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紫山抿了抿唇,才慢慢开口:“老费,我以为你认定这是非随机作案。”
“我没这么认为,我只是觉得奇怪。”
祁紫山“不争不辩”,而是顺着他的话说:“哪里奇怪?”
“第一个案子,胡灵妍死在地下室,或许不是那么奇怪,只是觉得凶手变态,但第二个案子,为什么凶手要执着把黄曼丽带到那么远的水泥屋,而且把她解绑后又绑到窗户上,作案成本你不觉得太高了,第三个案子,谭芸夏是在有行人的胡同被他劫持的,他作案风险相比前两次大大增加,而且他早就算准了路线,连警方都能耍开,他明显是有预谋的。但是我就是找不到一个特征,将他的行为统一起来。”
费江河一口气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李疏梅听完,极为认同,这也是她心中的疑惑,只不过对于这些疑惑她思考的力度并没有费江河深入。
祁紫山说:“老费,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我们一直没有找到那个点。”
“你说的点是什么意思?她们共同的爱好,还是共同的行为。”
“是曾经在同一个时空,他们之间有一种隐形交集。”
祁紫山非常冷静地说出了这句话,这让李疏梅有些小小的惊叹,如果你不去关注他,你会觉得他说的话没有“实质”的意义,就像上次他提醒费江河这是“非随机作案”,但当你关注他,你就会思考他的话,他是在给整个案子指导一个全新的方向。
她想起马光平对祁紫山的评价,“一个技术科警察怎么可能有这种枪法?这一定是身经百战的枪法!”“他在省厅并不简单。”
费江河眉眼一扬,显然他也意思到这句话有一种新的含义,他再次朝罪案板上望去。
李疏梅一边思考祁紫山的话,一边观察罪案板,她再次把罪案板上的内容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全部浏览了一遍。
忽然,一道金色流光再次亮起,在罪案板上游动、飞舞,顷刻间,三个小小字符从罪案板里浮现出来。
这三个字符竟然一模一样,都是“初中”,李疏梅紧张地分析“初中”的意义,这三个“初中”来自于三名女性死者的人生经历。
胡灵妍初中毕业,上了一所职业学校。黄曼丽初中毕业后辍学,到外地打工。谭芸夏初中顺利考上高中,又上了一所财经大学。
为什么是“初中”?李疏梅凝神屏息,金色流光向来会提示一些案情里的奥秘,“初中”必有特别的含义。
她想起祁紫山的话,“是曾经在同一个时空,他们之间有一种隐形交集。”
初中,她们上过同一所初中,在那里一定发生过什么?正是因为那是遥远的过去,他们从来没有去追寻过,也许真正的秘密就来自于遥远的过去呢?
她连忙说:“紫山,她们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一所中学。”
费江河和祁紫山同时看向她,李疏梅再次强调:“那是不是同一个时空!”
“查一下,赶快查一下。”费江河一骨碌从椅子里站了起来。
办公室就有一台电脑,祁紫山很欣慰地看了眼李疏梅,说道:“我来查。”
他很快在电脑里搜出三名女性死者的身份信息:胡灵妍,1991年到1993年就读于南城初中;黄曼丽,1991年到1993年就读于南城初中;谭芸夏,1991年到1993年就读于南城初中。
她们曾经都来自于同一所初中。
费江河哈哈一笑:“太好了疏梅,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作者有话说:月底了求求营养液!
第115章 神秘的面纱。
下午三个人直接开车去了南城初中,南城初中在南城区的一个街道上,车子停下后,三人就和学校人员说明了来意,很快就见到了七年前谭芸夏在校时的班主任康闻俊老师。
康闻俊今年四十多岁,七年前他正值风华正茂,当时教初三二班的语文,谭芸夏就在初三二班。
在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康闻俊回忆说:“谭芸夏成绩优秀,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南城高中,上高中后就不知道她的情况了。”
“胡灵妍和黄曼丽不在你们班?”费江河问。
“对,我记得她俩是初三一班高老师班上,高老师去年因病去世了。”
“你对她俩有印象吗?她们三个人在学校里关系怎么样?”
