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月的任命能这么快下来的原因,除了他们的争斗尚未结束,都想拉拢许金虎,同时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惹上一个大敌的原因,还有一点,便是许明月是个女人。
女人这个身份,在这时代,天然上便让人轻视。
若是一个男子当了蒲河口农场的一把手,他们便觉得男子肯定能很快掌握蒲河口农场,回头再想抢夺这个位置就不容易了,但先让一个女人,还是个年轻女人占着,那回头抢夺起来岂不是易如反掌?
而且先让这个女人在蒲河口监牢吃吃苦头再说,到时候说不定她自己就支撑不下去,主动要求调离这个岗位,他们接手起来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就在几个人绝望悲愤之中,带着他们通过另外一个单独的铁门,来到办公区三楼来的民兵敲了敲许明月办公室的房门。
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见到他们,许明月也没有露出笑脸,而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淡然地说了句:“进来。”
民兵小队的人都知道这个监狱就是眼前的年轻女子主持建造的,许金虎作为蒲河口主任的时候,就对许明月的建议言听计从,她那时候便已经是在蒲河口农场除了许金虎之外,说一不二,威势甚重,现在换了她当蒲河口一把手,下面民兵也没有不服的,态度恭敬地说:“主任,你要的人都带过来了。”
许明月这才笑了一下,态度亲和地说:“让他们进来吧,你们在门口等一会儿,辛苦你们。”
在许金虎手下的时候,他们什么时候被这么客气的对待过,顿时受宠若惊,脸上忙绽出笑容来:“不辛苦不辛苦,主任您忙。”又呵斥陈教授几人:“主任叫你们呢,还不进去!”
陈教授几人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麻木的走入了办公室。
许明月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两盏圆肚窄脚的煤油灯,煤油灯上还罩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罩,使得夜晚的河风不能吹灭灯火。
许明月的桌上也有一盏煤油灯,袅袅的油烟将玻璃罩熏出些许灰色,孟福生就坐在她身边不远的地方。
许明月指着墙上煤油灯下放的竹椅,“坐。”
几个人皆是一愣,情况好似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但他们依然不敢抱有乐观的想法,他们不知道许明月喊他们过来做什么,之前的批斗与审判中,也不乏先让他们坐下,再让他们自己忏悔,自己审判自己,再所有人都开始审判批斗自己的。
他们只战战兢兢颤颤巍巍的坐到竹椅上,屁股都不敢坐实了。
几个民兵都还站在外头,许明月自然不会对几个被打成‘臭!老!九’‘□□’的几个人表现的很热情。
她从手中的表格中抬起头,看向几个坐下的人,“陈卫民,哪位?”
陈教授抖了抖嘴唇,嗓音干涩:“我是陈卫民。”
许明月填着手中的表格:“年龄,民族,籍贯。”等这些基础信息都一一问过之后,才问他们:“你们之前是做什么的?”
陈卫民整个人都抖了起来,简直忍不住要老泪纵横,自己一辈子教书育人,专心研究学问,临到老了,却因为自己教书育人、研究学问而获罪。
然而他却不敢不答,颤着声音说:“教师。”
他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满腔的悲愤淹没了他,他不明白这世界是怎么了?就像原本明明该是明朗的天空,忽然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黑布。
许明月声音依旧平静:“擅长什么?教什么专业的?”
许明月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她这里只有这些人的名字和罪名,并没有他们擅长的东西,也不知道周书记说的水电专家是哪几个。
陈卫民紧闭了眼睛,复又悲凉的睁开:“水力。”
多的,他一个字都不敢多说,过去他所骄傲的地方,如今都成了他的罪孽。
许明月登记完一个,又开始登记下一个。
许明月并不懂水利,自然也不知道水电站要如何建造,她了解完才知道,眼前的几个专家教授也不是来自同一领域,例如陈卫民,擅长的是水力学和河流动力领域,另外几个专家教授,有来自化学工程领域的,有农业机械化工程领域的。
许明月也是问完了才知道,为什么这些专家教授是这十//年//动//乱//中第一批被下放的专家学者了,他们居然无一例外,全都有海外留学背景。
这时,由许红菱领着带来的两个中年女人也来到了许明月办公室,原本忐忑不安的两个人,在见到坐在许明月办公室的陈教授他们后,眼泪唰一下盈满深深凹下去的眼眶,却克制着没有落下来,只双目空洞的站在旁边。
许明月也指了一下另外一边靠墙的两个竹椅:“坐。”
许红菱爽朗地笑着对两位中老年女姓说:“主任叫你们坐,你们就过来坐啊,快来!”
