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回于婶儿想得就更多了,因为搬来县城,家里有个小摊子生意还不错,这些日子的确有人打听大虎。
大虎心眼不少,就得选个老实本分善良的媳妇。若是选个争强好胜心眼小的,那可是娶回来个搅家精。
于婶儿今儿是气得不轻,第二天就把分成给拿过去了。
两家没签文书,于婶儿以前也没做过生意,反正就啥时候有空啥时候送钱,她笑着道:“这回比上回多点,我家这多亏了你们,我都不知说啥好了。”
孙氏为她高兴,“那是你们能干肯干,这回赚钱了,也能给大虎说个媳妇,你等会儿,我给你拿点豆糕。”
孙氏给于婶儿拿了两斤豆糕,这是五芳斋给送来的。五芳斋现在生意不错,可偶尔也有卖不完的时候,剩的豆糕第二天不会再卖,徐管事管着铺子,偶尔就给这边送来。
于婶儿一愣,分成总共才二两银子,再拿两斤豆糕,这哪儿过意得去。“不用不用,你给秋然吃。”
孙氏塞到于婶儿怀里,她道:“家里还有,你拿回去给孩子们吃。”
于婶儿想那个不成器的,还说不给分成,她一想起心里就羞愧,奈何孙氏诚心给,也只能把点心带回去。
回家之后大虎还过来看,于婶儿瞪了他一眼,“这是你们孙大娘给的,你不许吃。”
*
孙氏拿着荷包进屋,把银子给林秋然,“你于婶儿来了,过来送分成。”
林秋然掂了掂,里面有二两银子,正好家里手头紧,多二两银子都能解燃眉之急了。
现在哪儿哪儿都要花钱,添置锅碗瓢盆就花了一两五钱,再有试菜、调料香料、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样样都得用钱。
还去了趟官府办做生意的文书,文书不必花钱,但林秋然打点了一番,以后做生意方便,这些日子赚的钱很快就花了进去。
算上现在这二两,家里还有三两五钱,有急事儿用得着,日子不用那么紧巴。
林秋然笑着道:“也是正好,缺什么来什么。”
家里算的是十六开业,这两日林秋然就过去铺子试菜做菜,熟悉那边的锅灶,婉娘也过去帮忙了。
她有孩子,现在孩子太小得喂奶离不开人,所以她娘就带着孩子来,就在旁边屋子看孩子。
原本林秋然起初还担心婉娘会一直顾着孩子,总是神,但还好,只有徐大娘叫婉娘时,婉娘才会过去。
几日功夫,婉娘已经知道要做的几样菜该怎么备菜了,炒土豆丝切了丝后泡上,还得切点胡萝卜丝。
水煮肉片的肉片要逆着纹路切,用刀背拍几下蘸少许生粉,刚开始做不熟悉,婉娘做得慢,但胜在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做得很好,不用林秋然再返工。
菜备好直接做就是,豆芽豆片做的水煮肉片,用米酒姜片做得姜母鸭,还有小酥肉和卤猪肝猪耳朵几样凉菜,全是试过三次之后才决定上的。
主食这边就是酒酿馒头和米饭,提前做好。
婉娘一日都跟着林秋然忙活,自从生下孩子之后她就没怎么出门,头一次出来,女儿就在旁边,也不用惦记,很快她就乐不思蜀了。
现在没客人,林秋然做的菜最后都是他们吃了。水煮肉片香辣好吃,一筷子豆芽豆片,她就没吃过这么香辣好吃的东西。
还有醋溜白菜、酸辣土豆丝、锅巴土豆、卤制的凉菜和肉皮冻……每一样都好吃。而且,婉娘觉得林秋然除了蒸的馒头好吃,就连蒸米饭都比自家蒸的香一点。
她不禁问:“秋然,这米是从哪儿买的?”