“我确实有一点印象,我记得还是初二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这件事当时大部分人都知道。黄曼丽和胡灵妍是要好的朋友,黄曼丽别说是个女孩子,初中时候很调皮,当然不是男孩子那种调皮,就是不爱念书,喜欢结交朋友,逃课那更是家常便饭,胡灵妍就喜欢跟着她,结果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胡灵妍家庭条件好一些,买了一所职高念,黄曼丽早早就出去打工了。”
李疏梅也是第一次听她们的故事,相比而言,谭芸夏和两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家庭条件明显比两人优越,而且学习成绩也好,她们是否有交集呢?康老师说的“发生过一件事”到底是什么意?他是语文老师,想必会很有条理地传达出来。
康闻俊说:“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同学突然闯进来,急匆匆告诉我,谭芸夏出事了。我马上放下手头工作,跟着她出去了,事情发生在女厕所,因为事出有因,我央求一位女老师进去查看。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谭芸夏趴在潮湿肮脏的地上哭,据女老师的描述,谭芸夏的裙子上还粘了大便。”
李疏梅不自觉蹙眉,费江河和祁紫山也默默倾听,李疏梅在想,难道是黄曼丽和胡灵妍欺负了谭芸夏,她对后续的发展充满好奇。
康闻俊继续说:“当天谭芸夏被女老师送回了家,我也在学校打听起当时的情况。第二天我找到了谭芸夏,问发生了什么事,谭芸夏告诉我,是她自己摔倒的,不怪任何人。但是我了解的不一样,从别的同学口中得知,那天和谭芸夏在一起的就是黄曼丽和胡灵妍,这两个同学平时学习差,而且经常闹事,除了黄曼丽和胡灵妍欺负谭芸夏,还有别的可能吗?”
说到这儿,康闻俊似乎重回当初的场景,眉宇间也忧虑了几分。
他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作为班主任,我很在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担心谭芸夏被她们二人欺负,又遭二人威胁,不敢讲真话,如果有这种隐患,那么很容易影响谭芸夏的学习,因此我又通过黄胡二人的班主任找她们二人谈了话,二人也矢口否认欺负了人,这件事三个人都否认了,我就停止了对她们的怀疑。
“后来,我去街上买东西,偶然发现一件事,谭芸夏和黄曼丽、胡灵妍竟然关系特别好,她们仨一起在商店买东西,还一起笑着吃东西。因为这件事,我还找谭芸夏谈了一次话,我没说她们的事,只是希望她注重自己的学习。我不希望她被黄曼丽她们影响。”
“后来中考时,黄曼丽和胡灵妍都没有考上,谭芸夏考得不算理想,但是分数也刚刚过了高中分数线,其实她成绩一直很好,考上南城一中没问题,但最后还是上了二中。说实话我觉得有些可惜,但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康闻俊说完后,以他老师的习惯,他扫了大家一眼,“大家有什么话尽管问我吧。”
在康闻俊描述时,李疏梅一直在思考,她没想到,谭芸夏和黄曼丽、胡灵妍不但认识,而且是很好的朋友,虽然当时的黄曼丽、胡灵妍是差生,也不被老师喜欢,但是她们年龄还小,当时大概只有十四五岁,这个年龄的经历又是如何与朱丞星发生关联呢?
难道她们后来成年后又经常在一起,偶然的机会与朱丞星之间发生了某件事,让朱丞星对三人产生了谋杀的念头?
但是此前经调查三人的社会关系时,她们的家属、朋友从未提起她们互相认识的信息,也就是说她们离开学校后,更确切的说,离开初中后她们之间的联系就很少了。
她疑窦重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丞星选择了她们三人呢?
