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俩面对面时打了个招呼,互相点了点头。
陈落这两天了解到,3床的病人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在北京工作,40多岁,年龄比陈落这个身体还大一些,但看着可年轻多了。这次专门从北京请假赶回来,老公还在那边照顾两个孩子,一个上中学,一个在上小学。
这个女人一看就是一直被照顾得很好,从小也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家庭幸福,陈落记得第一次见她,48岁的年龄看起来也就40岁左右,虽然神色悲痛,但明显能看出保养很好,穿着也都很精致。
陈落之所以一直关注这个女人,因为她觉得她们俩很像,都是独生女儿,都是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父母宠爱,但父母都在老家。而如果她的父母以后老去生病,她也很有可能会面临和这个女人同样的场景。
“呸呸呸,我爸妈才不会生病,才不会住ICU。”陈落马上又唾弃了一下自己的乌鸦嘴。
每个白天,这个女人和妈妈大部分时间都坐在长椅上,到了饭点,她妈妈经常说不想吃饭,她会连哄带劝的拉着妈妈去吃饭。
这个女人在医院对面的宾馆定了一个标间,让她妈妈晚上住在里面,她则每天晚上跟陈落一样躺在长椅上。
经常听人说,到了医院就发现孩子多的好处了,起码能轮流替换。
不过两天,陈落就发现这个女人原本保养挺好的面孔开始憔悴,头发干枯,而眼睛一直都是红肿的。
她爸爸插管今天第三天了,情况还算稳定,目前医生正在找病毒,插管实际上就是给医生争取时间,让他们能有时间进行治疗,如果能在插管期间把病毒找到,并对症下药,把白肺治好,然后再拔管,病人就可以慢慢恢复。
如果不插管,那病人可能随时会因喘不上气去世,那就失去了最后的治疗机会。但一旦插管,病人就属于无意识状态,除非后续能治好,否则再不可能醒来。
而插管也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或者器官衰竭,尤其是老人,原本就年纪大了,在插管治疗的过程中很难挺过去,所以能拔管成功的人很少。
所以插不插管这个选择真是很难做。
昨天晚上半夜三点多,这个女人的妈妈就从宾馆过来了,女人本身也没有睡得很熟,听见动静就抬眼看看,看到是自己妈妈,爬起来低声问:“妈妈,你怎么跑过来了,这才三点,路上又冷又黑,你干嘛不多睡一会?”
她妈妈低声说:“我睡不着。你赶紧踏踏实实睡会,我在这里坐着,有啥事我能听见。”
“有什么事我会给你打电话,过来也见不着,又没啥事,你不用过来,你睡不着躺床上歇歇也行啊。”女儿说。
“我总觉得坐在这里会离你爸更近一些,我更安心。”母亲说。
女儿沉默了,半天没吭声。
妈妈说:“要不,你去宾馆躺躺吧,这椅子上也睡不好。”
女儿带着鼻音说:“我到宾馆也不安心,就想留在这里。”
陈落当时躺在被窝里,没有起身,但也泪目了。
宾馆就在医院的马路对面,过一个天桥而已,离这里100多米,一个电话3分钟就能到。
但亲人们就想守在ICU门口,虽然见不到人,但一墙之隔,就仿佛能伸手触及,就仿佛还在身边。
第8章 12月15日(下)
下午ICU这边又转来了一个老爷子,成为了15床,他老伴带了一双儿女,还有女婿都出现在了走廊上。
听口音像是某县城的,说是从外地其他医院转过来的,这一大家子齐齐出动,毕竟都有工作和孩子,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吴姐过来找陈落,说:“这老爷子可真是够倒霉的。”
陈落问:“怎么回事?”
