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说:“好啊!”
第31章
钟浩民怕周渔说话不算数, 所以当场就催着她改合同。
这会儿也没有什么专门的合同,周渔拿着的其实就是订购单,不过她在后面附加了几条约束款项, 按了手印而已。
如今要改, 她就又拿了出来新的,现场重新填写了一下, 不过到了交货日期那里,周渔写的明明白白,三日内全部交货。
年末要货量大,厂里忙得很, 钟浩民本来不愿意, 可周渔也说了:“您把货给我, 我保证不说是你们香喷喷的货,我换箱子卖。”
这会儿小卖部里卖的饼干很少进小包装, 都是来一箱子五斤十斤的散装货,用油纸包好了卖。换个箱子就看不出是谁家的了。
周渔这个说法,倒是让钟浩民更放心了, 他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 还是觉得离着个体户有多远是多远才好,这是彻底避免了麻烦。
他于是也让了步:“明天或者后天你来取货, 我保证齐齐整整。”
周渔将合同写好,让钟浩民也看过, 双方无异议了, 但并没签字按手印, 只是给他一份算是存档,这么说的:“后天我让人带着这个按过手印的合同去取货,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合同撕掉。”
钟浩民有点不愿意,觉得这样万一周渔找不到厂子有变数呢,“你这是不信任我!”
一般人被这么说,肯定得解释解释,多少让一点,周渔却冷笑了,“您有什么让我信任的?长期的供货合同睡一晚上就变卦了,我要是按了手印给你了,明天又哭又闹又不愿意了怎么办?”
“我这已经很退让了,你觉得我脾气很好的样子吗?要不咱们直接去商务局掰扯掰扯!让你赔我违约金损失费!”
钟浩民就没见过周渔这么凶的女老板,他也生气,可又理亏,脸上羞臊得厉害,顿时不敢说什么了,只是看向姜桂香:“姜经理……”
姜桂香给他一句:“人家已经让的够多了,你又找什么事啊!”
钟浩民只能答应。
一切搞定,周渔这才和姜桂香下了楼,姜桂香也气得上:“平日里只觉得他这人脾气不好,没想到心智也不行,什么事。”
不过她也松了口气:“幸亏你脑袋转得快,有了这一万斤,也能卖挺长时间,慢慢找吧!你也别生气了。”
周渔生气,但其实还好,商场上什么人没有,她见多了。
她也不过是做个样子好谈条件而已,这会儿下楼已经心平气和了,她谢了姜桂香:“让你跟着操心了,放心吧,下次我好好挑挑。”
姜桂香并没放在心上,她看来周渔的门市部肯定不错,但终究是个体户,这些厂长们自视甚高,周渔很难强势的——挑拣一词,真用不上。
不过她也没说什么,只说:“有需要我的就跟我说。”
周渔笑:“还真有,其他饼干厂的电话,和具体情况你能不能给我说说?”
姜桂香一听就知道,周渔这是准备再动,她可太佩服这丫头了,怎么就能有活力,别人受到打击怎么也要缓一缓再出发,周渔完全不受影响?!
她觉得周渔特像是个铁打一般的姑娘。跟她在一起,自己都觉得有活力很多,她想起了她前几天刚刚提交就被否定的餐馆改革方案,她可以再想想,更缓和一些,时代在发展,他们必须要动起来!
周渔跟着姜桂香回去仔细聊了聊,拿了联系方式和肥皂厂的调查问卷,这才回了梅树村。
村口就碰见了下学回家的周朵和周秋他们,一帮孩子正边走边打闹,高兴得很。
周渔这才想起来,前几天周朵就期末考试完了,今天是去拿成绩和寒假作业,瞧着这样,应该是考的都不错。
周渔就没打扰他们,慢慢跟在后面,这会儿快过年了,时不时有人放串鞭炮,加上孩子们的笑闹声,即便每一次呼吸都是冷空气,周渔也感觉到了暖意。
这就是跟上辈子不同的地方,上辈子她在商场里冲杀完毕,回到的是一个冰凉凉的家,父母都不在了,她只能一个人庆祝,挺没意思的。
而现在,这个大大的有着几百号人口的梅树村,是她的港湾。
还是拐弯的时候,有人往旁边瞧,看见了周渔,就听见为首的那个大个子说:“小渔姐!是小渔姐!”
