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赵进山的性子,能请他出来吃就不容易了,就算带着他去二楼, 看那样的环境也不会坐下吃的。所以就在食肆的一楼吧, 菜单嘛, 让林秋然看着安排。
王主簿想着, 可以做些好吃的菜,虽不在二楼, 可以尝尝二楼的菜,钱肯定是县衙出, 县衙是有接待官员的款项的。
林秋然王主簿面露喜色, 估摸是成事了,可真是快,前天王主簿才把点心拿走, 今儿赵大人就来了。没准儿还知道是她做的金元宝呢, 估计来食肆吃也有这方面原因。
王主簿还有事,说完就走了。婉娘道:“从胥州远道而来,是不是得多准备些菜?”
婉娘是知道林秋然帮忙的,赵大人是官员, 来食肆吃不得盛情款待。
林秋然摇了摇头, “要在一楼吃,能看得见别人桌上点的菜,也能看见菜单, 弄菜单上没有的不合适,万一别的客人问怎么办。再说咱们食肆的菜也不差,点什么上什么,不用单独做。”
没准儿赵大人以后还来呢, 林秋然只在厨房做菜,万一伙计没认出来怎么办。若以后吃的跟这次的不一样,那该怎么解释,到底是食肆手艺差了,还是故意区别对待让赵大人难办。
这做官的,尤其是好官,在百姓心里就是青天大老爷。他出来吃饭肯定不想弄得人尽皆知,尤其赵进山为官清廉,肯定也不想特意为他多做什么。
林秋然打算就当普通客人,她告诉成林冬,“林冬,你回家一趟,让我娘把汤圆抱来,中午吃饭前过来就行了。”
只让孙氏带汤圆出来,许娘子不跟着,时间太长容易饿。
赵进山是五品官员,说不准以后还会升官,倘若能让汤圆在赵大人面前混个脸熟也是好的,若见不到那也无妨,这事凭缘分。
林冬点了点头,婉娘先是一愣,随机反应了过来,她有点敬佩林秋然,汤圆才多大,这都能想到。不过这事儿跟她没关系,她就不带英姐儿凑热闹了。
不用准备什么林秋然省了不少心,她也没嘱咐隔壁消停点。每日吃饭的时候隔壁就有动静,这样吵点是吵点,但客人能知道隔壁也被他们买下来了,省着费心告诉。
而且在隔壁,没有上下楼声音那么大。耽误功夫也得多拿钱,工钱是按日算的。
林冬赶紧回了趟家,孙氏啥也没问,午时就把汤圆给抱了过来。汤圆今天很精神,见了林秋然一个劲地笑。
林秋然想好了,如果李县令不让她过去,就让孙氏抱着孩子给客人上壶酒什么的,说不准以后就有印象了。如果让她过去,那就林秋然抱着汤圆去回话。
林秋然嘱咐孙氏:“娘,到时候你就抱着汤圆走几圈,也别乱看,别人问了,就说你管带孩子,闲暇的时候来食肆帮忙。”
怕孙氏紧张,林秋然没敢告诉她赵进山是胥州知州,这事儿不好让人看出来。
林秋然拉拉汤圆的小手,“还有啊,要是汤圆哭了就出来。”
林秋然知道小孩哭闹恼人,客人来食肆是吃饭的,不是听小孩哭的。自家觉得可爱的,外人未见得。汤圆不常哭,但万一认生害怕呢。
孙氏点点头,也没问为啥,反正林秋然让她干啥就干啥,林秋然是当娘的,肯定不会害孩子。
林秋然亲了亲汤圆脸颊,小汤圆,你可得争气点,多笑笑呀。
临近正午,客人一波一波进来,史掌柜几人熟练地点菜上菜。午时三刻,史掌柜眼尖,看见王主簿带了几人进来,他虽是市井百姓,可对县城的一些官员脸熟,尤其王主簿,都来过食肆几次了。
林秋然去县衙办事也见过的。
还有一个,他记得昨儿晚上还来食肆吃饭着,要是过个十天半月,史掌柜肯定忘了,但就昨儿晚上,他当时还想这人气度不凡,很有威严呢。
几人都穿的常服,仿佛就是来吃饭的客人,可一看就和常人不一样,举手投足间有儒雅气。几人找了角落的位置,史掌柜眼观鼻鼻观耳,拿着菜单过去,“几位客官看看要吃些什么?”
