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辟珠记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饭卡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60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19:36:44

  黑暗中的真实面目……他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来着?有些想不起来了,总之是不希望让她看见的那种。她将这把饮人喉血的凶器命名犀照,今后就只想以此新身份出现在她面前,不愿再提往事。

  寅时末,天边一片漆黑,晨光还未露出丝毫踪迹,蟾光寺提醒僧人们做早课修行的晨钟已经开始响起。

  宝珠昨夜睡得晚,被一声连一声的撞钟催了起来,腮帮子里鼓着起床气,走到上客堂的小斋堂,见寺里的小沙弥妙证已经带着茶具和风炉过来了。

  妙证烧火煮开茶汤,在里面添加盐巴、姜片、橘皮和薄荷提神。为客人们奉上茶汤后,才自去禅堂做早课。

  见周围只有自己人,宝珠打着呵欠说:“幸亏我不用做官,否则日日早起赶着卯初上朝,要是住在宫外,寅时就得起来洗漱穿衣,天黑漆漆的深一脚浅一脚往宫里赶,更别提天寒地冻、雨雪天气时有多惨了。”

  杨行简心道就算不做官,为人子女都得晨昏定省拜见长辈,公主是因为得宠免去了这些磨人的礼节,才能当个日日赖床的富贵闲人,但他哪敢直接说,赔笑道:“每日朝参是五品以上官员才有的殊荣,可惜臣位卑,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才能面圣,想去宫里还没这个资格。”

  宝珠只想昏倒,咕哝道:“天天起那么早是会早死的……”

  韦训和十三郎已经精神奕奕地坐着喝茶了,十三郎对宝珠说:“今日盂兰盆节,寺庙里惯例有许多杂戏、俗讲的盛大活动,九娘多喝些茶水,醒醒神去看热闹。可惜我初一十五有功课任务,去不成了。”

  宝珠无精打采地问:“怎么,你也上朝吗?”

  十三郎支吾说:“我有点事……”

  韦训对他道:“早跟你说过,老陈死前痰迷心窍犯迷糊了,别拿他的话当真。”

  十三郎眼中透出畏惧神情:“天地间若有一个厉鬼,那必然是师父变的,况且今天是地狱中的阴魂恶鬼回人间的日子,我太害怕他来找茬了。”

  韦训不再理他,摸出昨夜那张纸递给宝珠:“帮我瞧瞧这张纸上写的什么。”

  宝珠睡眼惺忪地接过来,见是一张专用于写诗的新纸笺,上面写着一首七言绝句,字迹庄肃端正。

  她轻声念诵了一遍,评价说:“这诗写得不错,意蕴深邃缥缈,思念之情切切于心,就是过于凄婉了。‘日暮烟波’四个字取自七律第一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落日黄昏,不知家乡在何处,江水烟波浩渺使人忧愁。

  在这样忧郁迷离的幻境中,诗人思念家乡,似乎看到了倒悬在水中的海市蜃楼。残灯将灭君音杳,他在等一个人的消息,却苦苦等不来。日暮、残灯、孤影和逐逝川这些词的寓意都很悲戚,可能是诗人重病垂危中写下,类似绝命诗。”

  杨行简好奇地跟着看了看,问韦训:“从哪里捡来的?”

  韦训实话实说:“是昙林给我的批命。”

  杨行简先是赞美:“昙林上人是大历年间进士科出身,诗情自然不俗。”仔细想了想又觉得不对,脸上色变:“他给你写了批命?!我递给他的是韶王和公主的生辰,他竟然先给你小子安排了?!”

  杨行简执意顺路去蟾光寺投宿,主要就是想预测韶王是否有得天命的气数,这既是忠心,也是私心,谁想几个人一起给了八字,昙林却偏偏先给这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小贼算命,奇哉怪哉。

  宝珠一听这首气氛凄苦的诗是韦训的批命,唰唰两下撕碎纸笺,揉了揉塞进煮茶的风炉里面烧成了灰,对他说:“什么玩意儿,写得太差了,你就当没看见,下回我让他重写一份吉利的。”

  韦训粲然笑了起来:“你们这些贵人都这么算命吗?结论不称心就重来一回?”

  宝珠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那是当然,这些人要靠我们抬举才能立足,就算是李淳风、袁天罡那等大国师,也得说点儿好听的。你连自己生辰都不知道,他凭什么写些残灯将灭的晦气话?”

