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230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许金虎搓搓脸,他人就是再霸道,也没有强制让人家迁坟的。

  许明月心念一动,忽地就想到一个主意,说:“如果是让他们把坟迁到烈士陵园旁边呢?”

  就在水埠公社去邻市方向半个小时脚程的地方,有个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三年,也是今天许明月他们行船过来时,绕路经过了那里,她才想起来前世读书,每年清明节都要去那里祭祀革命先烈。

  “咱们公社不缺水泥,今年水泥厂也在扩大规模,二叔,您看能不能把烈士陵园一起提质改造一下,现在那边的地全部都是荒地,方圆十几里都没什么人,坟迁到那边后,也都用水泥好好建造,还会有人不愿意?”

  许金虎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他想的让人迁坟,真的就是什么补偿都没有,让人往更远更荒凉的地方迁,愣是没有往烈士陵园的方向。

  这也不能怪他,大河以南距离水埠公社又远,又一直隔着大河,道路不通,在大河以南,一直以来就没有祭祀烈士陵园的传统和习俗。

  而许金虎当上蒲河口主任和公社革委会主任后,已经全国性的破除封建迷信,清除旧习俗之风就在这几年就达到了高/潮,别说烈士墓了,就是想祭拜一下自家老祖宗的墓,都要偷偷摸摸,被抓住了都要是拉去批斗的,那里的烈士墓,经过这几年的无人问津,荒芜的都快人野墓了。

  这时代也没有什么烈士陵园的说法,就是一个石碑,非常的简陋,要不是石碑上面还刻着‘新四军七师成立’‘渡江战役’的字样,很多人都快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需要祭拜的烈士墓了。。

  许明月要是不提醒许金虎,许金虎哪里还会记得那里还有个烈士墓?

  许明月便提出建个更大的烈士碑,将烈士们的名字全都刻到石碑上,那些迁出的坟也都好好休整,今后祭拜烈士也好,祭拜祖先也好,陵园就在一块儿,祭拜起来也方便热闹。

  是的,热闹。

  即使是对待已经去世的老人,在当地习俗中,也讲究一个热闹,最怕的就是无人问津的孤坟,那在本地人严重是最可怜最凄凉的。

  许金虎摸了摸他的脑袋瓜子,有些感慨地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咋啥主意都能想得到?”

  这样一来,迁坟的事解决起来就会快很多,当地人也不会排斥这事了,毕竟是埋在英雄的墓碑旁边,被英雄的英魂守护着。

  两人说着,脚步就不自觉的往烈士墓那边走,路过公社大院的时候,许金虎从里面推了个自行车出来,还喊上了孟福生,孟福生带上了许明月,三个人往烈士墓的方向骑。

  三十分钟的脚程,三个人骑自行车十分钟就到了。

  烈士墓就建在路边不远的地方,可长时间没有人过来扫墓,烈士墓早已经是树木杂草丛生,完全淹没了烈士墓。

  三个人拨开周围的枯草,好不容易才将烈士墓和烈士碑都清理出来。

  许金虎用手擦着普通的石碑,感叹地说:“好好的一个烈士墓,荒成这个德性。”

  许明月也只是在一旁轻声叹息了一句:“以后会好的。”以后每年都会有学校组织学生,过来给先烈们扫墓的。

  许金虎朝着周围荒凉的连个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的荒地看了一圈,问她:“你说这烈士墓该怎么修?”

  这时代想搞出什么烈士陵园来,根本不现实,许明月就指着烈士墓周围的一圈说:“周围这一圈,全部用砖头砌着围起来,烈士墓也用水泥砌一遍,这个坟前碑保留着,再在这前面立一个大碑,上面刻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再看能不能找到这些烈士的名字,要是能找到,就在碑身的后面一个个的刻上他们的名字,要是找不到具体的名字了,就在碑后面刻上‘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吴城的红小兵再厉害,也不敢来破坏烈士墓吧?”

  许金虎虎目一瞪:“他们敢?”

  接着许金虎又盘算起提质改造这个烈士墓大概要花多少钱。

  其实水泥价格倒也还好,毕竟本地就有河沙,河沙是不要钱的,人工也值不了多少公分,主要是石碑的价格。

  按照许明月说的,那石碑起码得四五米高,这样一块石碑,加上人工、水泥、石匠的价格,没个四五百块钱,是建不起来的。

  而许明月从省城机械厂带回来的三个拖拉机,每台的价格也才一千块钱,也就是说,一个烈士墓的修建,就得花半个拖拉机的钱。

  这个账一算出来,顿时让许金虎倒吸了一口凉气,心疼的要命!

