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在三十丈高的浮屠上吹了半天冷风,同样心慌腿软,喝了几杯茶水安神,此时才觉得魂魄归位,考虑了片刻,张口对观山说:“如果昙林答应我的条件,我就让韦郎去帮忙,否则免谈。”
观山一愣,看一眼杨行简,见他只喝茶不作声。心道这一行几人中,明明这位杨公是朝中官员,可仿佛他女儿才是说了算的领袖。
韦训头一次听见她在外人面前称呼他“韦郎”,一时怔忡,同样不说话了。
观山审时度势,恭敬地问宝珠:“请问娘子有何吩咐?”
宝珠毫不客气,直言索求:“你们把今日所有盂兰盆里收到的米粮、财帛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我就帮你们查明真相。”
观山大惊:“那是敬佛斋僧的布施,怎么可能随意花用?”
宝珠懒得跟他辩论,喝着茶挥手送客。
观山见没有商量余地,不敢擅自决定,告退后去跟昙林商量。
宝珠说:“今早吴家糖坊的人来讨要女儿,我刚开始以为那尸体就是失踪的吴桂儿,可就算河灯那么昏暗,也能看出那具死尸非同一般庞大,大约是个身形异于常人的巨人。”
韦训摇头否定:“普通身材的人在水里泡几天照样能肿成那模样,是男是女,还是得去看看身体细节。估计把香客们请出去后,僧人们就要着手打捞浮尸了。”
杨行简干呕了一声,只想立刻回房间躺倒,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过了半晌,观山回来答复:“师父同意了,请各位去面谈商讨。”
饱经挫折终有捷音,宝珠精神为之一振,虽厌恶归无常殿的气味和壁画,仍顶着疲惫,带上韦训和杨行简去见昙林。
今夜大殿中灯火通明,昙林虽以三品散官身份致仕,拿着朝廷俸禄,但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故,仍然要向官方禀明缘故。所幸本地长官河南府尹窦敬身体不适提前离席,否则将他牵连进来,或死或伤,就难以挽回了。
昙林几年前腿脚就不再能支撑身体,需要旁人搀扶才能行动,为了应对这危机四伏的盂兰盆夜,他被安放在莲花座上,靠木质的座位支撑病躯。孔武有力的观川仍像往常那边坐在他身边,如同佛前护法神。
宝珠在昙林正对面的蒲团上坐下,韦训则与观川面对面相峙。
昙林认真端详了她片刻,缓缓说:“听闻芳歇娘子慈悲为怀,发愿以盂兰盆布施饥民,可惜漕运中断所波及的人巨万之数,这些米粮能喂饱的不过千人一餐,撑不到第二天他们就会继续挨饿受苦了。”
宝珠不为所动:“那这一千人会在今天感谢你的,谁知道明天又有什么转机?要是通济渠恢复畅通,江淮漕粮转运一轮只需要四十天。总有一天,大家都会吃饱的。”
昙林望着她青春而自信的面容,微微一笑:“老衲生于开元年间,少年时有幸见识过大唐盛世,就算在‘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时代,也没有什么‘大家都吃得饱’这回事。贞观治世、开元盛世,风调雨顺的丰年,仍有三成人需要紧衣缩食,勉强维持饿不死而已。”
这说法完全颠覆了宝珠以往的认知,甚至触及了李唐皇族的骄傲,她满心激愤,脱口而出:“你信口雌黄!”
