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行了。”齐敏如是个很热心的人,怕周渔听不懂她的好意,干脆说明白点:“这草菇生长温度高,马上就要秋天了,根本达不到,你买回去也不出菇。再说了,草菇菌丝弱,本来就很容易失去活性,这几瓶已经培育了一个半月,很难养活。这是浪费。”
齐敏如要是说什么周渔一个农民怎么可能会养菌种,不自量力之类的,周渔肯定生气,这种认为他们养不好怕他们赔钱,千方百计不卖给她的,周渔是真无奈。
——对周渔来说,别说弱,就是废弃的培养料她也能种出来,但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就是不懂。
今天卖平菇她发现,大家还没有改变观念,还是比较认草菇。
这两种她就得都种。
草菇在门市部都没卖的,她就算想自己培育都找不到母本,这几瓶她是非要不可的。但显然,不说出个花来,人家是不给的。
她干脆问:“您是负责菌种的,您肯定会养蘑菇吧。”
齐敏如还真会,他们跟供销社不一样,这里没有售货员,都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齐敏如就是因为懂的菌种种植技术,所以管着这部分业务。
齐敏如点头:“怎么了?”
周渔就说:“草菇喜欢高温高湿,平均温度达到23度才适合生长,在南州,也就是每年的六月七月八月种植。您不卖给我菌种也说得对,因为草菇的菌丝弱,一般使用培养不超过一个月的三级种。您这几瓶一个半月,是不太适合种植了。”
齐敏如本就没准备让周渔理解她,她觉得专业的东西说不清楚,哪里想到,周渔竟然懂?
她松口气:“是,你知道就好,不是不卖给你!”
却听周渔往下说:“这种蘑菇也有诀窍,种植室要通风透气,要用生石灰提前消毒,为的是消灭杂菌。”
“草菇的养殖方式一般用稻草堆草法,就是将稻草捆扎成一斤左右的小草扎,在沁水后,以一层菌种一层草把的方式堆积成约一点五平方米的草堆。”
“只堆就可以吗?”这不是齐敏如的声音,周渔抬头看,是位中年女同志,留着齐耳短发,穿着件灰白色的半袖衬衫,看起来很干练。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也抬起了头停止办公,看着她。
周渔直接说:“不是,草把是需要浸水的,含水量在70%左右是最好的,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譬如说,光照问题,菌丝萌发过程中是不需要光照的,但是子实体成长过程需要,所以对种植地点有要求。”
“还有,草菇喜欢碱性条件,所以PH值要在8左右。”
她说到这里,包括那位女同志在内的人,都是满脸称许的样子,显然对她的话很认同,可周渔还没结束,她还加了一句:“当然,这样出菇量其实并不大,草菇其实非常丰产,如果想多产出还需要提供营养,在草把里可以加入猪粪或者米糠,都是可行的!”
她话一落,那位女同志直接拍了手:“真不错,你知识掌握的很好啊。从哪里学的这些?”
周渔听了有些回忆地说:“我偶尔认识了一对外省的蘑菇养殖户,他们叫周林芝和梅红静,他们教给我的。”
女同志点点头:“南方的吧,人家这技术就是比咱们实诚!我知道你怎么回事了,是想要那几瓶草菇菌种,回去试种植是吗?”
周渔立刻点了头,对方又问:“你懂技术自然知道,这么弱的菌丝,这个时间点种不出什么来的。你能告诉我,你是不是有什么关键技术?”
周渔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反常即妖啊,一眼就瞧出来她的不同了。
可她也能看出来,这位女同志一出来,大家都以她为尊,连多话的齐敏如都不说话了,显然,她不是人人认可的专家,就是局里的领导。
她笑笑说:“是,我想在冬天培育蘑菇,不过一切未验证,我也没法说。不如这样,您把菌种卖给我,如果养成了,我请你们去看好不好?”
周渔记得90年代开始,才有了送科技下乡这种活动,现在农民如何种植,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自我摸索的。
有机会能将专业人士拉到自己的田头,干嘛不干!
而且她有把握,冬天能种蘑菇,但凡是搞专业的,她就不可能不好奇,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果不其然,对方直接笑了:“好,那我一定去。这样,这三瓶菌种的确弱了些,我正好今天去省里开会,问问那边的菌种站有没有更好一些的,如果有的话,到时候一块给你送过去!”
