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国日化1981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大江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25-05-15 12:17:06

  他这样,倒是把周渔吓了一跳,不过一想就大体猜到了,“是好消息。”她先回答。

  那边徐一骏绷着的弦立时就松开了,他没忍住,居然对着电话呜呜呜的哭了起来,周渔叹口气,搞文艺的就是多愁善感,不过她也理解,等着徐一骏哭完了,她才把章玲的要求说了,“来回路费,食宿都报销,我对你就一个要求,拍好!”

  徐一骏声音里带着决然:“放心吧!我一定得拍好,我再也不回这破地方了。”

  周渔从京市回到南河的时候,徐一骏已经带着大量的素材去了京市,周渔在南河转了一圈,这一个多星期,依旧有不供货的工厂,不过好在周渔的话稳住了一部分,外加蒋学名他们八个人在外面,没有停歇的找货源,如今一号店的货非但没减少,种类还更多了。

  就是有一点,还是缺少名牌厂家的支持。

  不过这点,周渔预测,等着日报的文章一发,公益广告一放,就会缓解,而且她还有种预感——国家媒体都在倡导,那么政策肯定会出来的,到时候,他们就是先锋,谁也动不了了。

  在南河转了一圈,周渔就回了南州——这会儿都已经六月底了,食用菌合作社已经成立,林巧慧成了经理,秋桂婶是副经理,两位女将顶起了门户。

  马上就要高考,梅树村今年有六位考生,这会儿已经从学校回来了,周渔手一挥,直接给考生在考点附近租了旅馆,可以带人陪考。周渔还承诺了:“考上大学有大奖励。”

  一时间,学风本就浓厚的梅树村再次进入到了疯学阶段,人人都知道:“读书有出路!”

  到了七月,先是徐一骏在一个夜晚突然打了电话过来,告诉周渔:“过了。”随后是章玲的电话打了来,“定在7月4日播出,时间是新闻联播后。”

  居然放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时间,显然对倡导服务新风是极为重视的。

  7月四日这天,先是国家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社会主义更需要商业道德》的文章,吹响了这场对于服务新风讨论的最终号角。

  随后,当天晚上,习惯了看电视的人们,在新闻联播结束后,像是平常一样,等待着天气预报,看看明天是什么天气。

  往日里,从七点半到七点三十五,中间的五分钟都是广告时间,说真的,这会儿的广告没什么看头,而且显然这些广告投放时间都是成段的,最近都是北京手表厂和甘省一家酒厂的广告,大家也看够了。

  哪里想到,今天却不一样,手表的广告过后,出现的不是一个酒瓶,而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场景——百货大楼!

  这怎么跟平时不一样了。

  然后就瞧见柜台前面站着几个顾客,而柜台后面,两个售货员正在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

  为首的男顾客小心地问:“同志,能不能把那瓶洗发膏给我看看?”

  售货员略微抬头,吐了口瓜子,跟没听见一样,接着聊了起来!

  这场景可太熟悉了,津市纺织厂的女工赵云,这会儿好不容易忙完了一天,收拾好了碗筷,坐下来看看电视,顿时怒了:“这电视怎么回事?也不拍点好的。去供销社就这样,怎么看电视还这样,气死了!”

  不过,她的话音刚落,就瞧见情景一下子变了,这会儿则变成了百货大楼里,一对年轻的新人站在服装专柜面前,一个售货员正在低头打毛衣,女孩笑着问:“售货员,您能把那件衣服给我看看吗?”

  售货员头也没抬,“你买吗?不买不给看!”

  赵云都蒙了:“这是干啥?把他们的样子拍出来给我们看有什么用,他们又不改!”

  赵云的丈夫也坐了下来:“不能这么干!这可是国家台,往下看!”

  果不其然,画面一转,就瞧见第一个买洗发膏的男顾客出现在另一个柜台前,售货员正微笑着冲他说:“买东西就得多看看,我们这里有三种洗发膏,我都给您介绍一下。”

  随后,第二个买衣服的女孩也出现在了一家新的百货大楼的服装专柜,这次并没有柜台,售货员拿着衣服对女孩说:“试试吧,试试才知道合适吗?”

  随后场景变化,并排的两个百货大楼,一个门可罗雀,贴着倒闭分流的标题,一个门庭若市,上面写着新店开业。

  最终,一个大标语打了出来:礼多生意好!

  说真的,这广告其实在后世看很一般,还有些直接和简陋,与周渔一开始设计的也有些不同,但不得不说,在1982年,这已经是新潮了。

  这是一个故事性的广告,是原先没有的。更何况,它还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表现了服务不好可能导致的后果——倒闭。

  这一方面是解气,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新导向。

  周渔虽然觉得一般,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看过的人都很满意!

  姜桂香就给周渔打电话说:“这广告好啊,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以后我去供销社,他们再敢态度不好,我就跟他们说,礼多生意好!我看他们还敢态度不好吗!”