婉娘也想去买一些。
林秋然不禁一笑,说道:“就是普通的大米,不过我在其中放了些糯米,蒸出来就更莹润黏糯些。”
当然放多少也有讲究,放少了没用,放多了就太黏了,吃着像没粽子味儿的粽子。
婉娘笑了笑,“原来如此。”
今儿十五,明日就开业了,婉娘深吸一口气,饭菜这么好吃,以前还有回头客,明儿生意应该不错。
眼见余光瞥见萧大石从外头回来,他出去买了两挂鞭炮,明儿放。
也不知道生意如何,头一日没准备太多菜,红烧肉先炖二十斤,羊肉炖十斤,鱼先买了二十条在桶里养着。猪肉也备了三十斤,像水煮肉片肉末豆腐都是会用猪肉的,这个不能少。
还有就是菜豆腐豆芽,林秋然备的是一日的量,若这些都能卖出去,一日流水能有三千多文。做吃食铺子,利润在六成,赚得也不少。
现在天冷,东西放几日也不会坏。鸭子林秋然打算先炖两只,其余的在家养着。若实在不好卖,就自家吃,她还挺喜欢吃姜母鸭的。
准备这些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就想着备齐了不能缺东西,可到了十五晚上,一想明儿就要开业了,全家上下就有些紧张。
孙氏最紧张,她怕生意不好,怕还赚不到摆摊的钱,开了铺子还没以前赚得多,那可咋好。
萧大石也是,偶尔脑子里还飘过那日坐的马车。
林秋然安慰道:“娘,咱们现在想的就是每日有点钱赚,不管多少,只要不坐吃山空光等着分成就行。家里不算缺钱,也攒了宅子铺子了,开铺子不也是为了轻巧一点舒服一点吗,少赚些也无妨。”
林秋然声音温柔,让孙氏心里稍安,可谁嫌钱多,她还是希望轻巧之余还能多赚点钱。
的确是轻巧,次日一早,孙氏老早就醒了,天还没亮外面漆黑。这会儿也才五更天,没点灯,伸手不见五指。
往日这个时辰萧大石就得去拿肉了,等萧大石回来孙氏要切肉焯水炒糖色,然后烧早饭叫林秋然起来。这几日没摆摊,但得去那边收拾做菜,起得也早。
今日中午才做生意,不用再起那么早了。
孙氏翻了个身,硬生生躺到卯时过半才起来。萧大石也起了,两人一个挑水一个烧饭。等到辰时一刻,孙氏去叫林秋然起来,家里人简单收拾一番又吃了早饭,就直接去了铺子,这会儿也才辰时三刻。
天没大亮,灰蒙蒙的,可天边一抹赤红,今天是个好天气。
不多时婉娘也来了,徐大娘带着孩子去了旁边屋子,那边有床桌椅,能带孩子。
如今孩子要喝奶,等大一些就不用带过来了。
萧大石和孙氏没闲着,把一楼桌椅擦了擦,如今只一楼用得着,二楼就围上放东西用。前头没事,孙氏还去后厨帮忙。
该炖的肉已经炖上了,厨房砂锅四个,打的灶台两个,萧大石又在院子搭了一个,两处炖菜留一个炒菜足够用。
馒头米饭就跟着炖肉时蒸,也省柴火。
差两刻巳时,该提前做的菜都上锅了。萧大石从前头过来,“秋然,快吉时了,该揭牌匾了。”
算的是巳时二刻吉时,就快到了,林秋然跟着孙氏萧大石去了前头,新铺子开业,少不了围观凑热闹的。
林秋然不认得这些人,但是孙氏和萧大石见到了几个熟面孔。
到了时辰,萧大石放了鞭炮,林秋然用竹竿把牌匾上蒙着的红布挑开,露出下面的萧家食肆四个字。
她看了看左右,“萧家食肆今儿就开业了,还望大家多多捧场!开业头一天,每桌送一壶米酒!”
林秋然说完,就把前头交给孙氏萧大石,还没到中午饭的时辰,她去后头等着吧。
孙氏和萧大石常卖菜,对招揽客人这些活儿分外熟悉。林秋然还是更喜欢在后头做菜,一盘一盘炒出来,看着就欢喜高兴。
左右都有铺子,那边的客人见这边刚开业,也忍不住驻足看看是卖什么的。
有人还打听菜色菜单,有觉得不错的,当即决定中午来食肆吃。县城的几家饭馆也吃够了,如今开了个新的,正好尝尝这边手艺。
还有萧家摊子的回头客,那是吃叼嘴的,以往就等着红烧肉焖羊肉解馋,这回开了铺子,很早就进来点菜了。
许久不吃的红烧鱼来一条,尖椒酿肉依旧没有,有些失望但有别的菜,菜单林秋然写了九张,后头都标了价钱。不认字的就让孙氏和萧大石告诉,这几日二人已把菜单背得滚瓜烂熟。
孙氏和萧大石一趟趟进厨房,“秋然,一桌要八道菜,卤味拼盘、红烧肉、焖羊肉、红烧鱼、炒土豆丝、肉末豆腐、姜母鸭,还有炒白菜!”