她还拍了拍周渔的肩膀:“加油!”
等着她走了,周渔才问:“这是哪位我怎么称呼?”
齐敏如一边将三个一斤半重的菌种瓶塞进了她带来的布袋子里,一边说:“我们叶明薇局长。还有,认识一下,我叫齐敏如,刚才我以为你不懂,所以拦着不卖给你,不好意思了,希望能交个朋友。我也想去看看冬天的蘑菇。”
周渔伸手跟她握了握,还跟她打听了一下:“你知道试管之类的东西去哪里买吗?”
周渔问过张虎他们,农资门市店有没有这些东西卖,他们都摇了头。她也知道八成化学用品店有,但大多是供应工厂和学校,农民去买,很难。
齐敏如一听就知道她要干什么?“你还真全能!繁育也会吗?”
周朵一直瞪大了眼睛看周渔,她可真没想到,姐姐除了骂人厉害,知识也懂这么多。这会儿听到齐敏如夸周渔,得意地说:“那当然,我姐姐可厉害呢。”
齐敏如笑笑:“我们这边不售卖试管,新的也不可能给你,我记得原先有那种打破了边角的,我给你问问还有没有。”
这也可以,用的时候小心点就是。
周渔道了谢才出来。
这会儿气温不冷不热,带着菌种也不怕有问题,周渔又去了一趟农资店的门市部,买了多菌灵等药品,这才去了百货公司,坐着严华的拖拉机回家。
路上,周朵不时地看向周渔布包里的菌种,又怕别人听见,忍不住在周渔耳朵根小声问:“姐,我们回去就栽吗?啥时候能吃上啊。”
周渔算了算,培养料发酵得用七八天,外加出菇半个月,“二十多天吧。”
这个时间正好,草菇彻底下市,野生的平菇也没了,都是她的天下!
第6章
去的时候还走了好几里路,回来却是全程拖拉机,所以还不到七点,周渔姐妹就到了村口的大路上。
周渔又问了问严华每天上城里的时间,严华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今天是例外,出来晚了。正常我都是早上七点半出门,晚上五点从百货公司回来,你要是想坐车,早上七点四十五在这里等我就成!”
周渔还是打算再去几趟的,家里的菜园不小,林巧慧又是个特别勤劳能干的人,这会儿茄子辣椒西红柿正丰收,还能卖上几天。
这种钱不赚白不赚。别说周渔了,连必须要上学的周朵对此都势在必得。
“姐,让妈陪你去,这一来一回有赚头的。”
周朵还有个小心思没说,她觉得自己年纪小立场不坚定,被周渔的消费带跑了,可妈不一样,妈能管着姐,就不用花这么多钱。
这要是挣得都存下了,那她们家不得成富翁了?!
周渔可不知道周朵的小九九,跟严华说好后,快速往家走。
梅树村之所以叫梅树村,是因为村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梅树,没事儿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唠嗑说话,是整个村里的消息集散地。
周渔回家这两天,闹腾的动静可不小。
这会儿又是六点多,农村人吃饭早,正是大家吃完饭出来消食的时间,往里走周朵扯了扯周渔:“姐,咱从那边走吧。”
周渔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自然就知道为啥这么说。
现在还能有比她恋爱被退学回来,砸了家里的房子跟亲叔叔翻了脸更火爆的话题吗?
虽然村里人对他家不错,当年她们的爸周奋发刚结婚就被赶出了新房子,住进旧房子的时候,那真是屋顶都是漏的,是大家自发过来帮忙,先把屋子收拾了出来,还送了家伙什,让家里日子能过下去。
这次爸爸突然去世,周图强就想找人介绍对象给林巧慧,还专找那种六十靠上的孤寡老人,说是带孩子也愿意,想把他们母女三人轰出去占房子。
也是村里人给她们说公道话,尤其是村长也出了面,不愿意嫁不能逼着,也是因为这个,原身才能挨过了高考前叔叔天天找事儿的几个月,顺利考上大学。
除了二小队有限几个人,梅树村整体村风很不错的。
可谁愿意被人盘问?
周渔立刻跟着周朵拐了弯,绕过老梅树,从另一头回了家。
林巧慧这会儿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正在大门口坐立不安地等着呢,她俩从早上就出了门,这会儿天都擦黑了还不回来,又加上这俩孩子都长得好看,她有点担心和后悔,不该让她俩自己去的。
周渔和周朵老远就瞧见了大门口灯下那一抹身影,周朵已经激动了:“妈在等咱们!姐我先过去!”