  韦训道:“世上算命测字相面的人九成九都是靠骗术吃饭,真正有这本事的人用不着看生辰八字。”

  宝珠哼了一声,极为反感地说:“反正昙林没这本事。”

  韦训见她坚持不认,心里觉得很有意思,笑了笑不再反驳。

  他不相信昙林的批命,但是师祖赤足道人确实有望气占星的本领,预言天下大势、判人吉凶祸福向来丝毫不爽,他结合医术和相术两方面的结论,同样给出了类似“残灯将灭”的判词,那就是风炉烧不掉的东西了。

  杨行简附和着宝珠的态度说:“昙林上人看来是把心思全放在佛学和丹青上了,当面都看不出命格高低贵贱,可见坊间传闻信不得。”

  几个人聊了一会儿相术和预言的话题,天色渐渐亮了,观潮命手下香积厨送来朝食,送饭的人刚走到上客堂门口,被一伙儿上门找茬的人拦住,碗盘给砸的稀碎。

  “你们这些不守清规的秃奴,把我吴家女儿藏到哪里去了?!”

  宝珠几人听见吵嚷声,走出来看热闹,见是几名白衣平民,满脸愤怒地揪着送饭僧人的领子,威胁要打人。

  那几名僧人觉得无辜,解释道:“蟾光寺是和尚庙,你们吴家的女儿去了哪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桂儿受你们诱骗,嫁给一个脑子有病的还俗僧人,如今十多天没有归家了,到处找不见踪影,你们说有没有关系?叫观澄出来回应!”

  一个人瞅见旁边看热闹的宝珠,指着她说:“说是和尚庙,怎么这里还藏着年轻女子?我瞧你们蟾光寺就是诱拐妇人的贼窝!”

  送饭的几个僧人都知道不该收留女子借宿,但也不敢直接承认这是寺院高层的决定,只能辩称:“这位女檀越来参加盂兰盆法会,是身份高贵的大施主,你们卖糖的女儿就别跟她比较了。”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几乎动手,宝珠听了一会儿,大约是跟画师吴观澄结缘的女子吴桂儿多日未归,家里人四处找不到,无奈之下只能来蟾光寺要人。

  作者有话说:

  重复一下残阳院的武功以方便记忆   内功:玄炁先天功(韦训)、般若忏(十三郎)   外功:日暮烟波掌、残灯手   轻功:蜃楼步

第103章

  吵闹声大作,寺中僧人、其他借宿在寮房的普通旅客、早早登门参加盂兰盆会的香客……诸般人等越聚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地将现场包围起来。

  吴家糖坊的人见有旁人围观,声音更大,吴桂儿之父吴阿荣指着僧人的脸大骂:

  “吴观澄求亲时说好了当上门女婿,却没有在家里干过一天活,整天魔魔怔怔在乱葬岗里转悠摆弄死人,我们家是做饮食生意的,根本不敢叫他上手帮忙,既不愿给岳家干活,那就不要拐走我家女儿啊!”

  做小本生意的商贾,家里每个人手都很要紧,愿与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结亲,不过是图他没拖累能上门,谁想结婚后吴观澄仍然不肯放下画笔,整天钻研画技。

  如果身为画师能够赚钱立足就罢了,吴观澄为了画出更逼真的鬼怪形象,窥尸描图,所干之事桩桩惊世骇俗,吴家人也因此饱受邻里非议,吴阿荣夫妇劝女儿与他和离,吴桂儿却是个刚强女子,逼得紧了,直接离家出走。

  如今撕破了脸,吴家故意选择盂兰盆这天带领亲属登门要人,将这些丑事当众揭开,僧人们觉得惭愧,找不到吴观澄,忙叫人去喊掌管寺院纲纪的维那师观川来应对。

  宝珠和杨行简本来站在看热闹的第一线,吴家人索要不到女儿,拔出切糖的刀子来威胁,白晃晃的甚是吓人。韦训和十三郎见状,立刻从后面拥上来,把她们两人挤到后排去了。

  俄顷,观川来到众人之间,吴阿荣夫妇见他身材魁梧,是个不怒而威的大和尚,心下便有些畏惧,然而自家人多势众,口头上不落下风,骂骂咧咧地要求蟾光寺交出吴桂儿。

  观川双掌合十,不卑不亢地道:“诸位檀越,观澄已经破门还俗,不再担任尊师门下的衣钵侍者,虽说偶尔也在寺中作画,但并不住在这里,如今也有十天没露过面。出家人不打诳语,我们确实不知道观澄和令爱的去处。”

  “少来撒谎,但凡洛阳周边举行法会放焰口,都少不了观澄小子的‘喷画’、‘水画’杂戏,我们特地选七月十五来,就是为了跟他当面对质。如不肯交出人来,就让我们搜一搜!听说你们用米买尸,是不是都给观澄祸祸了?”

