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日化1981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25-05-15 12:17:06

  没想到,居然不止是因为便宜!

  “城里卖的好的是南河日化厂的透明洗衣皂,和海市的洁白牌洗衣皂。前者是一种高级肥皂,比较时髦,后者来自海市,有名气。其实在洗涤能力上,并不算太强。”

  “这个更符合你们自己的认知,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农村人口最多,虽然他们的购买力弱一些,但搁不住基数大啊。所以,你们其实失去了一大片看不见的市场!”

  别说莫大海了,就连一开始因为周渔质疑产品,对她有点看法的范广西,这会儿都在刷刷刷地记着笔记。

  这……这也太有用了!

  从来没有人这样分析过问题,可偏偏,这一听就是对的。

  你又不时髦,名气又不大,洗的不干净,价格还贵,人家为什么要买你的肥皂呢!

  莫大海直接这么称呼周渔:“周老师,你接着说,肥皂还有什么问题?”

  周渔摇头:“肥皂就这些,不过我觉得已经很致命了,我的想法是,你们基础很好,知名度高,如果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一定会有起色。毕竟肥皂这个东西,只要洗得干净,大家就认可。但香皂就不一样了?”

  周渔这个提法,顿时让莫大海和范广西都有点提心吊胆,肥皂就这么大的问题,香皂那得差成什么样?

  “我们的香皂也洗不干净?”莫大海都没自信了。

  周渔摇摇头:“不是这个问题。香皂就是洗澡洗头用的,其实清洁力稍微差点反而体感会更好一些。”

  “人体又不是布料,是需要油脂保护的,清洁力度太大,反倒是会干燥起皮,尤其是在这样的冬天,很难受的。”

  “我就是想问问,你们当时为什么要做铃兰皂?国内好像很少有铃兰香味的洗涤用品?”

  事实上,铃兰这种香精就很难提取,天然植物香精的成本非常高,只能选择合成香精,夏国的香精行业并不发达,如果她没记错,这是需要进口的。

  另外,铃兰这种植物,在北方几乎很少见,到大街上问问,没几个人知道长什么样是什么味道。

  成本高,知名度低,选择这个味道就很迷。

  这个是范广西说的,如果说刚刚周渔点出他们的问题,范广西还是一副要不服气的态度,那么现在,他已经主动给周渔解说了:“我们当时想要制作香皂,就想做个全国都没有的,后来正好我们国家跟国际著名香精公司迈莱克合作,我们也参会,觉得铃兰的味道好,名字好听,就选择了这个。”

  “因为这个,我们还上了好几次日化杂志呢。独一份不好吗?他们现在都是黄芪,硫磺,不如这个好闻,多淡雅啊!”

  周渔就说:“有六成的人不选择你们的香皂,就是因为太淡了。”

  这个说法,让两个大男人简直不敢相信:“为什么?”

  周渔叹口气:“铃兰这个香味,在国外大部分是用作香水和香薰的,也有用到香皂上的,但是在我们国家目前这个国情,不合适。”

  “你们有没有问过女同志,为什么要用香皂?”

  “更温和啊?香皂的油脂好,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洗在身上不紧绷不起皮。”莫大海直接说。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绝大部分人,为了省钱都是用肥皂洗澡的,香皂虽然卖的便宜可是单价贵,一个香皂三毛三,才100克,一块肥皂四毛四,238克。选择用香皂的人,一方面是洗着舒服,其实另一方面,还有当香水的作用。”

  这个周渔原先都不知道,是买回去几块香皂后,林巧慧和周朵跟她抱怨,“这香皂洗完就没味了,一点都不香,叫什么香皂?!”

  她才陡然发现,时代不同,人们的要求也不同啊。

  她的年代,大家都觉得香皂太香了,有些刺鼻,已经很少有人使用,都愿意用更淡雅的沐浴露,但现在正好相反。

  “这会儿大家都不富裕,一样东西最好能有多个用途。女同志买块香皂,就既想舒服,又有香水的用处。你们这味道跟没有一样,不留香,不符合大家的预期。”

  莫大海和范广西是两个大男人,根本没往这边想过,这会儿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周老师,我们这是进口的香精啊,比他们黄芪的硫磺的成本高多了。我们就为了这个味道,利润都压低了,怎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周渔太知道这种感觉了,用尽了努力发现跑错道了,她只能说:“市场不是你以为,而是消费者以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就在这里。从你给什么别人用什么,到别人需要什么你生产什么,你们得做好这个转变。”

  莫大海就想到了周渔的门市部:“所以你们的服务态度才这么好?”