她突然就加了速,往那边跑了起来:“妈!”
已经空了的篓子不停地被甩开又被带子拉回来,打在她的屁股上,让这丫头跑得一顿一顿的,可也没让她减速。
周渔没跑,但她不知不觉嘴角也勾了起来。
记忆里,他们家刚开始也是住着这样的小平房,妈妈也是喜欢在门口等着他们,即便那会儿为了省钱爸妈吃完饭就关灯出去遛弯,但家门口也拉了一根电线,安了一盏这样昏黄的灯。
爸爸加工回来,妈妈工作回家,还有她下学回家,虽然离着很远,但瞧见那温暖的灯光,就知道到家了,家里有人等你呢。
周渔过去的时候,周朵正压低了声音叽叽喳喳跟林巧慧说今天的事情,母女俩也没往屋子里走,而是依旧站在门口等周渔。
瞧着那张跟妈妈一样的脸,周渔很认真地喊了一声妈。
林巧慧这会儿正讶异,早上周渔拿着蘑菇去卖,周朵也跟着摘了一堆菜去,她以为不值几个钱的,村里谁家菜园没菜?给别人都不要的。
哪里想到,居然卖了两块五!
丈夫在的时候,他们一年拼死拼活也就挣个一百多块。
卖菜这么挣钱?!
她扭头就看向了大闺女,真的吗?
周渔点点头:“是真的。”
一句话就让林巧慧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过周渔接着说,“这里面有原因的。”她进了门,瞧着林巧慧拉死了那盏昏黄的小灯,把门关了,这才说:“里面有将近两斤蘑菇,那个五毛一斤,是最贵的,普通菜就这么大的篓子,一个成人也就背过去二十来斤,去掉来回的路费,一天能挣个一块多。”
这也不少!
周渔接着说,“今年的菜价也贵,京市报纸上都登了,很多菜翻倍的涨价,这才卖上价的。往年里,是不可能的。”
“还有我瞧着,虽然改革开放了,都分田到户了,可敢动起来的很少。这是胆大的人才能赚的钱。”
林巧慧不由点头:“也是,你看隔壁石头村那个严华,从79年开始就拉着牛车给县里各工程队运东西,周边村里有牛的不止一家,没人敢干。这才两年,他已经买上拖拉机了。但我瞧着,就这么大的利,周边也就上林村的老胡,赶着牛动了起来。”
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让周渔讶异的是,没等她动员呢,林巧慧已经开了口:“菜园里蔬菜还有不少,既然能挣钱,那就都卖了!”
果然是养出周朵这样小财迷的人!
周渔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她还给出主意,“这两天先摸摸路,以后可以叫上跟你关系好的阿姨一起去,或者把菜收上来,去卖赚个差价。”
天天出门肯定瞒不住,更何况,这都九月下旬了,到了十月中旬天一凉,菜园里什么都没有了,露天菜也就挣这几天。
但一来村里人不错,二来母女三人在村里也需要势力,不被人欺负,三来蘑菇大批量养殖,她需要销售人员,周渔这是为以后打基础。
更何况,南州太大了,不止化工厂,还有纺织厂,机械厂,肥皂厂,酿造厂等等,他们一个村敢于去卖菜的才几个,不怕抢生意。
林巧慧点头应了好。
一家人都想赚钱,又有了赚钱的机会,自然是喜气洋洋的,即便林巧慧知道两块多钱都花了,她也没说什么,“香皂好,我一直想用呢。”“包子也好,我尝尝城里人的味儿,到时候包给你们吃。”
周渔发现,林巧慧是个很不扫兴的妈妈,很会给情绪价值,周朵被鼓励得嗷嗷叫:“妈,我背的菜,这是我和姐姐一起送的,我以后挣钱还给你买!”
林巧慧将做好的豆角焖面放在了两个闺女面前,点头说:“好,妈等着!”
豆角可是夏天的常客,周渔本来不爱吃,但林巧慧这手艺可太好了,用的是昨天的五花肉,依旧是切得薄薄的,大火煸炒出油脂,这会儿肉是焦脆的,豆角是香软的,面条因为是放在菜上闷熟的,虽然浸满了汤汁,却依旧保持了劲道的口感,一碗面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