吴姐特别热衷于打听,对周围大大小小的事几乎都清清楚楚。
“那老爷子是出门不小心摔了一下,说是腿上骨裂,没啥大事,打个支架回家养着就行,他们家人过于小心了,说要住院治疗,让老爷子在医院待几天,说好的快。结果住到医院里,今年冬天传感病多多啊,老爷子感染上支原体肺炎,这下严重了,那边医院都治不了了,直接转过来了,还给插管了。”
陈落上午查手机,也看到说今年冬天支原体、甲流、乙流、新冠,各种病毒齐齐上阵,好多人都被感染到了。
陈落也是觉得这老爷子真是挺悲催的,原本没啥事,结果成大事了。
所以以前陈落的爸妈总说,没啥大事别去医院。
这在医院呆了几天的陈落更是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尽量远离医院。
陈落听见护士让那家人的家属也去买枕头和U型枕,女儿马上去买。
看来今年冬天击倒老人的大部分都是肺部感染和血氧过低,大家的治疗方法基本类似。
15床的家属老太太体型微胖,脸庞圆圆的,十分健谈,没多久大家就知道她老伴以前是军人,75岁,身体素质不错,她带着儿子女儿都过来了,让儿子去附近找宾馆,也是打算每天留一个人在这里值守,其他人在宾馆轮换休息。但因为经济条件一般,他们一次过来了四个人,所以想找个便宜点的招待所,房间里至少能住下3个人,大家挤一挤。
这时,陈落的雇主张医生说:“陈姐,明天就周末了,我明天没事,白天可以在医院这边待着,你明天早上可以回家去看看女儿,也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晚上8点前回来就行。”
陈落喜出望外,连声感谢,说:“太好了,张医生,谢谢你。”
陈落这个身体十天没洗澡了,上次洗澡还是在住院部的时候,上午趁着雇主让她休息,她溜回家匆匆冲了一下,而ICU这边不能离开那么久,家里到医院来回得近2个小时,幸亏是冬天,没什么味。
陈落昨天就在琢磨怎么解决洗澡问题,打算明天去开个钟点房,实在忍受不了了。
想起来要回去面对自己的那个大女儿,又有点怵。不过,陈落又想了想,迟早得面对,那就别退缩了。自己当妈妈了,就得有妈妈的样子,妈妈会怎么做呢?肯定会准备很多好吃的,然后嘘寒问暖。
嗯,决定了,陈落打算从准备做一顿饭开始。
陈落先给陈晓星发了微信:“晓星,妈妈明天休息,明天中午到家,你几点能回来?“
五分钟后,回复来了:“啊,太好了,妈妈,每周六上午我们学校都加了课,下午没课,12点下课了我就回去。”
“那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陈落打下这句话,有点心虚,自己会做的菜屈指可数,也就是自己租房闲的没事做过几次。但她想,妈妈都会这样问吧,反正自己妈妈是这样的。
那边很久都没回复,但能看出来一直停在输入中,估计以前的妈妈从来没问过这个问题,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过了一会,发过来一句:“妈妈,你做的我都喜欢,简单点就行,你别太辛苦了。”
看到这句回复,陈落感动坏了,这孩子真懂事,一点也不给自己找麻烦,那就会做啥做啥吧。
这孩子才16岁,怎么比30多岁的那个自己还要懂事,每次妈妈问她,她都毫不客气点一堆自己喜欢的,完全没想过自己妈妈做这些是不是很辛苦。
想到这里,陈落眼圈红了,唉,当初自己怎么就那么不懂事呢,从来没替妈妈考虑过,从来也没搭把手过,就躺在那里刷手机或者看书,每次妈妈做好一桌子饭菜,她总是第一个坐到桌边。现在想明白了也晚了。
下午,张医生看完自己的妈妈,出来了,陈落迎上去问:“张医生,阿姨说下午想吃点什么呀?我一会去给买点。”
“她说还想吃饺子,昨天没吃过瘾。”张医生看起来心情很好,自己的妈妈终于见好,也是心里的大石落了地,母子见面估计也说得很愉快。
“好的,我一会5点去买了送进去。”陈落笑着说,也替他们高兴。
“陈姐,那我先走了,我明早9点左右来换你。”说完,张医生走了。
这时有个护士从ICU出来,叫:“15床~。”
新来的15床好几个家属吓了一跳,赶紧小跑着过去,以为老爷子出了什么事,连老太太都小跑了几步。
过去之后,护士说:“你们买的U型枕不行,太硬了,没法用,去换一个。”说着把手里的一个U型枕递了过去。
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在这个地方,最害怕的就是被突然叫,如果是好消息,每天早上医生通告病情就会说的,通常临时叫的都是要么是需要什么东西,要么就是坏消息。
15床的女儿连忙说:“好的,我们马上去重新买一个。”
陈落庆幸自己买的合适,没有再来一次。
看那几个家属正在发愁去哪里买,陈落走过去,跟她们说了她在哪里买的,并且已经使用上了。她们感谢了陈落,陈落笑了笑往自己的座位走去。
这时她看到3床的那个女人跟妈妈在说笑,这是很难得的场景。
她忍不住自己的好奇,过去打了个招呼:“今天老爷子怎么样呀?”
