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也停了下来,周渔高声回答:“报告团长,我们有好消息汇报!”
第63章
周渔故意把声音放大了, 在这样热意还未退却的秋夜,大家因为忙碌而昏昏沉沉的脑袋,霎时间就清醒过来。
好消息?!
这个词从耳朵里进入脑海里, 让人不得不惊了一下。
周渔在火车上讲的, 他们是听进去了也配合了,但总觉得做起来很难, 有经验的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想的太简单了。
而现在,他们刚下火车才不过七个小时,一天都没有过去,周渔居然说有了好消息?
几乎立刻, 大家都看了过来, 只是因为蒋学在, 所以没有人出声。但周渔是能感受到的,那种惊异的审视的目光, 与上火车时像也不像。
蒋学也是挺吃惊的,但他还算比较沉稳,问了句:“什么好消息?”
周渔就说:“是这样的, 我们的编外人员提前了两天过来, 经过这几天的收集整理,目前已经拿到了1700条的外商信息, 很多都跟我们省的产品有关系,如果好好利用的话, 一定可以促成交易。”
居然这么多?
蒋学立刻问:“怎么这么多?都是什么样子的?我看看!”
周渔就把手头的一张给了蒋学——这会儿他们就在大街上, 1982年的夏国, 即便是粤东这样的大城市,也是舍不得多使用灯光的。
宽阔的大道上,离着很远才有一盏幽暗的路灯, 这样昏黄暗淡的灯光,根本看不清楚钢笔写下的小字,不过,立刻就有人递上了手电筒,两个手电筒光芒交汇下,那张纸上的字也清晰起来。
上面写着:“照明类:史密斯,美国商人,42岁,白人,182公分左右,性格和善,对夏国很喜欢,乐于交流,第三次来广交会。助理汤姆,第一次来广交会。自营贸易公司,经营范围照明类小商品,本次进货:台灯、壁灯、落地灯。具体数量:台灯20万台……”
“要求:质量好,价格便宜,花色素净,不要夏国元素。备注:希望有好的包装,不需要二次包装。”
然后这条信息后面,还标注了两个字:独家。
这些信息可就太全乎了。
不但有外商的姓名、经营范围、进货种类和数量,甚至连他们的样貌性格和潜在的要求都问出来了。
大家都是经常来广交会的,自然知道,带翻译的外商是很少的,而像是南河这样的贸易团,这次只有14名工作人员。但来的工厂确实数百家,即便他们精通英语,也没有精力去帮着每个工厂进行翻译。
这就导致了,双方的哑巴英语下,大部分只能聊要个什么东西,诸如不要夏国元素,要素净的花样这种,甚至是对包装有要求,是问不出来的。
但这些不重要吗?
太重要了!
如果两家争客户,说真的,你如果能说到人家心里去,那为什么不选你呢。这就是杀手锏!
蒋学虽然信任周渔,可他也没想到,周渔的速度这么快,干的这么好,他手中这张纸,写着三家外商,而周渔随手拿出来的那一沓子,最少有七八十张,这是两百多家外商的资料啊。
“都这么齐全吗?”
不用周渔说,王秘书就先说了:“大部分都这么齐全,但也有个别的外商不愿意透露这么多,所以也没办法。”
这个大家都理解,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愿意聊的,也有不愿意说话的,他们这群人凑在一起,不也这样吗?这就已经很好了!
不仅仅是蒋学,旁边离得近的几个人都兴奋起来了,做生意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是上策。可惜的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他们一直是处于被动,因为不知道,因为害怕丢失客户,因为少签一单就白来了,大家都处于恶性竞争状态。
而现在,他们有机会知道对方的需求了。
知道这些,他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就可以为对方量体裁衣,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商情组在火车上可是帮他们写了信用说明的,他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拿出自己的优势,这可是……太好了!
“周组长,你们怎么做的啊,这才几个小时,怎么会拿到这么多消息,你们这是提前布局了?”江州灯泡厂厂长苏美盛激动地说。
第一个就是照明类,那个史密斯先生的要求,他们完全能做到,看到那条的时候,他都高兴得恨不得跳起来,20万的台灯,要是真成了,这是多大的单子!
