己做的早餐,叫烤炉鸡蛋灌饼。”
隔壁床望眼欲穿,待唐振华侧过身子,他看到空空如也的饭盒,只好咂咂嘴咽了口口水:“姐,哥,你们真有福气,闺女又漂亮又孝顺,厨艺还这么好。瞧这小味儿,我正睡着觉呢,做梦梦见吃满汉全席,一睁眼哈喇子淌一枕头,原来是你们在吃早饭。”
他这番话把唐安颜一家子都逗笑了,唐振华的话突然多起来:“是啊,我女儿从小就帮她妈妈做饭,又乖又懂事,现在厨艺比她妈妈都要厉害。”
隔壁床嗅着残余香味吞口水:“小姑娘赶紧趁着国家鼓励个体经济直接开家饭馆吧,我一定带全家去捧场!”
一句话带起林娟心头事,她笑容渐消,和唐振华对视一眼,二人思及进厂的事忧心忡忡。
唐安颜瞥见父母的表情,心下决定得赶紧把下一步规划提上日程。
今天林娟的身体依然很差,还在打点滴,出不了院,唐振华请了假,全天在这里陪着。
“安颜,不用来回跑送饭了,这里离厂子近,我去食堂打包。”唐振华掏出些钱塞给她,“小晖有他奶奶管,这些钱你拿着,买点吃的。”
掌心里是两张五毛、三张一毛的纸币。
临走的时候,唐安颜回头看了眼病床前沉默相对的父母,伤感的情绪莫名涌上来。
根据原主记忆,外公外婆都是知识分子,病床上面容憔悴的母亲曾经也是书香门第的大小姐。
但林娟正值青春年纪时家里倒了,很快外公外婆双双去世,她家里没有依靠,公婆光是生不出儿子这事儿就念叨了十多年,处处刁难她,老公还不敢维护。
但话说回来,唐振华自己的命也苦兮兮的,小时候吃饭要让给二叔,长大了评优和晋升机会还要拱手让给二叔,谁让他是大哥呢?
二叔现在是五级工,一个月工资86块钱,唐振华才四级工,工资65块钱,每个月交10块给奶奶,但奶奶转手就拿给二叔。
从小被驯化了,反抗对他而言难于登天。
除了这些,说到底过得惨还是没钱,要是林娟能离开东华去大城市看病,再多吃些营养品,说不定很快就能好起来。有了钱,唐振华也不用那么愁家里开销。
唐安颜离开医院的路上,脑海中思绪万千。
一顿早饭的时间,三人不过闲闲聊了些日常,但骨血里萦绕的羁绊挂念着彼此,而沉默老实的父母在外人面前为了她隐隐的骄傲令她动容。
唐安颜第一次发现,有家人的感觉这么好。
她不想看到父母一个郁郁而终,一个事故工亡。
好,别感叹了,想想怎么赚钱。
先做市场调研。
唐安颜没回家,而是拐了个弯儿直奔城中心。
现在是1985年,但后世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已经展露雏形。
东华市刚刚作为华国的试点城市率先取消了一切票证,所有商品敞开了向市民供应。
同时这几年华国逐渐开始鼓励个体经济运营,甚至国营厂都出了“停薪留职”这样的大动作,鼓励职工下海经商。
只是现在这政策刚出,大家暗地里冷嘲热讽谁那么傻放着国营厂的铁饭碗和福利待遇不要,偏要去做那没正经工作和保障的个体户。
目前大家对于个体户还是不认可。
算算时间,大概就是今年下半年起,东华市将迎来它的腾飞时刻,从一个不知名小城一跃成为经济中心,将全国大多数城市远远甩在身后。
说句难听的,赶上这个风口,猪都能上树。
唐安颜在百货中心里溜达闲逛,这儿商品琳琅满目,又是刚开业,顾客图新鲜将全楼堵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围着柜台叫嚷问价的声音。
唐安颜徘徊在人流的外围观望,她没想挤进去,她是来了解物价的。
面粉2毛2一斤,大米1毛8一斤,猪肉1块2,鸡蛋1块,青菜2分到8分不等。
100升的电冰箱605块,小天鹅洗衣机390块,进口彩电1100块。
今天的金价54.5元。
唐安颜掏出一张纸,将价格一一记录下来,在糖果店买了根棒棒糖花了一毛钱塞进口袋。
从百货大楼出来,她转头去了隔壁街。
这儿号称饭馆一条街,家家户户门头都开起了饭馆,粉面汤包小炒菜应有尽有。
正值早上十点,饭馆才刚开门准备营业,各个店里还空无一人。
唐安颜仗着视力好,来回溜达几圈,瞄到一些墙上贴的菜价。
素菜一盘价格在4毛到1块之间,荤菜是1块到1块8之间不等。
唐安颜走累了,坐在路边石头上歇脚。
要说做生意赚钱,唐安颜自然是首选她最熟门熟路的美食餐饮,起点低、上限高、利润大,先积累资本,再做其他打算。
但抄了一圈物价她犯了难:前世她依靠自媒体起家,先拍网上视频赚了第一桶金,而现在全是实体店,开饭馆要场地、要人手,还要办个体户营业执照,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本金。
可如果在家里做好了,拎着吃食摆摊叫卖……现在满街的饭馆分散客流,初期想打出招牌去需要耗费大力气。
要是能集中地做好食物,再集中向某一群体售卖,把大家聚集起来,卖完就走,那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唐安颜挠挠头,想得倒美,这样的好事只有学校食堂能做到。
但食堂就别想了,这个年代里不论学校还是厂里,食堂都归公家管,厨子也是有编制的正式职工。
白手起家,将自身技能变现……
怎么才能迅速而省力,这是个大问题。
唐安颜忽然灵光一闪!