这桌是回头客,五个人一起来的。孙氏说菜多,但客人不信,直接点了八道。
很快萧大石又进来,“秋然,一桌要两道红烧肉,还有酸菜鱼、土豆丝。”
“秋然,一桌要焖羊肉、水煮肉片、土豆丝、酸菜鱼。”
……
孙氏和萧大石进进出出,一连报了六桌,食肆大堂总共九张桌子。每张都是四人桌,长条凳,挤一挤能坐个五六人。
林秋然也有点紧张,好在她脑子好使,但婉娘已经听乱了,“等会儿,多少盘红烧肉,多少盘羊肉?几盘土豆丝,几个姜母鸭来着?”
林秋然笑着道:“婉娘,像红烧肉啥的,一会儿我爹娘要了你再给他们。其他菜我记着呢,四盘土豆丝,三份姜母鸭。”
一般来说,一顿饭一刻钟多但到不了两刻钟就能吃完,一个中午,午时前后营业,能吃一个多时辰。
客人多得话中午能有三四拨客人。林秋然看着已经六桌了,趁着这会儿客人只点菜还没吃,让萧大石又宰了两只鸭子先给烧上。
她拿纸笔简单记下,可婉娘不认字,索性林秋然说,让她备什么菜就好了。
洗土豆切土豆,这也忙活开了。
萧家食肆外,客人来往络绎不绝,不过这才巳时,大多只观望。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门口,百姓才从这边让开,一只玉手掀开帘子,蒋思捷看着牌匾上的四个字,低声问丫鬟,“就是这儿?”
第四十二章 身怀六甲
马车内还有两个衣着体面的丫鬟, 其中一个道:“姑娘让奴婢打听的萧家,现在不住萧家村,已经搬到县城住了。前些日子在街头摆摊, 现在开了间食肆, 就是这家。”
另一个说道:“奴婢打听着, 两个上个年纪的, 男的姓萧叫萧大石,今年四十三岁。女人姓孙叫孙秀英, 比男人小一岁。家里还有一个年轻妇人叫林秋然,现在家住榆林街第二条巷子里, 今儿刚开业, 白日家里就在这边做生意。”
也才来一日,就打听了这么多。丫鬟看着蒋思捷的侧脸,蒋思捷目光还在萧家食肆四个字上。从京城到余安, 不知自家姑娘赶了半个多月路, 来到这儿打听这么一家人做什么。
蒋思捷皱了皱眉,这怎么和她知道的不太一样?
她是昨日来到余安的,到余安之后先找了个客栈住下,就立刻带着人去萧家村了。
蒋思捷在车内等着, 侍从去村里打听, 那么大个村子,打听一刻钟多,回来说萧家村没有这俩人, 还把蒋思捷吓了一跳。等她亲自去问才知道萧家二老早就搬走了,人还活着便是好事,蒋思捷回了县城,又让丫鬟去找人, 便到了今日。
蒋思捷想不明白,为何现在和书中的剧情不一样了。
萧寻的妻子没有走,难不成只是打了孩子,人留下照顾两个老人了?书中林秋然改嫁后嫁得并不好,她能穿越,或许林秋然也有重生的机缘。
可是又来开铺子做生意,萧家人不仅没有因为萧寻死讯大受打击一蹶不振,还做起生意赚钱了。
书里对林秋然着墨不多,只说萧寻并不恨她,自然也不爱她。之后没有出现过,并没有写她有没有做生意赚钱。兴许是萧家二老做的,也有可能和她一样,看了书后穿过来,等萧寻回来。
蒋思捷也不知这铺子是买的还是租的,萧家现在究竟有多少钱,可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她,萧家现在的日子还不错。
蒋思捷还没见到萧大石和孙氏,不知道二人长什么样。书中多用老实憨厚来描写二人,大概是包子性格,不然也不会因为生不出孩子被给赶出去。性子软,蒋思捷还怕他们二人受人欺骗。但无论如何,活着就是好事,萧寻回来看着爹娘还在,不会大失所望。
丫鬟见蒋思捷看了许久,不由问:“姑娘,中午可在这儿用饭?”
蒋思捷摇了摇头,“不了,去旁边茶楼坐一会儿吧。”
她现在不知怎么面对萧家人,索性二人没事,那就不着急了。她脑子有些乱,还是先弄清到底怎么回事儿再说。
蒋思捷去了一旁茶楼,还未到午时,萧家食肆已有客人坐了进去。这是总来摊子买菜的客人,知道萧家开了铺子,特意过来的。
林秋然看时辰差不多,让孙氏他们先上凉菜。
凉菜昨天晚上就做好了,总共两样,卤味拼盘和猪皮冻。卤肉放在木桶里泡一晚上更入味,切片装盘就行。
一盘有三样,猪头肉、猪耳朵和猪肝,下水便宜,一份十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