昙林不理会指责,波澜不惊地说:“老衲于工部任职四十余年,专管屯田、水利、山林杂产等不入流的实务,没有比我更熟悉这些事的了。《法华经》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大唐国祚至今二百年,仅洛阳区域的记载就发生过洪灾四十余次,旱灾三十余次,其余地动、蝗灾、风灾不计其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会有人饿死,这便是娑婆世界注定的苦难,只有觉悟才能逃脱这座熊熊燃烧的火宅。”
他深深叹了口气,似乎回忆起往事:“你还年轻,当年我们年轻时,都怀有‘喂饱天下每一个人’的远大抱负。如今行将就木,回首当年往事,仍然觉得自己天真的可笑。”
他目光转向韦训,徐徐说道:“除了你师父陈师古。”
第106章
宝珠站在归无常殿外的长廊上,哭得满脸是泪。
吏、户、礼、兵、刑、工,工部乃是六部之末,朝堂上几乎没有他们发挥的机会,但凡有家世背景的官员都想方设法离开那个地方,最终留下来的都是些沉默安分的家伙,宴会上莫说是谈笑风生,连跳舞都显得木讷笨拙。
然而最贴近民生的同样是这个六部之末,像昙林这样干了几十年一线实务的官员,随手拿出几个典籍里的数字来论证观点,活在云端的宝珠根本不是对手。没过几招,被他驳斥到得泪水夺眶而出。因不想在对手面前示弱,只能爬起来跑到外面哭。
韦训掏出帕子来哄她:“你是要用查案换他的粮食,不是用金豆子换,再哭就亏大了。”
宝珠呜咽着说:“我就是忍不住啊……”
因为常年辩经说法,很多高僧口才都极好,然而昙林气人不在于辩才无碍,而在于他言之有物,有多年官方赈灾救灾的实际经验,连洛阳天津桥因洪水重建了几次都一清二楚。况且说到饥馑人口数量,常年生活在底层的韦训也没有提出反驳意见。
与昙林那种饱经世故的行家比起来,她的想法不仅天真幼稚,还不自量力。哭得停不住,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虚浮。更深层的绝望,则是昙林这样一生奋斗在一线的官员,最后的结论是无法可解,只有遁入空门祈求逃脱轮回才能解脱。
杨行简两头劝不住,一边是不能公开身份的天家公主,一边是位高权重出身名门的前上司,谁都不能得罪,一想起是本人主动提议来大蟾光寺投宿,恨不得伸手狠抽自己两耳光。
宝珠把自己的帕子哭湿了,再换上韦训的,忍不住埋怨:“你明知道我的主意不合时宜,就是不提醒。”
韦训说:“你现在不是知道槐花和榆荚能当饭吃了吗?这就算精进了。那句‘千人一饱,明日再看转机’说得也很好。”
宝珠把脸埋在巾帕里,心想在宫中时,断然不会有人敢跟她对着干,出宫后跟人激辩,要么对手太弱,要么借着杨行简的官威,次次占据上风。如今第一回遭遇不顾忌她身份的强手,才一下见了真章。就算韦训想方设法给她捧场,仍改不了一败涂地的事实。
韦训见她这回哭得尤为凄惨,很想伸手过去碰碰她以示安慰,可从没干过这事,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最终只是一张接一张递给她布帕。自从知道她有这哭起来停不住的毛病,他身上日常就带着四五张帕子备用。
输了总是难受的,凤凰胎是没来得及孵化的幼鸟,没见过蛋壳外面的世界,自然不敌真实的雪雨风霜,倘若是成年的强大神兽,一开始就不会受人谋害活埋地宫。
终于,宝珠哭够哭足了,擦干净脸,深深吸了口气,转头又往归无常殿走。
韦训劝道:“既然条件已经谈成,你别理那老秃头就是了。”
宝珠回答:“阿娘说最稳固的利益关系就是互相有诉求,他针对我不过是因为看不上我逞能,那我偏要逞能给他瞧瞧。再说他一个致仕朝官,怎么会认识陈师古?这事我好奇得紧,一定要问个清楚。”
说罢,再次回到大殿之中,坐到蒲团上向昙林发问:“你提到那个姓陈的,是什么意思?”