那女人也是抑制不住的开心:“昨天有几个指标还不太好,今天医生说指标有回升,血压昨天还过低,今天也回升了。”
“太好了,恭喜啊,这说明老爷子身体素质很好,抵抗力很强,后面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陈落也是由衷的高兴。
“对啊对啊。”那女人转头对自己的妈妈说:“妈,我就说我爸身体那么好,肯定能好起来。”
她妈妈也笑着说:“是啊,还真不错。”
两人从昨天的愁云惨淡,忧心忡忡,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信心百倍。
每一个家属的心情都随着亲人的指标变化,悲喜都被牢牢掌控,高高低低起起落落,有时候因为医生的一句话,感到万念俱灰,伤心不已,同样的,医生的一句话,又会带给她们无尽的信心和喜悦。
晚上陈落开心的钻进了被窝。今天净是好消息,明天就可以回家看看了。
结果没想到半夜又有事发生了。
不过在ICU门口,晚上没有事才不正常吧。
凌晨3点多,有个女人被推过来,她的女儿一路呼喊着“妈妈”跟着跑过来,陈落起身看了看,那个女儿大概三十来岁,年龄不大, 不知道她的妈妈怎么了,应该年纪也不大。
后来又陆续来了其他家属,大家都在焦急的等结果,不断的有哭泣声传来,陈落还听到一个声音说:“***的手机一直没人接,真让人着急。”
那个女儿哭着说:“我哥手机肯定又静音了。”
陈落想,这家的大儿子估计是一个睡眠不好的,睡觉喜欢把手机静音,跟陈落一样,陈落只要一醒来就很难再入睡,所以每次睡觉时就会静音。
这碰巧赶上有事的几率很小,但是真碰上了,也真是耽误事。
也不知道这家的妈妈怎么样了,希望能救好吧。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要是没赶上那该多难过。
凌晨5点50,天还没亮,医生出来沉痛地宣布患者不行了,医生们已经按压电击都试过了,而且已经心脏复苏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希望家属接受现实。
这时,陈落已经收拾好床铺坐在椅子上了,她看到患者的女儿直挺挺地跪在地上了,希望医生继续抢救,不要放弃。
医生表情严肃地说,如果继续抢救,将会出现压断肋骨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再救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希望家属不要执着了。
那个女孩依旧不肯放弃,要求医生继续抢救。
旁边有人小声劝她:“别再按压了,人已经走了,再这样下去她的肋骨都压断了,人都没了你还折腾她的身体干啥,你要接受现实。”
“我接受不了!我接受不了!”女儿突然哭着大喊。“我妈好好的,怎么可能突然就走了,我接受不了!我接受不了——”
医生也很无奈,叹了口气,只好说,那我们再试试。转头又进去了。
那个女儿就一直跪着,旁边的人想拉她起来,被她拒绝了。
30分钟后,医生出来说,已经判定死亡了。
女儿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还在神经质的尖声大喊:“不可能,我妈不可能死,我妈怎么会死呢?昨晚还给我做饭了呢,我们还一起看电视了呢,她怎么可能就没了啊,我接受不了!我真的接受不了啊——”
尖叫声在ICU门口回荡着。门口的其他家属们一片安静,表情悲戚,都默默的看着她。
因为给病人做最后的清理,医生让家属们三十分钟后去ICU后门等病人的遗体推车。
医生进去了。
其他人连抱带拉的把女儿从地上拖起来,拖到椅子上。
这时,有一个声音说:“你哥接电话了。”然后把手机给了女儿。
女儿拿着手机看着,嘴唇抖着,哭着喊了一声“哥,妈,妈——”,然后放声大哭,就再也说不出来话。
有人看不下去,接过电话,到旁边说话去了。
陈落在旁边实在受不了了,眼泪已经要控制不住。已经过了6点了。她决定下楼去给老太太买早餐。