所以,他对周渔也是最关心的。
他这么一问,大家也都看着周渔,如果说原先是质疑他们,现在大家的目光已然完全不一样了,是惊奇,是惊讶,是惊喜。
不过,大家都是有理智的,商情组一共五个人,就算忙死也不可能七个小时干这么多事,所以才有刚刚这么一问。
王秘书和武鸣他们原先对周渔的感觉,就是挺厉害的一个老板,但从火车上一起工作,他们才发现了周渔的不同——她不但是脑子转得快,想法多得很,最重要的是她真的不畏,去做。
那样的议论,王秘书自认为他也很难平静,可周渔却能唾面自干,想办法在这样的偏见中,引导大家配合工作。
两天一夜的火车,坐着都累的要死,周渔带着他们一个个问询资料,汇总消息,除了睡觉几乎没歇着——但商务厅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梅树村门市部现在有多挣钱呢,这么挣钱,还这么肯干,他们是真佩服。
可这只是对周渔工作态度的敬佩,等到他们站到天鹅大酒店,听到了50名提前派来的工作人员的数量,看到了那1700份信息,才是真的对周渔服了。
她真是敢想敢做!
这会儿,大家都问,武鸣都忍不住替周渔说:“刘厅长批准了外援,25名工作人员,25名英语人才,提前两天来了粤东,这两天,他们一刻都没歇息,收集了足足1700份资料,不过今晚时间有限,我们只整理出来这么多。”
这……这可是真想不到。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周组长,在火车上我就想,你说的那么好听,五个人怎么干得了。没想到,你是心里有底啊。我谢谢你们商情组。”
这可是大家真诚的表达,这提供的帮助可不是一点半点!
人家周渔说的商情组的好处,是半点没骗人,都做到了!
不少人也跟着点头:“你们辛苦了!”“有了这些资料,可太好了!”
“周组长,这么多信息,我们怎么分配呢!”
夜色下,周渔发现,他们看她的目光变了,就跟着昏黄的灯光一样,泛着温柔。
周渔将手里的资料递了过去:“我们就是商情组,只负责收集信息,剩下的就交给蒋团长了。”
蒋学自然接过了:“放心吧。走,咱们边走边聊,这么多信息,我们得忙碌起来,这样吧,我们今天晚上加个班,把这些整理好的信息,分给相关的单位,越早拿到越早准备,我们打个有备之战!”
这谁不愿意?
立时大家应好!
同样住在粤东酒店的其他贸易团就发现,南河贸易团的奇怪。
这会儿的住宿条件有限,即便叫酒店,也跟招待所差不多,个人房间里是没有卫生间的,一层楼只有左右两头有卫生间,大家都在那里洗漱。
不少人洗漱回来,都是赶紧睡觉,哪里想到,南河贸易团的不少房间居然还开着门,大家要不是看书,要不是打牌,居然没有睡意。
刚刚布展的时候,他们还跟自己一样困得眼皮子都打架,但这会儿,明明比自己回来的晚,怎么还精神了呢。
很多人都是同行朋友,就有人问一声:“还不睡,明天还要忙呢。”
结果人家回:“还有事,再等等。”
还能有什么事?大家奇怪地看看,可也没问的意思——一方面是人家要说早说了,另一方面,太累了,也太晚了,这会儿根本没精力。
倒是商情组的人跟着蒋学、副团长钱红他们到了他的房间,蒋学带着工作人员一边看一边问他们,第一个问的就是:“这个史密斯为什么后面写着独家两个字?”
他刚刚就看到了,但总觉得,周渔这样写八成是为了保密,所以没有当着所有人问出来。
周渔就说:“这个得说一下我们怎么得到这些消息的。”她就把免费翻译这事儿说了。
这话一落,蒋学愣了,钱红笑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可这太……”她一时间都想不出合适的词。
太聪明了,太光明正大了,也太刁钻了。
周渔也跟着笑:“我是想着,这事儿得让人家自愿,追着屁股去问人家,外国人是讲隐私的,很警惕的,越问越不会告诉咱。所以,只能让他们主动。我发现,外商们虽然有钱,可其实也很会过,他们都舍不得翻译,可他们也需要翻译,所以我就想了这个方法。没想到,还真挺管用。”
钱红说:“这个我给你记下来,等着回去给你报功,外加,这个挺好,以后咱们也可以继承下来,成为服务项目,既给外商提供了方便,也便于咱们掌握信息。就是,组委会那边是不是要汇报一下?”
蒋学就说:“这个不着急,什么都没做,说了也没用,等咱们先打个漂亮仗!”
