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他指着许家村的一圈人:“去河滩上,去堤坝上,去起不了火的地方!猪脑子们哎!”

  许大队长这一提醒,宛如醍醐灌顶般,提醒了许家村的人。

  之前他们就看到有人到荒山大水沟对岸的路上烧纸钱,于是很快,许明月家对面的路上,又全都是来烧纸钱、烧线香的人,这次因为是清明节,他们这里清明习俗,除了烧纸钱外,还要用黄色纸钱,折叠成三角形,再上下一剪,抖开就是长长的轻盈的纸幡,往年习俗是要插在坟头上的,有搞不清自家老祖宗坟在哪儿的,一般都是沿着上山的那条路,一路往上插,一路撒纸钱,喊各家的老祖宗来收钱。

  由于许明月家正大门对着的那块地方有限,抢不到那块位置的人,就从许家村村口的位置开始排,一直到许明月家大门口位置,全是来祭祀的人。

  大队书记看到许家村人在荒山隔着水沟的路上烧纸,也觉得不错,于是从江家村到荒山的这半条路,很快又都全是来烧纸钱,挂纸幡。

  抢不到许明月家正对门这条路的人,就去江家村村口老井的方向,对着荒山烧纸钱,挂纸幡,许家村人见到,也到荒山靠许家村方向的田埂上,烧纸钱,挂纸幡。

  甚至施、胡、万三个村子的人,今年祭祀,都是跑下面来,在荒山对面的路上祭祀。

  就连老太太,都带着许凤台、许凤莲、许凤发他们,来到许明月家大门口对面的路上,朝着许明月的房子磕头、烧纸钱。

  许明月看看老太太,又看看磕头磕的无比虔诚的许凤台他们,心想自己是不是也跪下磕一个,毕竟都是自己老祖宗。

  她抱着小阿锦,刚指挥着她要跪下,就被老太太忙拉了起来,说:“你不用磕,你不用磕,好孩子,你和阿锦就别磕了。”

  许明月对村里的流言是一点都不知道,她本就不怎么与村里人打交道,这段时间她还每天铺河口、荒山两头跑。

  知道内情的人,就更不会过来和她说。

  比如大队长、许凤台、许凤莲他们,总不能当面问她一句:“你还是不是我们大姐?你是河神娘娘吗?”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在内心知道,这个人是他们的阿姐/阿妹就行了。

  就是大伯大伯母他们,看她的眼神怪怪的,总是欲言又止,可最终什么都没说。

  许明月本身就不是什么好奇心很旺盛的人。

  一时间,许明月家前、左、右,都围满了,白花花摇曳的纸花,看的特别的渗人。

  许明月还不能去清理,一来晦气;二来,那是人家烧给自己祖先的纸钱,你要去给它们都摘了,捡走扔别的地方去,别人真会来找你拼命。

  饶是胆子巨大的许明月,在傍晚时分,走在这样的路上,也不禁心头发毛。

  于是,许明月抱着小阿锦,和村里唯一一个京城来的,对这里的语言、习俗都完全不通的孟技术员,三个人像个局外人般,站在许家村村头的稻场上,看着围绕荒山发生的一切。

  “发生了什么事?”孟技术员和这里的人沟通的唯三媒介,就是许明月、小阿锦和大队书记,临河大队的这种集体行为,在孟技术员眼里,是他所不理解的当地习俗。

  许明月抱着小阿锦,望着她家旁边的树上、地上飘满的纸钱、纸花:“我也不知道。”顿了顿,她又不确定地说:“大概是今年清明节,不能去山上祭祀,他们就在下面烧纸钱吧?隔着大水沟不容易起火?”

  可大队长不是说在河滩和河堤上烧吗?为什么要围绕着她家烧?