  观川略微皱眉,言语虽然客气,态度却很坚定:“佛门净土,不容任何人冒犯。”

  “冒犯又如何?!”吴家亲属之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仗着自己年长,上去就给观川一拳。

  观川被打在头脸上,连脖子都没有偏,仍是双手合十姿态,吴家人见他不反抗,一拥而上拳打脚踢,观川便如风雨中的大树般纹风不动,任打任骂。

  宝珠心中惊奇,咦了一声:“这僧人这么抗揍?”

  吴家人对观川饱以老拳,如同打在没有知觉的厚重皮革上,他根本不在乎,吴阿荣一时头脑昏聩,手持尖刀,猛地戳向观川肩头,只听叮的一下清脆声响,那把切糖的刀子竟然从中折断,银光一闪,刀尖冲人飞了出去。

  人群中一个青衣人手腕轻挥,抄下断刃扣在手心里。

  他动作极快,纵然四面八方全都是眼睛,谁也没看清断刀去处,围观人群只见到观川的表现,震惊鼓噪起来,纷纷以敬畏的声音叫嚷起来:“刀枪不入!铜筋铁骨!这大和尚已经修成金刚不坏的护法真身了!”

  吴阿荣抓着刀柄愣在当地,观川瞧都不瞧他,微微侧头看向韦训。

  虽然两人没有直接较量,但这一眼,在江湖中便有切磋请招之意了。

  韦训心领神会,捏住断刃朝身边莲花石柱上轻轻一拍,那三寸铁无声无息全部没入石中,仅留下一线断面,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石柱上嵌着一片金属。

  身在广庭大众之中,两人悄无声息对了一招,互相探了探底细。

  观川用一身坚不可摧的本领震慑住吴家人,接着以退为进,好言好语将他们请入大寮慢慢洽谈,暂时化解了这场风波。围观人群逐渐散开,仍兴致勃勃地谈论刚才见闻。

  杨行简惊叹道:“那僧人的僧袍之下是穿着软甲吗?可是被人打中头脸手足也不曾有丝毫畏惧,难道佛门修行真能铸就神功?”

  宝珠还记得自己曾经用马鞭殴打残阳院“鬼手金刚”邱任,他表现跟观川一模一样,不痛不痒毫不在意,她对杨行简说:“恐怕不仅仅是僧人,而是武林高手。”

  杨行简道:“听说北魏时期禅宗的始祖达摩和尚就在洛阳传教,他虽然只是诵经修禅,同样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宝珠说:“我才不信盘腿坐在那念经就能刀枪不入,昙林那四肢跟枯枝一样,一碰就断,武功应当和宫中的角抵一样,拳怕少壮。”

  两个没怎么见识过江湖功夫的人讨论起这个话题,不着边际地你谈天我说地。

  韦训没有参与那两人谈话,转头问十三郎:“你瞧这光头跟四五比,谁强谁弱?”

  十三郎听师兄发问,沉吟片刻,摇头说:“看不出……反正比我强得多。”

  韦训特意鼓励他说:“好好修习般若忏,我宁肯跟老二老三打,也不想跟老四老五交手,除掉一个练硬功的人可太麻烦了,一击必杀不存在的。”

  十三郎颇觉寂寞:“师父已经死了,师兄没练过般若忏,我也没什么天赋。要不然走完这趟路,还是找家寺院好生做和尚,老老实实念经撞钟,说不定能和山川云潮四僧一样混个职位,看起来过得挺舒服。”

  韦训没有出声。他自知无法指点十三郎武功,而且命不久矣,看来以后应当将师弟托付给宝珠,走另一条路比较可靠。

  十三郎以为韦训沉默是在思索对敌之策,指着他腰间的鱼肠剑说:“一门功夫就是修行到极限,照样不敌这个,否则师父怎么从梵僧那抢到心法呢?”

