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药品不多,全都是最常用的几种,其中,抗过敏药已经累积了十五盒,这是为了防止小阿锦对鱼过敏准备的,一次吃半粒就可以。

  另外,蒙脱石散、益生菌、阿奇霉素片、美林、退烧颗粒、鼻喷、喉盆这些,也都是儿童常用药,另外就是一些成人常备药了,比如布洛芬、创甘油醚和一瓶他们本土产的特效止咳药。

  说到药品,许明月突然想起来,她和小阿锦穿到这里也一年多了,居然没有感冒过。

  之前她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是因为她每年都给自己和小阿锦打流感疫苗,所以除非是特别严重的流行性肺炎引起的感冒,她和小阿锦基本一年到头,除了轻微的咳嗽两声外,很少会中招,又因为学游泳,教练日常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受伤什么的,他们平时很注意自身安全,小阿锦更是珍视自己的身体,连被小草把小手割出一道小红痕,都会像发生很大的事情一样,过来找许明月告状,很多时候,许明月明知道没什么事,可她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当然是惯着她啊!所以很小的没有破皮的伤,她都会当做很大的事情看待,会很仔细的问她伤口是怎么造成的,疼不疼?再给她吹吹,用碘伏棒消毒,然后抱着她,告诉她,下次要小心一点,弄那些草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被草割到手,草丛里还有蛇等等。

  也或许是她过于珍视小阿锦的养育之法,使得小阿锦日常也确实会格外娇气一些,特别喜欢对她撒娇,稍稍破了点皮都会哭,必须要妈妈抱抱才能好,可哭的快,好的也快,几乎是秒变天晴的那种。

  但另一方面,她给的过度的爱,也会使她充满勇气,面对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事一点都不害怕,很乐意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新事物。

  嗯……食物除外。

  不知道是不是对于过敏这件事,从小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过大,她是个非常不乐意尝试新食物的小朋友,日常只喜欢吃她常吃的几样食物。

  许明月将阿奇霉素片和聚维酮碘洗剂单独拎出来放到一边。

  阿奇霉素片其实是许明月买来针对‘阳了’的时候,喉咙如吞刀片时的消炎药,她并不知道这个消炎药对产妇生产后,身体产生的炎症有没有效果,也不敢随意拿出来给人吃,这时候拿出来,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

  真正有用的是聚维酮碘洗剂,生育过的人都知道,在生育后的三天时间里,医生会每天过来给产妇做身体消毒。

  许明月其实都不懂,只是本能的害怕这个时代的生育。

  三月份,临河大队就要开始准备春耕事宜了。

  在此之前,临河大队也没有闲着,别的大队都在领着挑堤坝的任务,只有临河大队,是在完成挖深水区储水,并挖通了通往更深处竹子河,将水位下降的越发低的竹子河的河水,引入到深水区,同时一并进入临河大队河圩深水区的,还有竹子河里无数的大鱼。

  接下来就是要在春耕之前,将圈起来的一千多亩地挖出两条‘十’字形大水沟,解决这一千多亩地未来的灌溉问题。

  随着水位的下降,这一千多亩地已经由过去的河圩,被晒的表面干硬,加上这个冬天不断的挖莲藕,这块面积广袤的河圩,如果不引水过来,今年估计很难再长出莲藕,老村长已经将莲藕往竹子河的更深处引种,准备将这块地彻底开发出来,今年春耕就开始种植水稻。

  这是一块极其肥沃的,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地,比过去临河大队山脚下所有的田地都要肥沃,都要适合种植水稻,一旦这里真的全部开发出来,那么未来几十年临河大队都将不用再担心没有水田种植水稻的问题,可以说是惠泽几代人的大事。

  也随着这块地,每天被老牛拉着犁耙,将地耙平整,形成一块块平平整整的四方地,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对于提出这个方案的许明月也越发的尊重。

  许明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村里人过去对她排斥和远离,是一点都没有了,见到她也都非常热情的打招呼,对小阿锦更是如此。

