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她,头胎就是儿子, 第二胎又是儿子,一连两个儿子, 可把她给得意的,出门说话声音都大了,走路都带风, 走到哪儿都要说她给王根明生了两个儿子的事, 尤其是在她老娘和两个姐妹面前, 更是得意到不行, 动不动就说她生了两个儿子的话。
偏偏她老娘无比的赞同王盼娣说的话,三个出嫁的女儿,在婆家什么活都要干的王盼娣每次回娘家,啥都不用干, 就坐着当大小姐,家里家外的活全是王招娣的,她老娘天天在她耳边说:“还是你大姐有福气哦~当初她找了王根明,我都急死了,哪晓得她福气好,生了两个都是儿子。唉~”她叹气,劝着王招娣:“你只有春丫一个怎么行?你和二牛抓紧,趁着年轻赶紧生个儿子才行哦~”
她自己就是在生了儿子之后,生活才有了一点盼头,现在儿子当了城里工人,她才在家里逐渐能说上几句话的,所以女人一定要生儿子这事,是她人生圭臬。
王招娣被她从小教的,一边给娘家干活,一边哭着说:“天天念!天天念!烦不烦?是我不想生吗?”
她也想开怀,这些年,为了再生一个,土方子的药也不知道喝了多少!
河神庙的香灰、山神庙的香灰,就连五公山道观里的香灰,她都不知道喝了多少,还有各种黑乎乎的药材。
村里有个上年纪的老头说,山上有种圆叶爬山虎,用圆叶爬山虎的根煮水喝,就能生儿子,她和谢二牛两个人跑遍了附近的大山,就为寻找圆叶爬山虎,喝了不管用,村里老人就说,她们找的叶子不够圆,一定要圆的,叶子上带有尖尖的不行。
她是从小看着她老娘在家没有儿子过的有多惨的,也是亲生经历,老娘生不出儿子,她们姐妹在村里遭受的欺负,也是她弟弟出生后,她们在村里才没有那么被欺负了,她弟弟当了工人后,哪怕她好几年都没开怀过,她婆家人也从来没说过她什么。
所以她自己比任何人都想再生一个孩子,哪怕是姑娘都行,只要是能怀。
可不知道从小营养不良,受的苦和累最多,她一年都来不了一次经期,怀都怀不上,她能怎么办?
王盼娣明知道她心底最大的隐痛是什么,还在这里说风凉话,她不打王盼娣打谁?
不知是不是这次有人在石涧大队说开了,接下来每天在堤坝上,都会有人对老王家指指点点,说:“都说有福之人不进无福之家,说的真是一点没错,沾着人家大兰子的福气,当了城里的工人,就马上当了陈世美,把人家休离了,还逼的人家跳了河,看看人家离了你们,先是当了记工员,听说现在都当上了大队部主任了!”
她们不懂什么妇女主任和大队部主任的区别,反正都是主任,肯定和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一样厉害。
王招娣就是个平头哥,和王盼娣打完,又回来接着和人对骂:“放你娘的屁,她要有福气,临河大队怎么也干旱?又不是只旱了我们石涧大队一个?吴城、邻市、庐城,哪里不旱?我看她才是妖孽,不然好好的,为什么她寻了死天就旱了?”