  韦训一笑,半开玩笑说:“我们出关是为观音护法,不是一路杀穿过去佛来斩佛魔来斩魔,能不动手就最好了。”

  那边宝珠已经和杨行简讨论起佛陀是否是武林高手了。

  盂兰盆活动从正午阴阳交替时正式开始,僧人们从清晨做完早课就开始布置。蟾光寺中央有个能容几千人的大台场,中央置一池放生海,东面起一座十丈高的灵芝台,伸出放生海上方,法会就围绕这里举行。

  僧人们将各种五彩经幡悬挂在台场周围,围绕放生海摆了上百个硕大无朋的陶盆,届时来寺中布施的香客可将钱财、食物投进盆中用以斋僧,间接超度家人亡魂,这便是目连救母故事中的“盂兰盆”。

  洛阳有实力的香客们一早派仆人带着胡床提前占座,就为了抢一个观看放焰口、杂技百戏的好位置。

  吃过第二回送来的朝食,宝珠等人在寺中闲逛,看表演百戏的伎人布置台场。寻橦走索、丸剑角抵各色都有,花样不比宫中观看的品类少。

  宝珠见台场南面醒目处有一大片空白粉壁,心中觉得奇怪。蟾光寺以壁画闻名,这么好的位置,为何没有安排画作?她见左近有个老画师带着徒弟修补前朝旧图,便走过去询问原因。

  老画师瞧了一眼粉壁,道:“那是吴观澄喷画的位置,表演百戏的人很多,他的两样绝技谁都不会,老方丈特意为他留下这片地方。”

  宝珠问:“何为喷画?”

  老画师的小徒抢着回答:“就是口中含着颜料水一遍遍往粉壁上喷,片刻后白墙上就会出现精美壁画。今年上元节他当众喷出一幅‘维摩诘问疾’像,轰动洛阳。”

  听者甚是惊奇,杨行简又问:“另一种绝技是什么?”

  “是‘水画’。他不知用什么办法,能纵笔挥毫让画作浮在水面上,颜料既不会融化也不会散乱,能坚持大半天。”

  这小徒只有十四五岁,看起来特别崇拜吴观澄,老画师摇了摇头说:“这个盂兰盆节恐怕是你最后一次见识那些幻术的机会了,听说他要离开洛阳前往长安,奔一个远大前途。”

  杨行简说:“在洛阳磨炼画技,去长安扬名,这路径和画圣吴道子一模一样啊。”

  老画师点头:“吴观澄自诩画圣转世,就是这么想的。他特别擅长使用色彩,又会种种幻术,正符合皇家的爱好,想来很快就能扬名立万,像吴道子那样成为御用画师,到时候千金一幅图,富豪们还得排队等着。”

  宝珠略一思索,点头赞同老画师的判断。皇室确实喜欢浓艳色调,也喜欢神奇热闹的把戏。只不过吴观澄必须得抛弃他对尸体的特殊爱好,才能挤进那个竞争激烈的圈子。

  小徒满眼艳羡之色,一边往师父勾好的白画中填色,一边喃喃说:“我何时也能和他一样去长安?”

  世间画师作画,过程分成两步:第一为勾描,第二为布色。经过“九朽一罢”打成草稿后,以墨汁勾勒人物轮廓,就是“白画”。这一步决定了画作的构图基础,是最重要的步骤,勾描者均为高级画师。

  而在白画轮廓中晕染敷彩有固定模式,技艺要求较低,通常由学徒完成,由此形成画师的高低等级之分,吴道子等画坛巨擘多不屑于填色,完成白画就收钱走人,吴观澄曾经就是为昙林填色的学徒。

  然而他的天纵之才很快就崭露头角,打成腹稿后,跨越白画步骤,直接用色彩构图,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作画过程。要实现这种超越传统的作画方式,以前那些能溶于水的淡彩颜料是做不到的。

  老画师叹息道:“你师父我囊中羞涩,可不像昙林上人那样有实力支持你,不管是研制新颜料的钱还是尸体,都能一一满足。”

  小徒脸上一红,不再吭声,默默对着墙填补色块。

  宝珠则想:同样是使用观看尸体,昙林的九相观是高僧修行佛法,而孤儿吴观澄为了画画观尸,就变成惊世骇俗不容于世的行为,可见世间评判人的标准从来不是同样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0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辟珠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