  周渔点头:“售货就是服务业,服务业不做好服务,那就等于学生不好好学习,运动员不好好训练,这是天生就不对的。”

  这话可跟如今的思想太不一样了,莫大海咀嚼了几遍,感叹道:“变了,都变了。我们也得变!那……我们换个味道?”

  “我还有个数据,两边一共703个调查对象中,有52个人提出来,他们用了你们的香皂,莫名其妙脸上身上起疙瘩。”

  “我有点怀疑,这款香精是不是致敏的可能性。但我手头查不到文献,如果你们有认识的相关专家,可以拜托他帮忙查一查!”

  这是真的,铃兰香的化学学名叫做新铃兰醛,这种化学合成物,是由甲苯为原料经过氧化、还原、酰化等步骤进行合成得到,本身就有高致敏性。

  只是现在这个研究还没出来,周渔只能这么提醒。

  一时间,办公室静了下来。

  莫大海和范广西的脸色深沉,似乎在努力消化着,周渔没有打扰他们,今天的诊断就跟去医院看虫牙一样。

  他们以为只有一个小洞,让周渔想个好办法补上就行了,哪里想到,周渔越挖越大,连牙神经都不要了,要接受总要有个过程。

  她慢慢喝了口水,已经完全凉了,范广西瞧见了,连忙站起来给她倒:“周老师,周老师,别喝凉的,我给你倒点热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范广西也叫她周老师了。

  暖瓶被拿了过来,打开了木质瓶塞,随着倾倒,热水哗啦啦的流下,热气也散了出来,在莫大海的眼前萦绕。

  如果说刚刚因为香气淡要放弃铃兰皂,莫大海心中还有一丝不舍——不是他们的皂不好,是生不逢时啊!

  这毕竟是他们花费心做出的产品,生产了这么多年,就跟自己的孩子似的,纵然知道有缺点,总是心疼的。

  但这会儿,随着周渔说起过敏的这件事,莫大海就知道:铃兰皂必须放弃了。

  倒不是他过于草率,连去问询都不去,就这么下了决定。实在是两个毛病相叠加,根本就没有活路啊。

  壮士断腕也比现在挨饿等死强!

  “换!”他咬牙说,“必须换!砸锅卖铁也要换!”

  一直为厂里产品说话的范广西也松了口气,显然他也是同意的,换是要有巨大代价的,他们库房里的香皂就都废了,还要生产新的香皂,没钱啊。但他愿意,总不能等死。

  当然,这都是后话,此时此刻,莫大海却不知道如何感激周渔,“周老师,我真没想到,你会给我们做了这么详尽的调查和分析,你这是帮了我们大忙啊。我们能为你做什么?”

  是啊,人家也是大忙人,门市部才刚开业,又是过年期间,想都知道忙得很。人家却抽出时间,没有提任何条件,帮他们做这些,谁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呢。

  周渔总不能这时候说我想买个肥皂厂吧,吓都吓死人,再说这也不是时候。

  不过这会儿要是什么都不要,对方显然是心里不安的,周渔早就想好了:“我帮忙是因为咱们都是南州人,我当然希望你们好。不过如果你们非要感谢我的话,那……你们有没有电视机票?马上过年了,我们村一台电视都没有呢,我想让大家热闹热闹。如果有小轿车票,那就更好了,我业务太多了,每天来回安全是个问题。”

  周渔要是不提要求,莫大海和范广西就得想办法谢她。

  如今周渔自己提出来了,他俩立时就松了口气,莫大海连忙说:“电视机票有,我记得有八张,厂子里不发工资,大家都没钱买,一直没发下去。我都拿给你!”

  “至于小轿车票,你稍微等等,我一定给你弄一张来!你放心!”

  于是,在大年的前一天,梅树村的人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村委安装电视了,大家可以来村委看春节文艺节目!

  而梅树村蘑菇批发门市部再一次向大家散发了新消息:我们门店有电视了,过年过来看电视啊!

第35章

  周渔拿了电视票就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 她先去了村委一趟,这会儿村委可热闹呢,大家都在外面揣着手聊天。

  随着最后一批平菇运走, 所有的钱昨天都到账了。今天一早, 周渔去肥皂厂之前,还去了一趟银行, 带着村会计和周福军几个大汉,取走了要发出的钱。

  今天下午,梅树村要发这次卖平菇挣的钱,显然大家是等不及了。

  瞧见周渔, 不少人跟她打招呼, 周渔一边招呼, 一边进了屋,老村长和村会计, 还有周渔的小会计周朵,正在里面忙着算钱呢!