  与此比较,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的广告就没那么多花头,他们只有一个场景,一个漂亮女孩走在一号店内,冲着大家微笑着说:“我们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承诺: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如有质量问题,顾客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如有质量问题,顾客可以选择换货或修理。”

  “如在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消费者可凭修理记录和证明,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或按有关规定退货。”

  最后,她笑着说:“你们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荣耀!”

  两个广告播出时间,相差不过十五分钟,但符合一句话:“好东西是比出来的。”

  因着这三个承诺,还有漂亮的装修:一号店彻底出名了!

第59章

  一号店的广告播出之前, 津市纺织厂的女工赵云,刚刚看完了那则公益广告,正跟丈夫于洋聊呢:“你说现在的人可真厉害, 一个广告跟故事一样, 我还以为看了什么新片子呢。”

  于洋是纺织厂的一个干部,这会儿则若有所思:“风气要变了。以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是重中之重, 肯定是要好好整顿的。你跟你妹妹说,让她态度好一些,别被抓了典型。”

  赵云惊诧:“前几天日报的文章一出,他们都被批评过了, 现在好多了。”

  “我是说要长时间保持, 我又不害她, 你让她脑袋想清楚,别天天觉得是铁饭碗就不当回事。时代不同了, 原先大锅饭,你看看现在大锅饭还吃得饱吗?”

  赵云的妹妹就在供销社工作,让赵云看, 那真是好工作, 天天上班没事干,吃的是大锅饭, 工资按月开,最重要的是不累, 坐在那里聊天嗑瓜子就是一天, 即便有客人来了, 想招呼就招呼,不想招呼就可以不理人。

  前几天日报发了专题后,他们领导就专门开了会, 让大家服务态度好起来,妹妹跟她抱怨好几次,觉得:“这是干什么啊,这么多年不都这么过的吗?那个一号店是个体户,不好好服务就没饭吃,我们能一样吗?”

  妹妹还以为就紧张几天就可以,没想到居然以后都要这样了。

  赵云觉得不至于:“一号店在南河呢,他们就算厉害,京市的人也买不到。”

  “你怎么知道他们不往京市开呢?没有一号店也会有二号店三号店,梨树村桃树村。竞争已经开始了。”

  赵云觉得不可思议:“不至于吧,小贩都不让摆呢。”

  正说着,电话画面一闪,一个穿着白衬衫和灰色西裤的漂亮女孩出现了,她先是笑着跟大家介绍:“这里是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

  赵云刚说完梅树村不可能开到京市,他们的广告就出来了,她这会儿都不知道什么表情了——国家台是这么好上的吗?上国家台的不都是些生产厂厂家吗?卖酒的卖烟的卖吃的,总之要卖点什么,让大家可以随便买到。

  而现在,梅树村一个门市部跑到国家台放广告,这是让全国人民都去南河吗?显然不是的,他们是想来全国各地啊。

  赵云:“老于,你还真说对了。”

  而电视中的美女,其实就是尤雪莉,这会儿已经带着大家从正门口进入到了一号店的内部,漂亮的大理石地面,整齐划一的货柜设计,专门设计过的灯光,美丽的巨大水晶灯,还有根本没见过的电梯。

  外加上尤雪莉口中的三包政策,每换一个位置,赵云都感叹一句:“这比咱们的百货大楼还漂亮!”每说一句,赵云都得说一句:“还能这么保证?”

  整条广告一共20秒,很快就结束了。

  赵云却不动了。

  于洋一眼就看出来,老婆这是受刺激了,他也没吭声,接着看电视,半天后,赵云才回过神来,“哎呦,要是咱们的电冰箱在一号店买就好了,也不能几个月就坏了,还没人管,只能自己修。”

  于洋再问:“你还觉得,他们在南河,京市不受影响吗?不可能的,他们上国家台,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让大家都知道,别的商店还在强调好好跟顾客说话,他们已经开始包退保修了。”

  “而国家台的公益广告今天是第一天放,一号店的广告也是第一天,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导向。”

  赵云点点头,不过她没有于洋想的那么高深,她从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来说:“得劝,看看人家,再瞧瞧我妹妹那态度,说真的,虽然她在供销社工作,可我还是盼着一号店来。这买东西多放心啊。”

  而这样的对话,在全国各地都发生,也许有人看的比较深,看出来了国家的导向,有人没那么敏感,只从自我感受出发。

  但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他们也想在一号店买东西,听听人家的许诺吧,谁不想买的便宜,放心又舒适,谁不想去逛逛漂亮的商店。

  国家日报的报道让大家从文字上知道了有个一号店,而这则广告,则用具象的图案,当众的承诺让大家知道了一号店究竟是什么样,就能能做到什么程度。

  可以这么说,文字是有想象的空间的,而电视则让想象落了地。

  从八点开始,周渔的电话就没停过,四面八方认识的朋友都打了电话过来,苏省的江云是第一个,从海市认识后,很快宋雪梅他们就去了苏省,找了江云帮忙,介绍了好几个厂子。

  当然,因为帮了周渔的忙,本身江云很多拿不到的货,都可以拿到了,如今江云在苏省搞起了批发,用她的话说:“咱们是半个同行,也是好朋友。”

  这会儿她比周渔还兴奋呢:“妹妹,你可真厉害,给我们个体户打了个样。雪梅一直说你们一号店漂亮,服务好,我想不出来,现在我可是看见了,我周边的人都看见了,大家都说,你们什么时候来苏省。妹妹,我可要向你们学习!”