  现在临河大队最普遍的说法就是,许明月是‘有福之人’,老王家是借了她的‘福气’才成了城里的正式工,现在这个有福气的儿媳妇被赶回来,以后老王家肯定是要倒霉的。

  不过许明月并不喜欢这种热情,热情就以为着村里人和她的距离感拉近,分寸感也会随之消失。

  许明月可不想她们对荒山失去了害怕和恐惧,到时候这些喜欢串门唠嗑的嫂子婶子们,没事来她这荒山唠两句,那她的日子也不用过了。

  还有她在荒山打的井。

  也幸亏她在荒山打了井,她不用去江家村的村口老井跟江家村的人抢水喝。

  荒山是离江家村的村口老井是最近的,如果从荒山的后山出发,走王根生走过的那条路的话,直线距离就更短了,穿过现在已经完全干涸的小溪和江家村的田埂,就到了江家村的村口老井。

  许明月已经注意到,早上去江家村老井挑水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了,还经常听到谩骂和打架声,就是因为排在前面的人舀水太多,后面排的人没水了。

  可骂也没用,水就那么多,别人舀走你就没了。

  人又不能不喝水,就只能从大水沟里挑水回去。

  大水沟的水其实并不干净,现在的江家村大水沟许明月不知道,可二三十年后的大水沟,许明月那可太清楚了,因为临河大队唯一一所小学就在江家村,她小时候上学是要经过这条大水沟的,大水沟里什么都有,什么农药瓶子、死狗、死老鼠、玻璃瓶,连江家村下村人的马桶,都是在大水沟里洗。

  在江家村人看来,大水沟的水就是用来灌溉农田的,不像村内池塘的水,日常要洗衣服洗菜,一些脏的臭的自然不能在池塘里洗,江家村的大水沟就成了扔这些东西藏污纳垢之所。

  这时代因为资源匮乏,迄今许明月倒是没有在大水沟见过什么农药瓶子、玻璃瓶子,但想也知道,日常江家村人估计没少在大水沟刷马桶。

  可现在就这样的大水沟里的水,居然成了江家村人日常的引用水。

  也幸亏是今年新从竹子河引来的水,去年引的水,早已经灌溉完了,不然这大水沟里的水,哪怕是有明矾,估计也够呛的很。

  许明月倒是不担心许家村大河沟的水,只因许家村的地势比江家村高,许家村在上游,江家村在下游,大河沟的水只有往江家村大水沟流的份,大水沟的水是流不到许家村大河沟的,光是许家村的那段地势,就隔绝了大水沟的水。

  现在江家村大水沟的水,不仅得用来喝,还得用来灌溉山脚下的冬小麦。

  到了四月,山脚下种植的冬小麦也都到了麦穗葱郁的季节,临河大队不管是老人、孩子,都被组织起来,用推车去灌溉即将成熟的冬小麦,还要为冬小麦除草,用孟技术员制作出来的除虫水,给冬小麦除虫。

  哪怕临河大队的人已经拼尽全力在保护冬小麦,可两个冬天没有下雪,土壤里的虫卵没有被冬季的大雪冻死,今春的冬小麦涨势并不是很好。

第66章 干旱还是影响了施、胡、……

  干旱还是影响了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收成, 哪怕施、胡、万三个村子提前做了准备,在山下挖了大水库储水,可那时候储水其实已经有些迟了, 只能接山上流下来的水,这些水经过去年一年的灌溉, 今年已经见底, 最多能撑到今年的育苗和插秧, 插秧过后,秧苗就会需要大量了水,如果今年的雨水和梅雨季节还不下雨, 那今年一年的收成就完了。

  他们距离竹子河比较远,又是上山的路程,日常行走还不觉得如何, 若是挑担子,或是用推车拉水, 这个上坡的过程,就会极其的漫长和劳累。

  这使得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小队长及村民们十分的焦躁不安。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老话都说了,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都两年没下雪了, 今年还是个暖冬, 有现在的长势, 都已经是整个临河大队拼尽全力的成果了。

  许大队长这段时间一直在蒲河口建设农场。

  不建设不行, 开春之后,就陆陆续续往邻市和吴城来了许多灾民,很多灾民刚来这边,没吃的, 就拔藕针,割地里的青麦苗吃。

  这些可都是日后的口粮,哪里能让灾民们就这样霍霍了?为此许大队长每天都要带着民兵小队巡逻。

  他现在这里总共有五个民兵小队,其中一个民兵小队是他自己的手下,剩下的四个都是周书记暂借给他的,说是暂借,其实,就连他自己手下的那一个民兵小队的实际掌控人,也是周书记。

  但许大队长就不是怕事的人,他从小就横,民兵小队来到他手里,他就敢用,整日让这两百多的民兵小队,带着去年冬天留在这里种植冬小麦,建设房屋栅栏的灾民们跟着一起训练,加上这些灾民,他手上已经有五百多人。