想到了!
有一个地方!
人多且聚集,需求量大,选择不多,目前竞争压力小,卖完就能走,绝对不耽误时间!
那就是——
卖剧组盒饭!
第4章 摄影基地
唐安颜朝车站飞奔而去。
她家住在市区外围,坐车不到半小时即可抵达城郊,这边有极大一片区域,并不适宜种庄稼,却是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在大陆逐渐开始追着潮流拍摄电影之后,断断续续有些剧组前来驻扎录外景。
前一个剧组拍摄时搭了个草棚,后一个剧组垒了砖墙,再来个剧组添一些桌椅板凳……
八十年代电影从业者就那么几号人,大家都认识,齐心协力之下,久而久之便在这城郊留下几间还算得上像样的摄影棚,而这里也成了电影拍摄的取景热门地。
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等到唐安颜生活的时代,此处已经绵延覆盖数万亩地,成了名震中外的东华影视城。
唐安颜在城郊的最后一站下了车,沿着小路走了没多久,便看到山坳里乌泱泱一群人。
看规模起码有上百号人,在这个年代里算得上是个大剧组,导演带着主要角色们在棚里拍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另有不少龙套和武行在等戏,缩在角落里聊天或打盹儿。
这会儿影视行业器材落后,用的是胶片机,机器笨重而庞大,不少器材装了箱堆在空地上,另外还有轨道车和摇臂,以及服装、道具等等……木头箱子堆得遍地都是。
就只有他们一个组在这里,东西不免摆的凌乱,唐安颜从箱子之间穿过,悄默声往群演角落里一坐,乱糟糟的现场无人注意到她。
剧组厨房。
二十来岁的青年正忙得团团转,他黑着脸将切得稀碎的白菜豆腐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转头接了满满三大盆米倒进另一个锅,舀上半锅水,盖上锅盖。
他没闲工夫在乎水多水少,至于什么做饭的火候,开玩笑,当然拧到最大,赶紧做熟了完事。
外面整整一百一十二张嘴等着吃饭呐!
青年是剧组的后勤管理兼任厨师,名叫叶鸿远。
他们剧组《铁马冰河》,导演萧毅是文工团出身,大院儿里长大的文艺青年,自己赶上风潮拍了两部文艺片小有名气,这次挑战拍战争片,赶着这寒冬腊月天在外面取景。
叶鸿远说起来就来气,他父母也是文工团领导,这年头正经编制的名额难拿,他父母才临时把他安插到萧毅这里做个管后勤的闲职。
呸,闲什么闲!
萧毅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文人,忙着追求他的艺术,他们导演和主演有单独的厨子开小灶,其余人的饭菜便是叶鸿远负责。
剧组等到河里结了一层冰后,就着急忙慌开机了。
但天气冷、位置偏,周遭连个村子都没有,叶鸿远还没来得及请到厨子,只能自己上。
他根本没有厨艺可言,只是胡乱炖一锅东西,勉强能进嘴。
量也控制不好,经常导致不少人吃不上饭。
叶鸿远打开锅盖,热气猛地蒸出来,他拿手扇了扇,看清楚锅里情况:这次煮饭水放多了,湿哒哒的看着就不好吃。
那也没办法,他从小到大吃爸妈单位食堂,哪里自己做过饭啊!
叶鸿远把锅端出去,外面已经排了长队在等着了。
一次性泡沫饭盒里盛一半饭,打上一勺白菜炖豆腐,再配一双筷子。
叶鸿远机械性地打着菜,胳膊酸得很。
“你这饭成天不是糊了就是太水,就没个正常时候。”
“这豆腐切太碎了吧,怎么吃啊!”
“我这白菜里怎么还有块土坷垃!”
叶鸿远一律没好气道:“爱吃不吃!”
领完饭的演员往回走,各自找个地儿蹲着吃饭。
人群活动起来,很快有人发现角落里缩着个漂亮女孩,即便她没有上妆,但肤若凝脂、面若桃花,眉眼精致秀丽,比浓妆艳抹的大明星也差不了几分。
几个群演当即选择坐在她附近,毕竟秀色可餐,看着美女吃饭,这难以下咽的饭也变得没那么糟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