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咸鱼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9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27:16

  徐飞在背后默默补充,他们可以再请假去一趟公社问一问,他们下乡来可不是给人欺负的,大不了拔报公安局。

  村民们听在耳里,只觉得这些话真熟悉,不就是昨天叶知青讲过的吗?他们只言知青们果然相处得其乐融融。

  仔细一想,知青们远离家乡抱成团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和村里多了一户外来人家差不多,只是这外来人家彼此没血亲关系。

  这种同伴关系牢不牢固未知,但他们有叶榆这个大杀器,干的了架骂的了人,村民们现在可不敢欺负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生怕被叶榆踢飞还得赔红薯。

  一群人扯着聊着便到了地坎上。

  韩景他们去找大队长,大队长想了下,说让王老二明天早上当着全部队员向知青们道歉,反正只要不闹到公社,这事与他无关,丢的也不是他面子。

  思及公社现在对知青的印象,韩景他们也不想闹到镇上。

  双方满意结束,受伤的只有始作俑者王老三一个。

  大队长说他也有事情找知青们,考虑到前天,几人表现出的真实实力,他决定重新安排他们四个入组。

  先是花菲菲调到活相对轻松的第四小组,再者韩景和徐飞退出青壮年为主的第一小组,加入第二小组。

  至于叶榆,以她的实力去第一小组肯定绰绰有余,但第一小组从未接收过女人,那里到处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成亲的有,单身的也不在少数。

  考虑到叶榆再强也毕竟是一个女的,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不挪位置,继续待在第三小组。

  王志明是少有尊重知青的大队长,在换组前分别询问他们意见。

  “谢谢大队长。”

  花菲菲表示自己完全没有意见,哪怕大队长强调在第四小组获得的工分最少,寒冬腊月甚至有可能没工上,挣得粮食一个人吃也恐怕够呛,顶多不会饿死。

  “没工上!!!”

  这么大一串话,花菲菲只听到“没工上”三个字,连连点头,她还真不太在意粮食够不够管饱,不够可以买,爸妈不要她回沪上,不会连生活费也不支持吧?

  只是——

  昨天才生气说实话要和家里一刀两断,结果今天又盼着家里寄来的东西,出尔反尔,她还真是出息。

  花菲菲忍不住又红了眼眶。

  韩景对大队长的建议却有点不服气,年轻人争强斗胜,都不想说自己不行,被徐飞一拉,愣是找不到话回他的“叶榆都在第三组”,他觉得自己努力努力超过其他人可以,但对赶超叶榆是真没什么信心。

  既生瑜何生亮啊!

  “傻子。”

  韩景这才发现自己一不小心把心里的中二话吼了出来,周围人都用看二愣子的目光看他,这声骂正是来自叶榆,他尴尬笑了笑:“同意同意。”

  “行。”

  叶榆也同样答应了。

  她相信自己在普通小组也能挣10工分,但挣10工分粮食也不够养活他,第三组的人比第一小组多多了,多混熟几个,方便未来向他们买家里多余的口粮。

  组队没问题,各自去自己新分的小组上工。

  小麦的犁地已经完全完成,剩下包括有耩麦、耙地、砘土、施肥。

  其中,耩麦指按比例把麦种倒进耩箱里,然后耩到地里。

  俗话说:

  “家有千顷地,全凭一张耧”。

  耩麦比犁地还辛苦,耩麦分为两种,一种是纯靠人力,单拉前面一个耩箱就需要五、六个人合作,一块儿使劲。

  一种是靠牛或驴牲畜,现在犁地已经全部结束,牛驴都有空,有牛、驴在,可由牛或驴加上两三人组队。

  叶榆既然不想沤肥,自然也不乐意施肥,臭味对于她的五感来说太虐人了,和桂花嫂商量着主动报名耩麦小组。

  大队长考虑到现在耩麦已经接近尾声,青壮年们这两天当老黄牛累的够呛,换人换工休息一下也好,便同意了。

  但他还是和村会计,在前期监督一下叶榆和桂花嫂两人的干活进度与质量。

  才监督没多久,大队长就忍不住感慨万千:“传说中的‘一力降十会’,今天我算是见到了。”

  其实叶知青来乡村建设还真有点浪费,她最适合的是部队,光是靠蛮力都能挤进特优的特种部队。

  只是招文艺兵以外女兵的特种部队实在是少,即便有也不以力量为主,普通女性想要报名也找不到路径。

  村会计没想那么多,只是跟着叹活这么多年,也第一次见到所谓的“天生神力”,放到过去都能当将军杀鬼.子。

  此时,叶榆正在和牛斗争。

  是的,牛,一头老黄牛。

  叶榆在末世开过飞车,扔过炸.弹,杀过变异牛,吃过牛肉,但真还没有与普通牛近距离相处过,更不谈使唤牛。

  但她力气大啊。

  高高举起牛都不是问题,何况只是拉一头牛而已。

  大队长和村会计会接二连三发出感叹,也是因为叶榆一开始已经不是生疏问题,他们搞不懂她拉牛还是牛拉她。

  牛仿佛也懵了:

  “哞哞哞。”

  它的腿怎么会自己跑?

