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妮后脑勺靠着手臂,疑惑的很:
“能有多艰难?我打听过,八百镑足以买下伦敦周边的一栋小楼房,到时候我去做房东太太照顾房客,不也可以活着吗?”
玛格丽特笑笑,没有说什么,塔妮的母亲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仅仅只是活着,还希望她活的舒服,有脸面,优渥舒适。
最好是能阶级上升,比父母辈过得更好,更优渥,不用把老底子当成一切,才算是满足了。
做房东太太,既不能优渥也不舒适,只能糊口和安稳罢了。
塔妮又谈起她母亲想让她和姐姐找的结婚对象,大多是与亲戚家有来往的一些年轻律师,以及伦敦的小官吏,警探与法官助手什么的。
他们薪水一年有个百来块,有的还继承了祖上的财产,每年有几百的年金可以花。
“一想到为了这些钱就让我做个温婉贤惠的人,我就受不了。”塔妮满腔愤懑。
玛格丽特与她聊了两句,收拾收拾去洗漱,打算小睡一会儿。
人躺在床上,那塔妮念念叨叨了半夜,细数她的人生经历。
父亲是个眼镜店的商人,三十岁时立了业,才娶了她十六七岁的母亲。
她和姐姐十二岁就有了家庭教师教育,学了绘画和钢琴,还读书,跳舞也是整个镇上最好看的。
自打父亲一年前病重去世,只留下两千镑遗产,塔妮的母亲就开始为两个女儿操心婚嫁。
塔妮就发现,原来她以前学那么多东西,都是仅仅为了在婚姻上更拿得出手而已,她感到十分挫败。
玛格丽特听着,看向窗外沿街的灯火,莫名觉得这或许就是许多小商人阶级的女孩们共同面对的困惑。
她们没那么贫穷,不至于为了一块面包挤进工厂里做工人。
但也没那么富裕,学了琴棋书画,长了心气儿,但又维持不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质量。
只能靠牺牲心气去找个人结婚来换取原有的生活。
玛格丽特没说话,只是感觉福灵将至,灵感乍现,她,好像又有想写的故事了。
待塔妮那姑娘沉沉的睡着了。
玛格丽特忍不住翻身下床,去书桌前擦燃火柴,打开箱子拿出纸笔墨水。
她坐在桌后,身影笼罩在烛火中,稳稳地落笔,将灵感写了下来。
‘曼卡丝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律师,她的的母亲是一位小地主的女儿。
她和五个姐妹一共拥有五千镑的嫁妆财产,她们的母亲一门心思想要五位金龟婿,并积极的为此奔走着。
曼卡丝十分懂事,擅长绘画,长相美丽,一个乡村里的社交季,就有许多人向她求婚。
她听从母亲的意见,同意了拥有一座小庄园可以继承的牧师之子的求婚。
曼卡莉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十分在乎物质生活的人,她热爱英镑,不想像大姐一样跟农场主结婚。
可是,曼卡丝在结婚前一天,忽然发现自己似乎也没那么爱英镑。
她结婚对象的长相有些丑陋,身材矮小,总爱吹嘘自己的庄园如何精巧,一心热爱神学,把上帝挂在嘴边上,甚至不知道她喜欢的剧作家是谁。
曼卡丝彻夜难眠,受不了自己即将嫁给这么粗俗的人,怎么都认不了命。
于是,她带着自己的嫁妆和为新婚准备的细软逃婚去了伦敦……’
将梗概写到深夜,玛格丽特才锁好箱子睡下。
直到第二天清晨,塔妮洗漱的声音将她吵醒,玛格丽特才起床洗漱,检查完行李,准备继续赶路。
从利兹到谢菲尔德,又经过诺丁汉与北安普顿。
玛格丽特依旧与塔妮搭伙儿在驿站住了两天,白天车上睡觉,夜晚她就点着灯写稿,修修改改的做设定。
等到第三天白日里,终于到了伦敦附近的小镇。
她在这个小镇上最后一次换乘,拥挤的马车慢吞吞的走了一个小时,其中经过城市农场与各式工厂与贫民窟。
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伦敦城内考文特花园一带。
玛格丽特拎着箱子下了车,便走进考文特集市里的一家狭窄的水果店。
花几便士在这儿随便买了两颗橘子和苹果,她询问老板哪里有规模比较大的旅店。
根据老板的指引,玛格丽特又拎着箱子,找到了一座三层楼高,十分宽阔,门脸修建的十分气派,拥有十几根大理石廊柱的旅店门前。
这儿的俗名叫莱特饭店,坐落在集市附近的十字路口,刚开张不久。
玛格丽特拎着箱子到门口,就要侍者替她接过,询问她是找人还是住宿,还是用餐,然后又将她引到前台。
经过经理介绍,玛格丽特的眼前,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选择。
这里的房间一共有九种型号,大体分为套间和单间。
玛格丽特说要长住,便选择了宽敞的套间。
套间也有很多不同,包括有没有壁炉,盥洗室的数量,楼层和朝向,有没有单独餐室,客厅,有没有书房和起居室,以及朝向和价格都有很大的分别。