  要说在搞集体霸凌的话,又不像,村里每个人见到她,都对她笑,讨好地笑,有点敬而远之的味道。

  不光是临河大队的人,就是许凤莲几个人,看到她,都看着许明月和小阿锦瞧。

  过去整天待在一起,他们是完全没感觉的,可听了村里人的传言后,他们这些亲人听到,都有些吃不准了。

  毕竟,作为最亲近的家人,许明月有什么变化,他们其实是最清楚的,甚至有些事情,他们心知肚明,没有说罢了,甚至还在帮着阿姐打掩护。

  比如许凤台给许明月所有的水杯、热水瓶都编织的竹丝外壳。

  这种事,他们还不好和许明月说。

  家里人唯一对她态度有变的,就是赵红莲了。

  对她的态度变得更尊敬,更小心了。

  让许明月察觉到不对劲的,是几天后,赵红莲晚上发动了,生了好几个小时都生不出来,许凤莲过来敲门通知许明月,赵红莲要生了,喊她过去。

  嫂子要生了,作为大姑姐的许明月肯定要去的嘛,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

  她也忙从厨房抓了把挂面,带了两个鸡蛋给赵红莲带过去。

  刚一到新屋,新屋的人全都激动了,就听大队长媳妇声音老大的喊:“红莲,红莲!大兰子来了,河神娘娘来了,有河神娘娘镇着,肯定能平安生出个大胖小子来的!”

  话音刚落,就听到里面突地发出‘啊’一声惨叫后,很快就又传来‘哇’一声婴儿响亮的哭声。

  接着是里面大队长媳妇喜气的笑声: “生了!生了!是个大胖……”

第76章 【双更合一】 “生了!生……

  “生了!生了!”里面的大队长媳妇高兴的声音顿了一下, 又立刻说:“生了个大胖丫头!”

  她笑呵呵的出来报喜:“头胎姑娘好,先开花,后结果!”

  她说的大胖丫头, 还真的不轻,她们没有上秤称, 但大队长媳妇也接生过不少产妇了, 光是今年就好几个, 连续两年干旱,哪怕许家村因为有老村长和许大队长坐镇,收的粮食不少, 没有饿死人,可口粮也十分紧张,每家每户也就刚好撑着饿不死的程度, 要说吃的多好,还真没有。

  就是过年分的猪肉, 都还腌制在地窖里,没舍得吃, 就等着双抢的时候给家里壮劳力们沾点儿油腥呢,妇人在家中地位低微,哪怕是怀了孕的产妇, 在这灾年, 也就菱角菜、槐花等野菜混着藕粉、红薯粉、豆粥, 灌个水饱罢了, 可想而知生出来的娃儿能有多大,说的形象点的,生下来真的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可赵红莲生下的丫头,体重在手里一掂量, 起码有四斤重,这个体重在这时候,真的是‘大胖丫头’了,这也是她为什么在接生到孩子的第一时间,以为是男娃的原因,以为是男娃才生的这么壮实,谁知道这么一扒拉,竟是个女娃娃。

  她心底虽然有些失望,希望侄女儿第一胎生个男娃,在许家站稳脚跟,但她作为赵红莲的姑奶奶,当然也是期望侄女儿日子过得好的,当下口风一转,就恭喜起来。

  老太太虽有些失望,可还是高兴地笑道:“都好,都好,先开花后结果,只要是自家的娃儿,都好!”

  大队长媳妇看老太太神色不似作伪,也高兴的笑起来。

  许凤台更是笑的嘴角都咧到耳后根,在这个十六七岁就开始结婚生娃的时代,他二十五岁才有第一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把他高兴的不行,想去抱着奶娃娃,伸了伸手,又收回来在裤腿上擦了擦,不敢抱,小心地问大队长媳妇:“二婶儿,红莲咋样了?”

  几个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大队长媳妇。

  大队长媳妇看着许家这一家子如出一辙的表情,心底不由暗叹没给侄女儿找错人家,笑着说:“生太久了,有点儿脱力,家里有没有吃的?给红莲煮点吃的。”

  许明月忙将手里的挂面和鸡蛋塞到许凤莲手里,“小莲,快去把面条和鸡蛋给嫂子煮了。”

  许家早就为赵红莲生产的事做准备了,除了每家每户都有的红薯粉、藕粉、大豆、花生外,这段时间许凤发在大河沟里用渔网捞的鱼、黄鳝、泥鳅,都在大水缸里养着,平时三五日送一条小鱼来,叫许明月帮着烧一下,添上些野菜,给赵红莲补充营养。

  倒不是老太太和许凤莲不愿意给赵红莲煮鱼汤喝,而是她们烧鱼,就只有盐和姜片,烧出来的鱼要么腥味太重,让怀孕的赵红莲闻到就呕的吃不下,要么就是去腥的姜片放的太多,就跟喝鱼腥味儿的姜汤差不多。

  也不知道许明月是怎么煮的,鱼汤都是奶白色的,汤鲜味美。

  她定做的小石磨也到了,偶尔她不忙的时候,还会磨些豆子做豆浆、豆腐、豆干。

  和公社里买的豆腐不一样,她做的豆腐叫水豆腐,真嫩的跟水一样,放在鱼汤里,混合着嫩绿的枸杞菜,真的是神仙来了都不换!