  去年那些灾民过来挖莲藕,许大队长自然不可能没有截留,截留下来的莲藕全都被他组织人洗成了藕粉,冬天没吃的,又让灾民们去没人的河滩挖莲藕,民兵小队带着人去山上打猎,挖葛根,洗葛根粉。

  那些留下的灾民吃饱是不可能吃饱的,每天能有两碗藕粉对付一下,只期望他们种植的冬小麦能干净种出来,才算真正有了粮食。

  所以这些小麦不论是对许大队长来说,还是对留下的灾民们来说,都是他们的命根子,后面来的灾民想要吃他们的青麦苗,和要他们的命有什么分别?一个个全都带着用竹子削成了竹枪,和带着枪的民兵小队们四处巡逻,防止麦苗被吃。

  几乎每天都要见血!

  许大队长只有极偶尔才能回临河大队一趟,看看临河大队今年春耕的情况。

  今年春耕临河大队的山地不准备种水稻了,等冬小麦收了后,全都要种上春红薯,套种大豆、玉米、花生。

  山地不种水稻,下面的河滩种水稻。

  原本还担心春耕问题的施、胡、万三个村子,在收到许大队长指示后,也决定跟着种春红薯。

  去年许家村的丰收情况他们可是看到了,同样是种红薯,许家村的红薯产量,就是比江家村和施、胡、万三个村子要高一些,他们都觉得,是和孟技术员过来教的新的种植技术有关,没看到去年年底,许家村光是大豆和花生,都比别的村子多收了上万斤吗?

  江家村的人表面上没说,实际上私下都把那些不听孟技术员的老家伙们骂死了,今年春耕都还没开始呢,江家村的人就想趁着许大队长不在临河大队,先把孟技术员留在江家村,先教江家村的人种植了。

  许大队长别的时候都含糊,就是对种地这事不含糊,先是指挥临河大队的人沤肥和给春红薯育苗,就等着冬小麦收割了后,给田地留有足够的地里,使得春红薯产量不减。

  去年孟技术员就和他们说了,河泥能肥田,今年他们在河圩上挖的深水养鱼区的河泥,也没有用来挑堤坝,而是用独轮车往山脚下推,尽可能的利用河泥肥地。

  他们都怕冬小麦刚收上来,就立刻清理出来种春红薯,地力跟不上。

  除了临河大队的田地用来种红薯外,许大队长还打算将蒲河口的六千多亩河滩地,也都用来种红薯。

  主要原因是,这六千多亩地的灌溉问题还没有解决。

  临河大队的河滩只有一千多亩地,只需要一道‘十’字河沟,便可以完成整个河滩的水田灌溉问题,蒲河口的河滩太大,地太多,就不是一个‘十’字河沟能够覆盖完的,至少要纵横好几道,这就需要很多的人力来完成这件事。

  他现在手下的民兵小队需要维持治安问题,手下真真能用的也就只有去年年底留下的那不到三百人的灾民,靠这点人手,想把整个蒲河口位置的农田灌溉水系建立起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倒是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灾民,可以雇佣灾民们来挖河沟,可雇佣灾民是需要粮食的,蒲河口现在的粮食,连现有的手下和灾民们都不够吃,就等着冬小麦成熟呢。

  至于冬小麦成熟后,还剩下多少粮食,上面要征调走多少,剩下的粮食够不够雇佣灾民干活的,都不知道。

  但许大队长很确定的一点是,他必须留下足够他蒲河口农场所需的粮食,多拿走一粒他都不会同意!

  而此时,除了蒲河口和临河大队,别的大队为了抢水,全都已经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那是真的械斗。

  其中,最惨的莫过于石涧大队。

  石涧大队常年不歇,溪水奔腾如河流的山涧,终于干涸的建了底,里面的水只够山涧两旁的村民日常引用,想要用山涧的水来满足日常的灌溉问题,根本不可能。

  往年石涧大队还可以用竹子河的河水灌溉,可石涧大队正好处于竹子河这一段河流的尽头,两年的干旱,水位一退再退,如今连临河而居的临河大队,都把大河沟挖到了竹子河千米之深了,石涧大队的那条支流更是露出了河床,只剩下面一丁点的水,在没有电动水老鼠的六十年代,河底的那点水,用水车都抽不上来。

  他们想要用水,只能到竹子河更深处的临河大队这边来挑,先不说临河大队给不给石涧大队取水,现在谁不知道临河大队的大队长许金虎成了蒲河口农场的生产主任?手下三四百人,个个都带枪(以讹传讹),虽调到蒲河口去了,可他还兼任着临河大队的生产大队长工作,回来一次,好家伙,浩浩荡荡五六十人,身上全都背着长枪。

  甭管那枪是猎枪还是什么枪吧,总归那是枪啊,他们大队连菜刀都没几只,拿什么跟临河大队刚?

