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便爬起来,前往引路。
天黑不久的村子里,除了几座一看就是富户的大院子,其余皆是黑灯瞎火一片。
沈轻舟他们三个都擦亮了火折子,好歹能加快脚步了。到了村子最深处,便是一个山坳中,几座歪歪斜斜的盖着茅草的砖房显露在眼前。
沙湾县为丘陵地形,几乎没有高山,多是矮小的黄土堆,建房子的土砖烧制起来并不复杂,建个临时的土窑,烧上一两日足够。
所以即使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家,能住砖房也不罕见。
这仲春季节,密密麻麻的竹子遍布了村子的四面,而竹林下的田埂中,散布着许多茅草棚,这些都是地主们雇来守稻田的佃户。
进了其中一个砖房,有人抓了把柴点起来,屋里终于有了光亮。可这一看,还不如黑灯瞎火呢!
原本的四面墙或许是因为前阵子接连两个月的雨水已经倒塌了两面,剩下两面墙夹子的角落里,就砌了个简单的灶,放了两张小板凳。其余什么也没有。
另有一个门口通向别的屋子,但根本不必踏进去,就能看到里面不过摊着张床板,团着一床看不出颜色来的棉絮。
沈轻舟问:“整个镇子,像你们这样的人有多少?”
“倒也不多,每个村子总有三四成吧,都是没田没地的。”农民们苦笑,“再多的话,也瞒不住上边了。”
“狗日的县官!”陆珈冷笑着怒骂起来,“那新来的钦差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来沙湾这么久了,天天只知道待在县衙里,被那帮狗官伺候着吃香的喝辣的,底下农民过的这般水深火热,他愣是不出来看一看!
“狗东西!”
何渠和唐钰均替郭翊咳嗽了下。
但沈轻舟回想起就着一碟剁椒都能狂干两碗饭的郭翊,却觉得陆珈这话也没说错,他可不就是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第39章 她和别人是不同的
陆珈其实早就想骂这个钦差了。
毕竟前世在京城的经历告诉他,来的这位十有八九就是严家的人。
可她如今的处境注定拿这个钦差没办法,就只能忍着,码头上。对此事议论纷纷之时,她也只能听听罢了。
可眼前的情景却让她无法憋住这口气。
骂算什么?
如果可以,她还想打人呢!
当着所有人面骂完了狗官,她蹬蹬走到门外,把从贺家拿来的半袋粮食放在农民们面前:“你们拿去。”
李常惊讶:“这可不能……”
先前面临危险的时候,他的确是想过把米拿出去以保平安。
可既然事实不是他们想的那么回事,眼下危险也已经解除了,他也没再想过这茬了。
这米对陆珈来说很重要啊!
她已经和刘喜玉有约在先,必须帮把粮食筹措到位,刘喜玉才会答应参与她的计划。
重击张家一回已经刻不容缓,何氏竟然丧心病狂到出钱喊人对付陆珈,这怎么能容忍他们,让他们日后还有机会呢?
这米要是拿不回去,就没办法估价,贺家这边就也要受阻了。
面前这些人是很可怜,可失去了这一次可以拉拢刘喜玉的机会,下次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万一合适又出什么馊主意呢?
陆珈竟然二话不说把米拿了出来!
“姐!”
不光李常感到吃惊,谢谊满眼之中也透露着拒绝,他比李常更加懂得张家的可恶啊!
“拿来!”陆珈从他们手上又把米夺了过来,极其冷静的交到了农民们手上,“拿去分了吧。”
满脸凄惶的农民们错愕的望着她,直到确信这袋米是给他们的,他们才飞快地把粮食接过去,七手八脚的把麻袋打开,当看到了里面白花花的稻米,他们顿时激动的手都颤抖起来!
“菩萨!菩萨呀!……”
沈轻舟也转过脸去,把目光停留在陆珈脸上。
从认识她开始,她就从来没有办过吃亏的事儿,以至于自己都已经渐渐习惯了她那些小算计。
这袋米她不给,沈轻舟也会认为很正常。
却没想到这节骨眼上,她还是舍得把这好不容易讨到的机会给送出去。
“那你怎么办?”他说道,“没有这半袋米,你可是连贺家那千石米都收不到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陆珈望着门外大片的稻田,“但我再穷,至少还没有饿过肚子,他们没有这半袋米,却饿死都有可能。”
他们陆家也是万千百姓供养的官户,她也在陆家吃过五年的米,怎可能心安理得地看着这些百姓去死。
况且,老百姓过成这个样子,他们那些当大官的难道没有责任吗?
