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辟珠记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饭卡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60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19:36:44

第104章

  河南府尹窦敬接到大蟾光寺邀请,于日暮时分踏入了这座古老的寺院,参加七月十五日盂兰盆法会。

  身为洛阳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之所以亲临这种场合,多半是因为与方丈昙林上人的交情。大蟾光寺是历史悠久的佛门净地,依理是个能让人安心的所在,可窦敬却一直不喜欢,觉得壁画太多阴森森的。

  昙林虽然早已遁入空门,但凭借太原王氏的门第以及洛阳佛教的深厚底蕴,仍然是东都上层人脉网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公卿贵胄们有佛学上的疑问,或是干了什么亏心事想要修行忏悔,通常会寻求他的指点。

  作为一方长官,参与公众节日是分内之事,窦敬也想通过布施寺庙僧众,为自家先祖做超度仪式。眼前百戏纷呈,走索的伎人打扮成飞天模样,在空中牵拉的绳索上来回行走,尽管身边簇拥着数十名侍从护卫,窦敬却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令他坐立难安。

  在这人潮汹涌接踵摩肩的法会之中,他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容。这张美丽的面孔,本不应出现在此地,更不应存在于人间。

  倘若在平时,他会认为那只是个容貌肖似之人。然而,今天是盂兰盆节,是亡故的幽魂从地府回到人间游荡的特殊日子。

  他在河南府尹的职位上待了不到一年,曾经在长安担任过中书舍人、起居舍人,时常出入禁中,因此对皇亲国戚的容貌举止熟稔于心。

  窦敬忍着恐惧又看了一眼。人群中的少女明艳高贵,有一对垂珠丰隆的佛耳,在落日余晖照耀下,肤发笼着一层琉璃珠光,怎么看都是让人心向往之的佳人——假如她还没死的话。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窦敬感到自己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无法预知的恐怖漩涡之中。

  公主之死有冤,这几乎是朝堂中一个公开的秘密,终南山下那片孤独的陵园上,至今超度镇魂的法事不断,她今日回到人间,难道是有什么目的吗?

  里衣全粘在皮肤上,冷汗不断从幞头里面往外钻,窦敬再也承受不住,附耳对手下功曹参军道:“你派人去跟昙林上人知会一声,就说我突然犯了头风,脑袋晕得很,不能继续参加法事了。”

  那参军一听上司不舒服,连忙说:“蟾光寺的上客堂很有名,公下榻去歇一会儿?”

  窦敬脸色苍白,坚定拒绝:“不!我要回府,赶紧走。”他留下一个副手,带着其他人匆匆离去。跨过门槛前,窦敬回首再看最后一眼,那少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韦训望着一行人狼狈逃离,从房檐上跳下来,向宝珠汇报:“吓跑了。”

  宝珠吁了口气,从藏身的木樨树后转出来,懊恼地说:“我怎么忘了这家伙调任洛阳了?”

  杨行简告罪:“是臣疏忽了,没想到窦府尹会出现在蟾光寺的法事上。”

  宝珠心道自己又不是藏在闺阁里不见人,时常出席宫中宴席,与宗亲贵胄们打毬狩猎看戏,认识她的人数不胜数,只是落难后一直在民间活动,再没跟被朱佩紫者有过交往,竟然忘记自己其实已经算是个死人了。

  窦敬在盂兰盆节看见自己,吓得失魂落魄逃跑,一定是以为死去的万寿公主还魂诈尸了。

  韦训道:“这世上不乏容貌相似的人,他回去睡上一夜,明天就会劝自己老眼昏聩认错了。”

  宝珠一琢磨,觉得他说得很对。况且她如今一无所有,自己都无法证明公主身份,人群中远远一眼又能说明什么呢?

  百戏热闹非凡,十三郎却不见踪影,宝珠问:“他去哪里了,怎么不来看戏?”

  韦训随口回答:“他今天要念经。”

  宝珠想起十三郎同样是孤儿出身,既然身处佛门,理所当然要趁着节日为死去的家人祈福。

  夕阳全部没入洛水,天边仅剩下一丝血红晚霞,暮色已浓,百戏喧闹声突然低了下去,一阵钟磬齐鸣后,观川雄浑的嗓音传过来,是请方丈昙林登台讲经说法。

  窦敬既然已经离开,就不需要继续躲避了,宝珠想参加盂兰盆法事为母亲祈福,急急忙忙向着寺庙中央的台场跑去。

  山川云潮四僧亲自扛着木制莲花宝座,一步步登上高悬在放生海之上的灵芝台,一名枯瘦老僧穿着紫色法衣,跏趺坐在莲花座中央,如同被弟子护持的佛陀一般庄严神圣。又有几个小沙弥捧着能够扩音的转轮海螺、博山香炉等法器摆放在方丈的身边。