  有这个钱,多买一台拖拉机回来,能做多少事情了?修建一个烈士墓……他回头看向那座已经被荒草埋了的孤零零的烈士墓,他又说不出‘不值得’三个字,只心一抽一抽的疼。

  许金虎已经打定主意,回头去问一下那墓碑的价格,要是太高了,就用水泥代替!

  他带人已经修了好多年的堤坝,同样大小的石碑,要是用水泥来代替,全部建下来的费用,一百二十元以内就能搞定,再加上那些迁坟的价格,最多一百五十块钱!

  这样一想,他又舒了口气,这个价格他还能接受。

  解决了迁坟的问题,许明月这才说起了第二个,缺乏人力的问题,也就是这次许明月来水埠公社找许金虎的主要目的。

  她将临河小学招聘老师,来了一个大肚子的女知青,再通过这个大肚子的女知青,牵扯出了一系列女知青在插队下乡来到当地后,收到当地山民们欺辱觊觎的事情,和许金虎说了一遍。

  在许明月刚开了个头的时候,许金虎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他皱眉,不是因为他同情这些女知青们的遭遇,而是不悦许明月去管山民与女知青之间的事情。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许金虎其实和许许多多的这个年代的普通男人有着一样的想法,就是既然国家让这些知青下乡插队到这些大山里,不就是知道大山里缺女人,缺媳妇,才让这些女知青们来的吗?不然好好的,让这些城里知青下乡做什么?还真是来支援建设农村的不成?不来捣乱拖后腿就不错了!

  在他看来,山民们找到了老婆,解决了婚姻嫁娶的问题,生了娃儿后,就不会再游手好闲,整日想着偷鸡摸狗,能够安稳下来好好过日子,那些女知青们也嫁了人,生儿育女,多好的事情,不懂为什么许明月要去管山民与女知青的事情。

  他是以土生土长的本地男人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在许明月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想说让许明月不要管,不过看在许明月是一个女人的份上,想着女人就是心软,这才没有说出来,内心却并不赞同许明月去管这件事。

  现在许明月跟他说,就是想让他去管这件事,他自己就更不乐意去管了。

第328章 许明月一看许金虎回避……

  许明月一看许金虎回避她的眼神, 做牙疼状态,就知道他是不太乐意去管这件事情的,除非有利益可图。

  许明月也知道, 让他去提亮女知青们在大山里的不易,许金虎是不会提亮的, 别说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许金虎了, 就是前世受过很多教育, 资讯已经很发达,可以了解到很多女性生存不易的男性都做不到。

  人性本就是自私和利己的。

  她转了个思维,笑着对他说:“二叔, 你之前不是说修路的人不够吗?你看,这人不就来了吗?”

  许金虎先是没明白这话的意思,等反应过来后, 眉头又是深深皱起,“你是说, 进山里去把这些人抓过来修路?”许金虎吸了下牙,兴趣来了:“那抓一个两个恐怕也不行吧?”

  许明月慢条斯理的端起水杯喝了口温水, 语气也慢条斯理的:“谁说只抓一两个人了,五公山那么多大队呢,咱们就按照罪名的轻重缓急, 严重刑事犯罪的, 咱们就修路, 修完路再拉到蒲河口去挑石头, 挑个七/八年、八/九年。”

  听得许金虎是倒吸一口凉气,挑个七/八年石头,人不都挑废掉了?

  许明月捧着手里温热的水杯,温婉的面容看上去是那么的温和无害, 可从这种温柔浅笑的面容上,说出的话却是冰凉又冷血,“要是只是轻度流氓罪,还没造成伤害事实的,就关的时间短一点,给个教训就成,正好咱们水埠公社的人数不够用,这不就有人了吗?”