五一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提出了反封建、反迷信的建议,但这时候只是建议,还没有到后面消灭一切封建迷信的程度,所以这个时代的人该迷信还是迷信。
尤其是生活在大河边的人,尤其的迷信。
比如她们这些河对岸的人,吃鱼的时候,从不翻鱼,必须完完整整的将一条鱼正着吃完,给鱼翻身是他们这里极其忌讳的一件事,表示着会翻船。
翻船便意味着会出事,没有收获,更严重的会死人。
加上‘荒山有鬼’得传言传的很广,几个当事人全都信誓旦旦的说见到了鬼,哪怕许明月现在已经当上了临河大队的妇女主任,临河大队的人也因为她,多出一千多亩肥沃的良田,对她热情了很多,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去过她的荒山串过门,她们对她的热情,就是远远的对她笑一笑,但是从不靠近。
不管是许家村的人,还是江家村的人,哪怕大白天,在荒山两边的水田里犁地的时候,都觉得这里比别的地方都要安静阴森一点,荒山更是阴冷幽森的叫人不敢靠近,犁田耙地时心里都惴惴得,恨不能早点把活干完,赶紧跑。
不知道什么时候,当初许凤兰跳河的河边,突然有了一小堆火堆,上面还残留了一些没烧完的纸钱。
过了几天,那段河堤下面,又有了几堆小灰堆。
刚开始还偷偷摸摸的,后来见这么多小灰堆,干脆就白天去了,还看到有同一个大队不同村的人在那里烧纸,嘴里念叨着:“龙王莫怪,河神莫怪,求求龙王快点下雨吧~”
“求大兰子保佑,仙童保佑~”
光是在河边烧还不算,谢家村的谢四宝,第一个带头,悄悄摸摸的来到许家村和江家村之间的荒山,趁着白天村里人都去河圩挖河滩、挑堤坝,或是春耕去了,就在荒山的大水沟这头,对着许明月在荒山的房子烧纸钱,磕头,求许明月好好去投胎,千万别再缠着他了,求许明月行行好,赶紧给老天爷下雨。
说来也奇怪,自从谢四宝过来烧了纸钱,磕了头后,之前他晚上做梦一直被鬼缠身,还经常有鬼压床等现象,一下子少了。
他和他妈说了后,他妈也赶紧带了纸钱和贡品,一截莲藕、一把带壳的菱角、一把野桑葚。
当然,这些贡品上贡完了,她还要带回去的,这些上贡了的贡品回去给家里孩子吃了,会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她回去就让谢四宝吃了。
吃完后,谢四宝晚上都敢出门了!
谢四宝立刻就精神抖擞把这事跟他当初一起来荒山偷砖瓦,并且受王根生指示要欺负许明月的几个混混说了。
他们几个人当初被鬼吓到后,每个人都大病了一场,病过之后坏事都不怎么干了,主要是不敢走夜路了,自然也就不能趁着晚上出去偷鸡摸狗了,人也吓得虚弱了不少。
听谢四宝这么一说,也都赶紧买了纸钱。
纸钱和孝布一样,是他们这里难得的不要票就能买到的东西,价格极其的便宜,一分钱就能买好几张,足够折出好些个金元宝。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几个人过来烧了纸钱,发自内心的磕头认错之后,回去后,过去那种总是被鬼站在身后看着的如影随形的感觉,好像真的好了不少,于是习惯了吹牛打屁的他们,又把这事传了出去。
这事也不知道怎么传的,后来来荒山大水沟对岸的大路上烧纸烧香的人越来越多,搞得就跟隔壁汪家村百年老树一样,路边萦绕着一股鬼森森的烟气,路边的纸钱灰堆,鲜香烧完留下的降红色细木枝和残留的香气。
刚开始这些人还偷偷摸摸的过来烧纸磕头,许明月还兼职着记工分的活,白天要么在山下田地里,给人记工分,要么在许家村倒汪家村相交的河圩里给人记工分,而荒山坐落在许家村和江家村中间,距离许家村还有好大一截路呢,在村子另一头的许明月完全不知道这事。
还是中午回来做完饭后,送小阿锦去江家村大队部上课的时候,突然发现路边有几堆小小的灰堆,正好在她房子的正前方,她当时也没当回事,以为是谁家烧的蒿草。
因为干旱,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因为没有水而枯死的蒿草,大水沟里因为有水,水沟两边的水生植物,包括枸杞子这些都还活的好好的,但大路上的蒿草就也都干死了。
后来有一次,在这些灰堆中,看到了一张手指头大小的,没烧干净的黄纸,许明月才突然意识到,这不是烧蒿草的灰,而是纸钱。是清明节快到了。
她自己小时候就是在许家村长大的,对老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清楚的,每到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的时候,就有小祭祀的习惯,什么叫小祭祀呢?就是在田间地头,画个圈,在这个圈里烧些纸钱,喊自家老祖宗来收钱。
因为是小祭祀,就不需要特地去坟头烧纸钱了。
这样做还有个原因,就是太早的老祖宗的坟墓,随着一代代的人传下来,早就不知道在哪里了,为了防止老祖宗们在地下饿肚子,当孤魂野鬼,但又找不到他们的坟头精准的烧纸钱,就有了这么个田间地头画圈烧纸的法子。
许明月就以为是这种情况。
直到有一天,许明月看到有人在她房子的大水沟对岸的路上烧纸。
许明月好奇,以为他们是烧给荒山上的那些无名坟茔的,就抱着小阿锦,站在自家院子的大门口,在袅袅烟气中,遥遥看着大水沟对岸。
原本蹲着在烧纸烧香的人,看到她抱着小阿锦出现,不知为何,突然一个激灵,往地上一跪,手里拿着香对着她的方向十分虔诚的磕了三个头。
许明月看看自己空荡荡的左边,又看看自己啥都没有的右边,浑身上下都写满了问号。
第68章 “妈妈,他们在做什么?……
“妈妈, 他们在做什么?”小阿锦对很多事情都还不懂,她对老家唯一的印象,就是她奶奶去世时, 几个乐队比赛吹的一曲又一曲的音乐会和漫天的烟花。
她以为回老家,就是放烟花。
许明月抱着她说道:“清明节到了, 你们语文课本上不是学过吗?你还记得那段是怎么背的吗?”