  现场鸦雀无声,几千人带着敬慕的神情望着这位远近知名的大德高僧,据说只要听他讲一次经,就能为自己增加一年功德福寿。

  昙林先念一段香赞,接着开始俗讲《目连救母》。俗讲就是佛经的通俗讲演,将佛学经义融入浅显的故事当中,纵然是一字不识的白丁也能听懂。目连救母出地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可谓家喻户晓,昙林融入各种因果比喻,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几千人听得专心致志。

  讲完这段节日固定的故事,他又一字一句讲了段《禅师度化修罗》。

  “很多很多年前,洛阳有一位叫做迦什叶的天竺高僧,佛法高深,心怀慈悲,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他听说有一名因中了痴毒坠入魔障的修罗,因恶念丛生不断杀生造孽,迦什叶决定去说服这个修罗,让他放下屠刀,回归正途。”

  这修罗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执念,发誓要向天复仇,让人间陷于修罗场中。迦什叶先与他论佛讲经三日三夜,想用清净语言为修罗祛除心魔,可是修罗辩才无碍,聪明绝顶,根本不听高僧的劝解;迦什叶又施展神功,与修罗激战三日三夜,想以至高武力将其度化。可修罗天生凶猛好斗,骁勇善战,迦什叶竭尽所能也不能将其降服。

  最后,无计可施的迦什叶决定舍身成仁,以自身性命度化陷入魔障的修罗。他不再反抗,任修罗攻击伤害他,到了垂死阶段,迦什叶念诵《般若忏》经文,这是他修行佛法的成果,也是金刚不坏神功的来源。

  修罗百般嘲笑他,问他打算当仇人的老师吗?迦什叶说:只要你坚持诵经,总有一天能理解佛法,忏悔罪孽,将自己度化,由危害人间的修罗身修炼成护持佛法的护法神。如果你暂时不能理解我的苦心,那么就将《般若忏》传下去,你的后人可以得到善果。说完,迦什叶就原地坐化了。”

  台场上几千人全神贯注聆听,可昙林的故事讲到这里就断了,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宝珠忍不住对身边的韦训说:“我可从来没听过哪一种佛经里有这个故事。”

  韦训不动声色,道:“我也是第一回听说。”

  人群中有个人高声问:“后来呢?迦什叶怎么了?那个修罗又怎么了?”

  昙林徐徐道:“迦什叶圆寂之后,以慈悲心证道,尸身变成了即身佛,从此肉身不朽。至于那个修罗嘛……他的传人正在蟾光寺中,正于此处听我讲经。”

  故事讲到这里,一种复杂的奇异感受涌上众人心头,有些头皮发麻,说不清是感动还是畏惧。

  昙林年逾古稀精力衰微,支撑不住太久,说完这两个故事就结束了讲经的流程。

  俗讲结束,接下来是放焰口和河灯度孤。“焰口”是地狱中喷吐火焰的饿鬼,僧人诵经作法,用布施之物向这些饿鬼施食,便是放焰口。香客们为了超度亲人,争相恐后往盂兰盆中投放米粮、绢帛乃至铜钱,很快将上百个巨大陶盆装满了。

  河灯是为了悼念亲人、同时普度孤魂野鬼,本应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流,在寺庙中举办,就从简置于放生池中。大蟾光寺的放生池称为“海”,水面比其他寺院更广大,香客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扎莲花座,点燃蜡烛放置在座上,推入水中。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放生海中烛光点点,朦胧迷离,如梦似幻。据说幽魂在黑暗地狱下看不到光明,如能望见水面上的一盏灯光,就能自救超生,千载暗室,一灯即明。

  宝珠一早就向寺中僧人购置了一盏描金莲花灯,以淡墨在灯座内侧抄上母亲的闺名,从韦训手里接过火折点燃蜡烛,然后珍而重之地放入池中,闭目诵经为她祈福。

  放生海除了定期换水,日常没有活水出入,无风之夜,上百盏河灯漂在水面上几乎是静止的。然而漆黑的池底忽然泛出一串串气泡,平静的水面微起涟漪。

  “水底下好像有东西浮上来了!”

  “快看那是什么?!好像是……是剑山?毒蛇?还有拔舌鬼?”

  “我看见热釜煮人了!还有饿鬼吃人!”

  韦训见状,拍拍宝珠肩膀,她睁开眼睛从池边站起来,只见浩浩荡荡一幅《地狱变》图从幽深的水底浮上水面,颜色绚丽如锦,人物狰狞逼真。

  一名有见识的香客出声叫道:“是‘水画’!是那个天才画师吴观澄的绘画幻术!”