昙林这一回看向杨行简:“知敬知道的,陈师古是大历年间进士,与我同年登榜。”
杨行简解释道:“那是我刚出生前的事了,叙述的人语焉不详,听说是个二十多岁登第的奇才,却患了狂症,没两年就弃衔而去了。”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科难度极高,一年通过者不过十几二十人,年过半百能够考中就算年少有为,二十多岁及第简直是传奇。正因为如此难得,将来必定飞黄腾达,有人弃之而去,才尤为使人痛惜。
昙林摇头:“不是狂症,是中了痴毒。”他看向韦训:“后来,那人就回到江湖中,开始授徒。”
他的话无异于霹雳,宝珠和杨行简张大嘴巴,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同时瞪向韦训,而韦训则摊开手,无辜地道:“前半段我从没听说过。”
杨行简咳嗽了两声,郑重地说:“上人误会了,确实有个同名的陈师古,但那人是个见不得光的盗墓贼。”
昙林气定神闲地说:“没有误会,是同一个人。陈师古此人虽是庶族出身,但才气横溢,武艺超群,脑子跟常人根本不一样。考得上进士科,也干得出杀人越货、发丘盗墓的勾当。当年放榜之后的曲江游宴上,我第一次见到陈师古,他腰间悬挂的就是这把剑。”
说着,指向韦训腰间的鱼肠,“老衲多年钻研古董金文,不可能认错这种上古名器。”
一阵难堪的沉默之后,杨行简突然“啊”地大叫了一声,猛然从蒲团上站了起来。
“我不信!我不信!”他双手颤抖,激动地连声否认。
杨行简出身名门,一向以君子之仪自傲,举止仪态极好,宝珠还从未见过他这么当众失礼过,一时目瞪口呆,昙林摇头叹道:“知敬也有执念。”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家世悠久显赫,人才辈出,通过科考进入朝堂的成员数不清。可杨行简运气不佳,别说进士科,明经科都连续落第两次,最后走的是门荫入仕,说白了就是靠祖辈的功勋特权当官,从此落下心结,耿耿于怀。
他等级观念极强,内心深处瞧不上韦训这等胸无点墨的江湖中人,谁想从进士出身的前上司口中得知,最瞧不上的人不仅考上过进士,还弃之如敝屣,当场心理防线崩溃了。
韦训瞧他气得泪都掉出来了,觉得很是好笑,故意戏耍道:“师父常说读书是最没用的事,难道你这样的上流人物,书读得还不如一个盗墓贼?”
“啊!!!”杨行简彻底崩溃,哭着从归无常殿跑掉了。
韦训乐不可支,回头看见宝珠怒气冲冲的眼神,见势不妙,抿着嘴唇忍住了促狭笑意。
“他跟我们是一伙儿的!”宝珠怒斥道。
老杨是第二个输阵当场泪奔的成员,宝珠气他不分场合捉弄人,但凡手边有把戒尺,非把他的贱爪子打肿了。韦训不敢直视她眼睛,心虚地往旁边挪了挪,小声嘀咕:“就是忍不住啊……”
宝珠心中惊异其实不亚于杨行简,谁能想到进士及第的英才带出残阳院那一群不识字的门徒?
他们三人之间互动,昙林和观川瞧在眼中,心中笃定:这小姑娘绝对不是杨行简的女儿。
昙林道:“如果对陈师古的旧事感兴趣,可以改日再聊,老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夜还请先襄助蟾光寺,查明真相。”
韦训说:“水画幻术只有那个魔怔画师吴观澄能做到,先找到他问清楚再说别的。”
昙林沉默了片刻,身边的观川出言说:“恐怕不能了,那具浮尸大概就是观澄师弟本人。”
宝珠一惊:“你们辨认出相貌了?”
观川摇头:“尸体已经泡得面目全非,不堪入目……但是头发刚刚过耳,梳不起发髻,蓬头散发不僧不俗,只有还俗一年的观澄留着那种特别的发式。”
宝珠思索了片刻说:“既然他日常就那副披头散发的奇怪模样,肯定很多人都认识,说不定有人故意将尸体的头发修剪成那种长度呢?”
昙林和观川对视一眼,惊问:“为何要这么干?”