  这个季节的鱼正处于繁衍的季节,鱼都不大,小的只有手指头长,大的也不过巴掌大,都是农村最常见的鲫鱼和鱤鱼,其中又以鱤鱼居多。

  鱤鱼形状细细长长,喜欢成群结队的出现,通常一点小鱼肠子撒下去,许凤发用许明月拼拼凑凑给他做成的渔网,一网兜下去,就是一小碗鱤鱼。

  现在拥有渔网的许凤发,已经成了全村小男孩们羡慕的对象了。

  鱤鱼个头也就比手指长不了多少,所以网到的鱼都给了赵红莲吃,许凤台、许凤发、老太太她们即使是只吃豆腐、枸杞菜,也吃的满足的很,尤其是老太太,她的牙不好了,老的野菜,她的牙齿嚼不动,只能干吞干咽,许明月的嫩豆腐一出来,顿时成了老太太的最爱。

  但她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时候许明月居然还能拿出一把挂面和两个鸡蛋出来,这两样东西,就是平常在农村都十分珍贵,更别提在旱灾年间了。

  许凤莲舍不得,有心想让阿姐拿回去,让她自己吃,或者给小阿锦吃,可当着大队长媳妇的面,自然是不能说这话的,只好说:“哎!”

  大队长媳妇也是没想到,许家居然能拿出这样的好东西给侄女儿吃,一般生了女儿的媳妇,哪里有挂面、鸡蛋吃啊,能有碗热水喝都不错了,还有不讲究的公婆,听到生的是女儿,就在产妇窗户外面骂了。

  她高兴的笑容满面,进了里屋,一边给赵红莲揉肚子,一边将外面的情形低声和赵红莲说了,对她眨着眼睛说:“姑奶奶这个媒没给你保错吧?没一个人有二话,都高兴的不得了,你那大姑姐还带了挂面和鸡蛋来,叫你小姑子去煮了。”

  原本心里还有些忐忑自己生了女儿的赵红莲,闻言也不由松了口气,有些脱力的躺在炕席上。

  孩子生下来后,并不是事情就完了,大队长媳妇还要使劲的给赵红莲揉肚子,把里面的胎盘揉出来。

  之前生孩子还能忍受的赵红莲疼的在产房里面嗷嗷叫,叫的许明月心头一颤一颤的,许凤台也吓了一跳,着急地问:“孩子不是生了吗?这这这……这咋了?”他趴在窗户上,焦急的快哭了,往里面喊:“红莲,红莲你咋了?要不要去医院?兰子,兰子你快进去看看红莲咋了?”

  大队长媳妇听到连忙喊:“别进来!叫老太太端盆热水进来!”

  热水这些早就准备好了,之前就一盆一盆的往里面端。

  许明月也知道外面的人身上多少都带了些细菌,不好往产房里去,只听着里面的痛苦的呻吟声,一直过了十来分钟,惨叫声才停了下来。

  这时候许凤莲煮的面条也好了,大队长媳妇出来,把面条端了进去放在赵红莲边上的炕桌上,又连忙出来,拉着老太太到一边,低声问她那东西要不要。

  那东西是指胎盘,在农村人眼中,这是上好的大补之物,结果问了许家人一圈,都不要。

  老太太是想要的,她想要了给许凤台补身子。

  可看到许凤台那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拒绝的样子,也只好跟大队长媳妇说了不要,把大队长媳妇给高兴的,把那东西用陶盆装着盖上盖子,准备一会儿带回家。

  这时候没有油,许凤莲煮的那晚面,真的就是水煮面,打了两个鸡蛋,可这样的一碗连盐都没加的水煮面,端到赵红莲面前,还是让她窝心的掉了眼泪,被大队长媳妇训斥:“刚生了娃可不兴哭,眼睛要哭瞎的!”又说:“唉,你也真是掉进了福窝里,当初谁能想到,穷的叮当响的凤台家,有一天能起来呢?还一下子出了两个干部!”