  水埠公社的事,只能找水埠公社的人做,一般来说,除了挑堤坝这样的事,各公社是无法从别的公社调人来做事的,但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犯罪分子。

  附近十里八乡唯一一个关押罪犯的劳动改造农场,就在水埠公社旗下,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哪个公社的,只要是犯了罪,水埠公社这边的公安机关就有权利抓人、关人。

  许金虎还有些犹豫,他本意上,是不愿意为了那些外地来的外乡人,去得罪本地人的。

  许明月脸上笑容淡淡的,说:“二叔,只是抓他们来修个路而已,对他们犯下的罪来说,修路的活还不轻?又不是要了他们的命?不会这点小事你都怕了吧?”见瞪起虎目,一副‘我会怕?’的模样,许明月轻笑一声说:“再说了,水埠公社这边的罪犯该抓的都抓的差不多了吧?正好山里又有了人,不得抓过来批斗一下?”

  别看许金虎对大山里的人和下乡到山里的女知青们不管不顾的,那是不在他的权责范围,对打击水埠公社的犯罪行为,许金虎可是一点都不手软。

  对他来说,他是水埠公社革委会主任,他的权责范围就只有水埠公社,至于五公山公社,关他许金虎什么事?插队到山里的外地女知青,就更不关他的事情了。

  现在许明月说批斗的事,就又让许金虎心痒起来,水埠公社和五公山公社,哪个公社的人和他关系更近,他还是知道的。

  水埠公社毕竟都是一个公社的人,沾亲带故的比较多,批斗个几回,人家认了错,也知道要改正,不敢再犯,人也乖乖挑堤坝去了,不是那种罪大恶极,得罪他得罪狠了的,他也不愿意一次又一次的批斗、游街,从身体到心理双重折磨人家。

  现在许明月给他出主意,本公社没有需要批斗的人,就去隔壁公社抓,本公社没有干活修路的人,去隔壁公社抓!

  抓的还是严重刑事犯罪的罪犯,把他们抓了都无话可说。

  这样既不得罪支持他的乡亲,还能免费抓人过来干活,更关键的是,用这些罪犯来干活,不用给工分。

  至于隔壁公社大山里的人会不会不满他为了外乡人的女知青们抓人,关他水埠公社的许金虎什么事?他抓的是犯了罪的罪犯!你不犯罪,他会无缘无故的来抓你吗?

  许明月跟他说什么为了女知青、为了女同志这些,都是虚的,唯有解决他缺人干活的实际利益才是现实的。

  许金虎想清楚后,就用手指在空中虚点了几下许明月,笑呵呵地说:“你呀你,就你这心软的毛病……”

  他以为许明月是因为自己被人休离的经历,自己小时候受过太多苦,才会格外怜悯女孩子几分,倒也能理解她。

  如果说刚开始还看不出来,可时间长了,从许明月当上干部开始,除了刚开始拉拔了她娘家兄弟姐妹,后面在蒲河口提拔女性干部,鼓励大山里女娃上学,单独给女娃送糠米,到现在的连隔壁公社的女知青们的事情都管上了,许金虎就看明白了,许明月作为一个女性干部,她在一点一点通过她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利,在逐步改善水埠公社,乃至隔壁五公山公社女娃们的地位和处境。

  这种改变刚开始是潜移默化的,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直到现如今,她权利越来越大,能够影响的事情越来越多,她的各种决定已经毫无掩饰。

  对此许金虎并不反感,对他来说,提拔男的还是提拔女的,都无所谓,这些并不会影响到他,只要能把事情处理好就行。

  但要他特意为女孩子们做什么,那也不会,他又不是闲的没事干?他成长的环境和传统的观念也让他根本想不到这一块。

  他之所以会一直在背后支持许明月,根本原因只在于一点,许明月能带着临河大队的乡亲们吃饱肚子,穿暖衣服,带着家乡在变好。

  许金虎大马金刀的靠坐在自己的木制椅子上,答应下来说:“行吧,这事就交给我了,哪些人,干了哪些事,你心里有没有数?你要没数,我就自己去调查,你要有数,给个名单来,我带人去抓人!”

  许明月将自己这几天从知青们那里打听来的消息的笔记本递给许金虎:“这些知识我从那些知青们口中打听到的消息,不一定真实准确,里面可能存在着一些挟私报复,我今天已经叫凤翔阿哥他们带人去山里打听调查了,顺便把山里的路打探清楚。我们不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冤枉一个好人,你说对吧?”

  许金虎被她逗的发笑,直点头:“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许明月装作小辈的模样,头靠前了一点,装作压低声音说秘密的模样,对许金虎说:“其实二叔,这对你我来说,也是好事。”

  许金虎不想再被她忽悠,一个大白眼翻过来:“你可得了吧,你说这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就得了几个白干活的?”