玛格丽特选的头疼,住好的心疼钱,住差的心疼自己。
选中等的吧,她又在十二镑一个月一间的套房和十五镑一个月一间的套房之间犹豫不决。
最后,她抬起头,让经理带她上楼先去看看房。
……
第84章 二合一
莱特饭店历史久远,这里启初只是个小饭店,后面经过两代人的扩建,逐渐添加了住宿功能,最后一次重建,是在三十年前。
故而,这里虽然是以伊丽莎白时代哥特古典的风格设计,但又有乔治亚时代建筑物的对称美学。
玛格丽特跟随经理走一道大理石雕刻花纹的扶梯上二楼,首先看见一处廊厅,这里有宽阔的长窗,恭候在此向她问好的侍从穿着整齐的深色燕尾服,紧身裤,长靴和白色假发套,那些滚着金边的衣服让人忽然感觉到了凡尔赛。
她在有钱人家干了那么久的活儿,对这腔调也是见怪不怪,淡定的很。
来到右侧走廊,光线稍微昏暗一点,墙壁上有烛台,地板上照耀着烛光。
经理虽然看不出玛格丽特像是典型有钱人的样子,但依旧十分尽职尽责,向她介绍这里的优点。
经理告诉她,这里是周围一片区内最好的旅店,别看价格昂贵,但服务却非常体贴。
他掏出黄铜钥匙打开套间门,推开引玛格丽特进去看。
十二镑一个月的套间每天的日租为九先令一天,由于是月租所以有优惠。
这种价位的套间有一个起居室,小客厅和盥洗室。
至于衣物清洁费,房间清理,用水供应,收接信件,甚至派车接送出行,每天的下午茶和两顿餐食,也都包含在内,还配有专属的管事可以提供叫醒和记录日程的服务。
可谓是拎包入住什么都不用管。
玛格丽特走进屋内简单看了一圈,从进门厅开始,直直的经过三道门,最外是客厅,中间是盥洗室和起居室,最里面有卧室和衣帽间。
陈设风格也是一股精致小资的味道,不算太宽敞,但很舒适,阳光充足,窗外可以看见街景。
换算一下,在这里住一天需要普通仆人工作半个月才能付得起一天的钱,住一个月更是要花一年的薪水。
如果不是因为写作赚了稿费,玛格丽特感觉自己当一辈子女仆也没这个条件能住上。
现在嘛,她当然有钱能付得起房租,并且能保证自己一直住得起。
“再带我去看看另外一种房间吧,是多一间书房吗?”
经理又带着玛格丽特来到走廊的另一头,打开了一扇挂着205字样铜牌的房间门。
“是的小姐,这里有书房,有餐室,用餐不用下楼去餐厅,每天早晨管事都会把食单送上来。”
吃喝倒还另说,玛格丽特感觉书房对她来说至为重要。
进入门厅后就是小客厅,客厅左右两边都有小小的两间居室,一共五间。
书房在右手边最里面,要经过餐室,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
中间摆着地毯书桌,两旁有空荡荡的书橱,靠窗有一把小沙发,以及各式各样的木橱,搁几,安乐椅。
在玛格丽特看来大多风格古典,成套成组,各有各的专门用处,很规整大方,也很空荡,足以堆放无数的书本。
经理看玛格丽特更注重书房而不是衣帽间,便询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先生需要使用这里。
“不,是我要使用这里。”
玛格丽特说着,又问他衣帽间在哪,有没有那种十二斗的小橱柜和带锁的柜子。
经理又很快打消了念头,有些狐疑地带玛格丽特去参观了衣帽间。
不过一个小时,玛格丽特就确定了自己要花十五镑住在这里。
由于还没来得及办银行户头,第一个月的房租是付的现金。
很快侍从就把她的行李送了上来,对应的管事是一位中年女人,名叫安妮.波茨。
波茨太太的大多数客人都是来伦敦出差或者办事的各国商人或者本国商人,要么就是会期来伦敦参议的议员和来社交的家眷。
她还第一次见一个年轻质朴衣着简单的小姑娘孤身一人来这种地方住,还一口气能掏的出这么多现钱住这么贵的房间。
不过,波茨太太看她颇有姿色,也见怪不怪地往不好的方便想。
她面上什么都没说,客客套套的询问玛格丽特平时的作息时间,明天的日程安排,需不需要叫她起床。
玛格丽特到了伦敦,先打算给普森先生和帕特森爵士写便条送去知会一声。
波茨太太便替她拿纸笔,等玛格丽特在起居室里写好了信,交代了地址,又出门去叫饭店里专门跑腿的杂工去城里送。
将玛格丽特送信的地址一瞧,波茨太太也就恍然大悟了,她怕不是个忽然乍富的小作家吧?
看起来倒是像,波茨太太也就打消了看法,悄无声息的离开关上了房门。
玛格丽特正惬意地坐在起居室窗边欣赏街景,不一会儿就起身去了衣帽间。
她没有让人帮自己整理行李,反正就一个小小的箱子而已,将一切需要重要的东西锁进了柜子里。
玛格丽特拿了日记本回到书房,开始捋清接下来的待办事项。
首先,来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最先要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
食住行都一站式解决,只剩下采购生活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