立时,一群孩子都回头了,冲着周渔大喊:“小渔姐,你好啊!”还有的喊:“小渔姐,我们这次考得可好呢!”
说到这里,周渔可感兴趣了,三步并两步走了上前,笑着问:“怎么个好法?”
周朵顿时得意了:“姐,你知道吗?我们班这次语文成绩全市第一,对方都不信,还抽查了我们的卷子呢,结果被我们的实力打败了!”
周秋也在说:“其实不止我们年级,四五年级的语文成绩都挺好,老师说还选了几篇作文,要送到市里去参加作文比赛呢!”
周渔是真惊喜,“真的啊!”
周朵点头,指了指周秋,又指了指自己挺起的胸脯:“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这次作文比赛的两位选手!”
周渔都乐了,“你们这也太厉害了,不给你们奖励我都不好意思了。”
一提奖励,大家的眼睛就亮的跟天上的太阳似的,毕竟周渔可不少给他们带东西,水果糖,小零食,尤其是从吴县回来,她越发富了,买的东西可多呢,连橡皮铅笔圆珠笔都有。
如今周渔要给奖励,谁能不兴奋。
周渔瞧着这一个个小太阳,直接说:“这样,这次考试班级前十名的同学,都可以去新华书店挑一本书,我送给你们。另外,我再给你们二百块钱,你们一起去邮电局,看一看喜欢什么杂志,订阅一下,就放在村委,随时可以阅读。”
这可太好了!
经过这么两个月的抄写,大家都对读书很感兴趣,再说了,谁不知道,他们语文成绩这么好,跟两个月高强度的抄写有直接关系。
立时大家都欢呼起来,还有人问:“小渔姐,我们也能坐拖拉机吗?”
周渔点头:“当然,拖拉机送你们去!”
于是,周渔回村的这一路,耳朵都快被各种兴奋的说话声震聋了,叽叽喳喳的,不是说要买什么书,就是说要订什么报纸,而且小孩们太可爱了,为了表达对周渔的喜爱,把她夸得跟仙女似的,还非要送她进家门。
于是,孩子过家门而不入,一路浩浩荡荡去了周渔家门口,然后冲着周渔齐声喊:“小渔姐,再见!”
周渔:……
林巧慧都吓了一跳,忙出门就瞧见了这一幕,也跟着笑起来,还顺手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奶糖,这才散了。
进了屋,周朵就跟小孔雀一样,跟在林巧慧屁股后面,将刚刚对周渔说的话,又挺着骄傲的胸脯,跟林巧慧炫耀了一遍。
这招周渔都受不住,更何况是林巧慧,她立时围上围裙去了灶房,大声宣布:“张小翠家今天杀猪,我买了排骨,我给你俩炖上去!”
周朵还喊呢:“妈我要吃一大碗!我还要吃炸蘑菇!”
喊完了就被周渔抓了壮丁——帮她归纳调查问卷。
周朵翻了翻说:“姐,你做的可真详细,可你这么帮他们,有什么好处吗?”
周渔这会儿正看着王美丽的工作记录,头也不抬:“这是个契机。我想以后做日化。”
“你要现在做吗?”周朵已经习惯了周渔的“大胆”,现在吓不到她了。
周朵愿意听,周渔就跟她详细讲一讲:“时机还不到。做肥皂是要设备的,现在国内的设备其实也不先进,但好歹都是冷板车法了,调缸,冷板车,压缩机,切条机已经很普遍了。我现在建厂,啥也没有,只能用过去那种最简易的大锅煮皂,出来的成品是打不过人家这种设备的成品的。”
周渔突然间说出来这么多新鲜名词,周朵有点接受困难,不过她大致能听懂:就是得要设备才能做得好。
“咱们挣的钱不够买设备吗?”
周渔就说:“勉强,而且不止是设备,还有厂房,还有技术人员,还有熟练工人,这都不是买个设备就能行的。”
“最好的办法,是接手一个成熟的厂子。”
“那是国企,怎么可能?”