李县令道:“赵……赵兄点菜吧。”
赵进山道:“入乡随俗,你看着来就是,不用点太多,我们四个人够吃就好。”
史掌柜忍不住挑了下眉毛,好嘛好嘛,知道食肆饭菜量大吃不完了。
李县令道:“那就五道菜吧,红烧肉、水煮肉片、酸汤鱼,再来小白菜和土豆丝。”
三荤两素,应该是够吃的。而且,李县令三人是陪客,不是为了吃饭,不可能敞开肚子吃。
他把菜单递给史掌柜,“一人一碗饭。”
史掌柜道:“我们这儿还有酒酿馒头和翡翠蒸饺,馒头一文一个,蒸饺两文一个,客官要不要来点儿?这可是我们食肆的特色,就春日有,好多人都点的。酒水可要来一壶?”
李县令看了赵进山一眼,赵进山似是好奇,他便道:“那少两碗饭,再来两个馒头四个饺子吧。酒水不要了,上壶茶吧。”
赵进山在,李县令也不敢铺张浪费,酒就更不能碰了,好在点菜的时候赵进山神色如常。
先是馒头米饭上来,接着是红烧肉,李县令给递了筷子,“大人尝尝,这间食肆在余安小有名气,味道很好。”
赵进山点头接过,他尝了一块儿,和昨天的味道一样,肥而不腻,的确好吃,一边吃着,他一边说道:“我来时路上想了,此事也有我的不对。”
李县令长叹一口气,唉了几声,“赵兄你这……唉,哎……”
他觉得做官不能太苛刻,不然就是为难自己了。一个县城的百姓还这么多呢,他都有顾不过来的时候,作为知州赵进山操的心只多不少,哪儿能事事周全。
再说钱有为二人这样做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二人有心瞒着,赵进山哪儿能发现。
赵进山摇了摇头,他说的不全是这个,他官高几阶,从前以为不拿百姓的东西为百姓做事就是对百姓好,可外人会把主意打到他身边人身上。
钱有为二人这次就算不得贪墨,可若细查,肯定还能查到不少东西。至少他们来余安什么都不干,只是享乐是板上钉钉的事。当然若细追究,李县令此番也有罪。
赵进山不想为难李县令,他叹了口气,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去哪里别人都会由着他的心思阿谀奉承,这样下去只会蒙蔽他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
下面人会给他想让他看到的事情,跟他一块钱有为也很能吃苦,也是两袖清风,背地里什么样,他知道一些,却没想过这么过分。他还以为,各县安稳,什么都好呢。
所以这次赵进山也没执着非要在驿站吃,就算在驿站,李县令也会让人做他觉得好的家常小菜,反而更奢靡铺张。
赵进山突然想起那次,他笑着问:“上次来,也不只是家常菜吧。”
王主簿陈县丞二人听着俩人说话心里一紧,李县令嘿嘿一笑,都看出来了,不好再否认,“赵兄明察,唉,只是觉得你辛苦,来余安得吃些好的。那会儿天那么热,但也不算费心。而且赵兄有所不知,当初给你做菜的厨娘,如今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
赵进山打量了食肆,这边菜价不算贵,客人也不少,中午这会儿只剩一张空位。
赵进山:“这家吗?”
李县令点点头,“而且那不着调的法子是我想的,金元宝就是她做的。就是路程遥远,东西坏了。”
李县令心里觉得坏得好,可话不能那么说。
赵进山道:“东西我让人拿去喂鸡了,除了有些酸,味道还是不错的。一会儿等生意忙完,我想见见她。”
能做出这样吃食自是心灵手巧。
李县令哎了一声,虽然见一面说几句话没啥用吧,但是在大官面前露个脸,总比不露得好。
他说了说林秋然的事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嘛,从林秋然夫君没了来县城,到家里慢慢好起来,萧寻也回来,当然,他还提了县城给了他们诸多照顾。
比如小摊贩不交税钱,买不起种子的县城出钱贴补,今年也修了堤坝。
这些赵进山听也就听了,他自己会看。
赵进山道:“这个食肆饭菜不错,味道好,都好吃。”
史掌柜竖着耳朵听这边说话,就立刻告诉林秋然了,林秋然没让孙氏过去。
几人吃完饭,就结账走了,史掌柜怕几人真走了,出去看了看,就在外面等着呢。
本来李县令说坐着等,但是赵进山觉得不好,“还要做生意,我们在这儿坐着,别人就不能来了。”
几人还找了张桌子坐着,史掌柜让赵兴给上了茶水,李县令道:“不必上茶了,你们东家呢?”