费江河和祁紫山也许同在思考,在康闻俊说完有一会后,费江河才问:“康老师,谢谢你的回忆,我想问一件事,谭芸夏在初中和同学们关系怎么样,她性格如何呢?”
康闻俊回道:“不能说是乖乖女,她性格还是比较要强的,我记得有一次考砸了,她一个人躲在教室里哭了。在发生那次厕所事件后,我还找过她父亲谈过话,他父亲说,平时家里对孩子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她母亲,对芸夏很严厉,不论是学钢琴还是学习,都一直严格要求,他认为孩子可能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回去会和孩子母亲谈谈心。”
康闻俊最后总结道:“我认为,谭芸夏不算是特别阳光的女孩,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家里对她要求太高,所以她十分要强又不愿意和别人倾诉,这也导致她和一些不好的孩子走到一起。”
这也让李疏梅想起谭芸夏的闺蜜黎晓霜的口供,谭芸夏不但要强,而且有点自负,她对于男女朋友这种感情的事,表现得更多是“自以为是”,在她眼里,感情只是衡量自身条件的砝码,只因为她条件比别人优越,她就可以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也许这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父亲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她,但却给了她优质的物质生活,母亲对她很严格,甚至苛刻,让她长期处在压抑的环境,也许在初中时,认识黄曼丽和胡灵妍是她冲出压抑环境的试探,这可能造成了她成年后优越又破格的性格。
结束了康闻俊的走访后,三个人回到了车上,不过疑云始终笼罩着大家,费江河率先提了出来:“我们的确迈出了一大步,三名女性死者互相认识,但这和朱丞星是什么关系?”
李疏梅翻了翻笔记本,她把曲队调查朱丞星的信息也记在了本子上,她根据记录念了出来:“朱丞星从小在东阳区长大,他初中高中都在东阳区读的,他和谭芸夏她们相差也有七八岁,他们的确没有一个时空是交叉的。”
祁紫山提醒:“疏梅,你忘记了,朱丞星的工作单位就在南城区。”
噢对,李疏梅想起来了,他们只是时间上没交叉,空间上是完全可能交叉的。
她又猛然想起,会不会他们在某一个时空就是有交集的呢?
“地图,紫山把地图给我看一眼。”李疏梅忙催促道。
祁紫山从手套箱拿出了秦东市地图,摊开放在副仪表板上。
祁紫山坐在主驾,费江河坐在副驾,李疏梅坐在后排,三个人正正好可以一起看清楚地图,李疏梅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动着。
她试图找出可能有关联的地方,费江河也问:“疏梅,你想找什么?”
很快,她就找到了胡灵妍的职高所在地址,胡灵妍初中毕业后,上了这所职高。但是这所职高和朱丞星的工作单位相距较远,因此李疏梅觉得这不是最佳答案。
费江河和祁紫山似乎也看出她的想法,两人同时期待起来。
李疏梅有些微微的紧张,因为这很可能决定了这件案子的真相。
她又一次搜寻起来,她的眼睛查找能力非常快,很快,她就找到了地图里的另一行小字“南城二中”,南城二中是谭芸夏考上的高中,她用食指紧紧按在上面。
祁紫山的手指一直按在朱丞星工作单位的地址,两人的手指相距极短,地图上显示只有三四公里路程。
“就是这儿!”李疏梅有些兴奋。
“对,”祁紫山也略显激动道,“朱丞星的工作单位和谭芸夏的高中非常近,他们很可能是在谭芸夏读高中时就认识。”
费江河也连连点头,不禁称赞道:“年轻是不一样,这么快就能联想出来。”
李疏梅“嘻嘻”一笑,她激动道:“老费,紫山,我们是不是找到了突破口。”
祁紫山认真点头。
“当然当然,”费江河语气也很激动,“经你们这么一撺掇,这件事我好像有了些眉目了,谭芸夏读高中时,可能因为什么原因和朱丞星结识了,但我认为他们之间可能发生过不愉快的事,而那时候,谭芸夏或许邀请了她的两个好友黄曼丽和胡灵妍帮她的忙,这很可能就是四个人曾经在这个时空下发生的事。”
“是啊。是啊。”李疏梅感叹起来,她觉得费江河很可能探到了真相,谭芸夏和黄曼丽、胡灵妍在初中时就成为了挚友,毕业后她们一定还有联系,在谭芸夏读高中时,朱丞星一定和谭芸夏发生过某件事,而当时,黄曼丽和胡灵妍也参与了,他们四人在谭芸夏高中时期有过交集。
但是现在他们四个人都死了,要想探到这其中的秘密,有必要去一趟南城二中了,或许在那儿能揭开神秘的面纱。
“那我们是不是现在去南城二中。”祁紫山问。
“那还等什么,现在出发。”费江河摩拳擦掌,待车子出发,他又高兴地说,“先不告诉老曲了,就怕他和老贾说,等我们找到真相再告诉他们,给他们一个晴天霹雳!”