  众人一听,争相恐后地向池边推挤,观赏这震惊洛阳的绝技,因为拥挤,还有两个人掉进水中。不知吴观澄用了什么神妙技法,颜料浮在水面上却不散开,在河灯照耀下更显得阴森惨怖。

  通常《地狱变》图正中央是莲花座上的地藏菩萨,表现菩萨以佛法普度众生,拯救地狱中的恶鬼畜生,然而这幅水画《地狱变》的中央却留有一片空白。

  正当众人为这绝技震撼惊奇时,水下再次窜上一串串水泡,就在水画空白处,一段浮木般的物体浮上水面,充实了画卷的空白部分。

  那东西浮肿惨白,依稀有胳膊有腿,宝珠引颈而望,想在昏暗的河灯光中看清那到底是什么。伴随着那怪东西浮出水面,一股腥臭无比的恶气飘散而出,韦训啧了一声,立刻抓住她后领往后拖,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在场所有香客都看到了,一具泡得失去人型的巨大死尸仰面朝天漂在水面上,占据了整幅《地狱变》的中心,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怪诞方式当众完成了这幅作品。

  浮尸现形之后,尖叫与恐慌如同涟漪般一波波荡漾开来,所有人都想远离那具可怕的东西,拼命从放生海旁边逃走,人群开始互相推挤践踏,惨叫声此起彼伏,《地狱变》的场景轰然从水面扩散到岸上,再扩散到整座蟾光寺中。

  如同人间炼狱。

  作者有话说:

  水画、喷画等幻术记载于《酉阳杂俎》,是类似魔术的表演   寻橦(顶杆)、走索(走钢丝)、丸剑(抛接类)属于杂技,角抵则是相扑   那时候的宗教仪式为了吸引更广泛的底层百姓,都会加上这些热闹的表演节目

第105章

  身陷人群包围,一旦形成拥挤踩踏之势,再难逃脱。肉身虽然柔软,但以极大的压力叠在一起,就如同铁板互相碾压般让人窒息,假如不慎摔倒,立刻就会被旁人踩成肉泥。

  来不及商量对策,韦训伸左臂抄起宝珠,右手抓住杨行简的腰带,纵身拔地而起,留下的三个身位瞬间就被其他躯体填补上。

  他带着两人跳上走索伎人留在空中的长绳,先把杨行简放下了。老杨哪里有走索的本事,虽暂时逃脱了被人踩成肉酱的危险,却狼狈万状,四肢抱着细麻绳趴在半空,幞头都丢了,口中鬼哭狼嚎,却因为周围太吵听不清他喊什么。

  略一犹豫要怎么安置宝珠,她已经附耳过来大喊:“去高处!越高越好!”

  韦训受命,双手横抄将她抱在怀里,如履平地般在长绳上疾驰,飞一般奔向距离最近的浮屠。蜃楼步身法绝世无双,虽抱着一人,仍疾如闪电,宝珠只觉得劲风刮过耳畔,眼前景物飞掠,眼帘一闭一睁,他已经开始登塔。

  几个纵跳,一缕青烟般掠上五层宝塔顶端,韦训放下宝珠,问:“这里可够高了?”

  此处离地三十丈,脚踩摇摇欲坠的瓦片,宝珠连忙搂住宝塔尖顶,韦训等她站稳了,立刻要再翻身下去,被宝珠一把揪住袖子。

  “一个一个救来不及!等我看看场地。”

  站在浮屠顶端,整座蟾光寺全部映入眼帘,夜幕已经笼罩大地,幸好今日过节,四处都点起油灯,宝珠眼神极好,瞅见台场西南侧有个关闭的角门,虽有许多香客逗留在附近墙边,被人群挤压到快贴成壁画了,却不见有人开门。

  “那里!”宝珠伸手一指,不待解释,韦训已经如同她手中利箭离弦而出,从塔顶上飞扑下去。那角门日常不用,被一条铁链锁着,韦训伸手发力一拧,锁头应声而断,接着翻身猛踹,将锈蚀的门板踢开了。

  突然多出一条生路,挤在周围动弹不得的人立刻鱼贯而出,上百人顺利逃离,台场西南角的压力随之缓解。可昏暗嘈杂的环境下,其他地方的人仍然如断头苍蝇般找不到出路。

  韦训沿着墙头奔走,见有人将儿童扛在肩头,便伸手捞起,让他们骑在墙上。再试图将墙边的人拔出来,然而他们已经被层层叠叠的人体嵌压成整体,一用力就大声惨呼,胳膊欲断。

  如此拔葱一般生拽出几人,年老体弱或身材矮小的人已经有许多窒息昏死过去。虽然昏死,躯体却不倒,身旁的人见贴着自己的同类已经翻白眼吐沫子,更吓得丢了魂魄,放声哀嚎。

  韦训连续跑了一圈,才弄明白为什么区区一具浮尸会导致这样的惨剧。因为传统民俗,寺庙各道门的门槛均比成人膝盖高,平时不着急也要慢下来才能大步跨过,老人孩子还需要别人搀扶。