  瞧见周渔过来了,就连周朵都没空搭理她, 周渔看了看, 三个人各自算一遍再进行对比,这是要务必保证正确。

  她也没打扰, 出屋去了。

  这会儿大家都在相互打探:“你能发多少!”

  “我们家890斤,算起来得有534, 扣了菌种和农药钱, 怎么也能剩个四百三四。你呢!”

  “我那个棚照顾的好, 今年出了920斤。那我不得净拿四百五六?”

  周渔瞧了瞧,这是村里种地的一把好手周老旺,当年他的自留地产量就是最高的, 如今种菇他也是个最厉害的。

  “能!”周渔直接就回答了,“老旺叔,你出的蘑菇是最多的,可是咱们村的状元,不止要拿这些钱呢,还有奖励呢!”

  四百多块已经让周老旺高兴坏了,他有三个闺女,都要嫁人呢,原先家里穷,好人家根本遇不上,如今他一茬就能挣这么多,这就有望了。

  农村人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能让儿孙过好吗?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这么高兴过,在家里就不停地盘算自己这笔钱,算着算着就放不下了,披了衣服来村委再问问。

  媳妇一直拦着他:“说下午发,你这么早去干啥!弄得咱跟催着似的。”

  周老旺则说:“我不是催,我就是坐不住。”

  结果他一来,好家伙,难兄难弟一大堆,大家就凑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当然,绕来绕去也绕不开这笔钱,没办法,别笑他们眼皮子浅,他们就是没见过啊。

  周渔这一声,算是让他们心里落下了块石头——虽然说的明明白白,他们是真怕钱到不了手,可没想到,不但要给,周渔居然说有奖励?

  周老旺立刻问:“啥奖励?”

  周渔说:“正好大家在,我就把后面咱们怎么种菇的事儿跟大家聊聊,大家回去也好琢磨琢磨,咱们这个平菇如今势头正猛,不但买咱们蘑菇的地方反馈好,还有不少人想要订购,那产量就不够了。”

  “年后扩建是必须的。平均一个棚产量是800斤,有人也就种出了四百斤,如果再建棚,也照顾不好,反倒赔钱。”

  “所以我这边想的是,达到平均数的人家,今年可以自己申请加棚,钱不够可以跟我借,不过一个棚最少配置两个劳动力,保证产量。至于没达到的也别急,咱们来个先进带动后进,一对一帮扶,争取让大家种菇都能获得好的收益。”

  一个棚一个月就四五百块钱,多加一个就是乘以2,要知道,这会儿就是化工厂的工人们,一个月也拿不到这么多钱,谁不愿意干?

  虽然说帮扶后进要费点事,但都是一个村的,相互之间又没有竞争,有啥不能帮的。

  立时,周老旺就表了态:“我是状元,那我先说,我同意。大家都知道,我照顾庄稼有一手,有不懂都来问我。”

  他这么一说,底下人也没意见,毕竟,有好处拿。

  周渔笑着说:“老旺叔你不但有觉悟,我瞧着你这口才也不错。不过,虽然你愿意为村里付出,我也不能让你白付出。这样,参加帮扶的这前十几名,如果帮扶对象成功达标,就是一棚一茬出菇八百斤。那么你们的蘑菇这一茬的收购价我加五分,算你们的教学费。”

  其实算起来,一个棚就多40块钱的事儿,周渔直接包红包也可以的,但意义不一样。

  教学费!那不就是说他们是老师吗?又有钱拿,又有名声,谁不愿意?!

  别说周老旺了,旁边的人也热闹起来:“哎呦,我们都成老师了,老农民还能当老师啊!”“这得好好捋吧捋吧,得教好了,不能白当个老师,拿教学费!”

  “哎呦,这教学费听着怎么这么得劲呢,我这辈子,只给孩子交过学费,没想到还能挣回来呢!”

  大家忍不住哈哈笑,当然,周渔这么一说,一些产量差的人家也松了口气,谁不想挣钱,但实在是没养好,他们是真怕周渔直接不让干了。

  没想到,周渔非但没罚他们,还给他们出钱找老师,一点没放弃他们。

  寥寥几户人家都放了心,脸上也带了过年的喜庆出来——四百斤也有两百来块钱呢,比着梅树村不行,可比外面那可是太好了!

  他们聊的高兴,村里人渐渐都凑了过来,周渔趁机就说了买电视的事儿:“我拿到了几张电视机票,明天就去百货公司买电视,放在村委两台,到时候,大家都能来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日化198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