宝珠说:“我曾经见识过有凶手砍下尸体脑袋,就为了掩盖受害人是个光头僧人的案件。”
归无常殿里陷入一片沉默。
韦训率先出声打破了局面:“尸体在哪儿,还没下葬吧,让我看一眼。”
观川道:“放在殿后的石灰坑里。”
韦训站起来说:“带路。”
杨行简不知跑到哪里独自伤心去了,宝珠、韦训跟着观川从殿后出来,见正北面有一排低矮的后罩房,当作仓库使用。
路途中,韦训随手从树上掰下一根树枝,若无其事地问:“曾经中原江湖上有个绰号‘雷音猊’的顶尖高手,以横练硬功和狮吼功声震武林,大约四五年前突然失踪,从此下落不明。大和尚,你的俗家姓名该不会叫仇坚成吧?”
观川漠然不动,回答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姓名也是虚妄。既然已经出家,就跟俗世再无牵扯。姓恩还是姓仇,没有什么区别。”
宝珠已经明白了韦训的意思,琢磨了一会儿,忍不住嘀咕:“‘雷音猊’这外号可真不错,狻猊是一种形似狮子的猛兽,狮子又是佛教圣兽,比驴炫目多了。”
观川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这话乍一听像是恭维,可她一副愤愤不平的神情,而且驴又是什么意思?
韦训想笑又不敢笑,咬着嘴唇硬憋着。自从她有了骑驴娘子的江湖绰号,就一直打听别人的来比较,总觉得人人都比她好。
说话之间,一行人走到罩房前面。这一排房屋日常放置观想用的尸体,如今已经全部清空,给放生海里打捞出来那具无名尸用。观川开了锁,大大方方请他们进去。
韦训对宝珠说:“你在这门口等着,泡肿了的尸体可比槐树上的吊死鬼吓人多了。”
宝珠本来也没有勇气进去,赶紧点头答应了。
韦训进入停尸间,这里和归无常殿一样,地面挖掘出方形石灰坑,那具浮尸就放置在坑里,水汽已经被石灰吸干了,墙上悬挂计时的香漏和一面安魂镜,旁边点着一炉浓郁的檀香,用来祛味。
作者有话说:
骑驴娘子其实是世外高人的外号,驴本身就是隐士的低调坐骑,类似黄衫女子,扫地僧,青衫客那种,属于一等一绝顶高手,因为深不可测无法根据武功描述所以只能按照出场情况平描。我很喜欢的小东邪坐骑也是青驴。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个绰号对宝珠是很有敬意的,毕竟她的初始传闻就是擒获了大高手青衫客给她牵驴。 但是宝珠本人肯定不认可,在皇室眼里尊号得有圣、仁、孝、惠、贤、明、昭、睿以此类推的好字眼才上档次,驴在她们眼里是劣乘。 这里是个因为身份区别导致评价体系完全不一样的反差梗。
第107章
韦训进入停尸间,这里和归无常殿一样,地面挖掘出方形石灰坑,那具浮尸就放置在坑里,水汽已经被石灰吸干了,墙上悬挂计时的香漏和一面安魂镜,旁边点着一炉浓郁的檀香,用来祛味。
他进门时就开始施展屏息功夫,围着目标转了一圈,这具尸体肿胀成活人三倍大小,头大如斗,腿粗如翁,看起来已经不像人类了,如同一个扭曲的巨人,只依稀残存一些男性特征。
宝珠站在门外扬声问:“不是女孩子吧?”
屏息时不能开口说话,韦训知道她一个人待着就害怕,想了想还是放弃闭气,扬声回复:“是男子。”
因为浮肿腐败,尸身上的衣服破损严重,外观无明显的胎记、刺青痕迹,有几处巨大的腐败创口,韦训用树枝戳了戳,皮肤肌肉触之即溃。
观川说:“这几处破溃是打捞尸体时弄出来的,本身未见有明显的致命外伤。”
韦训点了点头,继续细查,尸体手足有勒痕状腐败创口,其中右腕处缠陷半条鞣制过的茅草。
思索了一会儿,他丢下树枝,走出停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