  等叶榆慢慢调整技术,牛终于不叫,也乖乖干活,虽然大队长他们猜测牛是被强迫怕了,速度也不快不慢正常起来。

  叶榆负责拉耩箱的力气活儿。

  而桂花嫂也不像之前犁地一样可以偷懒,她负责在后面摇耧,即摇动耧的木把手,让种子均匀撒在地里。

  摇耧比起力气,更考验技术和耐心。

  桂花嫂也不负重托,上手贼快,耧腿吃土的力度不深不浅,她干活非常仔细,领悟力也惊人,就还挺适合的。

  不管是质量还是速度,两人的配合都一点都不比那些老庄稼把式差,地里只听见耧坠儿叮当叮当响。

第31章 秸秆猪圈

  叶榆一如既往发挥, 靠着一身蛮力,从不翻车,另一头, 韩景、徐飞他们也在艰难地适应中。

  小麦地里今天不需要这么多人, 韩景和徐飞没有种小麦, 他们被调去种大豆。

  大豆往往是和红薯、玉米、土豆套种的,主要目的是为肥地, 红薯和土豆地里需要套种大豆的在收获红薯后已经种完, 现在只剩下玉米地还没来得及种。

  而玉米地之所以没在玉米收获后立刻种下,只因在种大豆前还需要先将玉米地里的秸秆清理干净, 这同样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韩景和徐飞被分配到的便是清理玉米秸秆这种需要力气大于技术的活儿。

  但不意味着完全不需要技术。

  砍秸秆需要技术, 捆秸秆也需要技术,秸秆晒干后可以当柴,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点,包括知青点,连搬运秸秆也需要技术,纯靠力量也不是不行, 就像叶榆那样一力破万法, 但他们的力量显然不够。

  好在有同组人帮他。

  第二小组的小组长洪叔是个有远景的人,他愿意收下韩景和徐飞, 也是看他们毕竟是年纪男人,现在活干不好,以后活未必干不好,两人这年纪还能干不少年。

  其实洪叔更想被分配的是叶榆,可惜叶榆被第三组抢去了。

  他当初怎么没看见叶榆是个潜力股以为她是个娇生惯养城里人呢?主要还是知青来的那个下午,偷偷去看知青时被她的外貌长相给糊了眼。

  洪叔一想到这个,悔的有点肝疼, 他觉得自己一向比其他小组长聪明,偏偏在这件事上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

  不过既然已经接手韩景和徐飞,洪叔对于他们一开始的糟糕表现也早有心理准备,专门派了两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指点他们。

  有了老手的帮忙,韩景和徐飞果然好了很多,不像第一天那那么无头苍蝇四处乱窜,至少有了参照物,也终于慢慢上手。

  但体力劳动毕竟是体力劳动,劳累与艰苦无法改变。

  韩景和徐飞秸秆砍了一个小时,腰酸到不行,玉米叶刮得他们脸上手上又痒又疼,还有不知名小飞虫。

  哨声一响,村会计巡视一圈,两人一个上午各自获得3个工分,这个成绩不说多优,但也没特别拖后腿。

  韩景非常高兴,炫耀自己比一天的1个工分进步不少,而累得坐在地坎上的徐飞也配合地跟他击了个掌。

  村里人不明白他们在得意什么,三分几乎是组里最差水平,有人得了满分都没得意,他们还真是少见多怪。

  但洪叔这样的聪明人或部分老一辈看韩景二人的目光带着满意甚至欣赏。

  这俩小子活目前干的虽然还一般,但胜在性格敞亮,没坏心眼,干活一般学习便罢了,同一小组最怕的是那种背地里使坏的,人品比什么都重要。

  与叶榆、韩景、徐飞相比,花菲菲所在的工作相对轻松许多,尤其因第四小组的小组长正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白云婶。

  作为一名妇女干部,白云婶觉悟很高,常常奔波处理村里各家各户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虽不一定都解决,但绝对热心,她对对于女性也有一种天然的怜惜。

  花菲菲不仅是个年轻姑娘,长得瘦瘦小小,跟个孩子似的,脸又是可爱的苹果脸,嘴巴在不面对叶榆时还是很甜的,自然收获到包括白云婶在内不少婶婶婆婆的怜惜。

  今天上午,花菲菲甚至不用下地,干的是协助两位婶婶喂猪一事,两位婶婶也是和白云婶走得近的村民,都很热心开朗,对于知青善意大于恶意。

  队里的猪都是集中在一块儿养的,一年大概在五至八头,具体多少,得看公社分给每个生产队的具体指标。

  没有生产队不乐意养猪。

  养六头猪,上交四头,年底全村村民便可分两头猪;养八头猪,上交五头,剩下三头;养十头猪能剩四头。

  养的猪越多年底分的肉越多。

  当然,养猪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猪瘟是最大的风险,白白忙碌一年多,最后什么都没有,为了不让猪生病,喂猪的往往是固定的两人。假如附近有大队得猪瘟,连上山砍猪草的都是固定的人,并且除了喂猪,他们什么都不干。

  此外,养猪也是有标准的。

  所有上交的猪比如满贯,即至少达到120斤,如果没有达到,明年养猪指标会被减少;若是超过120斤,多出的猪肉会以一元乃至几元的价格被农科站收购,然后换算为分红分给村里人。

  听起来120斤不是很多,但队里可买不到猪饲料催熟。

  花菲菲一开始便学着和婶婶们搞猪食。

  这个时代的猪食主要包括麦麸、豆饼、猪草三种。

  麦麸又叫麦皮,顾名思义,是小麦加工面粉的副产品;豆饼则是大豆榨油后得到的油饼。

  婶婶说麦麸可咯口子了,豆饼比麦麸咀嚼起来更软更细,猪更爱吃。

  “婶婶为什知道呢?”

  花菲菲这话一出,两位婶婶都笑了起来,她也不傻,立刻反应过来自己闹了笑话。

  人为什么知道麦麸豆饼的味道?当然是他们吃过啊!人为什么会吃猪饲料?在缺衣少食的时下,当然是食物不够,饥荒年代不得已的选择而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