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林冬就端着碗过来。
林秋然给汤圆炖了排骨,还给煮了一碗米糊,上面撒了点肉松,滴了两滴香油,就给拿过来了。
她炖了十几块块肋排,就只给汤圆拿了两块,剩下的要么晚上吃,还能给许娘子带回去。
林秋然其实也不知汤圆饭量如何,每日喂一些,吃不饱就喝奶,真让他敞开肚子吃,恐怕给五六块也都能吃完。
可小孩子不能积食,他现在只能扶着走,还在学走路阶段,一日动得不多,不会自己消食的。
林冬嘱咐,“大娘子说肉和米糊分开吃,别拌在一起,肉里面带着点骨头渣子的。”
排骨剁开的,炖得久骨头也酥了,渣滓不好滤,汤圆牙都没长齐,暂且用不着磨牙,林秋然更担心骨头渣磨了他嗓子。
孙氏点点头,汤圆已是等不及,“祖母,吃。”
孙氏无奈叹了口气,“刚出来的得晾,不急。”
汤圆现在九个多月,比寻常孩子开口早,这自然不是孙氏自己这么觉得的,她没生过孩子,捡到萧寻时,萧寻都三岁了,已会开口说话。
但婉娘和于婶儿是养过孩子的,总说汤圆壮实聪明。但想想也情有可原,林秋然给请了奶娘,每日有许娘子、林夏、孙氏三个人看着,夜里也守着。
后来有芸娘柳娘后,看着汤圆的人就更多了,就连余安出事的一个月,也避到别处去了,根本不会被吓到吃不下饭。
像于婶儿生孩子那会儿,坐月子自己喂,没什么吃的奶水也不够,大虎他们自然不如汤圆壮实。
婉娘坐完月子不久也出来干活了,算不得劳累却也辛苦。
孙氏慈爱地看着汤圆,她给夹着排骨,汤圆上嘴啃的。
孙氏不由想起萧大石刚抱两只狗回来时它们吃饭的样子,那小奶狗,吃饭的时候尾巴晃得和风车一样快,汤圆啃两口抿着唇嚼嚼,模样高兴呦。
孙氏看不够,尤其现在家里不缺吃的,孙氏不说吃过山珍海味,但各种好吃的菜也吃过,瞧汤圆两根排骨都能吃得这么高兴,她还有点不忍,“慢点慢点。”
等林秋然过来的时候,汤圆已经吃完了。
林秋然进屋,汤圆就跟孙氏一块儿转头看过来,他嘴边有些脏,孙氏觉得脏点也无妨。
林秋然拿来帕子给他擦,汤圆乖乖喊了声娘。
林秋然道:“吃完啦?”
孙氏道:“嗯,瞧着不太够,要不再给点?”
孙儿还没吃饱,孙氏心里有些不好受,林秋然道:“他还小,先这么多吧,明儿再吃。”
还有奶喝呢,饭不必吃太多的。东西家里不缺,但是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想吃明日还能做。林秋然盼着汤圆结实,但不希望他吃得胖乎乎的。
不怎么动,吃多了胖更不愿意动。
林秋然:“还剩些,晚上再给吃一块,其他的许娘子吃。”
孙氏点点头,“哎。”
林秋然看他脸擦干净,伸手摸了一把,“一会儿给你们带上饭,就回去吧。”
孙氏:“嗯,你忙你的去。”
林秋然说得也有理,以前什么都没有,省着给孩子吃,现在什么都有,只是怕吃多了吃坏了。
汤圆试过肉,也一日一日长大,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虾仁儿蒸蛋,清蒸黄花鱼,慢慢的能吃别菜,清炖鸡、米饭包子都能吃。
酒酿馒头林秋然没给他吃过,蒸熟也有点酒的,小孩不能碰。
等他再长大些,林秋然养他也不似小时候这么精细了,多是大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红烧肉、红烧鱼,他还能吃辣,很喜欢吃麻辣兔丁。
看他吃麻辣兔丁,林秋然总能想起萧寻来。
不到两年时光,让竹笋长出竹节,摇摇晃晃的小竹子从学习走路,到步伐稳健,能跑能跳。
林秋然愿意算周岁,如今汤圆不满三周岁,刚两岁半,但是按照孙氏的算法,汤圆今年已经四岁了,等过了年就五岁。
八月底,天气晴好。
孙氏跟在后头,招呼着,“汤圆慢点哎!”
孙氏走路不慢,是汤圆跑起来太快了。孙氏的话音落下,汤圆就停了下来,还往回跑了几步,小小孩童黄发垂髫,立在夕阳下,“祖母,其实我可以自己去金鼎楼的,街上的人都认识我,你不必跟着。”
汤圆比这个年纪的孩子高一些,穿着绸缎做的小衣,模样很乖巧。
看汤圆这样,孙氏不禁想起萧寻来,她道:“你可不能自个儿出门,你娘知道了没你好果子吃。”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就算街上人都认识,也得小心着。
汤圆无奈叹了口气,他好想去金鼎楼呀,娘说今天做牛肉蒸饺,牛肉可不常见,汤圆打算吃四个的。
祖母要等,蒸饺要吃,只能在快到金鼎楼的时候汤圆小手一挥,一溜烟跑了进去,留下一句,“祖母我先进去了。”
汤圆没从后门进,直接从前门进的。他很喜欢金鼎楼的门面,每日都要看,只不过风吹日晒,再被雨水冲刷,不似从前那般好看。
有几处漆的颜色都淡了,史掌柜打算过些日子补补。
他在算账,摇椅一晃一晃的,见前门近来一个小人儿,他道:“汤圆来啦。”
汤圆乖巧喊了声史伯伯,史掌柜哎了一声,习惯成自然地问了句,“汤圆,十二加十五得多少呀?”