  现在许家村,除了她家,就是许凤台家出的干部最多了。

  许明月虽是外嫁归家的女儿,那也是许家人,看她给她哥哥盖的这么好的砖瓦房,嫂子生产还送挂面和鸡蛋,就知道她对娘家兄弟妹妹有多好。

  她早就从她侄女儿这里知道,许明月隔三差五的就让许凤台给她带吃的,哪怕就是常见的蔬菜、野菜,那也是她的一片心意不是?

  万事没有早知道,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后悔,没有在许家穷的叮当响的时候,把自家侄女、外甥女嫁给许凤台,白白叫一个‘偏太’的老赵家姑娘捡了便宜。

  赵红莲说话的口音和许家村不一样,‘偏太’是村里有些嫉妒她好运的人对她的蔑称。

  赵红莲还怕姑奶奶走后,许家人就对她生了女儿不高兴,没想到许家全家人,对这个第二代长孙女喜爱异常,不管是许明月,还是许凤莲、许凤发,全都对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娃,喜欢的不得了。

  许明月老早就积攒了一堆小阿锦小时候的衣服,她从里面挑了几件纯棉的旧衣服,洗干净送过来给新生儿。

  这些旧衣服刚收起来的时候其实还没那么旧,但一放就是七八年,压在编织袋底下,放的有些陈旧了,可再怎么陈旧,上面也是没有补丁的。

  老太太和赵红莲收到这些小衣服,更是高兴的不得了,赵红莲还有些不好意思:“这些都是好衣服,你留着以后给阿锦的弟弟妹妹穿。”

  许明月一听要什么‘弟弟妹妹’,就十分的抗拒,直接把衣服塞给赵红莲:“给你你就拿着!以后可别再让我听到这话啊!”

  许明月压根儿就没打算再生孩子,再说了,她那里多到都快放不下了。

  赵红莲这才红着脸不好意思拿起小婴儿的小手,用孩子的语气对许明月温柔地说:“那我就替大丫头谢谢大姑姑了,得了这么好的衣服。”

  她望着手中针脚细密,布料柔软的小婴儿衣服,真是爱不释手。

  许明月望着睡在赵红莲身边红扑扑皱巴巴丑的不忍直视的小婴儿,笑着说:“我是她姑姑,客气啥!”

  我的天,比小阿锦刚出生的时候还丑!

  小阿锦刚出生的时候,差点没把许明月丑哭!

  她是一直到第三天,才给小阿锦拍了第一张照片,还用了美颜!

  她见赵红莲坐月子,头上缠了个黑色布带子,想到自己那里累计了十几条洗脸时候套头发的毛绒发箍,便拿了一条过来给赵红莲,咖啡色的,后面两个可以扎辫子的蝴蝶结,很平常的东西,却让赵红莲爱不释手,尤其是上面毛茸茸的柔软的绒布,坐月子的时候戴在头上再适合不过了。

  她忙将自己头上破旧的黑色布带拿下来,戴上许明月给她的套头发箍,觉得自己套上这温暖的发箍,头都不疼了。

  就连大队长媳妇过来,摸着她额头上带的软软绒绒的发箍,都说是好东西:“就是出了月子都能戴!”

  很多上了年龄的老人,一吹风就头疼,她们都认为是年轻时没做月子,或是月子没做好,年老了,每天头上都要戴个抹额一样的布带子,当然没有电视上的抹额那么精致,就是普普通通的布条子折叠着戴在头上。

  许明月还给她带了一瓶聚维酮碘洗剂和一包棉球,低声对赵红莲说:“我前段时间不是总忘铺河口跑吗?我就顺便去了邻市的市医院跑了一趟,这是碘酒,给婴儿肚饥眼还有产妇下面消毒用的。”

  酒精和碘伏都是消毒用的,成分却完全不一样,碘伏的刺激性要小得多,可以给婴儿使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