两位下放来的女性有些吃惊这个之前接他们的年轻女人,居然是这座监狱能做主的人,此时她们也察觉了事情好像并不如她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可还是忐忑的坐了办公室右边的椅子上。
许明月同样问了她们俩擅长的领域,让许明月惊喜的是,两位女同志,居然一位是教物理的,一位是医生。
她期待已久的医生终于归位了呀!
许明月当场就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对几位说:“今天干了一天活,几位都辛苦了。是这样的,我们计划在临河大队建一个水电站,一是要解决大河以南的旱年大河抽水灌溉山脚下田地的问题;二是解决大河以南的几个大队,包括我们蒲河口在内的通电问题,几位都是擅长这一块的专家,我想把这项工程交由几位来负责,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建议?”
第162章 几个人都是愣了一下,……
几个人都是愣了一下, 以为又是什么新型的审判他们的方式,想用这样的方式引他们说出‘走资派’的话,再将他们打入深渊。
一时间, 他们心底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同时, 又害怕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恶劣的殴打与批/斗。
他们都坐在竹椅上, 垂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生怕说错了什么。
许明月坐在椅子上, 双手交叉放在办公桌上,脸上带笑的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这边因为眼前这条竹子河相隔, 分为大河以东和大河以南,我们的河对岸就是本地最大的煤矿山, 因为这座煤矿山的存在,已经通电了十年, 去年我们终于将大河以南到炭山的道路修通,就向上面领导申请了给我们大河以南也通上电的事,实不相瞒, 几位是我们向上面领导申请特意安排到我们这里的专家教授, 为的就是给我们大河以南的老百姓建一个水电站, 解决用水和用电的问题, 关于水电站的选址我们也有了初步的打算,但这事你们才是专家,还是要听你们专业人士的安排,而且这事我也希望能尽快落实, 今晚你们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我将会带你们去要建水电站的大队,你们看有什么需要的,有什么要我们配合采买的,只要能给我们大河以南通上电,建好水电站,人力物力我们能支持的都会尽量支持!”
她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坐在她旁边的孟福生适时的递过来一杯枸杞水,许明月顺势就喝了一口,对坐在右边的四五十岁的女同志说:“您原来是医生对吧?不知道学的中医还是西医,正好我们蒲河口卫生所里还缺一个医生。”她抬眸对坐在一旁的许红菱说:“红菱阿姐,一会儿你带张医生去一下医务室,以后医务室就是张医生办公的地方,缺什么少什么,需要采购什么,你让张医生给我拟个单子出来,能够办的我们会尽量采购,采购不到的……”她看向张医生:“你看看方不方便教一下我们大河以南的村民们辨识一下草药,可以向当地村民求购草药。”
这样既解决了大河以南的老百姓缺医少药的问题,同时还能给这边的老百姓增加一点收入。
当然,这件事肯定要以公家的名义来收,有钱就给钱,没钱就算工分,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具体实施后,村民们能接受哪样的形式。
他们就这么呆愣看着许明月和他们说的话,从最开始的防备,到现在防备中带着一点期望。
因为许明月说的太真了。
说完后,许明月就用指尖敲了敲桌面说:“已经晚了,你们累了一天先回去休息吧,明天早上我带你们去实地考察一下。”说着,指着桌面上的那盏昏黄的油灯说:“这盏灯你们拿下去。”又对许红菱说:“红菱阿姐,蚊香给他们拿两盘。”
河边潮湿,蚊子尤其多,又大又毒,要是没有蚊香,晚上能被蚊子抬出去。
陈卫民几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刚刚听到的都是真的,不过半个小时时间,他们经历了惊惶与绝望,又仿佛看到了一丝丝的光亮。
见他们不动,许红菱十分有眼色的上前把油灯拿着,小心的走在前面,笑着说:“你们对这里不熟悉,这灯你们拿着,不然看不到摔一跤可不得了了!”