  还有现在在粤东的严华——他开始是搞运输,但很快发现,贩货更挣钱,现在带着车队天南地北的找货源倒买倒卖,如今车队已经扩大到十辆车了。

  “我在粤东也看到了,这广告效果真不错。我就在大排挡看的电视,身边都是人,他们都说,你们敢承诺,是第一名!”

  ……

  当然,在这样一个没有网络,交通也很不便利的时代,一号店本身就在南河做得好,本身就因为国家日报的报道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客户,火的感觉是很难感受到的。

  是什么时候发力的呢?

  两天后,周渔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她当初拜访过的京市奋进电视机厂打来的。

  其实从一号店筹备,周渔就设想着加入电器专柜,不过即便他们很努力,但电器这东西是新生事物,金贵着呢。厂家的眼光都很高,当时周渔和宋雪梅他们分为南北线,绕着夏国转了小半圈,几乎将有点名气的电器厂都拜访了。

  但无一成功。

  包括后来周渔去京市送公益广告,二次拜访也是都被拒之门外了。

  这个奋进电视机厂,周渔是带着张小翠一起去的,当时他们在门岗一报来历,门岗的人直接就挥了手:“我知道你们,不是南河省的个体户吗?我们厂的产品都不够卖,不会卖给个体户的。”

  然后就把那个门岗上的小玻璃门咔嚓一声,给关了。

  张小翠听说过当初他们把海市日化厂当突破口的困难,可是没亲眼见过,心疼地不得了:“小渔啊,雪梅他们都说你们可不容易呢,我想着肯定难,可没想这么难,他们怎么这种态度啊。”

  周渔也没安慰她,因为这是真的,你在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就是最卑微的,做生意少不了这个阶段。

  而经历这个阶段,也是做生意的人必须要的过程,只有低过头,才知道得来多不容易,才知道怎么珍惜,也才知道,遇到的低头的人,该如何对待。

  周渔也没走,上次的时候,她就观察出了他们业务处处长是每天下午三点从外面回来,不过上次人家拒绝的比门岗要客气些,说的是:“你们连店都没开起来,空口白话的,我哪里敢信。”

  这次,周渔照样守到了他,笑着介绍:“吴处长,您上次说我们店没开起来,不好信任。现在我们已经开业了,而且还上了国家日报,是正面典型,我们还是想卖咱们的电视机,而且这会儿有个好机会,我们开业的时候一等奖就是电视机,以后还承诺,每年过年也会抽电视机,这可是个宣传的好机会。”

  结果这位吴处长听了以后,上下打量了她一眼,说的是:“你觉得是给我们好处吗?你觉得你们配吗?”

  说完哼了一声,扭头就走了。

  张小翠气的想骂人,周渔拦住了,不过自此将奋进电视机厂从自己名单里划掉了。

  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打了电话过来。

  打电话的是他们管业务的副厂长,张小翠接的电话,想呵斥又怕周渔说她,只能让对方等一等,先给周渔打了电话问一问:“说是他们管销售的副厂长,叫李特,怎么办?我真想骂他一顿,能骂吗?”

  周渔都乐了,笑着说:“骂是不行,咱们做生意得讲礼貌,礼多生意好嘛!但是合作,我也没这个兴趣,你告诉他实话吧。”

  张小翠都兴奋坏了:“真的啊,那你不是很想卖电器吗?好不容易来一个……”

  “你觉得他们原先高高在上,为什么现在要打电话?”周渔提问。

  “因为国家台也出了公益广告,日报也发了新的文章,服务新风气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就是榜样。更何况,我们发了广告,承诺了三包,没人比我们更强,我们就是全国第一。”

  张小翠虽然没文化,可她见得多,去了京市听得也多,也能说出本质了,“我们本来就好,刚开业的时候,供货厂都兴奋疯了。谁家卖货也没这么快的。原先是大家担心我们不符合政策才要撤柜,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是国家承认的,他们的疑虑打消了,那自然愿意跟我们合作!”

  “进我们门市部,不但卖得好,也代表着他们是有质量有保障的,所以现在不是我们求他们,是他们请求我们进货了。”

  周渔都想给张小翠竖大拇指:“小翠姨,你进步不小啊。你说得好,那咱还缺供货厂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国日化1981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