  许明月做出‘你怎么朽木不可雕’的表情来,“二叔,你想想,等我们临河大队把山头都开发出来,茶叶都种出来后,茶叶要卖出去吧?光是我们供销社,能吃掉几斤茶叶?那大头还不是要往外面找销路?你想想这些知青们都是哪里来的?至少都是城里来的对吧?我听说城里知青大部分都是往大西北、陕北、内蒙古、北大荒那边去,听说北大荒那边全是风沙,荒凉的很,能够被下乡到我们这边来的,都是家里有些关系的,舍不得孩子吃苦,才插队到这边来的,要是我们帮了这些知青,哪怕一时没有好处,将来谁能说得好,咱们以后就求不到人家父母的?”

  这话倒是把许金虎说的一愣。

  他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当一个小小一霸当习惯了,视野始终脱离不了这小小的一方土地,根本就没有往外面想过。

  许明月继续说:“你想想看,我和江县长在路上随手救的一个孩子,可能就让江县长……”她用食指往上指了指,又指了指自己:“让我年纪轻轻就……”她又指了指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和屁股下的椅子,“未来那些知青肯定都是要回城的,国家发展需要人才,现在的状态绝对不会长久,他们在我们这里待的开心,对水埠公社产生了感情,对我们这里的人产生了感情,以后他们要是回了城,有能力的话,能不帮我们水埠公社,能不帮我们这里的人?”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帮不到我们,那假如未来我们的子孙想进城,城里人生地不熟的,找到他们,他们还能啥都不帮?”

  许金虎没忍住又白了她一眼,没好气道:“你也真是想的远,娃儿都还没出生,子孙都想到了!”

  许明月辩解道:“这又不是多远的事!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江县长到了吴城,建国和建军大哥他们的户口就全部能跟着江县长实现农转非,我大外甥生下来就是非农业户口,吃供应粮,以后他们一家子还能在农村里待着,不跟江县长进城?”

  许明月直接一句话把许金虎说的心思斗转起来:“你又比江县长差哪儿了?江县长都能……”她指了指上面:“升上去,你不能?”

  把许金虎说的心中澎湃火热不已。

  他不眼馋别的,就眼馋江天旺这老小子当上副县长后,能带着家人一起,实现户口上的农转非。

  这年代,户口想要实现‘农转非’十分的困难,除非你是应征入伍,或者考入中专院校,统一分配工作留在城市,或者夫妻一方在国家单位工作。

  户口上的‘农转非’不光是只有吃国家供应粮这一条好处,这时代的‘副食品分配’、单位分房、工作就业、子女上学等,都是需要城镇户口的,就比如说吴城很多工厂、本地也有水泥厂,可为什么整个临河大队,一个进入这些工厂的人都没有?很简单,人家工厂招工,需要城市户口,也就是非农业户口。

  说的更实际一点,江天旺的家人跟着他实现了户口上的‘农转非’之后,他的家人在临河大队的一切劳动工作,都可以不参与了。

  在这个年代,‘农转非’三个字,就是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小女儿许红荷是农业户口,想嫁到城里去,农业户口想在城里找个小学教师的工作都不可以。

  当然,水埠公社不算,她爹是公社革委会主任,在这个特殊的、正常晋升渠道混乱,政治战队比能力更重要的混乱时期,只要她想,基本上公社里除了公社书记、主任之类的位置,其他小干事小干部的位置随便她挑。

  他小闺女虚岁都十九了,今年要是还找不到合适的婆家,明年就是大龄姑娘了。

  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小村长的情况下,都把大闺女嫁到炭山工人家庭了,现在他都公社革委会主任了,就更不会把小闺女留在农村了。

  要是他也能升到吴城去……

  他忍不住畅享起来,先让小闺女在临河小学历练两年,积累经验,再一层层的往上调,公社小学、吴城小学,最后再到教育局,要是能嫁到吴城去,在吴城找个有工作的女婿就更好了!

  这美好的畅享差点没让许金虎笑出声来,原本没什么干劲的他也坐正了身子,保证道:“行了,不就是让山里面的人不敢再欺负那些女知青吗?多大点的事,我保证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的,那些干了坏事的,都交给我!我保证让他们这辈子都不敢欺负女同志!”

  他都已经想好了怎么来操练这些人了。

  大兰子不是想修两段路吗?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2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0/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