  放生海出现浮尸之后,距离近的人争相外逃,外缘的人虽不知道缘由,但见逃跑的人满脸害怕,恐慌情绪一波波传播开,惊恐万状的人群试图从进入台场的大门原路返回。

  可高门槛不仅拖慢了逃生的速度,还让一些腿脚不便的人绊倒在此处,后人继续绊倒在前人身上,一层叠一层的躯体直接将大门堵上了。后面的人不知道为何门户封锁,恐惧更增,拼命推挤前人,使得拥堵极难疏散。

  与此同时,悬在放生海上空的灵芝台,山川云潮四僧同样一筹莫展,知客观云探头去看放生海里那具面目全非的浮尸,喃喃说:“那水鬼是谁?”

  观潮急道:“别管是谁!再这样下去,只怕死的人更多!”

  监院和尚观山远远看见韦训踹开角门,拿起法螺,对准人群大喊:“西南边的门开了!快走那边!”

  法螺虽有扩音功效,但那是在四周安安静静的环境下,此时人声鼎沸,惨叫此起彼伏,谁也听不见他的指挥。

  昙林默默沉思了一会儿,招手让观川靠近,沉声道:“发无畏声,喝止众人。”

  观川一怔,领悟到师父的意思,让三个师兄弟把昙林搀扶到角落,各自捂住耳朵,观川走到灵芝台边缘,握拳吸气,内力运转,脖颈青筋暴起。

  一阵雷鸣狮吼般的咆哮响彻天空,一时间山摇地动,震耳欲聋,四周建筑房檐上的瓦片随之坠落,台场中拥挤踩踏的人群大惊失色,杨行简吓得浑身瑟瑟发抖,宝珠使劲搂着浮屠尖顶才没掉下去,更近处的人甚至因此战栗呕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师子音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观川如同佛前狮子猊,以雄浑至极的内功吼出这段佛号,将几千惊惧的人定住魂魄,然后继续运气高声宣讲:

  “水中鬼已被我尊师昙林上人降服,诸般神佛在场护佑,众人不必惊恐,都在原地站好了!”

  不知是被神圣佛号所安抚,还是单纯被狮子吼给震慑住,后面推挤的人不敢再动,哀嚎尖叫声也弱了下来。蟾光寺是一座拥有近千僧众的大丛林,台场外的僧人们前来疏散营救,架起梯子,将叠在大门处的人墙一个一个抬下来。

  听过观川的吼声,韦训心中若有所思,同时手脚没有停下动作,他呼哨一声,引导角门附近的人从此穿行,如有跌倒者立刻扶起,以免同大门那样人叠人阻塞道路。

  上千人疏散出去,台场内的压力顿减,许多人回过神来,才发现吓人的东西不过是一具洛水上常见的溺死浮尸,只是因为出现在幻术水画《地狱变》中央,又发生在鬼魂游荡的盂兰盆夜,才意外产生了恐慌传播,酿成惨案。

  当韦训再把宝珠从浮屠顶上抱下来,人群已经散尽,满地散落着数不清的鞋子、荷包、幞头等杂物,受伤的人被抬去寮房休息,检点死者,因踩踏、窒息身故者有七名。

  再加上放生海中那具无名浮尸。

  是夜,监院和尚观山安顿好伤员,来到上客堂转达昙林的问候,杨行简惊魂未定,拿着杯子喝水,手抖得茶水乱泼,随口应付:“此乃意外,请上人不必多虑,我们明日一早就离开蟾光寺去洛阳。”

  观山微一迟疑,怀着歉意说:“除了安抚,上师还有另一个意思,想请与您同行那位青衣侠士来归无常殿一趟,协助查清惨剧真相。”

  杨行简诧异地指着韦训说:“他?”

  韦训讥讽道:“真相就是你们措置失当,贪得无厌,不该把那么多人聚在一处敛财,关我什么事?再说,想借江湖人士助拳,你们已经有一个顶尖高手了。”

  观山得到昙林指示,无论对方如何指责,都要以礼相待,诚恳地说:“观川师弟远离俗世已久,这些年除了诵经和护卫师父,别的事都不参与,对此事当真束手无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0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1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辟珠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