  再说挑水。

  别看石涧大队到临河大队不过五里路,脚程快的话,十来分钟就走到了。

  可这只是两个村子的直线距离,你要挑水的话,就不能这么算了,光是石涧大队到他们大队下面的竹子河,就至少要走二十分钟,加上下面河水水位一退再退,他们想要来临河大队挑水,单是走路,一趟起码都要走四五十多分钟,下来的时候是下坡路段,倒是好走,回去全是上山的上坡路,光是靠人力挑水灌溉,能把壮劳力们累死。

  他们倒也想要临河大队的手推车,可两个大队,不到五里路之隔,却是完完全全隶属于两个公社。

  水埠公社有多富,往山的更里面的隔壁公社就有多穷,明明生活在山里,两边全是树木,没有一个会做独轮车的。

  所以春耕来了,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地一天比一天干裂,有些受不住的人,就哭着喊老天,求老天下雨。

  许明月在临河大队的‘有福之人’的名头,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石涧大队去了,有人就说:“肯定是因为老王家做了缺德事,老天爷才不下雨的!”

  这话被王招娣听到,发疯一样过去撕扯说话的人:“我撕了你的破嘴!嘴巴不会说话就扔粪坑里洗洗再说话!”

  她个子不高,又瘦又小,却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疯劲,真和人打起来,后面虽会被反制,前面还真会被她唬到。

  听了自己女儿回来说起许明月事情的人,就信誓旦旦地说:“不是你们老王家作孽是什么?你不看看她没嫁到你们老王家前,你们家都过的什么日子?全大队都找不到一个比你家更穷的!她一嫁过来,你弟弟就当了城里的工人,不是她有福气是什么?”

  很多人未必不知道这是一个无稽之谈,但两年不下雨,没有雨水,春耕无法种植,眼看着他们都要饿死了,就需要一个发泄口,他们从临河大队听来的‘许凤兰是有福之人’的话,结合着许凤兰和老王家发生的事,一下子就被很多人相信了,把老天不下雨的由头便发泄到了王根生家头上。

  被两年不下雨的旱灾快逼疯了的人,发疯地对王家人喊道:“肯定是你们逼的有福之人跳了河,这才惊动了河神和龙王,这才引得河神和龙王发怒不下雨!不然为什么她跳河之前都好好的,风调雨顺,她一跳河,被你们休离回家后,老天就一场雨都没下过?”

  其实去年雨水节气是下了两场毛毛雨的,可那两场毛毛雨都太小了,只堪堪将地面打湿,就没再下了,这时候已经被他们完全忘记,只记得都一年多没下雨了,再不下雨,种不了粮食,他们就全都要饿死了。

  王招娣和人厮打在一起,站着堤坝上看着的王盼娣听到就嗤笑一声,回骂道:“放你娘的屁哦~!她算什么有福之人?有福之人能生不出儿子?”

  同样只有一个闺女,已经好几年没再开怀过的王招娣听到王盼娣的话,都不和面前的人撕打了,放开面前的人转过身去冲到王盼娣身前,一巴掌就扇了过去:“就你能生儿子!”

  王盼娣直接被她小妹的一巴掌给扇懵了,觉得王招娣就是个猪。

第67章 她从小就表现的柔弱,被……

  她从小就表现的柔弱, 被王招娣打了,也没有还回去,而是捂着脸懵逼地说:“你好好的打我做什么?我说错了吗?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是什么有福之人?”

  气的王招娣又给她一巴掌:“就你有福气!”

  王盼娣可不是觉得自己有福气嘛。

  她姊妹六个, 除了三个生下来就用木盆装着,顺着山涧漂到竹子河里, 不知去处的三个妹妹之外, 她们家几个女人, 她老娘是连生了六个女儿,才生下了她们小弟,老二嫁到大山里, 也跟她们老娘一样,也是女儿一个接一个的生,小妹嫁到谢家村, 只生了一个女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