许红菱在前面领着几人下楼,几个民兵拿着木/仓跟在后面,一直到把他们送到他们的牢房,片刻后,又拿了两盘做工粗糙的蚊香过来。
这些蚊香就不再是许明月做的了,而是去年冬天他们闲着猫冬的时候,许明月指导他们做的,和外面买的做工完全不能比,就图一个量大管饱,由于主要材料是辣蓼草和艾草,蚊香点燃后味道有些呛人,可没有任何一个人嫌它味道呛,蚊香不论是在蒲河口还是在大河以南任何一个村子,都是极其抢手的东西。
许明月也做了蚊香,她的蚊香主材料用的是艾草和荔枝壳,香味清新淡雅,既能够有效的驱蚊,味道也没有那么呛。
不是她不和蒲河口的人分享艾草和荔枝壳做的蚊香,实在是荔枝壳这东西,是她车里穿来的荔枝剥出来的,平日里,它是真没有啊!
也就给她爷爷家分享一点,但也从不和他们说用的到底是什么材料。
给几个专家教授送来的就是辣蓼草制作的蚊香,几个人坐在炕上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最终不知道谁在黑暗里说了句:“睡吧。”
是真是假,今后总会知道的,已经这样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他们都经历了。
大约是白天干的活实在是太累了,几个人这一晚意外的睡了个好觉,哪怕半夜仍然被惊醒好几次,可醒来后,寂静的夜里只有蛙鸣声不断的叫着。
第二天依然是在晨钟中醒来,外面又是吵吵嚷嚷一片,他们原本也是要跟着人群去干活的,结果还没走出监狱,就听到昨天那爱笑的小妇人叫他们:“你们往哪里跑啊?不是跟你们说了今天带你们去现场考察吗?”她对他们招手:“你们几个新来的,这边!”
是喊他们去食堂吃早饭,早餐吃的是红薯粥。
雪白的米粥里放着几个削了皮的红薯,还有一小碟子香辣萝卜干,萝卜干晒的干干的,外面过着红色的辣椒粉和芝麻,又香又脆。
许红菱给他们打完饭,手里拿着大木勺喊着:“吃完了还能再续一碗!”
这是蒲河口农场干部和民兵们的早餐,犯人是肯定没有大米吃的。
碗里的早餐是那样的正常,正常到仿佛距离他们上次吃到这么正常的早餐,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
回去坐的依然是许明月的乌篷船。
许明月在高顺家打了两艘船,一艘是乌篷船,另一艘是一辆修修补补过的二手船,许明月车里每个月刷新出来的物资太多,自从竹子河有了水之后,她就逐渐划着那条不起眼的小船,把她空间累积的货物往邻市那边销售出去,销售的点都是河上的船,冒充的都是海市那边过来的好货,每次都给自己改头换面,遮挡的严严实实,中途再找个无人的芦苇荡,再卸了妆,换了船,换回来。
偶尔也会带一些车里的东西回来,衣服、被褥、搪瓷盆、水果、肉……
大河以南的人,总是对邻市这个大城市有着迷一样的自信和向往,在祖祖辈辈人的口口相传中,邻市就是一个什么都有的大城,大江大河上,总有来自海市、苏市、温市等大城市来的人贩卖货物。
没有会去举报,也没有人会去追查。
大河以南的老百姓想要获得外面的物资太难了,没有票,有时候连买盐都困难,他们只怕大河上不来这样的船,每次遇到卖东西的船,都像过年一样喜庆。
想要追查就更查不到了,在河上生活的人,他们都有一手上好的水上操船的本事。
那些岸上生活的人,乍然去操船追水上老手,不翻船能平安回到岸上就已经是万幸,更别说追人了。
四年间,孟福生在这里也学会的操船,他看着清瘦,身体养回来后,居然有不小的力气,现在划起船来有模有样。
几个人都有些忐忑的坐在船上,看着河上的风景,早晨的大河美不胜收,途中经过菱角群的时候,孟福生还把船速放慢了,让许明月在水里摘菱角带回去给阿锦和小雨当零食。
这个季节的菱角又小又嫩,用指甲壳就能拨开。
船上的其他人就这么呆愣的看着这对年轻的夫妻,一个摇船,一个摘菱角,不像是一座监狱的监狱长,反倒是像芸芸众生中平淡悠然的一对恩爱情侣,让人看了不由的跟着唇角扬了起来。
到临河大队的时候还早,但大河以南的堤坝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挑堤坝的人了。
河堤上的人一看那熟悉的乌篷船,就知道是许明月回来了,纷纷在岸上打招呼:“许主任回来了!”