小阿锦立刻挺起胸膛:“清明节, 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对啊,你看,那就是‘先人墓前去祭扫’。”许明月现场教学。
小阿锦疑惑地说:“可是也没有墓啊?”
“可能是他们先人的墓是在荒山, 但是他们找不到他们先人的墓了,于是就在马路边祭祀吧。”
小阿锦似懂非懂的点头:“哦,我知道了。”
许明月将大门锁上, 抱着小阿锦下了荒山,从田埂上往汪家村方向的河圩走去, 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现场教学,问她:“还记得你幼儿园时学过的关于清明的诗吗?”
隔着大河沟, 跪在大路边烧纸磕头的人,远远的听到大河沟对岸传来的影影绰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
他们没读过书, 听不清小阿锦说的什么, 就听到‘清明’‘断魂’了, 明明是人间四月的天, 童音清亮,可在这静谧幽冷的荒山,无端的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叫人心头惊出一身冷汗, 满脸惊骇的看着那对鬼泣森森的母女。
尤其是那个好奇的看着他们的小女童,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里面仿佛全是黑眼珠子,黑漆漆的一片,他们啥时候见过这么大的黑眼珠子?
不正常!绝对不正常!
等等,大兰子家的那个小丫头是长这样吗?
老王家同样是有挑堤坝的强制任务的,别的人家基本都是男的去干活,只有老王家,王根生在城里干活,三个姐姐都嫁出去了,王老老太太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个宝贝儿子,王老头比王老太太还大了好几岁,快七十岁了,所以老王家挑堤坝的活一直是许凤兰在做,她怀着孕,生产的当天,还在堤坝上挑泥土呢!
大队书记怕她出事,在她怀孕后期不敢让她挑担子,就让她在河滩上挖河泥。
许凤兰生了女儿后,三天就下地,又来到河滩挖河泥,那小丫头从出生开始,就是在河滩上,被所有在河滩上干活的人看着长大的。
只是一个丫头片子,过去大家也没关注过就是了。
可再怎么没关注过,这个在河滩上长大的小丫头,他们也是有印象的啊。
瘦不拉几,头大身体小,瘦的就像一个火柴棒子,是长这样吗?
这时候被许明月抱着走远的小阿锦看着大河沟对岸的人一直在看她,她特别有礼貌的朝那人笑了一下,直吓的那人头发根都竖了起来,一股冰冷的凉意从尾椎骨一路凉到了头顶,脑中嗡的一片空白。
回去的时候,她两只腿都在抖,走路都走不稳,颤颤巍巍的说:“香嫂子,我腿软,走不动,你扶我一把。”
和她一起过来烧纸烧香,求下雨的嫂子,看她腿软成这模样,还以为她是饿的,忙过来扶住她说:“咋这一头的汗?是没吃饭吧?别只想着把口粮省下给男人吃,你多少也吃点啊,你要有什么事,你娃子们可怎么搞?”
“不是,香嫂子,你还记不记得大兰子那娃儿长啥样?”
被提醒的香嫂子说:“记得,咋不记得?就没见过比老王家还缺德的,那娃儿就在堤坝埂上长大的,我咋不记得?”
话一出口,她的手被另一婶子抓的更紧了,“那你见到大兰子抱的那小娃儿了没有?是不是和大兰子的闺女长的不一样?”她又悚然一惊地说:“大兰子是不是也不一样?”