这事儿就说定了,周渔这才说独家的意思:“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专门强调了可以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毕竟夏国地大物博,说不定就能找到他们不好找的东西。”
“这位史密斯先生,听了以后就说,他其实还需要不少节日彩灯。但是,据他了解,我们夏国是没有这个生产线的,所以他离开广交会之后,还会去其他地方进行采购。”
“这算是一条独家信息,所以我记录了。在这上面。”周渔递过去一个专门的本子。
蒋学看了看问:“是这样吗?咱们没有生产线?全国都没有吗?”
钱红显然对具体业务很了解:“是这样,我们没有进口。”她叹口气,“那就可惜了,要是我们有,这生意不就做成了。”
“倒不是。是因为有用我们才专门标记的。”她又叫了一声薛霞,薛霞连忙将一个笔记本翻开递给了周渔,周渔看了一眼后,递给了钱红,“是这样的,我们在火车上对各厂进行信息汇总的时候,专门问过他们能够生产的全部产品,还有现有库存,包括积压多年的。”
“江州灯泡厂苏美盛厂长提了一嘴,他们在去年,曾经跟香江的一家公司,签订了节日彩灯的合同,对方一共订购了五万条节日彩灯。他们没有生产线,是手工加工的。”
“问题是,对方交了定金后,公司就倒闭了,这批货就留在了手里。这些彩灯在国内没有市场,可在广交会上,一方面是手工制作太耗费时间,另一方面是量比较少,他们就没有推出。”
“我看到这条消息,就想到了江州灯泡厂。我觉得生意虽然小,也可以促成一下。不知道行不行?”
周渔说的时候,蒋学和钱红都没说话,只是看着她,等她说完,两个人默契地对视了一下,然后几乎同时开口:“怎么会嫌小呢!”
这也太统一了,钱红立刻笑了:“赶紧的,把苏美盛叫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苏美盛这会儿正跟人聊天呢,第一个就是照明类,他猜着肯定最早叫他,果不其然,武鸣就来喊了。
他高兴的不得了站了起来,跟了进去,还以为是给他几家信息,让他做好准备,哪里想到,团长居然跟他说:“商情组打探到,这位史密斯先生需要采购节日彩灯,你们厂说是有库存,有吗?有多少?质量怎么样?还能用吗?”
苏美盛都愣了,当时问的时候,是武鸣问他的。他俩老熟人了,他其实不想说,但武鸣恨不得将他翻个底朝天不说也不行,只能说了。
他根本不觉得会有用,现生产都不一定能卖出去呢,何况库存?量还这么少,人家谁会专门为这么点东西来一趟?
现在,他听到了什么?真有人要!
能清理库存他可太高兴了,立时连忙说:“有有有,质量也很好,当时香江的公司要求高,我们本身是想开拓市场的,所以费了大力气做,质量绝对好。他们定了五万条,不过我们怕他们检查的细,做了五万五千条,现在都在库房里呢。”
“对方真要吗?我们怎么跟他们联系啊?”苏美盛恨不得现在就去找他们。
周渔说:“真要,我觉得他们这个也不需要在展会上找,不如这样,明天一早我带你去找找这位史密斯先生,如果谈的不错,展会一开幕,就签约。”
苏美盛出去的时候,眉眼间都是笑容,同屋的人瞧见就问他:“很多信息吗?怎么这么高兴?”
苏美盛心机得很:“好事大好事,就是不能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一句话,商情组绝对是大利器,周组长说的都是真话啊!”
10月12日一大早,史密斯就叫醒了助手汤姆,兴奋地告诉他:“走,我带你去吃粤东的早茶,这可是这里的特色!”
汤姆觉得自己并不算太感兴趣:“我更喜欢吃面包!”
“不!这完全是两种口味,你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丰富多彩的夏国早点的。”
虽然汤姆并不感兴趣,可史密斯毕竟他的老板,他还是听从命令,跟着出了门。他们是昨天下午到的,不过因为倒时差,除了他抠门的老板去免费的翻译那里,得到了翻译帮助,并没有出门。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在夏国的土地上行走,周边的人很奇怪,好多人穿着深色的衣服,看起来很保守,也有很多年轻男女穿着彩色的衬衫,大大裤腿的喇叭裤,看起来比较时髦。
不过,即便有那些鲜亮的人,这个国家看起来也是灰扑扑的,没有高楼大厦,很少有汽车,一看就很落后。
路上,他很不解地说:“老板,我很不懂,我们为什么要来夏国进货?这里明明很落后。”
史密斯却得意洋洋,他并不介意告诉他答案,因为这是他亲儿子,他在为他工作:“因为这里的成本更低。夏国是个大国,他们有很多人口,人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这导致他们的商品价格即便算上了运费,也比我们国家的便宜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