李疏梅笑得合不拢嘴,她依稀记得曲青川说办案要分享,这几回他们的确发现了重要线索,费江河也做到了第一时间分享,但每次贾向东就像闪电一样来争功。
车子很快就到达了南城二中,和学校说明了来意后,他们见到了谭芸夏曾在高中时的班主任徐潇,徐潇今年三十多岁,是一名数学老师,从谭芸夏那一届开始也是第一次当班主任。
在费江河告知谭芸夏已经遇害后,徐潇表情很震惊也很悲伤,他就淡淡说了一句:“真是太可惜了。”
他对谭芸夏印象很深,那时候,谭芸夏很受学生们欢迎,她会跳舞会唱歌,还会弹钢琴,有一回还在学校联欢晚会上表演了钢琴独奏,对他来说,谭芸夏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她的学习成绩也很不错,高考分数在班上也是前二十,考上了本科,最后上了一所本省财经大学。
徐潇对谭芸夏家庭环境也略知一二,知道她父亲是一家银行的副行长,家庭条件优越,在穿着上比大多数孩子要好,但是他又说,谭芸夏并没有因为条件好而特殊化,相反,她性格质朴,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
徐潇在描述谭芸夏的性格时,李疏梅也在思考,因为这和黎晓霜描述的有些不一样,但她认为一个高中生在学校里以学业为主,应该和工作后有很大差别,高中三年,徐潇看在眼里的谭芸夏应该是真实的。
但朱丞星在谭芸夏读高中时应该已经参加了工作,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结识了谭芸夏?
理论上来说,谭芸夏在读书期间,不可能和一个装修设计公司的人有过交集,难道是一场不经意的偶遇。
这时,费江河拿出朱丞星的照片,展示给徐潇看,“徐老师,你看看,这个人有印象吗?在谭芸夏读书期间,他有来过学校吗?”
-----------------------
作者有话说:非常感谢大家的营养液灌溉,爱你们!
第116章 剪碎的白裙子。
徐潇将照片拿在手里,仔细看了又看,最后摇头说:“不认识。这人应该是社会人士吧,我见过谭芸夏父母,这人没印象。”
“这就是杀害谭芸夏的犯罪嫌疑人。”费江河直接指出。
徐潇拿着照片的指头颤了一下,他差点把照片丢出去,理智让他保持了冷静。照片里的人看似普通,实则眼袋重,脸部肌肉下垮,法令纹陷进去显得挺奇怪,一看不是什么好人。
他将照片递回到费江河手里,摇头说:“真不认识,从来没见过他。”语气也低沉了几许。
费江河接回照片没说话,看来这趟旅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但李疏梅坚持认为,徐潇作为老师不了解谭芸夏的人际关系不足为奇,他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谭芸夏当年的同学了解一二,作为同学,不可能对谭芸夏完全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