“许主任吃过了没有啊?”
“许主任回来了就多住几天再走!”
许明月也挥着手跟他们打招呼,眼睛巡视着堤岸:“你们看到红桦大哥和建军书记了吗?”
就有人指着养鸭场的方向说:“主任和书记在鸭厂那边呢!”
到了养鱼场边,他们就上岸了,许明月就指着今年刚完工的堤坝马路和那座长五十多米的石桥说:“这挑堤坝和桥就是今年完工的,那边就是炭山了。”许明月指着隔着一条套种着一千多亩红薯的河圩的高地说:“看到那块高地了没?我们就想在那块地方建个水电站!”她指着如今竹子河里丰沛的河水,“以后庄稼要是干旱缺水,就把这河里的水抽过去灌溉农田。”
她一边说着,就一边把几个人领导了新建好没多久的养鸭场。
第163章 养鸭场现在已经是一片……
养鸭场现在已经是一片热闹景象, 主要是有十几只母鸭子,带着八十多只小鸭仔,早上的时候, 由江家村看守大门的年轻人将小鸭子们从鸭舍里打开门,十几只母鸭子便带着八十多只小鸭仔嘎嘎叫着摇摆着冲向许红桦给它们准备的疫苗早餐。
许凤发之前几年都是在研究养殖虫卵养殖鸡鹅, 所以第一届养鸭场的场长并不是许凤发, 而是许红桦的堂哥, 年龄比许红桦都大几岁,过去在大队部便一直负责养大队部那二十几只鸭子的事情,他性格属于很老实肯干的类型, 让他去做别的事情他做不好,可要说养鸭子的事,从小就养鸭子的他, 对养鸭还是有几分心得。
现在养鸭场的鸭子不多,许红桦的堂哥许红松并不同意招太多人, 有他和一个看大门的两个人来照顾这些鸭子足够了。
许红桦便也同意了他的想法,暂时没有为养鸭场招人。
许红桦此时之所以在养鸭场, 是因为小鸭仔们来到养鸭场到了该做疫苗的时候了。
此时大河以南还没有兽医,市面上很多防疫的疫苗针还没有出来,只能用土房子给鸭子们防疫。
许明月刚到养鸭场, 就笑盈盈的对门卫说:“红桦主任在这里吧?”
许红松和门卫现在都在养鸭场里面, 蹲守在门卫室里的是两个半大小子, 一个八/九岁的模样, 另一个约莫五六岁,他们都是认识许明月的,一见是许明月,大的那个立刻激灵的往里面喊道:“主任!红桦主任!蒲河口的许主任找你来了!”
清脆的童音穿透性极高, 他并没有因为许明月来就随意的打开门放几人进去,因为养鸭场规章制度上就有一条,非必要情况下,不让外界人员随意进出养鸭场,以免为养鸭场的鸭子们带去疫病。
规矩是许明月定的,她自然也要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