汤圆道:“二十七,我找我娘去了!”
大堂有不少客人,汤圆小心避让,省着撞了。等到院子,有人在洗碗,汤圆笑了笑,然后把门帘掀开一条缝,没敢进去。
林秋然不让汤圆随便往厨房跑,小孩子总在外玩儿,有时会弄尘土、泥什么的进来。
而且也怕客人觉得孩子会伸手碰客人的菜,哪怕汤圆没这样做过。
但小心点为好。
汤圆瞧瞧掀开的门缝,里面在忙碌,没人注意到他。
婉娘在切菜,切完了就炒,如今她也能做一部分菜了,林冬几个也在忙,看前头要什么,她们给盛出来放在推车上。
林秋然穿着窄袖衣裙,头发用布巾包裹住。锅中火焰冒了出来,里面的双椒牛肉在颠勺时滞空一会儿,又落入锅中。
爆炒几下,这道菜就好了。
林秋然盛菜时瞥见了帘子缝里的汤圆。
林秋然笑了笑,汤圆小声喊道:“娘——”
林冬回过头,也瞧见了,然后低头笑笑,拿了碗筷去蒸笼捡了两个牛肉蒸饺,然后过去递给汤圆,“去隔壁屋里吃,吃完再过来。”
汤圆点点头,“娘——那我走啦——”
林秋然:“去吧。”
汤圆抱着碗去了隔壁,孙氏这会儿也进来了,她不用干活,盯着汤圆就是。这么大的孩子也好看,带着玩一会儿就是。
林秋然把菜放到托盘上,“林冬,一会儿史掌柜来了,告诉他十个蒸饺记我账上。”
史掌柜和她做生意,这一年多来为铺子做尽打算,占的分成由原来的一分到了五分。
虽然说一只饺子不值什么钱,可账该弄清楚算明白,不能白占人家的便宜。
一年多的时光,林秋然并没有开分店,而是让金鼎楼在余安站稳脚跟。原来最大的酒楼是醉春风,但自前年起生意就不太好,去年关门了。
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但换了一个新的酒楼,也不知老板还是不是原来的,换了新的后生意也不比从前。
然后就是林秋然收了四个徒弟,三个男子,另一个是婉娘,林秋然一直教他们做菜。
这个时代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若是背叛师父,那是会被世人戳脊梁骨的。
林秋然觉得不能总买人,而且林冬几人年岁也大了,到了议亲的时候,她们本来就是奴籍,若以后再嫁个小厮,一辈子就这样了。
林秋然收的三个徒弟人品不错,若林冬她们不愿意,她也不会逼,以后路也长,没必要非成婚嫁人,只是多给条路而已。
陆凡几人还在,就是做菜不好吃,不然林秋然也会先考虑收他们做徒弟。不过他们干活很久,对铺子也有利处,所以这两年来工钱也涨了。
陆凡赵兴都是一两银子一个月,再算上铺子的节礼年礼,一年到头也不少。
如今酒楼每月有二百多两的利润,林秋然能拿到手二百一十两,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两年下来,酒楼的钱加上香料和五芳斋、于婶儿、杨娘子那儿,每月多的时候四五百两,少的时候三百多两。
赚得多,花销也多,林秋然又买了一百八十亩地,加上原来的二十来亩,凑足二百亩。
新买的分别落在萧家村和林家村,这就花了五百两银子。
家里还添了辆马车,去酒楼驴车够用,但是风吹日晒少不了,驴车也不便。要是出远门还是有辆马车方便,正好林明会驾车,林秋然就直接买了。
再有逢年过节添衣裳首饰,家里再置办些东西,林秋然手里有六千多两银子。
在余安跟徐家比不了,但已经算是富户了。
不过财不外露,林秋然出门做菜衣着依旧朴素,不用她做菜时会打扮一二,但也往素净雅致打扮,不会穿金戴银。
孙氏萧大石如此,对汤圆也是如此。
昨日史掌柜买了牛,因为牛肉不常见,其他人不会做,都是林秋然来的。一忙就是一个多时辰,期间汤圆又掀开一次帘子,小声着怕打扰她们干活,“娘,我还能再吃一个。”
四个他是吃不下了,三个成,晚上不吃别的饭。
林秋然就又给他拿了一个,“你去问问你祖母,这会儿要不要吃。”
汤圆去的快回来得也快,“祖母说娘先忙,她还不饿。”
林秋然点点头,孙氏回去吃也成,也有给做饭的。
这一忙就到戌时三刻,孙氏带汤圆回去了,一楼就剩两桌客人,菜也都上去了,林秋然能歇会儿。
林冬几人也累得不轻,今儿楼上有七桌客人,有人家办喜事,还挺忙的。
等客人都吃完,史掌柜几个收拾桌子,请的洗碗工忙着烧水刷碗。
林冬几人把剩的肉菜盛出来,看着不太多,又做了两道菜,端出去见几人还在收拾,她道:“先吃饭了。”
史掌柜把东西放下,他道:“先吃吧,在一块儿吃不了几顿了……”
史掌柜语气有些伤感,陆凡赵兴也都低下头,史掌柜叹了口气,“林娘子,你真打算走啊。”
第八十三章 启程
林秋然轻轻点了下头。
这个决定不是近期才做的, 她早就有打算搬到别处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