王招娣他们在许明月离婚后,还来过许家村一次,虽然没见到她人,但石涧大队的其他人,真的是一年多没见过许明月了,今天突然见到许明月,简直和她们记忆中的许凤兰不是一个人,那完完全全就是两个人!
被身边人提醒的香嫂子,不由也回想她刚刚隔着大水沟见到的女娃儿,和她们记忆中许凤兰的女儿,也不由的惊出一身的冷汗。
荒山边上的大水沟,宽最多两米多,加上上荒山的一截上坡路,距离也就差不多六七米的样子,还不至于让她们看不清许明月和小阿锦的样貌,哪怕隔着袅袅上升的烟气。
香嫂子不禁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和另一人对视着,惊骇的一拍大腿:“我滴乖乖龙地咚!”
不知道是不是许明月母女本身就和大姑奶奶母女长的像,还是怎么回事,小阿锦和许明月也确实越长越像她们原本的相貌。
小阿锦的生物学父亲是个单眼皮,许明月是双眼皮,小阿锦就专挑优点长,缺点是一点都没遗传到,一双乌黑的大眼睛,长睫毛,加上现在的年纪才三岁,正是黑眼珠大,白眼珠少的时候,加上这一年多营养跟上来了,脸上身上都有了肉,原本枯黄的头发变的多且黑,脸颊肉嘟嘟的,人也被许明月拘着在荒山比较多,出门必戴草帽,小姑娘养的比过去白净许多,扎着两个可爱的羊角辫,确实和一年前看着判若两人。
许凤莲和许凤台他们天天来荒山打牙祭,每天都能看到小阿锦,自然察觉不出小阿锦的变化,可石涧大队的人一年多没见小阿锦,突然见到,那看着就完全是两个人。
还有许明月。
之前是冬天,许明月整天在里面穿着个宽松版土黄色羽绒服,外面套个灰扑扑满是补丁的外套,下面是肥大的鹅绒裤,浑身臃肿,自然啥都看不出来。
可今年是暖冬,到了三月份,羽绒服就全部脱了换春装了,现在四月,许明月里面只穿了件T恤,外面还是那件薄款补丁旧外套,下面是黑色长裤。
穿的破是破,却完全挡不住许明月现在修长挺拔得身姿,和过去营养不良枯瘦如柴的模样,全然不同。
在临河大队的人眼里,许明月和小阿锦是一天一天慢慢变化,他们是看在眼里的,可在石涧大队的人眼里,吓的腿都软了。
两个人往马路边上的盘根草上一瘫,浑身发软的瘫坐在枯黄的盘根草上,半天都腿软的站不起来:“她……她婶子,你说她……她她她不会被……”
她们这边有传说,跳了河的人,不找到替死鬼,是永远待在河水里,是投不了胎,上不了岸的,所以它们会待在水里,看到有小孩来游泳玩耍,就会把小孩、女人拖到水里,当替死鬼,这样被拖下去的人就成了水鬼,原本的水鬼就可以投胎上岸了。
不然怎么解释他们这些生活中大河边的人,人人都会游泳,还每年有小孩女人被淹死?就是有淹死鬼找替身。
生活大河边和大山里的人,原本就迷信,见到许明月母女后,她们就更相信许明月母女跳了河后,被河里的淹死鬼给替换了。
她们回去后,把这事悄悄的和他们家人一说,家里老头子老太太,没事就喜欢闲唠嗑,很快就有不少人听到这消息,原本他们过来烧香都是偷偷摸摸的,没想过看许明月母女的。
可听了那些传言,就忍不住好奇的跑到许家村的河圩,去看许明月母女。
之前是女的去烧香烧纸比较多,现在女的不敢去了,换成阳气更旺的男人们去看情况。
可惜许明月戴了口罩和草帽,看不清面容,倒是小阿锦活泼开朗的摘着一串红彤彤宛若红灯笼的枸杞子到处跑,一会儿把枸杞子送给妈妈吃,一会儿把新摘的枸杞子给孟老师吃,两条小短腿跑的别提有多欢快了。
红彤彤的枸杞子衬的小阿锦的笑容在春日的阳光下越发的明媚可爱。
他们死死的盯着许明月和小阿锦两人脚下的影子,再三确认,她们是有影子的!
关键是,两人都站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