当然可能,到了83年左右,很多国企工厂就开始倒闭了。原因很多,产品质量差,管理不善,价格虚高,当然最重要的就跟现在的南州肥皂厂面临的困难一样,来自于同行业的冲击。
市场经济可不是原先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需要发展,都需要利润,自然是怎么卖货怎么来,为了活下去,哪个不是使劲了力气大肆抢夺市场。
偏偏现在国企工厂设置讲究全面,大工厂里医院学校什么都要配置好,一个市也是,化肥厂要有,日化厂也要有,那么多的小厂子,怎么可能都生存,淘汰的就多了。
周渔筹谋的是那个时候,可以挑个条件好的,直接入局。
而南州肥皂厂就是她伸向这个行业的触角。
可这个是没办法现在跟周朵说的,她就说:“做好准备等机会。”
调查问卷一共填了五百余份,周渔和周朵弄了大半夜才弄好,周朵打着呵欠回屋睡觉去了,周渔又忙了好一阵子,这才稍微眯了眯。
第二天一大早,周渔就被外面的热闹吵醒了,周渔忙了一晚上,本想扭头接着睡,周朵已经开门扑了进来,带着一身的寒气跟她说:“姐,严华开着大卡车来了!就停在村口呢!”
怪不得那么热闹!
这年头,哪个村子有辆拖拉机都是日子过得好了,卡车路上倒是有,可哪个村也没有。
怎么可能不激动?
果不其然,周朵说:“全村老少都去看了,你赶紧起来,人家严华来找你的。”
周渔自然知道,她要严华帮忙拉货,这是来报道了。这下,回笼觉是睡不了了,周渔只能认命起床,等着梳洗完毕去到村口,果不其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
远远地,就听见严华嘹亮的声音在回答村里人的问题:“这台一万七。”
“我自己的,我挣钱买的,没跟别人合买。”
“跑的快,路况好的时候,一小时能跑百八十里,平时也有六七十公里。”
“买它干啥啊,当然是挣钱了。汽车可比拖拉机拉的东西多。”
他说着,旁边的人也瞧见周渔了,立刻闪开道,喊了一声:“周渔来了。”
刚刚严华就说了,是过来给周渔拉货的,如今正事来了,大家就让开了,周渔终于瞧见了人群中的那辆蓝色卡车,还有坐在驾驶室里老得意的严华——大冷天的,没穿棉袄,穿着件夹克衫,冻得耳朵都红了,还老美呢。
看见了她,严华刷的一下从驾驶室跳了下来,冲着周渔笑着说:“严浩说你有货要拉,我一早就到了,要去哪里?拉什么?”
周渔废了很大力气才从他瑟瑟发抖的耳朵上挪了视线下来,这是时髦,她在心里劝自己,哪个年轻人没这么爱美过。
她这才说:“去肃南市,拉一趟饼干。”
严华立时应了,周渔懒得见钟浩民,而且她确定钟浩民这种性子,没胆再跟她闹腾,所以就将那个签了字的新合同和旧合同一起都交给了张小翠,让她带着周秋芬一起去取货。
张小翠见过吴县的世面,周秋芬性子坚毅,立时应了,倒是严华有点诧异:“你不去啊?”
周渔点点头:“我还有事,去趟省城。”
严华点点头,“也行,那这个你要不要?”他兴奋地指了指车斗,周渔这才注意到,里面居然有十几个大的袋子,鼓鼓囊囊的。
“这是什么?”
严华就说:“这车是在春城买的,那边山货多,我收了一些,我跑运输,也没空去销,你们店收不收?”
过年的时候,这可是紧俏商品,哪里是周渔收不收,是周渔根本没进到,她还挺遗憾的,严华倒是补齐了。
周渔就说:“你这可是好东西,我肯定收,多谢你。什么价,等会我算给你。”
严华说了个并不高的价格,“我这回来的路上,是接了单子的,这都是捎带,所以价格低。以后也是这样,我要是跑哪里,提前跟你说,你列个单子,我捎回来,保证地道又便宜,当我谢谢你给我指路。”
周渔不是来回推拒的人,她需要对方给,周渔就应了。她以后自然回报回去。
说定了后,将东西放到各店面,严华就带人出发了,果不其然,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为了赶紧跟个体户断绝关系,钟浩民这次配合的不得了,他们下午到了,当天就把一万斤的饼干给装了车。
严华不敢走夜路,是第二天才运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