赵兴把毛巾往肩上一甩,“我这就去喊。”
食肆已经忙完了,林秋然抱着汤圆出来,今儿出来有些久,林秋然刚给他换了尿布。她抱着汤圆给几人行了一礼,“民妇见过赵大人。”
萧寻是做官,但她只是做生意的百姓。
赵进山看了眼林秋然,又看向她怀里的孩子,汤圆张着嘴笑,他快两个月了,模样好,很讨人喜欢。
赵进山笑了笑,道:“坐吧。”
他没纠结林秋然喊他大人,就像他所想一样,他官阶摆在这儿,除非不跟着李县令他们出门,私下查看,否则就是把自己是个官写在头顶。
林秋然依言坐下。
赵进山也有儿女,不由问道:“这孩子多大了。”
林秋然点点头,“不足两个月。”
赵进山目光和善,“你来做菜,孩子也带着?”
林秋然摇了摇头,“平日是我娘带着,孩子想我了就抱过来看看,家就住在余安,离得很近。”
赵进山不由一笑,去拉了拉汤圆的手指,汤圆眼睛明亮,嘴里咿呀咿呀的。
赵进山眼神又柔软了些,“听李大人说你夫君在胥州军营,这孩子很好,日后要送他去读书习武。”
林秋然道:“家中做了生意,也存了些钱,是有这个打算,但不知哪里的书院好。”
赵进山道:“古有孟母三迁,你想找好的书院,主意不错。胥州有安山书院,里面先生还不错,若再往上走,京城还有松山书院。”
赵进山觉得自己说得有些多,这孩子刚这么大点,不急的。不过他有个好母亲,为父母者,为孩子计深远,当真是一点都不错。
林秋然笑着点点头,“多谢大人赐教,我以前都不懂这些。”
赵进山道:“县城小,以后走得远了看得远了就知道了。你做的吃食很不错,虽然现在还不是余安的特色,但可能慢慢做成这儿的特色吃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宜过贵,而且形状上不宜过像……”
赵进山觉得太像金元宝不好,容易给有心人可乘之机,就比如昨日的,他每个都看过,匣子也翻了,才确定没有赃物。
林秋然点了点头,她会和徐管事商量的。
赵进山道:“行,你们忙你们的,我就不多打扰了。”
赵进山还有别的事,一行人很快就走了。
汤圆还在笑,林秋然忍不住揉了揉他的脸,今天可是争气。大人看孩子好不好,也只看外在,爱不爱笑,大一点看爱不爱说话。
孙氏没跟着说话,也没过来,等人走了她才出来,她心里惊诧,“那是当官的。”
林秋然道:“他是胥州知州,过来是有公务。”
做点心的事儿林秋然没和家里说,她也没拿到多少酬劳,她看了眼怀里的汤圆,又看了眼门口,外面春光明媚,几人已不见身影,她希望以后还能见到。
第七十二章 归来
孙氏知道知州比知县官还大, 她又想起去年林秋然去驿站做菜,就是给他做的。
孙氏刚看见林秋然抱了汤圆过去,还跟赵大人说话了, 急着问:“大人都说啥了。”
林秋然笑着道:“娘, 赵大人说那个吃食可以做着卖, 做成余安的特色。还说汤圆很好, 日后要让我们送他去读书习武。娘,赵大人还说了, 胥州还有京城的书院更好。”
孙氏眼睛一亮,脸上笑意止都止不住, “那得听赵大人的。”
说不准以后家里还出个读书人, 做官哩。
林秋然笑了笑,“嗯,不过汤圆还小, 说这些早着呢, 娘你先抱汤圆回去吧,他也该饿了。”
今儿出来有些久,该回去了。
林秋然想过,若是她提让汤圆以后去胥州读书, 孙氏和萧大石没准儿觉得太远, 余安也有私塾书院,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用得着那么早就去别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