“这位…姑娘。”
陆珈心情沉重地暗骂着严家和自己的奸臣老爹,而就在暗骂的不亦乐乎之时,身后传来了老汉的声音。
“你们刚才,是在讨论收米的事吗?”
陆珈转身。只见先前率先跪下地来磕头的一个老汉迟疑的望着自己:“先前我看到你们是从贺家出来的,你们是粮行的人吗?”
陆珈顿了一下,立刻道:“我们是到贺家来收粮的,但是我们的铺子还没开起来,只是先来筹粮。”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这些都是可怜人,但是他们的困境却是粮行的人造成的。
为了避免新一波的冲突,陆珈当然不能直说。
老汉“哦”了一声,然后道:“姑娘若是为了收粮而来,那老汉倒是可以提供姑娘一个线索。”
陆珈愣住:“什么?”
老汉往村子东头指了指:“此地过去五六里路,有个周姓人家。他们家至少囤着有三四千石粮。”
“三四千石!”
李常和谢谊同时惊呼出声。“真的假的?这个月份我们沙湾县还有人囤着这么多粮?”
粮行里的粮食来源,分本地和外地。外地来的都是附近州县的地主家的粮食,这些因为路途遥远,加上又要再三比价,往往运送到粮行的时间会延迟一些。
而本地的粮食历来早早的就被各家粮行预定下了。所以这个时候竟然还有人囤着几千石,实在不可思议!
“自然是真的。”那老汉道,“不怕哥儿们笑话,为了找口吃的,我们什么门道都有。
“附近哪个地主家收成多少,囤粮多少,心里都有数。
“毕竟我们也盼着什么时候他们能大发慈悲,随手撒点出来。
“这周家田地不多,几千石的粮食,也是从别处收回来的,就是打算倒卖给粮行。
“所以码头上知道他们家有粮的人也不多,加上他们转手倒卖,价格也会比别家地主要贵个百来文一石,一直都还没脱手。
“你们要是不在乎价钱,倒是可以去打听打听。”
老汉这犹犹豫豫一席话,立刻把陆珈他们三个的精气神瞬间提上来了!
就连沈轻舟的心头都情不自禁为之一松。
陆珈可太高兴了:“老伯!你说的可都是真的吧?你不是在诓我吧?”
“自然是真的。”老汉见她就是不信,有点急,回头看了一眼那半袋粮食说道:“你等我们把米分了,我煮了吃两口,我亲自带你去便是!”
话都到这份上了,哪里还容得着他煮吃的?!
陆珈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这米你也别分了,让给他们吧!你这就带我去,我让人去镇子上给你买包子吃!完了我还送一袋米给你!”
说完她拖着老汉就往外走。
贵百来文一石,这算什么?
当初何氏把贺家挖过去,许的就是贵出一百文,来之前陆珈就已经和刘喜玉说好,贺家十有八九要加钱,别说一百文,就是三百文都不成问题!
再怎么贵,那也比违约赔偿的银子要少啊!
落后的沈轻舟望着她欢喜雀跃带着人离去的背影,又转回来看了看留在原地的几个农民,自怀里抽出了几张银票:
“你们一人拿一张,拿去买一些稻米,撑过这几个月吧。”
农民们热泪盈眶,颤着手接过,又伏地磕头。
沈轻舟望着他们,又道:“刚才那位是谢姑娘,她和别的粮商是不同的。这银子也是他让我给你们的,若日后她有买卖粮食的苦处,你们也要记得都帮一帮她。”
第40章 我们唱出戏吧
五六里的路程并不太近,尤其是在这大晚上。但这对峰回路转后欣喜若狂的陆珈来说,算得了什么呢?
出了村子,李常和谢谊赶着牛车,拉着陆珈和那老汉,先绕到镇上给大伙一起买了吃的,然后边吃边赶路。
沈轻舟他们三个都骑了马的,很快就跟上来了。
原本沈轻舟和郭翊的计划就是翌日赶往洛口一带体察民情,此番想到陆珈他们天黑还未归家,多半是出了意外,因此赶了过来。
没想到这趟意外的出行,反而提前让他们接触到了这些饥民。
饥民的出现,以及他们的证词,都说明了沙湾县出了大问题。目前看起来是商会行事有了偏差,导致粮商们肆无忌惮。
可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本地的官府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
沙湾县令和潭州知府,究竟当真是被蒙蔽了过去,还是如陆珈所说,他们已经让粮商们的钱财哄得找不着北了呢?
……
花了半个时辰赶到周家,人家已经歇下了。
找上门来的买卖,过程当然没有那么顺利,但是价钱在这个份上了,其余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当天夜里陆珈赶回城中,灯下细细算了笔账,翌日一大早就递到了刘喜玉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